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毛泽东《卜算子·大柏地》),每当吟起这两句诗,脑海中就会浮现一道七彩虹高挂于雨后晴朗的天空:清新、绚丽。因而设想:倘若语文教学也能如此多彩,学习旅程一定令人神往。不久前,有幸到东莞体育馆观摩“新课改背景下全国小学语文卓越教师培养工程高级研修论坛”,如沐春光:原来语文课可以这般热情、睿智、真实、灵巧。名师们用缤纷的色彩渲染着一堂堂求学之旅,用神奇的笔触点开一朵朵智慧的花朵。
红色:热情洋溢的课堂
英国哲学家洛克曾说:“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而如何集中及保持学生的注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堂课,只有为学生所热爱,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热爱的前提,则是课堂体现的生命力。生命力之起点:教师的自我感觉。要想让学生入情入境,教师必先感悟其中,绝不能置身课外。这份感悟,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述,教态的展示,亦或是情境的演绎。生命力之延续:学生的学习体验。心理学的实验证明:学生在学习时,外部感觉器官参加得越多,其效果就越好。体验除了听、说、读、写、论,还可以是想象、操作、表演。
许嫣娜,全国第七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听她的课会让人着迷!她那极具号召力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表情,让学生时而静静遐想,时而议论纷纷,时而对视而笑,时而乐不可支。课欲停而意未尽,心未止。这,不就是语文课的最高境界吗?
蓝色:睿智深远的思索
语文课,它给学生知识传承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学会想象,学会思索。
如张祖庆老师的《和时间赛跑》,处处闪现思维的火花。他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进入文本;从对字词的诠释到对文本的全新解读;将课文变成诗歌,配乐师生互读。学生的感悟层层深入,并逐渐升华到人生价值的思索: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如蒋军晶老师的《戴脚环的大雁》,课堂由无数的假设组成:“假如你得到了这样一只白额雁,你会把它放飞吗?”“如果白额雁获得了自由,你会担心什么?”“如果你是那只白额雁,有人把你放飞,你会飞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思绪翻飞,在与同学的讨论、交流中思维碰撞,灵感闪现,新颖、独到的见解比比皆是。
黄色:真实的写与练
语文课不仅是培养学生听、说、读的能力,更应该关注“写”与“练”的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张祖庆老师在课中让学生仿照文本写话;罗才军老师让学生掩卷写作:“杜甫漫卷诗书,放歌纵酒,欣然曰:‘ !’”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更让学生通过想象写作真切感受诗人欣喜若狂的心理。
贾志敏,上海市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他的《古文今译》教学实实在在。开课,他让学生读古文,试加标点,圈出关键词,再想象“诚之然”,尝试把每一段古文变成现代作文。在交流后用一分钟给故事加题目。每一步都恰如其分让学生动脑想,动笔写,学与练巧妙融合。学生通过多重的体验领悟文本。
绿色:灵巧的引导
黎巴嫩诗人和作家纪伯伦在《先知》中说:“教师的任务不是传授智慧,而是启发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使学生自己长出‘理想的翅膀’。”有了理想的翅膀,方能飞得高远。“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如何“传道,授业,解惑”则是一节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满堂灌”渐行渐远的今天,语文课堂如何巧妙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启与引的尺度何谓适宜?名教师用这样的方式回答:
在平等的对话中点拨。在课堂上,师生是学习者,合作者,更是启引与被启引者。教师从思想的高度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的深入,学生在问与答,疑与析中慢慢拨开眼前的云雾,生成文本的智慧。
在文本之外延伸。学习文本既有对知识的鉴赏,更有对作品所蕴含的精神内涵的品悟。然而,这远不是结果,而应该把它作为一个引子,启领学生去渉读文本后更深广的知识,去开启学生的好奇之旅,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学习《和时间赛跑》,教师导向师生互读林清玄的《与太阳赛跑》;学习《我可以永远不死吗》,教师与学生分享书本《大象的算术》、《生命主题的经典演绎》;学习《景阳冈》,教师推出质疑“打虎英雄知多少”,从而导出众多名著,反观文本。
本栏责任编辑 黄日暖
红色:热情洋溢的课堂
英国哲学家洛克曾说:“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而如何集中及保持学生的注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堂课,只有为学生所热爱,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热爱的前提,则是课堂体现的生命力。生命力之起点:教师的自我感觉。要想让学生入情入境,教师必先感悟其中,绝不能置身课外。这份感悟,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述,教态的展示,亦或是情境的演绎。生命力之延续:学生的学习体验。心理学的实验证明:学生在学习时,外部感觉器官参加得越多,其效果就越好。体验除了听、说、读、写、论,还可以是想象、操作、表演。
许嫣娜,全国第七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听她的课会让人着迷!她那极具号召力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表情,让学生时而静静遐想,时而议论纷纷,时而对视而笑,时而乐不可支。课欲停而意未尽,心未止。这,不就是语文课的最高境界吗?
蓝色:睿智深远的思索
语文课,它给学生知识传承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学会想象,学会思索。
如张祖庆老师的《和时间赛跑》,处处闪现思维的火花。他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进入文本;从对字词的诠释到对文本的全新解读;将课文变成诗歌,配乐师生互读。学生的感悟层层深入,并逐渐升华到人生价值的思索: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如蒋军晶老师的《戴脚环的大雁》,课堂由无数的假设组成:“假如你得到了这样一只白额雁,你会把它放飞吗?”“如果白额雁获得了自由,你会担心什么?”“如果你是那只白额雁,有人把你放飞,你会飞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思绪翻飞,在与同学的讨论、交流中思维碰撞,灵感闪现,新颖、独到的见解比比皆是。
黄色:真实的写与练
语文课不仅是培养学生听、说、读的能力,更应该关注“写”与“练”的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张祖庆老师在课中让学生仿照文本写话;罗才军老师让学生掩卷写作:“杜甫漫卷诗书,放歌纵酒,欣然曰:‘ !’”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更让学生通过想象写作真切感受诗人欣喜若狂的心理。
贾志敏,上海市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他的《古文今译》教学实实在在。开课,他让学生读古文,试加标点,圈出关键词,再想象“诚之然”,尝试把每一段古文变成现代作文。在交流后用一分钟给故事加题目。每一步都恰如其分让学生动脑想,动笔写,学与练巧妙融合。学生通过多重的体验领悟文本。
绿色:灵巧的引导
黎巴嫩诗人和作家纪伯伦在《先知》中说:“教师的任务不是传授智慧,而是启发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使学生自己长出‘理想的翅膀’。”有了理想的翅膀,方能飞得高远。“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如何“传道,授业,解惑”则是一节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满堂灌”渐行渐远的今天,语文课堂如何巧妙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启与引的尺度何谓适宜?名教师用这样的方式回答:
在平等的对话中点拨。在课堂上,师生是学习者,合作者,更是启引与被启引者。教师从思想的高度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的深入,学生在问与答,疑与析中慢慢拨开眼前的云雾,生成文本的智慧。
在文本之外延伸。学习文本既有对知识的鉴赏,更有对作品所蕴含的精神内涵的品悟。然而,这远不是结果,而应该把它作为一个引子,启领学生去渉读文本后更深广的知识,去开启学生的好奇之旅,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学习《和时间赛跑》,教师导向师生互读林清玄的《与太阳赛跑》;学习《我可以永远不死吗》,教师与学生分享书本《大象的算术》、《生命主题的经典演绎》;学习《景阳冈》,教师推出质疑“打虎英雄知多少”,从而导出众多名著,反观文本。
本栏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