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是指在教育管理中,以被管理者为主体,更多地关注学生、教师的独立性、创造性,人的个性发展,人的存在与价值,人的情感与沟通。以人为本的管理有助于挖掘出每个人内在的潜能,才能,使每个人都能发展,个性得到不断的完善。因此“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是激发人的潜能的重要手段。
一、以教师为本,关注教师的发展
关注教师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核心。首先,教师基本素质的培养是教师个人发展的基础。教师个人发展的关键是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及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个人基本素质,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基本功,并在继承的基础上转变教育观念,建立个人教学风格及教学模式,成为学校关注教师个人发展的关键。一是要加强教师岗位校本培训,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教学驾驭课堂和管理学生的方法,教师教育工作、教师教学工作和学校常规等内容,为教师个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他们个人的发展创造基本条件,可以采用与老教师结对子的办法,手把手地教青年教师备课、上课等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通过听课和基本功达标、汇报课等活动,利用媒体的力量,帮助青年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关。三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为教师适应现代化教育形势下的发展打下牢固的理论与实践基础,通过理论学习,外出参观、教研等方法,重点解决教师的育人观,变传播知识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为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四是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让教师更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现代化教学提供方便。
良好的职业感受是教师超越发展的支点 。教师个人发展的内在动力来自于教师正确的职业观,高尚的品德和职业荣誉感。 首先,突出人本管理,加强师德建设是教育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在师德建设中,要求教师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地看待教育主体,树立新时期的教师形象。注重“教师有教师的样子”的形象塑造,定期评选师德先进个人,在教师中树立了榜样。 其次,改革评价机制,注重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多角度多把尺子去衡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使每位教师都有一种成就感。“士为知已者死”,管理者只有把尊重教师的人格承认教师的劳动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才可能使人本管理发挥最大的效应。通过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体会到教师的工作有干头,有奔头,以自己工作为荣,从而树立了正确的教师职业观,有了这样良好的职业感为支点,广大教师就能够体验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建立自信心和超越发展的欲望。
二、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
学校最根本的生命意义是学生的发展,学校的目的不应该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而应该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应该成为学生发现自己潜能的地方。学校中学生教师都要得到发展,其中学生的发展必须摆在第一位,任何人的发展都不应该以牺牲学生的发展作为代价。因此学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仅仅使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合作。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康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是学校最根本的生命意义。
1、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有话跟老师说”,进行“心灵对话”。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本“心灵对话”记录本,通过这个记录本在师生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学生把内心的活动向老师说,把心中的苦闷,生活中的困惑、认识上的不足、同学之间的矛盾、家庭中的困难、师生之间的不理解、学生生活中的感受、对某个社会现象的不理解等方面向老师述说。老师的导语倾注了对学生的关爱,对发现的个别总是及时面谈,在彼此的沟通中全面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育方向,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达到了教育的有的放矢,思想工作走进了学生的内心,学生的思想素质有了实质的提高。
2、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生存意识。帮助学生能面临自身的发展与挑战,努力认识自我,欣赏自我,调控自我。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合作、热爱生活的态度和品质。及时发现有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3、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育人氛围。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只有对学生以榜样的示范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有效地将我们所倡导的优良道德风尚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素质。全心全意为了学生是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关心、爱护和尊重可以使教育者的形象变得更为亲切和鲜明,成为受教育者爱慕和尊崇的榜样。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人的直观感觉,无形地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作用。对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事,起着渗透和暗示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环境造就人才”就是这个道理。健康优美的环境能造就出一批个性正常发展、人格健全、行为端正、品质良好的人。这说明健康的学校环境还依赖于学校的隐性课程——校园文化。为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需要对校园各处的环境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进入校园——校训、教风、学风等宣传牌首先映入眼帘。进入教学大楼门厅、廊道内要有激励性和警示性等方面的标语。与此同时,班级文化建设也要富有特色。
5、实施习惯教育,构建自我教育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好的习惯养成了,素质自然会提高,这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对学生习惯培养的过程是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省,再通过自我意识能力,认识自己在习惯养成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使学生具有不断向上的意向。好的习惯养成了,才能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总之,教育管理只有实现以人为本,满足主体发展的需要,走内涵发展之路,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师生群体发展的同时,学校才能获得最大的管理效益,并由此获得最强大的生命力。
一、以教师为本,关注教师的发展
关注教师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核心。首先,教师基本素质的培养是教师个人发展的基础。教师个人发展的关键是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及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个人基本素质,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基本功,并在继承的基础上转变教育观念,建立个人教学风格及教学模式,成为学校关注教师个人发展的关键。一是要加强教师岗位校本培训,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教学驾驭课堂和管理学生的方法,教师教育工作、教师教学工作和学校常规等内容,为教师个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他们个人的发展创造基本条件,可以采用与老教师结对子的办法,手把手地教青年教师备课、上课等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通过听课和基本功达标、汇报课等活动,利用媒体的力量,帮助青年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关。三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为教师适应现代化教育形势下的发展打下牢固的理论与实践基础,通过理论学习,外出参观、教研等方法,重点解决教师的育人观,变传播知识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为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四是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让教师更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现代化教学提供方便。
良好的职业感受是教师超越发展的支点 。教师个人发展的内在动力来自于教师正确的职业观,高尚的品德和职业荣誉感。 首先,突出人本管理,加强师德建设是教育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在师德建设中,要求教师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地看待教育主体,树立新时期的教师形象。注重“教师有教师的样子”的形象塑造,定期评选师德先进个人,在教师中树立了榜样。 其次,改革评价机制,注重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多角度多把尺子去衡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使每位教师都有一种成就感。“士为知已者死”,管理者只有把尊重教师的人格承认教师的劳动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才可能使人本管理发挥最大的效应。通过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体会到教师的工作有干头,有奔头,以自己工作为荣,从而树立了正确的教师职业观,有了这样良好的职业感为支点,广大教师就能够体验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建立自信心和超越发展的欲望。
二、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
学校最根本的生命意义是学生的发展,学校的目的不应该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而应该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应该成为学生发现自己潜能的地方。学校中学生教师都要得到发展,其中学生的发展必须摆在第一位,任何人的发展都不应该以牺牲学生的发展作为代价。因此学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仅仅使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合作。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康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是学校最根本的生命意义。
1、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有话跟老师说”,进行“心灵对话”。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本“心灵对话”记录本,通过这个记录本在师生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学生把内心的活动向老师说,把心中的苦闷,生活中的困惑、认识上的不足、同学之间的矛盾、家庭中的困难、师生之间的不理解、学生生活中的感受、对某个社会现象的不理解等方面向老师述说。老师的导语倾注了对学生的关爱,对发现的个别总是及时面谈,在彼此的沟通中全面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育方向,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达到了教育的有的放矢,思想工作走进了学生的内心,学生的思想素质有了实质的提高。
2、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生存意识。帮助学生能面临自身的发展与挑战,努力认识自我,欣赏自我,调控自我。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合作、热爱生活的态度和品质。及时发现有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3、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育人氛围。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只有对学生以榜样的示范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有效地将我们所倡导的优良道德风尚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素质。全心全意为了学生是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关心、爱护和尊重可以使教育者的形象变得更为亲切和鲜明,成为受教育者爱慕和尊崇的榜样。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人的直观感觉,无形地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作用。对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事,起着渗透和暗示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环境造就人才”就是这个道理。健康优美的环境能造就出一批个性正常发展、人格健全、行为端正、品质良好的人。这说明健康的学校环境还依赖于学校的隐性课程——校园文化。为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需要对校园各处的环境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进入校园——校训、教风、学风等宣传牌首先映入眼帘。进入教学大楼门厅、廊道内要有激励性和警示性等方面的标语。与此同时,班级文化建设也要富有特色。
5、实施习惯教育,构建自我教育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好的习惯养成了,素质自然会提高,这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对学生习惯培养的过程是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省,再通过自我意识能力,认识自己在习惯养成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使学生具有不断向上的意向。好的习惯养成了,才能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总之,教育管理只有实现以人为本,满足主体发展的需要,走内涵发展之路,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师生群体发展的同时,学校才能获得最大的管理效益,并由此获得最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