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耳恭听

来源 :党员生活·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fwf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西方的礼仪,双方在做面对面的交流时,总该用眼睛直视着对方的眼睛才好。因为那是你尊重对方的表示,是你在认真聆听对方话语的证明。而华夏民族似乎没有这样的谈话礼仪,我们只是一味讲求洗耳恭听。为了这洗耳恭听,那听者竟然常常是低着头的;于是,自然也就无法直视对方的眼睛了。
  后来,渐渐地便开始有人非议国人的这种说话习惯,拿他人的礼仪挑剔起自家的礼仪,弄得我们仿佛压根就不懂得谈话的礼节似的。其实,相比于西方,我们这个民族自古就是一个最善于倾听的民族。我们对“宁静致远”的崇尚,对“沉默是金”的信奉,所表达的无不是對倾听的热爱。
  说到本质,听觉的内涵是谦逊的;在拉丁语中,听的本身恰恰就有着恭敬、顺从的意思。事实上,若是没有了这样谦逊的情感,听便只能沦为一种外在的形式,即使话语进入了我们的耳朵,它也仍旧难以抵达我们的心灵。总之,真正的倾听永远离不开谦恭的内心。
  迎取对方声音的应该是我们的耳朵,而非我们的眼睛。此时此刻,我们的心灵之门正在向对方敞开,我们丝毫没有心不在焉。况且,话语交流过程当中那专注的眼神,又能在多大程度上保证我们不分散倾听时的注意力呢?
  而就视觉来说,距离始终是需要的:太远看不清,太近看不成。而听觉取消距离,声音从一个人的口中直通另一个人的耳朵,随即触动其心弦,进而引发双方身体的共鸣和默契。不用亲吻,也不用拥抱,彼此便可感受到来自你我身体的友爱和温暖。
  倘若我们能深深领会听觉的真谛,还有我们那根深蒂固的倾听习性,我们便不难明白,在听取对方的讲话时,我们确实是不愿盯着对方的眼睛或面孔的。毕竟,听觉的谦逊与专注造就了我们高度敏感的心性;而视觉在本质上又是富有好奇与急切的进攻性的,故此,我们注定不好意思将这种目光直对他人的眼睛和面孔。我们与生俱来的腼腆以及含蓄,实际上恰是同我们的这种视听习惯息息相关。所谓的羞感,也只能在这种倾听的过程中得以生成。我们倾听着,我们羞涩着,这羞涩更与我们的心存敬畏紧密相连。
  很难想象,林黛玉在听贾宝玉说话时,会一直目不斜视地瞪着他的眼睛。每每想到这一情景,我倒是不由得要忆起徐志摩的那句诗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就是在这低头旁顾的娇羞之中,那不知何处安放的目光款款诉说着旷世的深情。岂在朝朝暮暮的两情相悦,诉说的难道不正是这样一种缱绻?听到你在就好,又何须要看个清清楚楚?牵挂用的不是眼睛,是耳朵,否则,在那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我又如何能够感知到你的一举一动?因为坚信听觉的力量,故而我们再也不用惧怕思念,执着的思念最终又成全了我们无可比拟的耐心。
  说实话,我们这个民族的许多优点,都是来自于它对耳朵的倚重。
  摘自《中华读书报》
其他文献
在公众眼里,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最接近世界末日的时刻。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细节从故纸堆中被发掘出来,这一思维定势有所动摇——最危险的年份并非1962年,而是1983年。  在美苏全面对抗的背景下,在偏执、恐惧和误解推动下,两个超级大国险些打开核战争这只魔盒。更令人后怕的是,西方当时并不知道危险迫近。  美国以挑衅宣示强硬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之交,全球战略态势是“苏攻美守”。苏联开始
期刊
时至年终岁末,又到各单位写总结的时候。总结,本义是通过回顾一个阶段的工作,盘点成绩,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发展方向。但每年的这个时候,总会有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有些单位在总结时为了突出成绩,不惜在数字上做文章、玩游戏、耍花样。  前不久,笔者参加某县的一次会议,各乡镇(街道)领导纷纷登台述职汇报。其中一个发展基础、人口总量远超其他乡镇好几倍的镇领导,慷慨激昂地强调本镇的经济总量“有历史性突破,位居全县
期刊
曹操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为什么一代枭雄对孙权有如此高的评价?  初出茅庐就不同凡响  年少时,孙权常跟在兄长孙策左右,参与军队内部的决策。15岁时孙权就被任命为会稽郡阳羡(今江苏宜兴)县长。公元200年,孙策遭刺杀身亡,孙权继而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孙权执掌江东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树立威信。他“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  庐陵太守孙辅担心孙权太年轻,保不住江东,便
期刊
关于死亡,莫里有两句话非常值得深思:“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作好准备。这样做会更有帮助。你活着的时候就会更珍惜生活。”“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相約星期二》讲述了作者的大学老师莫里教授临终前的故事。莫里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来日无多,教授得知病情之后,决定将自己毕生的思想以临终授课的形式传递给更多的人。因缘巧合之下,他选定了他的学生,已经毕业十五年的米奇,作为这次课程唯一
期刊
很小的时候,我经常跟着奶奶一起去买菜。这个做了一辈子饭的老太太,总会有意识地教我分辨猪肉的新鲜程度、茄子的老或嫩、青菜是否打了农药……那个时候的我,懵懵懂懂地重复着这些简单劳动,却并不懂得奶奶是在教我做饭,教会我一生里最平凡但也最不凡的事情。  现在我长大了,看到了精致漂亮的杯盘碗盏,就不由自主想要全部带回家。不开心时做一顿好的吃下去,就不再惧怕风风雨雨。  原来柴米油盐也是一种成长与修行。  1
期刊
汪曾祺回忆过家乡的灯火,在汪老的笔下,那句“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如粗纹小方桌上,摆放的一碟小鲜,细品,特别有味。  灯火有味,尤其是旅途上,那些阑珊灯火是不能忘却的,有大味。  若干年前,寂静而寥远的俄罗斯西伯利亚旷野,在一条河流的转弯处,作家柯罗连科坐在一条船上,“发现前方黑蒙蒙的群山脚下闪现出一星灯光”。船夫表情漠然地告诉他,其实路途还很远哩。  有味的灯火,是生活的隐喻,照亮脚下的路。  
期刊
34年前,一批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登上浙江北部的莫干山,围绕经济改革展开热烈讨论。这场史称“莫干山会议”的讨论,成为改革开放历程中的一段佳话。莫干山所在的德清县,也得“改革基因”之先,成为一片改革热土。  小县手握65张改革“名片”  德清有一个与改革开放“同龄”的改革样本。  1978年,当地一家乡镇砖瓦厂悄悄选派员工到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学习,研究所也派出“周末厂长”赴厂指导。年底,砖瓦厂新建的单
期刊
1月6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结束为期5天的非洲之行。中国外长连续29年每年首访选择非洲,凸显非洲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地位。  过去6年,在习近平主席引领和推动下,中非友好合作展现新作为、呈现新气象。5个数字,为你讲述习主席的非洲情缘。  一大理念  中国对非政策有一个大理念——真实亲诚。  2013年3月,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首访非洲,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演讲时这样说:  “对待非洲
期刊
据统计,辽宁工业遗产包括钢铁、煤炭、化工、造船、装备制造等品类,在辽宁乃至全国的工业生产和经济建设中都曾发挥重大作用。这些工业遗产涉及主题多样,都有较强的教育、警示价值可供挖掘。  从2003年起,辽宁省开始注意到这类文化遗产的价值,全省文化、旅游、工信、商务等部门联合,启动工业遗产的普查、摸底等工作。  从旧厂房到博物馆  近年来,辽宁省政府先后将抚顺龙凤矿竖井、辽河油田第一口探井、沈阳铸造厂翻
期刊
人们热衷于为舞台中央的故事立传,两位社会学研究者则把目光投向了边缘,他们花了数年,为城市拾荒者写了本书。  “他们在哪儿生活?他们从哪儿来?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之前从来没有追问过。”张劼颖说。这位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学者感慨。  此后,她和香港中文大学的胡嘉明教授一起,慢慢走近拾荒者这个群体。最终,两位研究者写出了一本《废品生活》。  一样和不一样  张劼颖记得,拾荒者通常几户共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