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开始作文时,往往把作文视作一种新鲜事,未入门,先生畏。不少教师采用列提纲、搬范文等方法让学生仿套,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刚起步作文便误入歧途,错误地以为作文就是仿、套、编。这对以后的作文教学甚至学生的一生都可能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起好作文的步子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 由说到写,消除畏难
上三年级的第一堂作文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并不是今天才开始学写作文的,其实你们早就开始作文了,你们的呀呀学语即是作文的开始,只不过这是用嘴口头作文,而我们今天的作文是用笔作文罢了。现在的作文,就是要你把想说的话用笔写出来,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问老师,还可以用拼音代替,这有什么可怕的呢?这样一讲,学生的畏难情绪一下子就给打消了。接着,告诉学生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就要学好说话。
小朋友们说话的积极性一般很高,可先要求他们把一句话说完整、说准确,再要求学生围绕一件事说几句话,再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说一段话。若一件事情较复杂,我们就引导学生先将事情划分成几部分,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说。说完后,立刻让学生按说的顺序写。这样写来。犹如做记录,学生一点儿也不觉得难,这实际上说明学生已经闯过了起步的难关。
例如在指导写《记一次家务劳动》这篇作文时,我首先让学生说一说,你在家里做了哪些家务劳动?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有洗过手绢的,有打扫过卫生的,有学做饭的,有学洗碗的,有喂小兔的……接着又问,你在做这次家务时,开始怎样,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去做的,洗手绢的说是看到手绢太脏了;打扫卫生的说是房间里不干净,桌椅摆放不整齐;学做饭的是因为爸爸妈妈比较忙,自己又饿了;学洗碗的是看见妈妈太累了,想帮她一下……再分别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这次家务的,因为都是做的家务事,所以学生们说出这次劳动的结果怎样,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有些什么收获。说完后, 就让学生们按照自己说的把它写下来。
2 观察入手,着笔真话
不同的人和事物,有其不同的特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把握并写出来,对初步写作文的学生来说并非易事。因为小学生的头脑是单纯的,作文入门的第一步会给他们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开始时方向对了,就会步入正道,相反,起步方向歪了,以后要纠正过来很不容易。如学生写人物外貌,一提笔便是“苹果似的脸蛋,圆溜溜的眼睛”之类的套写,不论男女老少,都是千篇一律地刻版一套。这样不仅不能写出真实的人物外貌,还会使学生认为作文就是东拼一句西凑一句凑起来的,从而不去观察了。观察能力的培养,应尽早开始,反复教育学生从小要养成留心思考生活,观察探索大自然的习惯,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随身携带的观察记录本,不管看到什么,只要觉得有趣,就把它记下来。日积月累,就会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获取大量的习作素材。在此基础上,教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点拨写作方法,即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例如我们在教学《写一处景物》时,首先在课前布置学生观察一处景物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了什么景物,指导学生口述,口述的内容包括:1、什么景物;2、这处景物有何特点;3、观察的顺序怎样,最后再把说的内容写成一段话。写好这次习作的前提是必须认真观察一处景物,因此在布置学生观察景物时,强调了以下几点:1、确定好观察点。因为同一处景物,看的时候不同,站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2、要按顺序观察。或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或从中间到两边。这就要看你从什么顺序观察方便一些、准确一些、全面一些。还有的景物不断变化,就要按景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先看到什么就写什么;3、要抓住景物特点。大自然的景物千姿百态,各有各的特点,观察时要善于比较,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然后用比较、比喻、说明等方法加以描述,这样,把特点抓住了,写出来的文章才会使人觉得具体。
3 以读促写,范文引路
学写作文,启蒙于读别人的文章,是以读书入门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读了不少书,不一定就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因为书中所写的是别人的生活体验,作文需要自己的生活感受。刚学写作文时可以模仿,但借鉴模仿不能代替创作,因为作文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最需要的是摄取生活、提炼生活的智能,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借鉴范文时,不能简单地模仿或者只单纯地学习作者写作方法,而应主要组织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然后运用作者的方法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最后把观察分析的结果写出来,这样,把学习的重点放在熟悉了解作者笔下的客观事物上,通过阅读范文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就会提高观察效果,扩大观察范围,丰富作文素材。学生手中掌握的材料多了,就会提笔如有神,表达的手法也就灵活多样了,写出来的文章也就会越来越好了。
近几年来,由于我在教学中从以上几个方面狠抓了小学生作文的起步,同学们的习作兴趣非常浓厚,习作水平提高得也很快。
1 由说到写,消除畏难
上三年级的第一堂作文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并不是今天才开始学写作文的,其实你们早就开始作文了,你们的呀呀学语即是作文的开始,只不过这是用嘴口头作文,而我们今天的作文是用笔作文罢了。现在的作文,就是要你把想说的话用笔写出来,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问老师,还可以用拼音代替,这有什么可怕的呢?这样一讲,学生的畏难情绪一下子就给打消了。接着,告诉学生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就要学好说话。
小朋友们说话的积极性一般很高,可先要求他们把一句话说完整、说准确,再要求学生围绕一件事说几句话,再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说一段话。若一件事情较复杂,我们就引导学生先将事情划分成几部分,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说。说完后,立刻让学生按说的顺序写。这样写来。犹如做记录,学生一点儿也不觉得难,这实际上说明学生已经闯过了起步的难关。
例如在指导写《记一次家务劳动》这篇作文时,我首先让学生说一说,你在家里做了哪些家务劳动?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有洗过手绢的,有打扫过卫生的,有学做饭的,有学洗碗的,有喂小兔的……接着又问,你在做这次家务时,开始怎样,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去做的,洗手绢的说是看到手绢太脏了;打扫卫生的说是房间里不干净,桌椅摆放不整齐;学做饭的是因为爸爸妈妈比较忙,自己又饿了;学洗碗的是看见妈妈太累了,想帮她一下……再分别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这次家务的,因为都是做的家务事,所以学生们说出这次劳动的结果怎样,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有些什么收获。说完后, 就让学生们按照自己说的把它写下来。
2 观察入手,着笔真话
不同的人和事物,有其不同的特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把握并写出来,对初步写作文的学生来说并非易事。因为小学生的头脑是单纯的,作文入门的第一步会给他们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开始时方向对了,就会步入正道,相反,起步方向歪了,以后要纠正过来很不容易。如学生写人物外貌,一提笔便是“苹果似的脸蛋,圆溜溜的眼睛”之类的套写,不论男女老少,都是千篇一律地刻版一套。这样不仅不能写出真实的人物外貌,还会使学生认为作文就是东拼一句西凑一句凑起来的,从而不去观察了。观察能力的培养,应尽早开始,反复教育学生从小要养成留心思考生活,观察探索大自然的习惯,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随身携带的观察记录本,不管看到什么,只要觉得有趣,就把它记下来。日积月累,就会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获取大量的习作素材。在此基础上,教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点拨写作方法,即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例如我们在教学《写一处景物》时,首先在课前布置学生观察一处景物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了什么景物,指导学生口述,口述的内容包括:1、什么景物;2、这处景物有何特点;3、观察的顺序怎样,最后再把说的内容写成一段话。写好这次习作的前提是必须认真观察一处景物,因此在布置学生观察景物时,强调了以下几点:1、确定好观察点。因为同一处景物,看的时候不同,站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2、要按顺序观察。或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或从中间到两边。这就要看你从什么顺序观察方便一些、准确一些、全面一些。还有的景物不断变化,就要按景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先看到什么就写什么;3、要抓住景物特点。大自然的景物千姿百态,各有各的特点,观察时要善于比较,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然后用比较、比喻、说明等方法加以描述,这样,把特点抓住了,写出来的文章才会使人觉得具体。
3 以读促写,范文引路
学写作文,启蒙于读别人的文章,是以读书入门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读了不少书,不一定就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因为书中所写的是别人的生活体验,作文需要自己的生活感受。刚学写作文时可以模仿,但借鉴模仿不能代替创作,因为作文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最需要的是摄取生活、提炼生活的智能,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借鉴范文时,不能简单地模仿或者只单纯地学习作者写作方法,而应主要组织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然后运用作者的方法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最后把观察分析的结果写出来,这样,把学习的重点放在熟悉了解作者笔下的客观事物上,通过阅读范文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就会提高观察效果,扩大观察范围,丰富作文素材。学生手中掌握的材料多了,就会提笔如有神,表达的手法也就灵活多样了,写出来的文章也就会越来越好了。
近几年来,由于我在教学中从以上几个方面狠抓了小学生作文的起步,同学们的习作兴趣非常浓厚,习作水平提高得也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