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主义 以“运动”推进现代艺术进程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ala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所有的现代艺术运动,都是以未来主义作为它们的精神之父。”
  这是捷克剧作家、哲学家古斯塔夫·哈尔维(V d clav Havel)对未来主义的概括,如果说立体主义( Cubism)是一场纯粹地与绘画和雕塑有关的美术运动,那么未来主义(Futurism)就是从立体主义(纯粹的美术运动)过度到达达主义(Dada,现成品艺术)的加速器。
  这种源自现代西方流行的社会思潮,在基于科技革命的汹涌发展的过程中,以更激进的方式反叛传统,根据人类以往的发展和科学知识来预言、预测未来社会发展的前景。它关注速度与运动,主张将艺术与生活密切衔接,并推进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进程。
  从立体主义到达达主义
  缘起于巴黎的立体主义在20世纪初期新的哲学和美学之下抛弃了传统绘画和雕塑中“优美”与“和谐”的趣味,趋向于以抽象的形式进行分析,对完整的图像进行分解和重新组合。它最突出的特点是抛弃了从单个视点描绘对象,转以从多个视点来描绘主题。但是意大利人认为,立体主义过于“美学”和“知识气”,缺乏运动的原则。他们不满足于立体主义分解精致的、纯粹的结合形式。他们认为立体主义在本质上只是表现形式上的改变,其处理手法仍然与古老的、传统的艺术表达手法 致,不能传达20世纪初工业、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精神1。他们迫切地需要场更为激进、甚至于超越艺术表达形式的运动。
  立体主义的诞生和抽象艺术的发展将“运动”从现实和惯例的限制中解脱出来。而运动即未来主义所想拥抱的。归功于未来主义的核心与灵魂人物马里内蒂(Filippo Tommaso Monnetfi,1876 1 944),未来主义致力于歌颂机械中的“速度”与“力量”。1 909年2月20日,马里内蒂在法国日报《费加罗》(LeFigaro)中发表了著名的未来主义宣言《未来主义的基础及其宣言》(Manifeste du futurisme),里面写道:“我们宣称这伟大的世界已因种新形式的美——速度之美——而更添起光彩。”自此,未来主义拉开了帷幕。在未来主义创立的数年中,未来主义者们创立了自己的独立刊物,印刷宣传单,出版杂志和各种关于未来主义思想理念的书籍。最终,成为了场涉及文学、戏剧、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音乐、摄影、电影等各领域的运动。
  创作主题关注速度和运动
  《未来主义画家宣言》,呼吁画家们发展未来主义的绘画风格:“必须彻底扫除切发霉的、陈腐的题材,以便表现现代生活的漩涡——种钢铁的、狂热的、骄傲的和疾驰的生活…‘普遍动力论( universadynomism)应当在绘画中表现出有动力的感受…‘运动和光线粉碎了物体的实质”等。当时意大利的工业中心——米兰,是未来主义的中心。于马里内蒂的《未来主义的基础及其宣言》发布之时,意大利的汽车产业已初具规模。可以肯定,最初激动马里内蒂的是赛车而不是家用车。从《未来主义的基础及其宣言》上下文来看,1 908年宣言所鼓吹的“速度之美”与“像爆炸般呼吸着的蛇般的赛车”出现在同 段落,是前后相乘的关系。但是情况较为复杂的是,恰好从1 908年开始, 种混合车型(运动车型)出现开始,商家在设计和推广用车时,也揉入了赛车特有的线条型及速度、飞翔这类意向2。激动马里内蒂的还有飞机美学,甚至提出了飞行绘画(aeropittura)的主张。
  但是,真正影响着未来主义创作的,并不是具体的汽车或飞机等的机器本身,而是20世纪井喷式的工业发展背后隐藏着严密、精准、理性的理念内核。马里内蒂的《未来主义的基础及其宣言》和其后的《未来主义画家宣言》指导着未来主义画家的创作。总的来说,未来主义绘画的主题是速度和运动。但是其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种是以主观角度来表现机械之动,另种是以蒙太奇式的手法来呈现运动的状态。
  前者以波菊尼为代表。波菊尼是未来主义绘画的核心人物。他于1882年出生于意大利南部港口城市雷焦卡拉布里亚,在热那亚、帕多瓦和卡塔尼亚度过童年,并在罗马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1 902年,他前往巴黎学习印象派和立体主义的绘画技巧。1 910年,波菊尼受到马里内蒂的鼓舞成为了名未来主义画家,在接下来的五年中,波菊尼产生了通常被认为是未来主义最好的艺术作品。在其他未来主义艺术家还在努力地找到方式进行创作的时候,波菊尼已经试图专注于用主观的角度来描绘速度。
  波菊尼的《活力》( Dincxnismo)系列试图表现个体在时间和空间中移动的动态感觉,而不是特定时刻的快照。在其中《活力骑自行车者》(Dinamismo di unCiclista)最初的草图中,波菊尼准确地描绘了个骑行者的骑行姿态。在随后的图纸中,画中的线条被翻译成曲线和圆锥体。在终稿里,画面被分割成不同的带有弧度的色块,每个色块中都用能被看得见的笔触以浅色过度到饱和度极高的纯色,来展现骑行者的骑行速度。波菊尼使用了比以前作品更生动的调色,在颜料上的运用也更厚更密集。
  以蒙太奇式的手法来呈现运动的状态指向了贾科莫巴拉(GiocomoBalla)和卡羅卡拉(CarloCorra)的绘画创作。巴拉的经典作品《皮带上的狗的活力》(Dinomismo di un Cane al Guinzaglio),展现了描绘了皮带上的腊肠犬和牵着它的女士的脚,两者都是快速运动。画面中的模糊仿佛在暗示着两者越来越快的步伐。1912年末至1913年初,巴拉从描述光的运动转向了对运动的探索,更具体地说,转向赛车的速度。
  卡拉是20世纪初在意大利蓬勃发展的未来主义运动的领军人物。1913年卡拉的《红骑士》以种抽象的方式展示了一匹马及其骑手。描绘运动的方法类似于杜尚的方法,在多个运动阶段显示身体的各个部分。不过,卡拉的未来主义阶段在第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就结束了。他的作品开始更清楚地处理形式和静止的状态,而不是运动和感觉,开始以简化的风格创作静物,强调普通物品的现实。
  由崇拜变为震慑,未来主义的转向
  未来主义的核心价值不单单在于其表现形式,就绘画技巧上说,未来主义可能还不如立体主义画家。它的核心在于.将生活和艺术密切地衔接起来,把绘画题材和技巧与其时的政治环境和对时代的判断结合在起。可以看到,未来主义始于工业和科技革命的鼓舞。当然,这种鼓舞来自于炫技式的机械美而非实用性的机械美 待第次世界大战后,机器作为武器洗劫了欧洲,人们对机械的崇拜变成了震慑。对机械的迥异态度和对20世纪政治环境的判断,也不敢再一味地歌颂机器了。于是,被后人熟知的达达主义接过未来主义的交棒,继承了未来主义中反传统、反学院派的反叛姿态,未来主义内部也逐渐分裂,最终分崩离析。就影响而言,从俄国的构成主义、达达主义到超现实主义,都某种程度上吸收了未来主义的养分。所以说,未来主义加速推进了传统艺术形式断裂成现成品艺术的过程,在现代艺术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是现代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
  1.未来主义评述,邵大箴,世界美术,1986年01期。
  2.未来主义和纯粹主义 欧洲机器美学的缘起,陈岸瑛,装饰201 0年第4期。
其他文献
英国《卫报》近期报道称,位于伦敦东部贝斯纳尔格林的V&A儿童博物馆将于今年进行彻底的重新改造,该建筑将关闭两年,并于2022年重新开放。届时,儿童博物馆将从V&A众多的藏品中选择更多展品进行展示,其中包括克里斯托弗·里夫(Christopher Reeve)穿过的超人服装、比阿特丽克丝·波特(Beatrix Potter)所绘彼得兔(Peter Rabbit)插画,以及西区戏剧《战马》  (War
期刊
艺术市场换代司空见惯,早些年被称为青年艺术家的70后一代如今已活跃在艺术市场的第一线。在其之后,80后、90后艺术家也如雨后春笋冒出。青年艺术家全面登堂入室已经成为市场中的潮流,小部分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突破百万元级别,甚至有迈入千万元级别者。但同时,不少青年艺术家在没有经过艺术品一级市场推广代理的情况下就直接进入了拍卖市场,也存在很多利弊。究竟青年艺术板块透出了怎样的市场信息?我们试通过几组青年艺
期刊
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移民城市,深圳早已被划入全国一线中心城市之列,去年全年GDP突破2.4万亿元,首次超过香港、跻身亚洲城市前五,而深圳的文化艺术行业也随之水涨船高。“年轻化”和“去中心化”是深圳年轻艺术家呈现的面貌,他们在这座商业化、模式化、快节奏的新兴城市中裹挟前行,并愈加追寻个性和多元的艺术表达。  繁荣之外的艺术生产  在水之隔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冲击下,深圳的艺术发展也加急了它的脚步。深
期刊
2017年仲夏,《大英一百件文物上的世界史》大展让上海博物馆观者如潮,人馆经常要排队三四个小时,让不少考古粉、历史粉们望而却步。之前大展初到北京国博时,还得以赶在落幕前看了个尾场,人不多,却能轻松自在地看完所有的展品。而我们的故事,也从展览上体量最大的一件展品开始,即密特拉神像。更准确地说,是从他的帽子讲起。  “弗里吉亚式”帽与异邦人  密特拉崇拜流行于古罗马帝国,而这件神像则来自帝国的核心—意
期刊
与北京、上海等地的艺术氛围有所区别,西南重镇成都艺术聚落的形成显得更加顺势而为,国内也早就给予成都“艺术第四城”的评价。成都青年艺术家们似乎正在越来越享受偏安一隅的生活。但也有外界评论,近几年成都的艺术生态环境处在一种趋于平静的状态,尤其是青年艺术家们过于温和,并且发声力度不够。  包容的艺术生态  居住在成都的青年艺术家们多数都毕业于成渝两地的艺术院校,尽管他们并不全是本地人。但成都闲适的生活节
期刊
犹记得去年大火、豆瓣评分高达9.1的央视节目《国家宝藏》,荧屏上那位气质儒雅、学识渊博的博物馆人李仲谋将专业知识娓娓道来,让人如沐春风,也不禁让人联想工作中的他,又会以怎样的风貌示人?此时,手表上的指针已滑向下午五点,只见上博窗外华灯初上,魔都多姿的夜才刚刚开始。而办公室内那个不知忙碌了多久的身影慢慢停了下来,待来访者纷纷散去后,才终于得见这位圈粉无数的“网红馆长”。  《国家宝藏》幕后的故事  
期刊
2020年一场疫情让国内的艺术市场充满了不稳定性,与香港巴塞尔日程紧密相连的苏富比、保利香港、中国嘉德(香港)、邦瀚斯的舂拍日程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当然,不稳定的还有刚刚“脱欧”的英国艺术市场,尤其是“脱欧”之后的首个伦敦拍卖周。由于英国和欧盟问的很多“脱欧”细节仍未谈定,受极强不确定性笼罩的这几场拍卖表现不算强劲,虽然个别“明星”拍品仍能拍出高价,但两家拍卖公司的总成交额双双下滑,可以看到藏家对商
期刊
好像感到身边的世界沉默了,近40天这样的沉默百年罕有,谁都没有预料到2020年竟然是这样开局。  当枝头有了绿意,春天终于来临,自然界的复苏迹象,终于逐渐消减了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恐惧。在时间被按过暂停键之后,更多人会懂得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刻,也是一个最好的时刻。  中國历史上很少有这样的一个时刻,在生死面前,为生命动容,开始了群体反思。反思之后,将令我们对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有一个新认知。集美与德
期刊
两年前初识周伯林,只觉他是位温文儒雅的文化商人;两年间的不断深入交往,才发觉他原来还有另外一面,除了喜好写字作画,还热衷于文学、哲学,尤其喜欢老庄及佛学。他性格朴厚,作品却充满着趣味。品其书法和绘画,能感受到浓郁的文人气息和正大气象,而他笔墨下的“大写意”,更是他“心相”的表达。  几番风雨后回归初心  從天真涂鸦到孜孜以求,从个对美术懵懂的少年,蜕变成当今名写意画家,周伯林的绘画征途,是条修行之
期刊
扇面在清代后期到民国时期,是历史上的高峰,出现了很多名品与巧思。伴随着金石学的兴起,金石拓片在晚清大行其道,士大夫玩扇与玩金石皆风靡一时,这时期也出现了不少扇面上拓金石的玩法。最早出现的是将印章钤盖在扇面上,然后将墨拓的边款剪成极细极薄,再贴到扇面,造成类似印谱的效果。但士大夫是不会满足于这种小儿科的手工劳动式剪贴的。  民国初年,贵州姚茫父发明了“颖拓”入扇,其方法是用毛笔沾焦墨,用类似铅笔扫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