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古典诗文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蕴涵着大量的人文内涵。而在小学阶段,组织学生诵读,让他们从小浸润于中华文化这最深邃、最久远的人文关怀之中,与经典同行,让凝聚着中华圣贤无数智慧结晶的中华文化宝典成为孩子们一生中具有高远见识和优秀人格的源头活水,对树立学生健全的人格,传承中华美德,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文化素养和记忆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格;美德;提高;素养;能力;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19-01
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古老而坚韧的中华民族在自然和时代的变迁中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古典诗文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蕴涵着大量的人文内涵。而在小学阶段,加强少儿的记忆开发和知识训练,对人的一生都十分重要。利用少年儿童最佳记忆能力时期组织诵读,让他们从小浸润于中华文化这最深邃、最久远的人文关怀之中,与经典同行。让凝聚着中华圣贤无数智慧结晶的中华文化宝典成为孩子们一生中具有高远见识和优秀人格的源头活水,这无疑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诵读经典,树立健全人格
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也需要诵读经典。孔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讲的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行为规范,促进其社会化行为的发展。古来即有:“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惟一经”。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格的养成奠基在童年,及早让儿童接受传统文化,趁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接触最有价值的作品,使之成为他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而惭惭开启其智慧,培养其品德,即《易经》所谓“蒙以养正,圣功也。”教育专家认为所谓“道德”、“品行”、“性情”、“气质”等等重要的人格因素,都是很难教的,至少是不能用一般的知识教育的方式来传授。这种有“人格”的成长,是在一种“陶治”、“熏陶”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的,这是人的素养。经典诵读的文章中,往往都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及早让儿童琅琅上口,濡染于心,等于把圣贤请到家里当家教,是一种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
二、诵读经典,传承中华美德
近年来,经常报道中国人在国外旅游时表现出一些不文明行为。如:亂扔垃圾、满嘴脏话、大声喧哗等等。我们都感觉现代中国人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公德心,不讲诚信,还有人甚至说“中国人不懂汉学”。由此可见,长期以来,我们的对于国民的素质教育方法和效果并不理想,“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传统美德正在逐渐消失,“中华礼仪之邦”的名声渐有名存实无的危险。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灿烂的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从未间断的经典是古代的先哲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他们用毕生所学为我们总结立人之经验,在思想道德方面给我们以启迪。通过诵读《老子》、《大学》、《论语》、《弟子规》等经典,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开慧启智,不仅学到了传统文化知识,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中华传统的美德。“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在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反复背诵中学会从诚信、忠诚、虚心等方面学会做人,《游子吟》的反复诵读使我们学会报答,学会感恩。
三、诵读经典,提高文化素养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但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通过经典诗文的诵读,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优雅的气质,还大大提高了孩子的文化知识素养,改变了他们的行为习惯。国学经典诵读给学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就是语文能力的提高。说简单点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飞速提高。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大部分同学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读课外书的人越来越多了,特别是一些儿童版的文学名著更是成了同学们的至爱。课余,名著中的各种人物自然就成了同学们谈论的重要话题。一部分平时不善言谈的同学也渐渐参与到对名著的讨论中来,口头表达能力也渐渐得到了提高。特别是习作方面,以前一到作文课,同学们就害怕,现在,学生没有怕写作文的,每周都是盼着写作文,有的还不时提醒老师这周还没写作文呢?当然,这里面水平是不一样的,但态度是积极的乐观的。
四、诵读经典,提高识字能力
我们先从识字教学谈起。识字教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尤其是小学阶段。儿童的语文知识以及其他一切知识的学习, 都是以识字为前提和基础的。而识字的本质之一, 就是学习并掌握一种阅读工具, 以便学习者能够领会、理解各种书面材料的意义, 具备涉猎各种知识的能力。现在, 我国小学的识字教学是先学6周的拼音,再随文识字。但是大家知道, 古人识字是不用拼音的, 但比现代人更擅长作诗赋辞。这是为什么呢?在我国, 识字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由来已久, 从传统的蒙童识字到现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传统启蒙教育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五、诵读经典,提高记忆能力
小学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效地开发,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矿藏。但是,这种记忆潜能如果不予开发,就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天天蜕化。而一旦开发出来,不但现在记忆超人,而且可以伴其一生。从这个层面讲,国学经典诵读开发的是学生一生的潜能。同时,诵读国学经典,也是为孩子一生打点文化底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且会惠及其一生。《三字经》《弟子规》《大学》等大人都读不通的内容,小孩子不用多长时间就能够熟读成诵。随着记忆力的提高,还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孩子会对背诵产生越来越浓的兴趣。经典语言系统一旦进入孩子的大脑,沉睡的记忆潜能就会被唤醒,背诵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于是,在学生中读上三四遍甚至一两遍即可背诵者已非个别现象。
总之,这种经典国学诵读的效果是长期的,也是潜移默化的。这项活动不仅使学生终身受益,而且会影响到他们的子孙后代,此可谓利在当今、功在千秋!它是健全中华民族的文化体质和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孩子心灵的便捷有效之路;是一条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创新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突破口;让我们诵读经典名著,传承文化,开启生命,寻回民族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共创国家、民族、人类和平世界的美景。
参考文献
[1]《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资料汇编》.
[2]《广西教育》(2011.9).
[3]李国柱.《浅论经典诵读对提升高中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关键词】人格;美德;提高;素养;能力;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19-01
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古老而坚韧的中华民族在自然和时代的变迁中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古典诗文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蕴涵着大量的人文内涵。而在小学阶段,加强少儿的记忆开发和知识训练,对人的一生都十分重要。利用少年儿童最佳记忆能力时期组织诵读,让他们从小浸润于中华文化这最深邃、最久远的人文关怀之中,与经典同行。让凝聚着中华圣贤无数智慧结晶的中华文化宝典成为孩子们一生中具有高远见识和优秀人格的源头活水,这无疑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诵读经典,树立健全人格
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也需要诵读经典。孔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讲的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行为规范,促进其社会化行为的发展。古来即有:“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惟一经”。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格的养成奠基在童年,及早让儿童接受传统文化,趁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接触最有价值的作品,使之成为他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而惭惭开启其智慧,培养其品德,即《易经》所谓“蒙以养正,圣功也。”教育专家认为所谓“道德”、“品行”、“性情”、“气质”等等重要的人格因素,都是很难教的,至少是不能用一般的知识教育的方式来传授。这种有“人格”的成长,是在一种“陶治”、“熏陶”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的,这是人的素养。经典诵读的文章中,往往都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及早让儿童琅琅上口,濡染于心,等于把圣贤请到家里当家教,是一种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
二、诵读经典,传承中华美德
近年来,经常报道中国人在国外旅游时表现出一些不文明行为。如:亂扔垃圾、满嘴脏话、大声喧哗等等。我们都感觉现代中国人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公德心,不讲诚信,还有人甚至说“中国人不懂汉学”。由此可见,长期以来,我们的对于国民的素质教育方法和效果并不理想,“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传统美德正在逐渐消失,“中华礼仪之邦”的名声渐有名存实无的危险。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灿烂的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从未间断的经典是古代的先哲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他们用毕生所学为我们总结立人之经验,在思想道德方面给我们以启迪。通过诵读《老子》、《大学》、《论语》、《弟子规》等经典,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开慧启智,不仅学到了传统文化知识,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中华传统的美德。“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在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反复背诵中学会从诚信、忠诚、虚心等方面学会做人,《游子吟》的反复诵读使我们学会报答,学会感恩。
三、诵读经典,提高文化素养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但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通过经典诗文的诵读,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优雅的气质,还大大提高了孩子的文化知识素养,改变了他们的行为习惯。国学经典诵读给学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就是语文能力的提高。说简单点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飞速提高。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大部分同学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读课外书的人越来越多了,特别是一些儿童版的文学名著更是成了同学们的至爱。课余,名著中的各种人物自然就成了同学们谈论的重要话题。一部分平时不善言谈的同学也渐渐参与到对名著的讨论中来,口头表达能力也渐渐得到了提高。特别是习作方面,以前一到作文课,同学们就害怕,现在,学生没有怕写作文的,每周都是盼着写作文,有的还不时提醒老师这周还没写作文呢?当然,这里面水平是不一样的,但态度是积极的乐观的。
四、诵读经典,提高识字能力
我们先从识字教学谈起。识字教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尤其是小学阶段。儿童的语文知识以及其他一切知识的学习, 都是以识字为前提和基础的。而识字的本质之一, 就是学习并掌握一种阅读工具, 以便学习者能够领会、理解各种书面材料的意义, 具备涉猎各种知识的能力。现在, 我国小学的识字教学是先学6周的拼音,再随文识字。但是大家知道, 古人识字是不用拼音的, 但比现代人更擅长作诗赋辞。这是为什么呢?在我国, 识字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由来已久, 从传统的蒙童识字到现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传统启蒙教育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五、诵读经典,提高记忆能力
小学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效地开发,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矿藏。但是,这种记忆潜能如果不予开发,就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天天蜕化。而一旦开发出来,不但现在记忆超人,而且可以伴其一生。从这个层面讲,国学经典诵读开发的是学生一生的潜能。同时,诵读国学经典,也是为孩子一生打点文化底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且会惠及其一生。《三字经》《弟子规》《大学》等大人都读不通的内容,小孩子不用多长时间就能够熟读成诵。随着记忆力的提高,还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孩子会对背诵产生越来越浓的兴趣。经典语言系统一旦进入孩子的大脑,沉睡的记忆潜能就会被唤醒,背诵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于是,在学生中读上三四遍甚至一两遍即可背诵者已非个别现象。
总之,这种经典国学诵读的效果是长期的,也是潜移默化的。这项活动不仅使学生终身受益,而且会影响到他们的子孙后代,此可谓利在当今、功在千秋!它是健全中华民族的文化体质和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孩子心灵的便捷有效之路;是一条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创新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突破口;让我们诵读经典名著,传承文化,开启生命,寻回民族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共创国家、民族、人类和平世界的美景。
参考文献
[1]《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资料汇编》.
[2]《广西教育》(2011.9).
[3]李国柱.《浅论经典诵读对提升高中生人文素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