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也难。如何走出“作文难”的困境?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根据多年的实际教学,从中摸索了一些门路,总结了一点点经验。我认为,作文难固然有其写作本身的难度,但在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原因。
关键词:作文;难点;困扰;经验
多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没能从整体上把握好各年级作文教学的阶段特点,没有遵循作文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只关注学生眼前的成绩,因而学生基础不好,收效也不大。
如何解决作文教学中这一难题呢?
我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积极探索方法,学习理论知识,借鉴优秀教师的经验,在实践探索中寻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 激发作文兴趣,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环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因此,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有趣、生动和活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一) 先积累后作文
只有引导学生多积累生活素材,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观察妙趣横生的生活,或者多阅读书籍,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写作文,学生很有兴趣,写的文章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例如:“景物描写”类文章——让学生观察校园一年四季的季节变化,选择有北方代表性的事物,同时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来写——春天是寒风料峭,不是春暖花开;夏天是鲜花盛开,不是夏虫鸣叫;秋天是落叶飘飞,不是硕果飘香;冬季是大雪纷飞,不是寒风刺骨。这样就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写出真实感人的作文了,必须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会有更好效果。
(二) 先实践后作文
结合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利用好课堂的“边角废料”,有计划地设计插入目的性强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积极想象,也可联想,编导小品、对话、导游、主持等。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为了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我亲自参加学生们的游戏——“掰手腕比赛”“倒走比赛”“成语接龙”等等,在游戏过程中,边玩边指导学生观察,同时思考人生启示。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增长见识,提高认识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很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三) 抓时机写作文
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嬉闹的场面,运动场上精彩的表演,课堂上发生一个有趣的“风波”,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罚写”作文,课间学生“侃大山”趣事记录等等,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课间观察满天的浮云;或者在树林里脚踏落叶体会秋的到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写起来感兴趣,“难”字似乎不翼而飞,达到练笔的目的。
(四) 创设情境写作文
创设情境是为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达到作文训练目的而创设的。作为班主任都比较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平日的心理,有很多方便条件,比如在值周班级学生进行“值周检查”时,要求学生多观察,从自己值周岗位的不同角度体会,谈自己的观点,即有利于工作的改进,又有了写作素材。值周总结大会上,特别是“流动红旗”的评比过程,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最后,把自己所见所闻及心理活动写下来,同学们有了兴致,挥笔写起了富有情趣的作文。
二、 开辟作文渠道,把学生带入有事要写的阶段
(一) 从生活中学习作文,引导学生观察
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云雨月、春夏秋冬、写观察周记,鼓励学生把他们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在周记里。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又有效地进行了练笔。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指导或点拨固然重要,教师的督促也诚然不可缺,才能确保周记质量。
(二) 从阅读中学习作文,掌握写作技巧
包括两个方面:(1)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文,掌握写作技巧,学习文章结构,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情達意的,赏析精彩语句,结合课内作文,紧扣训练重点,统一要求,严格训练。(2)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作文。语文教材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课文阅读量。我所任教的班级,常常利用早自习时间进行“读好书,共分享”活动,大家找到好的文章就读给同学听,有时还模仿,写写心得体会,字数不多,既容易,又方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三、 强化作文训练,把学生教会能说能写的程度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强化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要真正认识事物,不仅要靠观察,更重要的是靠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因此,作文训练必须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特别要加强想象和联想能力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注意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抽象思维;要有意识地抓好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化,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达到言之有理。
作文教学还要突出抓好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向书本学习表达,利用这一机会强化表达训练。观察发展了思维,思维促进了观察能力的提高,表达赖以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能促进观察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因此,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极为重要的。
作者简介:
李鹤,黑龙江省鹤岗市,鹤岗市第十中学。
关键词:作文;难点;困扰;经验
多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没能从整体上把握好各年级作文教学的阶段特点,没有遵循作文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只关注学生眼前的成绩,因而学生基础不好,收效也不大。
如何解决作文教学中这一难题呢?
我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积极探索方法,学习理论知识,借鉴优秀教师的经验,在实践探索中寻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 激发作文兴趣,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环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因此,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有趣、生动和活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一) 先积累后作文
只有引导学生多积累生活素材,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观察妙趣横生的生活,或者多阅读书籍,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写作文,学生很有兴趣,写的文章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例如:“景物描写”类文章——让学生观察校园一年四季的季节变化,选择有北方代表性的事物,同时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来写——春天是寒风料峭,不是春暖花开;夏天是鲜花盛开,不是夏虫鸣叫;秋天是落叶飘飞,不是硕果飘香;冬季是大雪纷飞,不是寒风刺骨。这样就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写出真实感人的作文了,必须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会有更好效果。
(二) 先实践后作文
结合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利用好课堂的“边角废料”,有计划地设计插入目的性强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积极想象,也可联想,编导小品、对话、导游、主持等。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为了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我亲自参加学生们的游戏——“掰手腕比赛”“倒走比赛”“成语接龙”等等,在游戏过程中,边玩边指导学生观察,同时思考人生启示。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增长见识,提高认识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很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三) 抓时机写作文
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嬉闹的场面,运动场上精彩的表演,课堂上发生一个有趣的“风波”,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罚写”作文,课间学生“侃大山”趣事记录等等,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课间观察满天的浮云;或者在树林里脚踏落叶体会秋的到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写起来感兴趣,“难”字似乎不翼而飞,达到练笔的目的。
(四) 创设情境写作文
创设情境是为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达到作文训练目的而创设的。作为班主任都比较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平日的心理,有很多方便条件,比如在值周班级学生进行“值周检查”时,要求学生多观察,从自己值周岗位的不同角度体会,谈自己的观点,即有利于工作的改进,又有了写作素材。值周总结大会上,特别是“流动红旗”的评比过程,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最后,把自己所见所闻及心理活动写下来,同学们有了兴致,挥笔写起了富有情趣的作文。
二、 开辟作文渠道,把学生带入有事要写的阶段
(一) 从生活中学习作文,引导学生观察
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云雨月、春夏秋冬、写观察周记,鼓励学生把他们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在周记里。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又有效地进行了练笔。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指导或点拨固然重要,教师的督促也诚然不可缺,才能确保周记质量。
(二) 从阅读中学习作文,掌握写作技巧
包括两个方面:(1)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文,掌握写作技巧,学习文章结构,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情達意的,赏析精彩语句,结合课内作文,紧扣训练重点,统一要求,严格训练。(2)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作文。语文教材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课文阅读量。我所任教的班级,常常利用早自习时间进行“读好书,共分享”活动,大家找到好的文章就读给同学听,有时还模仿,写写心得体会,字数不多,既容易,又方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三、 强化作文训练,把学生教会能说能写的程度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强化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要真正认识事物,不仅要靠观察,更重要的是靠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因此,作文训练必须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特别要加强想象和联想能力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注意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抽象思维;要有意识地抓好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化,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达到言之有理。
作文教学还要突出抓好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向书本学习表达,利用这一机会强化表达训练。观察发展了思维,思维促进了观察能力的提高,表达赖以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能促进观察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因此,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极为重要的。
作者简介:
李鹤,黑龙江省鹤岗市,鹤岗市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