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对深圳市光耀地产集团董事长郭耀名来讲,所面临的不是困难这么简单,而是企业生还是死的危机。
2002年郭耀名开始在惠州从事房地产项目,十几年来做得风生水起,集团除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大重点区域外,还扩至北京、天津、威海、杭州等地,并且还实际控股上市公司新都酒店。2011-2013年,光耀地产连续3年入选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照此发展速度,光耀集团产业遍布全国也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2014年,光耀地产却深陷危机当中,有媒体甚至认为,光耀地产已难逃破产命运。
风光无限的光耀地产为何会有今日的危机?
坠入深谷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过度扩张;二是多元化发展;三是急于上市。
在主业房地产开发上,光耀地产同时开工的项目过多,铺的摊子太大,导致一些项目无法按时完工。同时,光耀地产在矿业、酒店业均投入巨资,却毫无斩获。而借壳上市或许是郭耀明决策上的最大失误。
光耀地产曾两次尝试通过重组上市,从2011年开始,光耀地产先后投资近5亿元收购了新都酒店股份,想借壳上市。但成为新都酒店第一大股东后,因为政策原因无法重组,借壳上市失败。随后,光耀集团又投入2亿元在湖南买下两个矿井,希望进入矿业实现借壳上市,但是,后来矿业不景气,第二次借壳上市又失败了。两次借壳上市,虽投入巨资,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让光耀的资金链开始紧绷了。不仅如此,实际控股的上市公司ST新都酒店也给光耀地产带来越来越多的压力。
今年8月底,因为部分消息没有及时披露,深交所决定对ST新都酒店实际控制人郭耀名以公开谴责的处分。深交所认定公司实际控制人郭耀名,从2011年到2014年有近10笔存在巨额借款纠纷的诉讼案件,一直未履行披露义务,加上其资金链断裂风险,导致对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状况、控制权变化影响情况等未能履行配合义务,才做出如此处罚。
2014年8月1日,ST新都酒店无奈选择停牌。9月4日,ST新都发布公告称将继续停牌。深交所的处罚,ST新都的停牌,让深陷资金链危机的深圳市光耀地产集团雪上加霜。
更无奈的是大环境,2014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整体震荡下行的局面。市场观望情绪愈加严重,这导致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信贷越来越谨慎。更加重了光耀地产的危机。
对于光耀地产来说,现在最缺少的就是资金。郭耀明在上半年曾表示,资金缺口有3亿元左右,只要能找到这笔钱,光耀就能缓过来。可是,钱从哪里来呢?
“内部黑名单”
光耀地产的运气也的确有些差,今年六月,国务院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其中要求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处力度。而光耀地产集团从2011年开始就在法院连当被告,让这项政策撞了个正着。
最高人民法院官网显示:光耀地产及其董事长郭耀名名下目前仍有14宗案件等待“被执行”!因为没有执行法院的判决,光耀地产已经上了最高法院的“黑名单”。由于被列入失信名单,多家金融机构表示,已经将光耀地产集团列入“内部黑名单”,不予以满足融资需求,不增加授信额度。这等于宣布光耀地产在正规的金融渠道很难获得贷款。那么,其他渠道能不能借到钱呢?
据媒体报道,从2011年开始,光耀地产借了大量的民间资金,民间借贷占光耀地产融资规模的1/3。一般企业民间借贷只用3个月左右,但光耀地产借的时间长,利息就高达几亿元,这把光耀拖入资金泥淖无法自拔。
因为无法解决资金的问题,光耀地产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难道只能破产吗?
对于光耀地产来说,转机并不是没有,而且有一个现成的转危为安的经验可以借鉴。
借鉴“太阳神”
可供借鉴的就是与光耀地产同处于广东的太阳神集团。
如今的太阳神集团,虽然相对低调,但是业绩不俗:2013年,太阳神销售额达到18亿元,预计2018年将成百亿级企业。而太阳神集团在1995年面临的危机,与现今的光耀地产如出一辙。当时身处绝境的太阳神集团是怎样转危为安的呢?
1990年前后,广东太阳神集团用5年时间创造了中国商业史上的神话。创始人怀汉新靠5万元起家,到1993年年销售额已达13亿元。然而太阳神集团发展的速度惊人,坠落的速度更惊人,不到三年就从巅峰滑到了谷底。
1993年是太阳神集团达到巅峰的一年,恰恰是这一年,创始人怀汉新对公司发展战略进行了重新调整——将“以纵向发展为主,以横向发展为辅”的战略口号,改为“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齐头并进”。
于是,一些与保健品主业无关的项目纷纷上马,涉及房地产、化妆品、电脑、边贸、酒店、通讯器材等30个项目。同时在新疆、云南、广东和山东相继组建了“经济发展总公司”,进行大规模的收购和投资,还投资了许多让人感觉匪夷所思的项目。可是,这些项目并没有给太阳神集团带来任何回报,反而带来巨大亏损。更要命的是,太阳神赖以发家的保健品业务也开始“跳水”,到1997年销售收入降到2.2亿元,亏损达到1亿多元。
对此,怀汉新做了深刻的反省:都是“花心”惹的祸。
但问题该如何解决,是个比反省更困难的事情。
“乌云遮日”
处于深度危机中的怀汉新用“回”、“止”、“舍”三步让太阳神集团转危为安。
“回”,1997年怀汉新痛下决心,将公司战略进行全面收缩,回归主业。把“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齐头并进”的战略调整为“全力以赴纵向发展保健品产业”。但是,当时正赶上保健品行业的寒冬,一度成为中国消费者最不信任的行业之一,这让怀汉新的复兴之路异常艰难。
“止”,怀汉新对与主业毫无关联的产业进行彻底清理。这种“减法”带来的止损让公司得以喘息。并且,在严格的成本核算机制作用下,1998年太阳神集团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均比上年度下降了30%以上,财务费用更是降低了70%。 尽管彼时的太阳神面临巨大危机,但是,怀汉新更喜欢用“乌云遮日”来形容当时的危机:既然是乌云遮日,那么太阳肯定会有重现天日的时刻。
事实上,当时太阳神集团并没有日薄西山,公司有很多优势。比如:无形资产达26亿元的太阳神品牌,还有,产品没有因为质量出现过严重问题,在消费者中仍享有美誉度。同时,公司一线的营销队伍“阵形”相对完整,人心没散。
1998年8月8日,恰值太阳神成立10周年,怀汉新在会上发布了情真意切的动员令,希望员工们能和他一起共渡难关。怀汉新的信心深深鼓舞了员工们,大家的热情被再次点燃,怀汉新看到了公司复兴的希望。
一盆冷水
但是,怀汉新的希望很快就破灭了,这次把太阳神集团拉下水的正是其香港上市公司。太阳神在香港的上市后就一直在拖集团的后腿,这更是给二次崛起蒙上了阴影。
1993年在太阳神多元化失败后,怀汉新希望通过在香港上市来融资。可没有想到,1995年12月太阳神在香港上市当天股票就下跌22%,跌破1.5港元的发行价。1996年太阳神公布业绩之后,6名公司董事在股价涨到2元时大手沽售,套现1051万元,造成股民对市场信心丧失而大量抛售太阳神股票,股价由前一交易日收市价的2.1港元跌至当天的1.53港元,跌幅达到27.14%。随后,太阳神股价一蹶不振,最低曾经一度到过港元9分钱!沦为垃圾股。不久后,内幕交易审裁处的认定,太阳神主席骆辉(怀汉新的另一个名字)及多名董事被裁定曾进行内幕交易。
香港股市就像一个无底洞,不仅市值不断蒸发,同时低迷的股价让人们对公司充满了质疑。
香港上市公司正一步一步将太阳神集团拖下水。怎么办呢?
“舍”!
这个时候,怀汉新作出了一个决定,卖掉香港上市公司!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也是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股民都能感同身受,“割肉”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很多人宁可被长期套牢,也舍不得“割肉”。可怀汉新却决定将上市公司卖掉,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和魄力。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说过,“让人不可预测,是领导人最大的资产或者武器”!
2001年1月14日,香港曼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每股约0.072港元的现金收购太阳神4.15亿股。尽管收购价低得大出外界所料,但怀汉新决心已定,只能用这种方式拯救太阳神集团。
舍去了一个上市公司的确可惜,但是,在内地的太阳神集团却因此得以保全,企业危机也逐渐远去。这之后太阳神集团和怀汉新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怀汉新开始了长达10年的隐居生活。
但其实怀汉新是隐而不闲,他开始实施太阳神的整体复兴方案,以一个崭新的概念——养生产业来统领太阳神现有的和即将面世的产品。虽然,大家已经逐渐淡忘了太阳神和怀汉新,但是,太阳神集团却一直没有停止发展。
2007年,太阳神获得了国家商务部的批准拿到直销牌照,这也意味着太阳神的复苏获得了提速器,其经营规模将以10亿元为计算单位。2013年,在太阳神集团成立25周年之际,太阳神销售额达到18亿元,这也意味着太阳神集团与怀汉新的重新崛起,经过十几年的调整,十几年的卧薪尝胆终于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大考到来
怀汉新让太阳神转危为安的过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光耀地产的危机和太阳神当年的危机及其相似,甚至与当年史玉柱的巨人集团危机也很相似,现在考验的正是光耀地产董事长郭耀明的抉择和智慧。
2014年7月20光耀地产宣布,正积极与重组投资者洽谈,不排除接下来光耀被整体收购的可能性。郭耀明诚恳地说:“我个人的得失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我希望在这个困难关头得到政府、银行、同行以及媒体的支持,不要幸灾乐祸,给光耀多一些宽容和支持。再说,就算倒下了,我现在才40多岁,还年轻,一切还可以从头再来,还可以东山再起。”
大考的时候到了。
2002年郭耀名开始在惠州从事房地产项目,十几年来做得风生水起,集团除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大重点区域外,还扩至北京、天津、威海、杭州等地,并且还实际控股上市公司新都酒店。2011-2013年,光耀地产连续3年入选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照此发展速度,光耀集团产业遍布全国也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2014年,光耀地产却深陷危机当中,有媒体甚至认为,光耀地产已难逃破产命运。
风光无限的光耀地产为何会有今日的危机?
坠入深谷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过度扩张;二是多元化发展;三是急于上市。
在主业房地产开发上,光耀地产同时开工的项目过多,铺的摊子太大,导致一些项目无法按时完工。同时,光耀地产在矿业、酒店业均投入巨资,却毫无斩获。而借壳上市或许是郭耀明决策上的最大失误。
光耀地产曾两次尝试通过重组上市,从2011年开始,光耀地产先后投资近5亿元收购了新都酒店股份,想借壳上市。但成为新都酒店第一大股东后,因为政策原因无法重组,借壳上市失败。随后,光耀集团又投入2亿元在湖南买下两个矿井,希望进入矿业实现借壳上市,但是,后来矿业不景气,第二次借壳上市又失败了。两次借壳上市,虽投入巨资,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让光耀的资金链开始紧绷了。不仅如此,实际控股的上市公司ST新都酒店也给光耀地产带来越来越多的压力。
今年8月底,因为部分消息没有及时披露,深交所决定对ST新都酒店实际控制人郭耀名以公开谴责的处分。深交所认定公司实际控制人郭耀名,从2011年到2014年有近10笔存在巨额借款纠纷的诉讼案件,一直未履行披露义务,加上其资金链断裂风险,导致对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状况、控制权变化影响情况等未能履行配合义务,才做出如此处罚。
2014年8月1日,ST新都酒店无奈选择停牌。9月4日,ST新都发布公告称将继续停牌。深交所的处罚,ST新都的停牌,让深陷资金链危机的深圳市光耀地产集团雪上加霜。
更无奈的是大环境,2014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整体震荡下行的局面。市场观望情绪愈加严重,这导致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信贷越来越谨慎。更加重了光耀地产的危机。
对于光耀地产来说,现在最缺少的就是资金。郭耀明在上半年曾表示,资金缺口有3亿元左右,只要能找到这笔钱,光耀就能缓过来。可是,钱从哪里来呢?
“内部黑名单”
光耀地产的运气也的确有些差,今年六月,国务院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其中要求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处力度。而光耀地产集团从2011年开始就在法院连当被告,让这项政策撞了个正着。
最高人民法院官网显示:光耀地产及其董事长郭耀名名下目前仍有14宗案件等待“被执行”!因为没有执行法院的判决,光耀地产已经上了最高法院的“黑名单”。由于被列入失信名单,多家金融机构表示,已经将光耀地产集团列入“内部黑名单”,不予以满足融资需求,不增加授信额度。这等于宣布光耀地产在正规的金融渠道很难获得贷款。那么,其他渠道能不能借到钱呢?
据媒体报道,从2011年开始,光耀地产借了大量的民间资金,民间借贷占光耀地产融资规模的1/3。一般企业民间借贷只用3个月左右,但光耀地产借的时间长,利息就高达几亿元,这把光耀拖入资金泥淖无法自拔。
因为无法解决资金的问题,光耀地产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难道只能破产吗?
对于光耀地产来说,转机并不是没有,而且有一个现成的转危为安的经验可以借鉴。
借鉴“太阳神”
可供借鉴的就是与光耀地产同处于广东的太阳神集团。
如今的太阳神集团,虽然相对低调,但是业绩不俗:2013年,太阳神销售额达到18亿元,预计2018年将成百亿级企业。而太阳神集团在1995年面临的危机,与现今的光耀地产如出一辙。当时身处绝境的太阳神集团是怎样转危为安的呢?
1990年前后,广东太阳神集团用5年时间创造了中国商业史上的神话。创始人怀汉新靠5万元起家,到1993年年销售额已达13亿元。然而太阳神集团发展的速度惊人,坠落的速度更惊人,不到三年就从巅峰滑到了谷底。
1993年是太阳神集团达到巅峰的一年,恰恰是这一年,创始人怀汉新对公司发展战略进行了重新调整——将“以纵向发展为主,以横向发展为辅”的战略口号,改为“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齐头并进”。
于是,一些与保健品主业无关的项目纷纷上马,涉及房地产、化妆品、电脑、边贸、酒店、通讯器材等30个项目。同时在新疆、云南、广东和山东相继组建了“经济发展总公司”,进行大规模的收购和投资,还投资了许多让人感觉匪夷所思的项目。可是,这些项目并没有给太阳神集团带来任何回报,反而带来巨大亏损。更要命的是,太阳神赖以发家的保健品业务也开始“跳水”,到1997年销售收入降到2.2亿元,亏损达到1亿多元。
对此,怀汉新做了深刻的反省:都是“花心”惹的祸。
但问题该如何解决,是个比反省更困难的事情。
“乌云遮日”
处于深度危机中的怀汉新用“回”、“止”、“舍”三步让太阳神集团转危为安。
“回”,1997年怀汉新痛下决心,将公司战略进行全面收缩,回归主业。把“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齐头并进”的战略调整为“全力以赴纵向发展保健品产业”。但是,当时正赶上保健品行业的寒冬,一度成为中国消费者最不信任的行业之一,这让怀汉新的复兴之路异常艰难。
“止”,怀汉新对与主业毫无关联的产业进行彻底清理。这种“减法”带来的止损让公司得以喘息。并且,在严格的成本核算机制作用下,1998年太阳神集团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均比上年度下降了30%以上,财务费用更是降低了70%。 尽管彼时的太阳神面临巨大危机,但是,怀汉新更喜欢用“乌云遮日”来形容当时的危机:既然是乌云遮日,那么太阳肯定会有重现天日的时刻。
事实上,当时太阳神集团并没有日薄西山,公司有很多优势。比如:无形资产达26亿元的太阳神品牌,还有,产品没有因为质量出现过严重问题,在消费者中仍享有美誉度。同时,公司一线的营销队伍“阵形”相对完整,人心没散。
1998年8月8日,恰值太阳神成立10周年,怀汉新在会上发布了情真意切的动员令,希望员工们能和他一起共渡难关。怀汉新的信心深深鼓舞了员工们,大家的热情被再次点燃,怀汉新看到了公司复兴的希望。
一盆冷水
但是,怀汉新的希望很快就破灭了,这次把太阳神集团拉下水的正是其香港上市公司。太阳神在香港的上市后就一直在拖集团的后腿,这更是给二次崛起蒙上了阴影。
1993年在太阳神多元化失败后,怀汉新希望通过在香港上市来融资。可没有想到,1995年12月太阳神在香港上市当天股票就下跌22%,跌破1.5港元的发行价。1996年太阳神公布业绩之后,6名公司董事在股价涨到2元时大手沽售,套现1051万元,造成股民对市场信心丧失而大量抛售太阳神股票,股价由前一交易日收市价的2.1港元跌至当天的1.53港元,跌幅达到27.14%。随后,太阳神股价一蹶不振,最低曾经一度到过港元9分钱!沦为垃圾股。不久后,内幕交易审裁处的认定,太阳神主席骆辉(怀汉新的另一个名字)及多名董事被裁定曾进行内幕交易。
香港股市就像一个无底洞,不仅市值不断蒸发,同时低迷的股价让人们对公司充满了质疑。
香港上市公司正一步一步将太阳神集团拖下水。怎么办呢?
“舍”!
这个时候,怀汉新作出了一个决定,卖掉香港上市公司!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也是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股民都能感同身受,“割肉”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很多人宁可被长期套牢,也舍不得“割肉”。可怀汉新却决定将上市公司卖掉,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和魄力。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说过,“让人不可预测,是领导人最大的资产或者武器”!
2001年1月14日,香港曼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每股约0.072港元的现金收购太阳神4.15亿股。尽管收购价低得大出外界所料,但怀汉新决心已定,只能用这种方式拯救太阳神集团。
舍去了一个上市公司的确可惜,但是,在内地的太阳神集团却因此得以保全,企业危机也逐渐远去。这之后太阳神集团和怀汉新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怀汉新开始了长达10年的隐居生活。
但其实怀汉新是隐而不闲,他开始实施太阳神的整体复兴方案,以一个崭新的概念——养生产业来统领太阳神现有的和即将面世的产品。虽然,大家已经逐渐淡忘了太阳神和怀汉新,但是,太阳神集团却一直没有停止发展。
2007年,太阳神获得了国家商务部的批准拿到直销牌照,这也意味着太阳神的复苏获得了提速器,其经营规模将以10亿元为计算单位。2013年,在太阳神集团成立25周年之际,太阳神销售额达到18亿元,这也意味着太阳神集团与怀汉新的重新崛起,经过十几年的调整,十几年的卧薪尝胆终于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大考到来
怀汉新让太阳神转危为安的过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光耀地产的危机和太阳神当年的危机及其相似,甚至与当年史玉柱的巨人集团危机也很相似,现在考验的正是光耀地产董事长郭耀明的抉择和智慧。
2014年7月20光耀地产宣布,正积极与重组投资者洽谈,不排除接下来光耀被整体收购的可能性。郭耀明诚恳地说:“我个人的得失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我希望在这个困难关头得到政府、银行、同行以及媒体的支持,不要幸灾乐祸,给光耀多一些宽容和支持。再说,就算倒下了,我现在才40多岁,还年轻,一切还可以从头再来,还可以东山再起。”
大考的时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