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TEAM教育是科学、技术、艺术、工程和数学相融合的教育,STEAM教育理念打破常规的学科界限,让幼儿在“做中学”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学习并灵活运用各种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基于此,教师对幼儿园大班的科学实验有了新思考和认知。本文以微实验“造雪”为例,依据幼儿的兴趣架构科学主题网络图,借助“图表”促进主动操作探索的过程,寻找“策略”提升主题活动开展的有效性,逐渐使主题性“微实验”班本化,进一步培养幼儿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连续性经验发展,建构深度思维方式。
兴趣始于好奇,好奇可产生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幼儿就会主动提出问题。教师依据大班幼儿好奇、好问的特点,促进他们主动去发现、探索。因此,科学“微实验”就源于幼儿的兴趣,在情景化、生活化的环境里生成实验主题。这样的“微实验”更能调动幼儿学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我们来造雪”的主题“微实验”是在“冬天来了”的主题下,幼儿从新闻里得知好多地方下起了雪,他们盼望着下雪,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可江南地区的冬天今年还没下过雪,这该怎么办?在这样的情境下,幼儿的兴致又这么高涨,于是我们的班本化科学微实验“我们来造雪”(如表一)就生成了。
寻找源于生活的、幼儿感兴趣的素材,更能唤起幼儿的情感,每一个“微实验”的开展都是一段快乐的旅程……
主题性“微实验”游戏,它不是一个集体教学活动,也不是以个体或小组探索为主体的随机的低结构活动,它是由幼儿的问题引发,教师确定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选定某个自然现象或问题,然后围绕该问题引导幼儿自主地展开进一步的学习。
1.问题激趣,自主探索
在“微实验”游戏中教师通过问题“雪是怎么来的?”激发幼儿的探究的兴趣,让幼儿了解人造雪是利用它对水的渗透性(水分子渗透到其中)。当水分子与聚合体接触时,从聚合体外部进入内部产生膨胀,产生了“雪”,初步建立科学概念。在解释科学现象时教师的语言显得空泛苍白,因此借助视频动画演示,一个个水分子宝宝进入造雪粉颗粒,颗粒宝宝像气球一样鼓起来。通过动画视频可以直观感知吸水现象。最后,让幼儿尝试造“彩色的雪”,将调好的有颜色的水倒入造雪粉,用放大镜观察变化,不同的尝试助推幼儿的思维不断向深度拓展。
2.多种材料,尊重差异
主题性“微实验”游戏支持幼儿在亲历探究中体验发现探索的全过程,因此操作材料的准备通常是每人一份或两人一份,以保证所有幼儿都能充分操作、实践。我们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多层次的操作材料(造雪粉、白色泡沫、白纸等),鼓励幼儿迁移经验,建立拓展与创造的平台,为幼儿提供全方位发展的机会。
3.亲子实验,多层思考
借助亲子实验,以设计和探索为目的,并对解决疑惑问题进行科学探索,促进幼儿参与亲子共同实验研究。一系列关于“造雪、玩雪”的活动后,鼓励幼儿与父母探讨并动手玩玩“纸树结冰”的实验。家庭亲子小实验因为是“一对一”的指导,幼儿可以对材料进行充分的探索,通过自己的猜想假设、动手尝试、不断验证自己的假设等过程,不断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实验和记录方式的呈现各具特色,幼儿运用绘画记录、符号记录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主题项目,深度思考
科学“微实验”班本化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有主题的、成体系的,形成“项目”化。同时将“微实验”融入日常活动和园本课程,创建“主题项目”包,将语言、科学、数学、艺术等融入“主题项目”中。在“冬天”主题中,将“玩雪”实验加入主题网络中,并开展一系列关于“雪”的活动,形成一个“冬天”主题下的“项目”。(如表三)
主题性“微实验”活动结合孩子的实际生活经验,将科学现象生动有趣地融入其中,让科学没有距离感和陌生感,将科学精神植入幼儿心中。让我们变一元为多元,延展幼儿的思维宽度,在玩一玩、猜一猜、试一试、说一说中,让孩子走近科学。
一、源“兴趣”生“主题”,架构主题网络图
兴趣始于好奇,好奇可产生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幼儿就会主动提出问题。教师依据大班幼儿好奇、好问的特点,促进他们主动去发现、探索。因此,科学“微实验”就源于幼儿的兴趣,在情景化、生活化的环境里生成实验主题。这样的“微实验”更能调动幼儿学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我们来造雪”的主题“微实验”是在“冬天来了”的主题下,幼儿从新闻里得知好多地方下起了雪,他们盼望着下雪,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可江南地区的冬天今年还没下过雪,这该怎么办?在这样的情境下,幼儿的兴致又这么高涨,于是我们的班本化科学微实验“我们来造雪”(如表一)就生成了。
寻找源于生活的、幼儿感兴趣的素材,更能唤起幼儿的情感,每一个“微实验”的开展都是一段快乐的旅程……
三、尋“策略”找“支架”,提升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主题性“微实验”游戏,它不是一个集体教学活动,也不是以个体或小组探索为主体的随机的低结构活动,它是由幼儿的问题引发,教师确定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选定某个自然现象或问题,然后围绕该问题引导幼儿自主地展开进一步的学习。
1.问题激趣,自主探索
在“微实验”游戏中教师通过问题“雪是怎么来的?”激发幼儿的探究的兴趣,让幼儿了解人造雪是利用它对水的渗透性(水分子渗透到其中)。当水分子与聚合体接触时,从聚合体外部进入内部产生膨胀,产生了“雪”,初步建立科学概念。在解释科学现象时教师的语言显得空泛苍白,因此借助视频动画演示,一个个水分子宝宝进入造雪粉颗粒,颗粒宝宝像气球一样鼓起来。通过动画视频可以直观感知吸水现象。最后,让幼儿尝试造“彩色的雪”,将调好的有颜色的水倒入造雪粉,用放大镜观察变化,不同的尝试助推幼儿的思维不断向深度拓展。
2.多种材料,尊重差异
主题性“微实验”游戏支持幼儿在亲历探究中体验发现探索的全过程,因此操作材料的准备通常是每人一份或两人一份,以保证所有幼儿都能充分操作、实践。我们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多层次的操作材料(造雪粉、白色泡沫、白纸等),鼓励幼儿迁移经验,建立拓展与创造的平台,为幼儿提供全方位发展的机会。
3.亲子实验,多层思考
借助亲子实验,以设计和探索为目的,并对解决疑惑问题进行科学探索,促进幼儿参与亲子共同实验研究。一系列关于“造雪、玩雪”的活动后,鼓励幼儿与父母探讨并动手玩玩“纸树结冰”的实验。家庭亲子小实验因为是“一对一”的指导,幼儿可以对材料进行充分的探索,通过自己的猜想假设、动手尝试、不断验证自己的假设等过程,不断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实验和记录方式的呈现各具特色,幼儿运用绘画记录、符号记录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主题项目,深度思考
科学“微实验”班本化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有主题的、成体系的,形成“项目”化。同时将“微实验”融入日常活动和园本课程,创建“主题项目”包,将语言、科学、数学、艺术等融入“主题项目”中。在“冬天”主题中,将“玩雪”实验加入主题网络中,并开展一系列关于“雪”的活动,形成一个“冬天”主题下的“项目”。(如表三)
主题性“微实验”活动结合孩子的实际生活经验,将科学现象生动有趣地融入其中,让科学没有距离感和陌生感,将科学精神植入幼儿心中。让我们变一元为多元,延展幼儿的思维宽度,在玩一玩、猜一猜、试一试、说一说中,让孩子走近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