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现状及科学二语学习理论的深入的研究,着重探讨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缺陷,提出“分级教学应缓行”。
关键词:分级教学;因材施教;学习焦虑感;缓行
我国高等院校生源分布广,地域、文化差异大,特别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于是许多学校打着“因材施教”幌子干违背教育规律的事,特别是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比如,某学校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分班,成绩好的学生分到“重点班”,“后进”的学生分到“普通班”。当有家长质疑这种做法的时候,学校说按成绩好坏分班是为了“因材施教”。
其实分级或分层教学由来已久,许多中学甚至小学早就已经走在前头,各种重点中学和重点小学遍及全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就对此进行了批评。他认为“重点学校”带有应试教育的所有负面特征,随着教育的逐步反人性化而演变为背离教育规律的专制教育。“重点学校”不废除,则中国素质教育无希望,因为它过早地淘汰了大量的有天赋的学生,从总体上看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尽管那些热衷于分级教学的人宣称分级教学是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但他们完全没有真正理解因材施教的内涵,缺乏对教育科学的理解。至少违背了中国传统的和许多现在流行的西方教学理论。
一、分级教学违背了中国传统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
“因材施教”虽不是孔子的原话,却是对孔子教学实践中一条基本原则的准确概括。
因材施教,指的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之下,针对教育对象的性格、志趣、能力、原有基础等具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孔子的因材施教并不是他把学生分成快慢层次。而是包括两方面的三个内容:一是因“才”施教,二是因“材”施教。所谓因“才”施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为先天的遗传因素上的差别,而且还表现为其身心成长、美育形成与智力发展的后天条件上的差别。由于这样的差别,从而又导致了每个人在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及其最终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上都有所不同。作为和学生直接打交道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这一问题。它的关键是对学生有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准确地掌握学生各方面的特点,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正是由于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所以孔子的教育和教学就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来进行。
二、分级教学违背了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使学生产生学习焦虑感
早在1970年代初克拉申就提出了“监控模式”(The Monitor Model),该模式以“监控假说”为核心,形成了“输入假说模式”。具体而言,“输入假说模式”由五个互相联系的核心假说构成,它们分别是:①语言习得-学得假说;②自然顺序假说;③监控假说;④语言输入假说;⑤情感过滤假说。这五个假说彼此联系、互相补充,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克拉申认为,接受可理解语言的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情感因素非常重要。情感过滤假设的内容为:如果习得存在“情感障碍,给他输入再合适的信息也没用。情感过滤在习得中扮演的是“阻碍者”的角色。根据情感过滤假说,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起过滤作用,这种情感因素主要包括:①学习动机。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高动机水平的学生,其成就也高;反之,高成就水平也能导致高的动机水平。②自信心。自信心是他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③焦虑感。研究表明不同程度或形式的焦虑对外语学习产生副作用。
而分级教学使学生尤其对刚刚通过严酷高考竞争的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说产生心里焦虑,大大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中班和差班学生的自信心。在这种心理暗示下,一部分中班和差班学生感到失望,甚至放松努力。而另一部分自我意识较强的学生过于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时刻担心出错。焦虑感过强的学生往往显得被动,这就是所谓的“抑制性焦虑”(debilitating anxiety)[1]。焦虑感使他们所获得的语言输入大大降低。
三、分级教学的其他缺陷
1、分级教学管理上的缺陷。由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打破了专业、班级的原始状态,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工科院校,各个专业实验、实训及安排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专业学生实习去了,而有的专业又没有。而教学管理部门的职责模糊导致班级组织松散,有的学生趁机钻空子,到课率明显低于普通班。
2、学生成绩评定方式的缺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实施方案。不管是尖子班还是中班或差班的学生,如果考题不同,成绩很难换算;如果考题相同,教学的不同就难以体现。这势必影响英语这一门成绩在学生自然班评定奖学金。
3、教材的使用以及教学方法上的缺陷。如果尖子班还是中班或差班都采用同样的教材,只是在教学进度上有所不同,分级就没有意义。相同的教材对于尖子班的学生来说有的内容过于简单,但对于中班或差班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分级教学没有真正改变传统英语教学,这样以来,学生的积极性根本没有调动起来,因此学生的英语成绩也没有大大提高。
总而言之,无论是孔子的因材施教还是西方的教学理论都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况且我国的高等教育本来就是已经分了级的。如果我们再在一所大学内部再按照某一学科再把学生分层,不仅多此一举,而且它还有许多难以解决的缺陷,虽然支持英语分级教学的研究者就这些缺陷提出了改革的方案,但在具体实践中都难以操作实施。所以“分级教学应缓行”。(作者單位: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分级教学;因材施教;学习焦虑感;缓行
我国高等院校生源分布广,地域、文化差异大,特别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于是许多学校打着“因材施教”幌子干违背教育规律的事,特别是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比如,某学校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分班,成绩好的学生分到“重点班”,“后进”的学生分到“普通班”。当有家长质疑这种做法的时候,学校说按成绩好坏分班是为了“因材施教”。
其实分级或分层教学由来已久,许多中学甚至小学早就已经走在前头,各种重点中学和重点小学遍及全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就对此进行了批评。他认为“重点学校”带有应试教育的所有负面特征,随着教育的逐步反人性化而演变为背离教育规律的专制教育。“重点学校”不废除,则中国素质教育无希望,因为它过早地淘汰了大量的有天赋的学生,从总体上看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尽管那些热衷于分级教学的人宣称分级教学是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但他们完全没有真正理解因材施教的内涵,缺乏对教育科学的理解。至少违背了中国传统的和许多现在流行的西方教学理论。
一、分级教学违背了中国传统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
“因材施教”虽不是孔子的原话,却是对孔子教学实践中一条基本原则的准确概括。
因材施教,指的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之下,针对教育对象的性格、志趣、能力、原有基础等具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孔子的因材施教并不是他把学生分成快慢层次。而是包括两方面的三个内容:一是因“才”施教,二是因“材”施教。所谓因“才”施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为先天的遗传因素上的差别,而且还表现为其身心成长、美育形成与智力发展的后天条件上的差别。由于这样的差别,从而又导致了每个人在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及其最终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上都有所不同。作为和学生直接打交道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这一问题。它的关键是对学生有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准确地掌握学生各方面的特点,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正是由于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所以孔子的教育和教学就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来进行。
二、分级教学违背了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使学生产生学习焦虑感
早在1970年代初克拉申就提出了“监控模式”(The Monitor Model),该模式以“监控假说”为核心,形成了“输入假说模式”。具体而言,“输入假说模式”由五个互相联系的核心假说构成,它们分别是:①语言习得-学得假说;②自然顺序假说;③监控假说;④语言输入假说;⑤情感过滤假说。这五个假说彼此联系、互相补充,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克拉申认为,接受可理解语言的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情感因素非常重要。情感过滤假设的内容为:如果习得存在“情感障碍,给他输入再合适的信息也没用。情感过滤在习得中扮演的是“阻碍者”的角色。根据情感过滤假说,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起过滤作用,这种情感因素主要包括:①学习动机。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高动机水平的学生,其成就也高;反之,高成就水平也能导致高的动机水平。②自信心。自信心是他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③焦虑感。研究表明不同程度或形式的焦虑对外语学习产生副作用。
而分级教学使学生尤其对刚刚通过严酷高考竞争的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说产生心里焦虑,大大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中班和差班学生的自信心。在这种心理暗示下,一部分中班和差班学生感到失望,甚至放松努力。而另一部分自我意识较强的学生过于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时刻担心出错。焦虑感过强的学生往往显得被动,这就是所谓的“抑制性焦虑”(debilitating anxiety)[1]。焦虑感使他们所获得的语言输入大大降低。
三、分级教学的其他缺陷
1、分级教学管理上的缺陷。由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打破了专业、班级的原始状态,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工科院校,各个专业实验、实训及安排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专业学生实习去了,而有的专业又没有。而教学管理部门的职责模糊导致班级组织松散,有的学生趁机钻空子,到课率明显低于普通班。
2、学生成绩评定方式的缺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实施方案。不管是尖子班还是中班或差班的学生,如果考题不同,成绩很难换算;如果考题相同,教学的不同就难以体现。这势必影响英语这一门成绩在学生自然班评定奖学金。
3、教材的使用以及教学方法上的缺陷。如果尖子班还是中班或差班都采用同样的教材,只是在教学进度上有所不同,分级就没有意义。相同的教材对于尖子班的学生来说有的内容过于简单,但对于中班或差班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分级教学没有真正改变传统英语教学,这样以来,学生的积极性根本没有调动起来,因此学生的英语成绩也没有大大提高。
总而言之,无论是孔子的因材施教还是西方的教学理论都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况且我国的高等教育本来就是已经分了级的。如果我们再在一所大学内部再按照某一学科再把学生分层,不仅多此一举,而且它还有许多难以解决的缺陷,虽然支持英语分级教学的研究者就这些缺陷提出了改革的方案,但在具体实践中都难以操作实施。所以“分级教学应缓行”。(作者單位: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