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电视新闻的采集、加工、传递变得方便有效。电视新闻的传播观念也在不断改变,从技术手段到内容风格,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由此,我们也看到了直播手段在正面报道中地位和影响的改变。本文主要通过论述电视新闻的本来特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电视新闻节目常态化,以及如何让现场直播与正面报道更好的结合等问题进行探析。
关键词:现场直播;正面报道;传播观念 电视技术的发展使电视新闻的采集、加工、传递变得更为快捷有效。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电视观众对真实报道的需求日益增长,使得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的理念也逐渐改变了。其实,当今社会的新闻报道所应该呈现的现状就如杨伟光所说“电视是全天播出的新闻媒介,它的实效观不是播今天的消息,而应该是刚刚发生的消息,甚至是正在发生的消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也确实做了很多努力。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奇异现象以及灾难性天气时,央视新闻频道总会在第一时间与现场记者进行连线直播,带领观众一起去了解事件发生的过程。与此同时,现场直播作为一种深入人心的全新的报道方式,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在满足了观众对真实有效信息的需求和猎奇心理的同时,现场直播趋于常态化方向发展,力图实现其更大的新闻价值。
一、电视新闻的本来特性
(一)传播理念的转换
1、正面报道的时代定位和受众对正面报道的需求
回顾我们以往的电视新闻报道,由于报道方式的变化和对传播的深入研究,我们关注的要点是不同的。在过去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那个年代,人们往往会对报道的各种政策有一种盲目崇拜和尊敬的心理,那时候我们也比较注重传者对受者的有意影响,受众只会被动接受信息。而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更加关注新闻报道的内容和报道所带来的传播价值,同时电视受众也不仅仅满足于被动接受信息,要主动参与报道政策政令的讨论中,并一起探索如何发挥媒介优势,实现报道的最大价值。
根据针对受众对正面报道的需求分析所做的调查,我们会发现在当今时代受众更加关注主题内容,尤其是和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报道内容。在调查中,关于“领导人活动报道”方面,有两大类观点在受众比例中居多,其中有42.7%的受众认为应该“清除空话、套话”,而38.7%的受众则认为应当“报道出领导人谈话中最有实质性意义的内容”。然而,在关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报道”方面,有37.5%的受众认为应当“报道重大方针政策与百姓切身利益之间关系的分析”,还有31.7%的受众认为应当“报道重大方针政策对于当今生活的影响”。然而,成就报道仍然属于正面报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层面。在对成就报道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某些重点领域和行业取得的成就报道”成为受众最关注的问题。结合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会发现,受众对于报道内容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在今后的报道中要形成声势,既要让受众对报道感兴趣,又要让受众从中得到启发和鼓舞。
2、受传关系趋于平等化
通过研究大量的电视新闻报道,我们会发现一种趋势,那就是平等的受传关系成为主流。由于中国电视新闻的发展越来越注重于客观记录,展现真实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运用同期声的方法来表现一些细节方面的内容和现场实况,而人物对白也拉近了与电视受众的距离。这样使得电视受众可以自主解释报道,并在众多的报道信息中进行自由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受众的地位是不断提高的。其实,在传者和受者的关系中,各自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传播者主要扮演主导、统领以及把握信息的角色,受众在扮演主动接受和选择信息的角色,同时,受众也有抵制信息的自由。因此传者和受者在扮演各自角色的过程中所处的关系是平等的,而且他们追求的信息也是共同的信息。只有在新闻报道的传播过程中尊重这种平等关系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传播效果和积极的社会意义。
(二)正面报道的瓶颈
1、瓶颈一:退化的报道手段
对于正面报道来说,它的题材内容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和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其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对正面报道的报道手段最好的形容方式。但当今社会的正面报道在报道手段上却一味强调“到群众中去”,而没有做到“从群众中来”。在报道的过程中,采访的主题和内容都是提前拟定好的,提问问题的时候也只提问领导批准的问题,充满了空话、套话,可想而知电视观众是肯定不会喜欢这种所谓的正面报道的。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必须深入基层,与群众密切联系,这样采访出来的新闻才会充满活力。
2、瓶颈二:呆板的报道思想和报道意识
在正面报道的传播过程中,有时会使报道思想和报道意识过于呆板,之所以呆板的原因就是总以灌输的方式和拨点教化的口吻向大众传播消息。这种灌输化的报道方式一方面会使报道主题和题材都一种行政管理的形式进行运作,另一方面会使整个报道中弥漫着灌输口气,充斥着敷衍。就这一点来说,这种呆板的报道思想和报道意识是与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的。其实,在正面报道中用自己的语言去阐述真实的本质,用言简意赅的文字使内容变得充实是最重要的,这样这篇正面报道才是有自己生命力的,而不是呆板的。
二、节目直播常态化发展
(一)现场直播的演变
1、现场直播节目的历史源流
世界现场直播节目的历史源于电视的诞生日,在1936年11月2日这一天,英国广播公司用机械电视系统在伦敦的亚历山大宫完成了首次对电视节目的正式播送。而中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的历史与世界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的历史相比,出现的较晚一些,但它依然是充满了中国特色的现场直播节目。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现场直播就是香港回归,中央电视对1997年的香港回归进行了连续72小时的新闻现场直播,全面报道了其回归的整个过程。然而,时至今日,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更是频繁地出现在大众面前,使得现场直播趋于常态化发展。 2、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的内含
关于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的内含,通俗来讲就是“在事件现场摄取的图像和声音为报道的素材,加上记者的解说,以及一些历史性的音像资料对事件进行说明”。其实,可以把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比作京剧的《空城计》,单独表演《空城计》,若是一个不了解三国历史的人,向他解说整个故事的大体概况以及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那他就比较容易看明白。同理,如果在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中有了综合背景知识介绍和演播室的论述,那么现场直播就更易理解和充满活力,而不会显得空洞和呆板。
(二) 直播节目的走向
我们在观看以往的直播节目就会发现,过去的现场直播总是十分讲究和重视节目的题材和规模,对“香港回归”这一类的大型直播总会大篇幅地进行报道,完全无视在这个过程中所花费的大量人力和财力。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大型新闻的“现场”的难度加大,同时电视观众对直播节目真实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现在的直播节目更加趋向于从“小”视点入手,并进行一些贴近生活的直播报道,这种充满真实感和生活化的现场直播节目受到电视观众的热烈追捧和关注。以中央电视新闻报道对各地的连线直播为例来说,在发生一些紧急事件或日常生活中不太常见的现象,甚至是一些灾难性天气变化,电视观众都可以在屏幕中看到连线当地记者采访到的当地场景和情况,由直播节目带领观众去一探究竟,拉近了与电视观众的距离。另外,现在的直播节目还趋向于向未知性和悬念化方向发展。因为对于电视观众来说,未知的事情往往能引起人们的猎奇心理和好奇心,若是在预料之内的事情则不太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而现场直播节目就和观众一起去揭秘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而这个过程则充斥着神秘感和兴奋感,其实这也是很多体育比赛的现场直播倍受人们追捧的原因。
三、现场直播与正面报道的融合发展
(一)正面报道的“静态”转为“动态”
随着现场直播节目的不断完善,以及新闻媒体竞争的加剧,现场直播与正面报道的融合化发展成为最好的选择。同时,二者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可以优势互补,现场直播可以帮助正面报道完成由“静态”到“动态”的转化。以在湖南岳阳市的长岭炼油厂做得现场直播为例,由于那里在建设一个炼油基地,再加上湖南的化石能源非常缺乏,这个现场直播受到湖南受众的广泛关注。由于新闻事件的现场是一个施工工地,这就加大了现场直播的难度,采访也变得困难。但为了让这个正面报道“由静转动”,一方面在采访的时候,在现场向观众传达油的高品质,另一方面又告诉观众这个炼油基地可观的产量,使观众对其充满信心和希望,并从中受到鼓舞。这样,现场直播也就实现了把正面报道从“静态”转为“动态”的需求。
(二) 正面报道从“抽象化”转为“具象化”
回顾以往的很多正面报道,我们就会发现在正面报道中多以抽象化数据的形式来进行报道,这样难免会显得报道过于呆板,内容也不够充实。然而,现场直播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在现场直播和正面报道的融合发展中,现场直播能使正面报道从“抽象化”转为“具象化”。以《真实电视,现场直击湖南这一刻——解放思想在湖南》这一连续播出十三天的大型现场直播为例来说,在这个大型系列直播报道中,多是以一些小视点和小角度来反映一些信息。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一场直播是主要表现从常德到湘西吉首高速公路施工现场的报道,在这场直播报道中,它选择了一个简单普通的小视点,以一辆沥青摊铺机的倒计时牌为切入点,来展现时间的紧迫感,并通过工人们喝空的水瓶来体现这些施工人员的艰辛,以及施工的难度,这些小切入点虽普通却很真实,容易与电视观众引发共鸣。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关于现场直播的传播理念也发生了很多改变。而现场直播的常态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走向,推动大众传播迈向新的阶层。然而,现场直播常态化作为新闻理念和直播技术结合的结晶,一方面最大限度的挖掘了电视技术的优势,另一方面又体现了电视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深层理解和广泛参与,同时,在与正面报道的相互融合中优势互补,实现更大的传播价值。然而,在用现场直播来刺激正面报道时,也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有计划性地对直播节目做整体安排。在一个成功的现场直播节目中,节目的构思和布局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其次,我们要正确规范我们的直播节目,对节目内容的选定由一定的衡量标准和准则,决不允许一味追求收视率而随意播出一些东西。最后,我们要让电视观众通过收看我们的直播节目从中受到启迪和鼓舞,接受一些正能量的东西。总之,直播电视已然成为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而现场直播与正面报道的相互融合也是必然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既要意识到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要兼顾二者自身的特性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君昌.超媒体时代[M].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3:177页
[2]张君昌 王玮.传媒精品解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208页
[3]郭镇之.电视传播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0页
[4]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73页
[5]卓培荣.破解报道难题[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43页
[6]卓培荣.破解报道难题[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64页
[7]壮春雨.电视节目学概要[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62页
[8]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8—49页
[9]高有祥.电视新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40页
[10]2004年全球电视“顶级盛宴”节目观摩会资料汇[M].北京:北京央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05:27页
关键词:现场直播;正面报道;传播观念 电视技术的发展使电视新闻的采集、加工、传递变得更为快捷有效。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电视观众对真实报道的需求日益增长,使得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的理念也逐渐改变了。其实,当今社会的新闻报道所应该呈现的现状就如杨伟光所说“电视是全天播出的新闻媒介,它的实效观不是播今天的消息,而应该是刚刚发生的消息,甚至是正在发生的消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也确实做了很多努力。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奇异现象以及灾难性天气时,央视新闻频道总会在第一时间与现场记者进行连线直播,带领观众一起去了解事件发生的过程。与此同时,现场直播作为一种深入人心的全新的报道方式,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在满足了观众对真实有效信息的需求和猎奇心理的同时,现场直播趋于常态化方向发展,力图实现其更大的新闻价值。
一、电视新闻的本来特性
(一)传播理念的转换
1、正面报道的时代定位和受众对正面报道的需求
回顾我们以往的电视新闻报道,由于报道方式的变化和对传播的深入研究,我们关注的要点是不同的。在过去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那个年代,人们往往会对报道的各种政策有一种盲目崇拜和尊敬的心理,那时候我们也比较注重传者对受者的有意影响,受众只会被动接受信息。而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更加关注新闻报道的内容和报道所带来的传播价值,同时电视受众也不仅仅满足于被动接受信息,要主动参与报道政策政令的讨论中,并一起探索如何发挥媒介优势,实现报道的最大价值。
根据针对受众对正面报道的需求分析所做的调查,我们会发现在当今时代受众更加关注主题内容,尤其是和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报道内容。在调查中,关于“领导人活动报道”方面,有两大类观点在受众比例中居多,其中有42.7%的受众认为应该“清除空话、套话”,而38.7%的受众则认为应当“报道出领导人谈话中最有实质性意义的内容”。然而,在关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报道”方面,有37.5%的受众认为应当“报道重大方针政策与百姓切身利益之间关系的分析”,还有31.7%的受众认为应当“报道重大方针政策对于当今生活的影响”。然而,成就报道仍然属于正面报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层面。在对成就报道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某些重点领域和行业取得的成就报道”成为受众最关注的问题。结合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会发现,受众对于报道内容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在今后的报道中要形成声势,既要让受众对报道感兴趣,又要让受众从中得到启发和鼓舞。
2、受传关系趋于平等化
通过研究大量的电视新闻报道,我们会发现一种趋势,那就是平等的受传关系成为主流。由于中国电视新闻的发展越来越注重于客观记录,展现真实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运用同期声的方法来表现一些细节方面的内容和现场实况,而人物对白也拉近了与电视受众的距离。这样使得电视受众可以自主解释报道,并在众多的报道信息中进行自由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受众的地位是不断提高的。其实,在传者和受者的关系中,各自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传播者主要扮演主导、统领以及把握信息的角色,受众在扮演主动接受和选择信息的角色,同时,受众也有抵制信息的自由。因此传者和受者在扮演各自角色的过程中所处的关系是平等的,而且他们追求的信息也是共同的信息。只有在新闻报道的传播过程中尊重这种平等关系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传播效果和积极的社会意义。
(二)正面报道的瓶颈
1、瓶颈一:退化的报道手段
对于正面报道来说,它的题材内容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和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其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对正面报道的报道手段最好的形容方式。但当今社会的正面报道在报道手段上却一味强调“到群众中去”,而没有做到“从群众中来”。在报道的过程中,采访的主题和内容都是提前拟定好的,提问问题的时候也只提问领导批准的问题,充满了空话、套话,可想而知电视观众是肯定不会喜欢这种所谓的正面报道的。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必须深入基层,与群众密切联系,这样采访出来的新闻才会充满活力。
2、瓶颈二:呆板的报道思想和报道意识
在正面报道的传播过程中,有时会使报道思想和报道意识过于呆板,之所以呆板的原因就是总以灌输的方式和拨点教化的口吻向大众传播消息。这种灌输化的报道方式一方面会使报道主题和题材都一种行政管理的形式进行运作,另一方面会使整个报道中弥漫着灌输口气,充斥着敷衍。就这一点来说,这种呆板的报道思想和报道意识是与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的。其实,在正面报道中用自己的语言去阐述真实的本质,用言简意赅的文字使内容变得充实是最重要的,这样这篇正面报道才是有自己生命力的,而不是呆板的。
二、节目直播常态化发展
(一)现场直播的演变
1、现场直播节目的历史源流
世界现场直播节目的历史源于电视的诞生日,在1936年11月2日这一天,英国广播公司用机械电视系统在伦敦的亚历山大宫完成了首次对电视节目的正式播送。而中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的历史与世界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的历史相比,出现的较晚一些,但它依然是充满了中国特色的现场直播节目。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现场直播就是香港回归,中央电视对1997年的香港回归进行了连续72小时的新闻现场直播,全面报道了其回归的整个过程。然而,时至今日,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更是频繁地出现在大众面前,使得现场直播趋于常态化发展。 2、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的内含
关于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的内含,通俗来讲就是“在事件现场摄取的图像和声音为报道的素材,加上记者的解说,以及一些历史性的音像资料对事件进行说明”。其实,可以把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比作京剧的《空城计》,单独表演《空城计》,若是一个不了解三国历史的人,向他解说整个故事的大体概况以及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那他就比较容易看明白。同理,如果在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中有了综合背景知识介绍和演播室的论述,那么现场直播就更易理解和充满活力,而不会显得空洞和呆板。
(二) 直播节目的走向
我们在观看以往的直播节目就会发现,过去的现场直播总是十分讲究和重视节目的题材和规模,对“香港回归”这一类的大型直播总会大篇幅地进行报道,完全无视在这个过程中所花费的大量人力和财力。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大型新闻的“现场”的难度加大,同时电视观众对直播节目真实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现在的直播节目更加趋向于从“小”视点入手,并进行一些贴近生活的直播报道,这种充满真实感和生活化的现场直播节目受到电视观众的热烈追捧和关注。以中央电视新闻报道对各地的连线直播为例来说,在发生一些紧急事件或日常生活中不太常见的现象,甚至是一些灾难性天气变化,电视观众都可以在屏幕中看到连线当地记者采访到的当地场景和情况,由直播节目带领观众去一探究竟,拉近了与电视观众的距离。另外,现在的直播节目还趋向于向未知性和悬念化方向发展。因为对于电视观众来说,未知的事情往往能引起人们的猎奇心理和好奇心,若是在预料之内的事情则不太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而现场直播节目就和观众一起去揭秘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而这个过程则充斥着神秘感和兴奋感,其实这也是很多体育比赛的现场直播倍受人们追捧的原因。
三、现场直播与正面报道的融合发展
(一)正面报道的“静态”转为“动态”
随着现场直播节目的不断完善,以及新闻媒体竞争的加剧,现场直播与正面报道的融合化发展成为最好的选择。同时,二者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可以优势互补,现场直播可以帮助正面报道完成由“静态”到“动态”的转化。以在湖南岳阳市的长岭炼油厂做得现场直播为例,由于那里在建设一个炼油基地,再加上湖南的化石能源非常缺乏,这个现场直播受到湖南受众的广泛关注。由于新闻事件的现场是一个施工工地,这就加大了现场直播的难度,采访也变得困难。但为了让这个正面报道“由静转动”,一方面在采访的时候,在现场向观众传达油的高品质,另一方面又告诉观众这个炼油基地可观的产量,使观众对其充满信心和希望,并从中受到鼓舞。这样,现场直播也就实现了把正面报道从“静态”转为“动态”的需求。
(二) 正面报道从“抽象化”转为“具象化”
回顾以往的很多正面报道,我们就会发现在正面报道中多以抽象化数据的形式来进行报道,这样难免会显得报道过于呆板,内容也不够充实。然而,现场直播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在现场直播和正面报道的融合发展中,现场直播能使正面报道从“抽象化”转为“具象化”。以《真实电视,现场直击湖南这一刻——解放思想在湖南》这一连续播出十三天的大型现场直播为例来说,在这个大型系列直播报道中,多是以一些小视点和小角度来反映一些信息。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一场直播是主要表现从常德到湘西吉首高速公路施工现场的报道,在这场直播报道中,它选择了一个简单普通的小视点,以一辆沥青摊铺机的倒计时牌为切入点,来展现时间的紧迫感,并通过工人们喝空的水瓶来体现这些施工人员的艰辛,以及施工的难度,这些小切入点虽普通却很真实,容易与电视观众引发共鸣。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关于现场直播的传播理念也发生了很多改变。而现场直播的常态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走向,推动大众传播迈向新的阶层。然而,现场直播常态化作为新闻理念和直播技术结合的结晶,一方面最大限度的挖掘了电视技术的优势,另一方面又体现了电视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深层理解和广泛参与,同时,在与正面报道的相互融合中优势互补,实现更大的传播价值。然而,在用现场直播来刺激正面报道时,也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有计划性地对直播节目做整体安排。在一个成功的现场直播节目中,节目的构思和布局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其次,我们要正确规范我们的直播节目,对节目内容的选定由一定的衡量标准和准则,决不允许一味追求收视率而随意播出一些东西。最后,我们要让电视观众通过收看我们的直播节目从中受到启迪和鼓舞,接受一些正能量的东西。总之,直播电视已然成为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而现场直播与正面报道的相互融合也是必然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既要意识到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要兼顾二者自身的特性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君昌.超媒体时代[M].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3:177页
[2]张君昌 王玮.传媒精品解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208页
[3]郭镇之.电视传播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0页
[4]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73页
[5]卓培荣.破解报道难题[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43页
[6]卓培荣.破解报道难题[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64页
[7]壮春雨.电视节目学概要[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62页
[8]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8—49页
[9]高有祥.电视新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40页
[10]2004年全球电视“顶级盛宴”节目观摩会资料汇[M].北京:北京央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05: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