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理念,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层推进,逐渐成为一线数学教师的共识。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的背景及意义,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和阐释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教学流程:即唤醒生活体验、创设生活情境、引领生活探究、激活创新思维和回归生活实践,旨在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 生活化;探究;流程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这种理念要求数学教学要生活化,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以学生亲身体验或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通过自主活动探究所学知识,建构知识。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数学教学生活化提供了坚强的理论支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化的要求日益迫切,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初步探索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流程,逐渐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基本流程:
一、唤醒生活体验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直接讲授新课,学生思维从抽象到抽象,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太大,所以不少学生总是感觉数学难学。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架起课本知识和学生生活体验的桥梁,让学生在已有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去认识和理解知识,那学生就有了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势必能得到质的提升。
在数学教学生活化中应如何去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寻找一些学生感兴趣和有意义的生活案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启发学生勾起自己的生活体验,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课本知识,用所学的知识再去验证、解释生活现象,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案例1】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材编排的军营图虽然十分规范,但如果直接由教师呈现给他们,学生则显得被动无趣。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让学生学习“自己的数学”,将教学的素材进一步生动化呢?我设想了为学生拍照,现场投放照片的形式,为学生创造了更加贴近自身生活的学习素材,调动了学生参与的兴致。
二、创设问题情景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罗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建构主义的研究也表明,所有的知识都是从情景和活动中产生的,而人类的很多学习是在真实的活动和社会性的互动中发生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设计和真实日常生活一样的情境和活动,就能抓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就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那如何创设有效的生活情景呢?笔者认为首先应从众多的生活情景中选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最好是学生生活中真实发生的生活情景,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设生活情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段动画、一个游戏、一段视频、一组材料等,只要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那就是好情景。教师在创设生活情景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生活情景的选择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即突出情境设计的有效性。二是要选择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个性特征的真实生活材料,即突出情境设计的针对性。
三、引领生活探究
生活情景的创设也只是教学的一个引入过程,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学习的奋斗目标。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又一重要内容。探究教学大师施瓦布认为,仅仅向学生提供情景并指望他们自己发现和学习是不够的。所以数学教学生活化要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合作交流并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主动去解决这些问题,增加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选择的探究问题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并为学生所了解和熟悉,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通过一定思考和实践探究后,能付诸行动,并能取得一定的探究成果。在探究方法上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渠道的,可通过实验、观察、推理甚至猜测等各种方式或多种方式的组合得出结论。因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探究能力,所以在探究过程和探究要求上要有层次性,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探究体验。
四、激活创新思维
21世纪是一个注重创新的世纪,新一轮课程改革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这里所说的“创造”和科学家的创造性活动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要是新鲜的、能拓展他们生活视野的就是一种“创造”。这正如教育家刘弗年所说:“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意图、新方法,就称得上创造”。因此,在数学教学生活化中,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方法。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后,教师要根据需要,创设新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情景,实现认知的迁移和科学思维方法的灵活应用。
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而传统教学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是被教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更不用说学生自己会学了。而数学教学生活化中的教师由传统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导师,组织学生以熟悉的生活案例作为探究背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形式进行学习,学生在教学中始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了以往学生学习数学枯燥乏味的境况,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类有八种不同的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而对于学生来说每一个人都有相对的优势智能领域。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智能特点,给学生展示自身特殊才能的机会。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未被发现或不被承认的智能强项在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课堂内得到认可。在多元的评价标准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潜能可被充分激发,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 生活化;探究;流程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这种理念要求数学教学要生活化,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以学生亲身体验或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通过自主活动探究所学知识,建构知识。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数学教学生活化提供了坚强的理论支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化的要求日益迫切,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初步探索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流程,逐渐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基本流程:
一、唤醒生活体验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直接讲授新课,学生思维从抽象到抽象,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太大,所以不少学生总是感觉数学难学。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架起课本知识和学生生活体验的桥梁,让学生在已有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去认识和理解知识,那学生就有了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势必能得到质的提升。
在数学教学生活化中应如何去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寻找一些学生感兴趣和有意义的生活案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启发学生勾起自己的生活体验,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课本知识,用所学的知识再去验证、解释生活现象,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案例1】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材编排的军营图虽然十分规范,但如果直接由教师呈现给他们,学生则显得被动无趣。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让学生学习“自己的数学”,将教学的素材进一步生动化呢?我设想了为学生拍照,现场投放照片的形式,为学生创造了更加贴近自身生活的学习素材,调动了学生参与的兴致。
二、创设问题情景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罗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建构主义的研究也表明,所有的知识都是从情景和活动中产生的,而人类的很多学习是在真实的活动和社会性的互动中发生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设计和真实日常生活一样的情境和活动,就能抓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就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那如何创设有效的生活情景呢?笔者认为首先应从众多的生活情景中选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最好是学生生活中真实发生的生活情景,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设生活情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段动画、一个游戏、一段视频、一组材料等,只要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那就是好情景。教师在创设生活情景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生活情景的选择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即突出情境设计的有效性。二是要选择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个性特征的真实生活材料,即突出情境设计的针对性。
三、引领生活探究
生活情景的创设也只是教学的一个引入过程,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学习的奋斗目标。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又一重要内容。探究教学大师施瓦布认为,仅仅向学生提供情景并指望他们自己发现和学习是不够的。所以数学教学生活化要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合作交流并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主动去解决这些问题,增加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选择的探究问题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并为学生所了解和熟悉,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通过一定思考和实践探究后,能付诸行动,并能取得一定的探究成果。在探究方法上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渠道的,可通过实验、观察、推理甚至猜测等各种方式或多种方式的组合得出结论。因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探究能力,所以在探究过程和探究要求上要有层次性,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探究体验。
四、激活创新思维
21世纪是一个注重创新的世纪,新一轮课程改革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这里所说的“创造”和科学家的创造性活动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要是新鲜的、能拓展他们生活视野的就是一种“创造”。这正如教育家刘弗年所说:“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意图、新方法,就称得上创造”。因此,在数学教学生活化中,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方法。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后,教师要根据需要,创设新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情景,实现认知的迁移和科学思维方法的灵活应用。
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而传统教学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是被教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更不用说学生自己会学了。而数学教学生活化中的教师由传统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导师,组织学生以熟悉的生活案例作为探究背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形式进行学习,学生在教学中始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了以往学生学习数学枯燥乏味的境况,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类有八种不同的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而对于学生来说每一个人都有相对的优势智能领域。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智能特点,给学生展示自身特殊才能的机会。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未被发现或不被承认的智能强项在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课堂内得到认可。在多元的评价标准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潜能可被充分激发,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