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拓展语文课堂的内延;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辅助作文教学。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应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启发性、互动化的学习已经步入师生的日常教学活动当中,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寓教于乐,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电子备课,为语文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再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网上的备课各种各样,一课有好多种,而且资料多。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比如:我在备浙教版第二册语文《美丽的小路》这课时,就参考利用网上的六种教学设计,备出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导入用插图, 学文用投影, 朗读用录音, 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借助课件, 让学生感受走在美丽小路上的欢乐,与走到肮脏不堪的小路上的难受对比,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所以我一直坚持电子备课,既提高了备课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
1、在潜意识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甚至赞美,这样一种学习方式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从而获得认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使每个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学生学习的真正的持续的动力来自内在的、自发的学习动机,而不是外在的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的表现欲望被激发并得到满足,而学习内容所自然形成的评价标准使学生只有在深入学习后才能得到更充分、更出色的表现。
2、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站台、液晶显示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品位语言文字,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沉拓展语文课堂的内延
语文的内延,语文深层的东西是渗透在文本中的一种情感熏陶,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教师在教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课《触摸春天》一课时教师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好听的音乐,想不想听?请你轻轻闭上眼睛,用心去听,然后说说你好像听到了什么声音?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春天在我们的眼里是那么的美好,大家知道吗,盲人眼中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上节课认识的盲女孩安静,共同触摸春天。]教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听一听,闭上眼睛想一想,然后说一说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很好的创设学习的情境,为新课教学的展开打好了铺垫,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感染力、可视性强的多媒体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参与习作活动,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视写作为乐事。如:指导学生写状物文《荔枝》时,完成“范文引路”一环节后对学生说:“为了明年的荔枝节有更多的人来深圳品尝荔枝、观赏观赏,看看荔枝有哪些地方逗人喜爱,然后写信向外地的亲朋介绍,好吗?”下面我们一起去深圳。接着播放录像,随着欢快的乐曲声,电视屏幕上呈现一片荔枝成熟的丰收景象。学生一一下子被吸住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悬挂在树上的荔枝,堆满筐的荔枝,剥开壳的荔枝,如临其境,如闻其香,如尝共味,情不自禁地小声议论起来。当我要学生一两句话谈感受时,人人争先恐后,,一个学生说:“荔枝圆圆的,红红的真惹人喜爱!”另一个学生说:“每到荔枝成熟时,当你走进荔枝园,就能看到树上一串串鲜红的荔枝沉甸甸地挂在树枝上,一阵风吹来,荔枝摇摇摆摆,好像在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品尝美味可口的佳果呢!”……当我再放放录像,选择“荔枝森”“一串串荔枝”“荔枝外形”“荔枝肉”等特写镜头定格,要求学生有顺序抓住特点观察、描述时,个个都仔细看,认真想,大胆说。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现代技术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的情境。以指导学生写“寻找春天”为例,当学生到大自然观察了春天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话导入:“同学们,春天已向我们悄悄地走来了,她生机勃勃,清新可爱,你们瞧见了吗?”顿时,学生纷纷发言.“你们还想看看吗?”“想!”一按键,屏幕上显示出各地春天的美景。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陶醉在其中.“呀!怎么有这么多漂亮的地方呀?”“真美呀!”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爱的景色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描述的最美。”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整合点,注重课前准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可见,并不是所有课文的教学都可以与信息技术整合。因此,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选择好恰当的“整合点”,不能盲目地“整合”。一般而言,需要在两个方面做好准备。一是选好整合的内容,二是充分研究学生。
2、找准结合点,突破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二者有机的融合。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而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在整合过程中,教授语文学科的老一套手段不加改变,结果只能是“掺合”;如果使用信息技术时不考虑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语文教学的特点,结果只能是累赘和负担。必须先有所“整”,才能有二者的 “合”。可见,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对于整合是十分重要的。
3、抓住语文味,突破教学瓶颈
由于网络资源的丰富多彩,因此,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语文教学,能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但是,如果不很好的把握住课堂节奏,抓住语文味这一核心,就很有可能把语文课上成单纯的信息技术课,从而本末倒置。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抓住“语文味”,如何不失时机地把网络优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及时诱导到研读文字,学习语言上来呢?为了突破教学中的这一“瓶颈”,教师必须把握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加强导向、调控作用,结合网络资源适时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网络的丰富多彩,必然会激发学生对它的极大兴趣。在此基础之上,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会从根本上改变以往语文学习的枯燥无味,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语文教学走进一片崭新的天地。作为语文教师,要真正与时俱进,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基础理论,充分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给语文课程与教学带来的种种变化,掌握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创造优越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付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2] 龚道敏《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实现与模式探讨中小学电教》
[3] 施良方 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4] 刘儒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5] 何克抗、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应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启发性、互动化的学习已经步入师生的日常教学活动当中,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寓教于乐,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电子备课,为语文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再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网上的备课各种各样,一课有好多种,而且资料多。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比如:我在备浙教版第二册语文《美丽的小路》这课时,就参考利用网上的六种教学设计,备出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导入用插图, 学文用投影, 朗读用录音, 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借助课件, 让学生感受走在美丽小路上的欢乐,与走到肮脏不堪的小路上的难受对比,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所以我一直坚持电子备课,既提高了备课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
1、在潜意识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甚至赞美,这样一种学习方式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从而获得认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使每个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学生学习的真正的持续的动力来自内在的、自发的学习动机,而不是外在的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的表现欲望被激发并得到满足,而学习内容所自然形成的评价标准使学生只有在深入学习后才能得到更充分、更出色的表现。
2、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站台、液晶显示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品位语言文字,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沉拓展语文课堂的内延
语文的内延,语文深层的东西是渗透在文本中的一种情感熏陶,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教师在教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课《触摸春天》一课时教师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好听的音乐,想不想听?请你轻轻闭上眼睛,用心去听,然后说说你好像听到了什么声音?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春天在我们的眼里是那么的美好,大家知道吗,盲人眼中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上节课认识的盲女孩安静,共同触摸春天。]教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听一听,闭上眼睛想一想,然后说一说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很好的创设学习的情境,为新课教学的展开打好了铺垫,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感染力、可视性强的多媒体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参与习作活动,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视写作为乐事。如:指导学生写状物文《荔枝》时,完成“范文引路”一环节后对学生说:“为了明年的荔枝节有更多的人来深圳品尝荔枝、观赏观赏,看看荔枝有哪些地方逗人喜爱,然后写信向外地的亲朋介绍,好吗?”下面我们一起去深圳。接着播放录像,随着欢快的乐曲声,电视屏幕上呈现一片荔枝成熟的丰收景象。学生一一下子被吸住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悬挂在树上的荔枝,堆满筐的荔枝,剥开壳的荔枝,如临其境,如闻其香,如尝共味,情不自禁地小声议论起来。当我要学生一两句话谈感受时,人人争先恐后,,一个学生说:“荔枝圆圆的,红红的真惹人喜爱!”另一个学生说:“每到荔枝成熟时,当你走进荔枝园,就能看到树上一串串鲜红的荔枝沉甸甸地挂在树枝上,一阵风吹来,荔枝摇摇摆摆,好像在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品尝美味可口的佳果呢!”……当我再放放录像,选择“荔枝森”“一串串荔枝”“荔枝外形”“荔枝肉”等特写镜头定格,要求学生有顺序抓住特点观察、描述时,个个都仔细看,认真想,大胆说。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现代技术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的情境。以指导学生写“寻找春天”为例,当学生到大自然观察了春天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话导入:“同学们,春天已向我们悄悄地走来了,她生机勃勃,清新可爱,你们瞧见了吗?”顿时,学生纷纷发言.“你们还想看看吗?”“想!”一按键,屏幕上显示出各地春天的美景。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陶醉在其中.“呀!怎么有这么多漂亮的地方呀?”“真美呀!”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爱的景色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描述的最美。”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整合点,注重课前准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可见,并不是所有课文的教学都可以与信息技术整合。因此,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选择好恰当的“整合点”,不能盲目地“整合”。一般而言,需要在两个方面做好准备。一是选好整合的内容,二是充分研究学生。
2、找准结合点,突破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二者有机的融合。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而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在整合过程中,教授语文学科的老一套手段不加改变,结果只能是“掺合”;如果使用信息技术时不考虑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语文教学的特点,结果只能是累赘和负担。必须先有所“整”,才能有二者的 “合”。可见,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对于整合是十分重要的。
3、抓住语文味,突破教学瓶颈
由于网络资源的丰富多彩,因此,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语文教学,能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但是,如果不很好的把握住课堂节奏,抓住语文味这一核心,就很有可能把语文课上成单纯的信息技术课,从而本末倒置。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抓住“语文味”,如何不失时机地把网络优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及时诱导到研读文字,学习语言上来呢?为了突破教学中的这一“瓶颈”,教师必须把握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加强导向、调控作用,结合网络资源适时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网络的丰富多彩,必然会激发学生对它的极大兴趣。在此基础之上,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会从根本上改变以往语文学习的枯燥无味,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语文教学走进一片崭新的天地。作为语文教师,要真正与时俱进,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基础理论,充分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给语文课程与教学带来的种种变化,掌握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创造优越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付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2] 龚道敏《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实现与模式探讨中小学电教》
[3] 施良方 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4] 刘儒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5] 何克抗、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