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淡定,格物致知 刘仁刚书法作品赏析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k1987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简历
  刘仁刚,“双刃斋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理事,经济学博士。以行楷长卷和汉隶为个性代表。
  1999年,辽宁省书协、省美协、省文联、省诗书画研究院、鲁迅美术学院召开专题研讨会,对其汉隶进行专题研讨和赏析。2008、2009年先后两次应邀出席第24届、第25届中国国际兰亭书法节暨中日韩书法名家笔会。1999年先后在辽宁省博物馆和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两次大型个人书展;在日本东京、大阪、京都三地举办了个人书法作品巡展;先后出版《刘仁刚书法作品集》、《刘仁刚书法作品精选》,时任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书协顾问启功先生题写书名,著名书法家、鉴赏家杨仁恺先生作序;他的作品已经被社会各界名流所收藏,作品遍及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以及日本、新加坡、法国、荷兰和北美多个国家、获辽宁博物馆、江苏美术馆、林散之纪念馆、天一阁博物馆、艺兰斋等诸多国家级馆藏证书。被列入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名录。《中国文艺报》、《书法导刊》等权威报刊以及《读者欣赏》、《中国之翼》、《和谐之旅》、《当代金融家》、《南方航空》、《新华航空》等期刊均有专门报道,美国、欧洲以及港澳台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华商时报》、《大公报》也有专版深度报道。
  
  


  第一次看到刘仁刚先生的作品,是在上个月,当时朋友拿来一本刘仁刚先生的书法简介,是个复印本,虽然不是很清晰,但马上就被刘仁刚先生的长卷深深吸引住了,那幅作品的内容是苏轼的前后《赤壁赋》,复印版本单字用笔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整体的布局匀整,气韵贯通,是近年不可多得的精品,笔者便向朋友提出拜访刘仁刚先生的想法,近其人,观其字,以慰己心。
  经朋友引荐,终于近日走访了刘仁刚先生,近观了刘仁刚先生前后赤壁赋的作品原作,颇为感慨。其一,这幅作品是刘仁刚先生一蹴而就,中间绝无停顿,一气贯之,原作长853厘米,宽43厘米,加上下款识共1200余字,每个字的大小在3厘米左右见方,据刘仁刚先生讲,他写字的速度在每70-80厘米一小时,绝不会比这个速度快,我估算了一下,这幅作品整体书写下来最少需要9-10个小时,我们可以想象书写过程的艰辛,没有超人的定力,没有对书法赤诚的追求,很难做到一笔不苟,笔意追求从始而终。
  


  关于长卷,我也听说、看过一些,多为政治事件应景之作,百米千丈也好,字以万计也罢,功利性过强,而且,写写停停,意断之处比比皆是。我本人觉得这种长卷更像是作业,与作品不搭界,与佳作更不搭界。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风行做字库,有人找到笔者,希望做字库一套,并给我文字的内容,上下不搭界,要求字一定要一样大小,结构要尽量死板,两个月交工,我写了一天做了初步的体验,就没答应他,那种感觉不像是练字,更不像是创作,基本属于刻蜡板,我对这种作业似的练习从心里不能接受。
  纵观刘仁刚先生的长卷,就避免了很多所谓长卷的弊病,前后贯通,风格稳定而统一。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可见笔意之统一,风格之定型(一幅作品中),才是形神的基础,无形即无神采,形之散乱,神采从何谈起,而真正形意通神,一意贯之,绝非易事,就长卷作品讲,随意摘取其局部,能做到气韵流畅,进而单字精准,用笔精妙,方为佳作。
  左面八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作品中任意抽取的局部,为了便于看清楚,做了反色处理,细细品评,其韵味盎然。
  


  “有孤鹤横、戛然长鸣”这几个字用笔极具节奏感,“有”字,重起笔,稍露飞白,字中勾连得当,下面“孤”收紧,绝少勾连,但笔笔扎实,“横”一改上面两个字的稳重,最后两笔取右下势,尽得二王之意。
  “戛然”用笔沉稳厚重,“长鸣”笔意取轻,但不论用笔之轻重、枯湿,笔笔皆恪守中锋之道,圆融贯通,瘦硬通神,刘仁刚先生对用笔的节奏尽得二王之高妙。
  再看上下行气,每四个字都顾盼有秩,摇曳生姿,“有”字流畅,下面三字沉稳;头字重笔定格,后面形状皆为托起之势:下面三字“孤鹤横”均为左右结构,但结构方法全都不同,孤以左面:“子”三笔尽都焊在一起,紧凑而遒劲,右面则笔笔独立,成疏密有致的表象;“鹤”字左右用笔结构保持平稳,无跳跃感,但以下面四点最左面一点,使左右相连,成顾盼之势;“横”字左小右大,以“黄”字第二横指向字的中宫部位,而结束两点取势留白,使得这四个字疏朗处宽缓自如,收紧处中宫绵密,情趣横生。
  左面一行,“戛然长鸣”四字,“戛”字重起而轻收,收放的节奏感跃然笔下,“然”字笔笔皆重,短横收笔,这应该是整个八个字中,甚而整篇中最收敛的字,“长鸣”则如秋水长天,尽展作者心中豪放之气,但尽管是放笔,其单字之中轻重取势,同样一笔不苟,可以读到作者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的内心修养,含蓄淡定的文人内涵。
  纵览刘仁刚先生整部作品,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宜,计白当黑;细看其局部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布局参差错落,变化多姿,行气贯通,是笔者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佳作。已故著名书法评论家杨仁恺先生在1999年曾这样评价刘仁刚的作品《前后出师表》:现代著名年轻书法家刘仁刚行书孔明前后出师表,全文千古绝唱,且书法端清秀,合则双美,殊可珍也。
  


  杨老的评价,溢美之词尽见其中。刘仁刚先生近十年来用功更勤,1999年,刘仁刚先生同时在南北两地举办了个人书法展:1999年4月28日—5月3日在辽宁省博物馆, 主办单位为辽宁省文联、辽宁省书协、辽宁省美协、辽宁省诗书画研究院、鲁迅美术学院; 1999年5月8日-5月13日在江苏省美术馆,主办单位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江苏美术馆、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南京市美术家协会、艺兰斋。举办这样高级别的个展,对一个四十出头的人来讲是个莫大的荣誉。而刘仁刚先生只是把个人展览看成一个新的起点,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更加勤奋而执著。
  对长卷的表现形式,刘仁刚先生始终如一地坚持,他说:现在书法界鱼龙混杂,这和整个社会的浮躁不无干系,但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很多国学的美德,首先要有一个虔诚而认真的态度,增加自己的修养,其次要强化定力的修炼,排除外界世俗的干扰,静心养气,长卷的书写是个很好的载体,能够在长达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徜徉在书法艺术的追求中,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扩展作品的张力,就这几点来讲,长卷比其他的书法表现形式更有优势。
  一幅长卷作品的诞生,确实比简单的斗方、中堂、楹联等更需要作者的定力修为,布局谋篇更要严谨,刘仁刚先生坚持的,就是一种精神,一种闹市取静、自我修炼,博大的儒家内敛、内视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现在物欲横流、纷繁浮躁的社会里尤其难得。
  这几年来,刘仁刚先生在长卷书写的基础上,还做了很多的书法探索,他自己喜欢长卷,但并不排斥别的表现形式,他的作品《将进酒》八条屏就是很好的体现。
  条屏的书法作品,基于其材质的特点,或是木材,或是石材,因此基本都以古朴稳重的字体为主,篆籀楷隶见得多些,刘仁刚先生以行草入条屏,如“金刚眩目,力士挥拳”,另一番审美情趣。
  《将进酒》整幅作品奔放流畅:起首屏圆润而稳健,运势待发,其中两个“君不见”通过行文布局以及粗细错落,巧妙区分,无一雷同。二、三、四屏轻重、粗细变化突出,强调整体的节奏,“岑夫子,丹丘生”,“ 岑”撇捺以盖下,“夫”字收敛而轻柔,“子”浓烈沉重,轻重缓急,可见安排布局之匠心,五、六、七屏节奏加快,除粗细变化外,间以飞白,凸显作者情绪之变化,使作品流畅之间而顿挫有致,强化整体的韵味和神采;末屏“同消万古愁”行近乎楷,与头屏起势之稳健呼应对照,整幅作品完整而飞扬,作者情绪随内容而起伏,豪放时用笔破壁欲出,起收式如按剑而读,让我们欣赏书法作品本身的同时,对李白这首诗的内容也是一种很好的解读。
  清王澍《虚舟题跋·唐颜真卿告豪州伯父稿》云:“《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书顿挫郁屈,不可控勒。此《告伯父》心气和平,故客夷婉畅,无复《祭侄》奇崛之气。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情事不同,书法亦随而异,应感之理也。”作品风格随心绪而定,对个性的宣泄才是书法精神的最终体现,刘仁刚先生深得其理。
  《三国演义》开篇词的扇面小品,刘仁刚先生也写得别有趣味,一般来讲,扇面的布局以长短句分布,显得疏朗错落,纯紧凑的格局很少见,刘仁刚先生做了这样的尝试,以行为字,突出轻重变化,另有一番韵味。
  抄录毛主席词《沁园春·长沙》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他用浓淡墨做了大胆的尝试,淡处如水墨渲染,“看”、“ 染”两字致淡,突出表现两字词中本意,浓处以焦墨飞白表现,体现沉重之思绪,浓淡相宜,很好地阐释了诗词内容,看得出作者对形神意三者统一的思考。
  


  目前,刘仁刚先生的作品被很多著名的博物馆收藏,他本人也成了相关媒体的追逐对象,但刘仁刚先生始终有着清醒的头脑, “学无止境、艺无止境”,刘仁刚先生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向笔者介绍:书法是门深奥的艺术,古人云,书为心画,书法作品就和绘画没有区别,画的内容表现可能容易接受,书法更抽象,但在他心中,抽象的书法表现的内容更丰富。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就一定要做到更高的追求,对用笔、结字、谋篇布局,处处都要达到更高的水准,这也是他一直的努力追求。
  其实刘仁刚先生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暗合了中国古人自我修炼的境界,《大学》开篇即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格物致知,也就是说穷究事物的道理,才是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后天下平的基础,大道如此,书法亦不例外。
  以此为鉴,刘仁刚先生新的书法作品更值得我们期待。
其他文献
60年前,遥望刚成立的新中国,欧美人士议论纷纷:“一个闭关锁国300年的贫弱之躯,能否跟得上世界的步伐?”  30年前,面对刚打开大门的中国,国际社会一片质疑:“让全球1/4人口迅速摆脱孤立,与世界接轨,这种先例有过吗?”  历史总是以令人惊叹的方式创造奇迹。60年,弹指一挥间。新中国在神州大地上创造了无数奇迹: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已实现总体小康。  今日中国,生
期刊
4月17日,第一财经商界精英高尔夫挑战赛新赛季于美兰湖隆重开杆,此次活动吸引了120余位商界名流、精英参加,即将掀起新一轮商界精英高球竞技热潮。  历经三年精心打造的“第一财经商界精英高尔夫挑战赛”,现已在全国11个城市举办31场挑战赛,共有2500余人次的选手参加,成为国内商界业余高尔夫球赛的一项精品赛事。比赛充分发挥第一财经品牌优势,运用丰富有效的媒体资源,汇聚名流精英 ,打造高尔夫顶级社交平
期刊
诞生了格林的德国,是无数童话故事的发源地。如今,这个美丽的国度又成了旅游爱好者心中的理想之地。德国以其秀丽的山川风光、灿烂的文化古迹以及独特的生活风貌,向游人张开了欢迎的臂膀……对于喜欢欣赏古旧的城堡、蓊郁的森林、悠闲的小镇、美丽的莱茵河的人,对于听着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朗诵着歌德、席勒、海涅成长的人,对于许多喜爱靓车、喜爱啤酒、喜爱浪漫的人,德国成为一个可以释怀的地方。    文化艺术之都
期刊
1978—1998海外华商 中国商业时代的启蒙者  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对于那些在海外蛰伏了多年的华人华侨而言,终于等到了再次回报祖国的机会。  包玉刚、曹光标、曾宪梓、霍英东、谢国民等港商与华商成为了回国投资建厂的第一波力量。此后,在中国台湾的商界首领王永庆、郭台铭等及岛内的顶新集团、统一集团等中小企业家也掀起了“投资大陆寻发展”的浪潮。据不完全统计,从 1978年到1998年,海
期刊
1949—1978 海外华人 建设新中国的重要力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带着对祖国新生的热情和激情,广大海外华人积极回国参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对祖国命运的高度关注,对祖国建设的高度认同,使一批批华人精英从海外归国。  他们成为了新中国打造基础教育系统、工业系统、科技系统、文化系统的重要力量,创造了许多的“中国第一”。新加坡归国的著名侨领陈嘉庚先生创建了中国现代最完整的教育基地——集美学
期刊
全球各地,无论在哪儿,都能看到黄皮肤、黑头发的炎黄子孙。近百年来,海外华人,已经成为遍布世界的一支不可忽视的族群力量。  在这百年之中 ,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抗日战争;无论是新中国成立还是改革开放,在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广大海外华人的强烈的赤子之心与报国理想从未因时间、空间的影响局限而熄灭减弱,他们为祖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的60年中,全球华人无论是在共和国的建国时期、建
期刊
1998—2009海外华人传播中国软实力的使者  在1998年之后,随着中国经济力量的增长,中国进入了“软实力”的建设时期,进入了向全球推广“中国印象”,“中国文化”的阶段。广大海外华人与港澳台三地的同胞又从文化的角度,参与到了推广建设中国“软实力”的过程。  对中国而言,广大华人华侨,用各种理念,艺术、学术形式,将全球高端前沿的科技观念、文化理念培植孵育到祖国的土壤上。无论是杨振宁的理论发现,赵
期刊
三次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12岁创建“解放儿童基金会”,  “加拿大我们知道,你们有白求恩,还有克雷格·柯伯格”。    克雷格·柯伯格和他在12岁时创建的解放儿童基金会FTC的努力得到了世界的认可:2006年度世界儿童奖,三次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加拿大总督勋章,曼德拉自由人权奖……今天的他并没有被这些荣誉的光环所改变,见到他,一个很帅气的大男孩,阳光积极、很喜欢笑,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25
期刊
王伟就是这样一个精力旺盛、勇于尝试的人,他说多元化的事业让他的生活总是充满乐趣。从他的谈话中,你总会感觉到他对所有事业的热爱,如此地乐此不疲。    王伟  科迪斯(香港)有限公司总裁  贝家(中国)鞋业有限公司总裁  Escapa(澳洲)游艇有限公司总裁  上海美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东  他自幼从北京移居香港,求学于澳大利亚,常奔波于香港和上海两地,拥有多家公司,从高端家居鞋,到私人游艇、再到生
期刊
投资“投事”or“投人”?  创业者怀揣理想和项目苦苦寻找投资,而投资人也在苦苦寻觅好的投资机会。但,如何评估一个投资机会的好坏呢?  投资界历来分为两派:认为人定胜天的“投人派”和带有惟武器论色彩的 “投事派”。在本次金融风暴之前,两派基本势均力敌。然随着潮水退去,越来越多的“裸泳者”暴露在投资人面前。事实胜于雄辩,更何况风险投资行业是一个空前理性的行业。眼下“投人派”明显处于上风。某资深投资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