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时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推进带来了世界各国在各方面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始终是不均衡的。世界各国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国也开始认识到,各种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人才外流的现象就成为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要直面的一大现实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本国高层次人才向发达国家和富裕国家的大规模外流,成为了发展中国家始终面临的一项挑战。我国亦也不例外,同样面临着严峻的人才外流问题。
由此,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来论述我国的人才外流问题。首先分析我国人才外流的现状,进而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对其原因进行论述,最后提出一些吸引人才外流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人才外流;留学;原因;对策
2010年,我国发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簡称《人才规划纲要》),其中的很多提法让人耳目一新,它的立意高、思想新,对我国人才培养提供了政策依据,党和政府已经意识到吸引外国人才的重要性。今年是《人才规划纲要》的收官之年。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人才培养规模有了长足发展,人才质量也有显著提高,但是全球范围内的抢人大战愈演愈烈,我国起步晚、底子薄,面临的形势也相当严峻。
“人才外流”,主要描述了两类现象:第一,在海外求学的毕业生移居国外;第二,直接的技术移民。也就是发展中国家自主投入、自主教育而成的人才,基于各种原因,在学有所成之时,选择去其他发达国家定居工作。
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人才外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向:其一,出国留学的毕业生在学成之时并没有选择回馈祖国,而是继续留在国外工作;其二,在外资等企业的人才国际流动中,一部分流失在国外。在这篇文章中,我主要分析的是第一个方向的人才流失。
一、我国人才外流的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近些年留学回国率约在80%左右。以2016年统计数据为例,在留学归国人员中,11%为博士研究生学历,大部分的归国留学生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及本科,高层次人才归国较少。
美国早已认识到国际人才的重要性,为了吸引全球最优秀的青年,截止到2018年,美国把近八成的科学与工程的博士入学资格都给了外国留学生,并为他们提供丰厚的奖学金,最终将其挽留成为“新美国人”。根据数据显示,自2016年起,步入美国高校的国际学生人数连续四年超过100万,其中每年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人数超过20万,位居在美留学生人数第一位。
目前,有报道称“中国在人才争夺战中是最大的输家。因为中国既是美国最大的博士生来源地,又是博士毕业留美最多的国家”。早在2006年就有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博士生第一大来源学校是清华大学,第二大来源是北京大学,由于这些中国的大部分科学与工程博士都在走着“在美工作——获得签证——申请绿卡——入籍成为美国人”的道路,因此美国《科学》杂志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称作——“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
根据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与全球化智库联合发布的《2018世界移民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在1970至2015年间,在全国看来,中国的移民输出数量排名第四。在中国庞大的移民输出人群中,留学生群体占据了重要一部分,导致了中国是精英型人才流失占比较大的国家之一。
改革开放40年来,有520多万中国人走出国门异国求学,属世界之最,但归国者约300万。我们的近邻,韩国和日本在同时期也都派出了大批留学生,但韩国博士的滞留比例只有不到三成。
由此可见,我国的人才外流问题的确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不仅仅是数量上,我国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流出也很严重。我国人才外流主要流往美国,在国内被称为“白领”的优秀人才,正逐步取代劳务输出的“蓝领”,成为出国就业的主流。
二、我国人才外流原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1.国外较高的生活水平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较快,有着较高的生活水平,加之良好的生态环境,这几乎成了发展中国家居民向发达国家移民的主要拉力。大部分停留国外的人认为国内的生活水平、生态环境与发达国家差距太大,这成为他们流向国外的最根本的原因。
2.国外良好的教育科研条件
发达国家针对教育投资远远超过我国,人口基数也比我国少,虽然我国针对教育的投入已经超过GDP的4%,但是我国人数众多,平摊下来人均占有教育经费变得十分有限。另外,发展中国家在科研条件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发达国家中科研开发经费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更是远超我国。还有国外良好的教育科研条件与环境,有利于更多更快地出科研成果,这使得许多留学人才滞留国外。
归根到底,还是是因为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发达国家以其高速发展的经济,良好的就业环境,相当优厚的社会福利系统以及高度完善的体制,吸引着发展中国家的人们移民。
(二)主观原因:
1.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缺乏规范科学的人才评价指导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很多工作单元在人才选拔中,格外重视学历、职称、资历等,缺少立体综合的评价角度;其二,在人才使用的决策上,部分单位用人决策权过于集中,对人才的使用决策死板,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灵活变通。
2.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较为滞后
在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方面,我们缺少与其他国家相当的竞争意识,一直都是处于低效率进展的态势。对优质人才提供的各方面条件与其他国家所能提供的保障有很大的差距,导致优质人才外流严重。另外,某些单位甚至社会普遍不能形成尊重人才的风气,使得人才的部分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导致人才不能很好地回馈社会。
3.人才市场建设尚未完善
我国当前的人才保障体系和相应监管体系没有完全形成。政府部门对人才施行的市场监管效率普遍较低,在面对高精尖人才的相关权益方面,保障体系更是缺失的。另外,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形成人才使用的法律法规意识;侵害人才权益、失信对待人才现象等事件时有发生。 4.人才开发投资相对不足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经费逐年增加,但是由于我国高校招生人数在不断增涨,且历史欠账较多,高校之间教育经费差距较大,因此部分高校生均教育经费属于“被”增涨。同时,由于教育观念的改变,受教育者及其家庭对教育方面的重视,个人或者以家庭单位投入到教育领域的费用在不断增加。于是乎,一些具有良好经济基础的家庭主动选择将孩子送到国外读书;一些个人也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寻求发展机会,选择了出国留学深造,享受外国优质的教育资源。与此同时,应运而生的留学教育机构为国人提供出国咨询,甚至摸索出一套出国留学的捷径之路。发达国家完备的留学教育产业化体系,也驱使他们能吸引来自世界的优质生源。
5.国内的人才创业环境不理想
知識失业分为显性的知识失业和隐性的知识失业。显示的知识失业指人员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匹配导致失去就业机会;隐性的知识失业表现为人才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通俗来讲就是未能做到各尽其力。根据抽样调查表明,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全部能力的人才占14.6%,而有30%的人才基本不能发挥作用。
三、归来吧,祖国需要你们
我国无力改变经济全球化的现状,也无法在短期内从经济、政治等方面超越发达国家以留住人才,所以只能在主观即本国方面缓解此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人才使用的体制机制改革,在全社会层面努力营造用才、爱才、惜才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提高高精尖人才的社会待遇和社会名声,在重大事项方面,听取多方面人才的建议,让他们有实至名归之感。在选拔人才方面,鼓励新方式的探索。同时,探索使用人才的创新机制,以创新促改革,推动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用。
其次,我国要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机制,给科技人才的重大成果和发明予以奖励,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回流。在此方面,韩国有个成功的例子:韩国政府给人才提供了多方面优越的条件,以吸引优质人才重新回到韩国。其中,最有效的举措就是施行科技兴韩,让优质人才在韩国有可以施展拳脚的舞台,收获应有的社会影响力。
另外,可以通过提高人才的待遇水平,增加对科技研发的经费,吸引和留住人才。例如加拿大采取对人才具有吸引力的政策,以从其他地方吸引人才,并留住自己拥有的人才。为此,加拿大将继续在大学创造2000个研究席位,投资3O亿美元建设大学基础设施:经过议会同意建立“卓越中心网络”,向主要科学项目和实验室投资;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保证加拿大公司更容易留住有才能的优秀人才。
再者,我国可以汲取韩国、新西兰、印度和俄罗斯的经验,实行高薪聘请外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回国工作,向他们提供与国外相当甚至或更优越的工资待遇或良好的居住条件和环境。或者效仿法国设立鼓励高级科研人员回国补助金,吸引国外的人才回流。
最后,我们可采取以情动人的方式,用家乡亲、故园情、民族感、爱国心及传统文化的力量吸引海外游子回国。如韩国用“诱发怀乡症”和“家庭和祖国的责任感”,使一些移居欧美的人才回国。在此方面,我们就可以借鉴韩国的经验。
回顾历史,曾经在解放初期,钱学森等一行科学家果断地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了百废待兴的祖国。从此,他们再也没有踏上美国的土地,而是为新中国的航天和其它科技事业呕心沥血,做出了开创性和历史性的贡献。钱学森曾说,“我从1935年去美国,1955年回国,在美国呆了整整20年。这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日后回到祖国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一名中国人。”其实早在1935年8月,钱学森从上海乘船离开祖国时,就在心中默默地说:“再见了,祖国。你现在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要到美国去学习技术,早日归来为你的复兴效劳。” 正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才让钱学森不顾一切地回国效力。
也许因为海外的游子习惯了外国的环境,也许因为他们世代都定居异国他乡,所以他们一时无法回来。但我相信他们在内心深处也是很爱祖国的,他们也有落叶归根的思想。我们可以用祖国母亲的名义来“召唤”他们,处在大发展阶段的祖国需要他们的智慧,需要他们的支持。我多么希望现在身居异国他乡的优秀人才可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我相信,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回流,我国的发展步伐一定会加快不少。
经济全球化是任何国家都阻止不了的大趋势。在这种局势下,在努力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给人才提供优质的资源,提供各种生活环境的改善,在全社会范围内,努力营造爱才、惜才的社会风气,把不知人才、不懂人才的“食马者”的出现概率降到最低;如此一来,可有有效的避免本国人才外流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吸引其他国家的人才在中国这块神州大地上发挥自己的效用,促进中国经济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青云.我国人才安全问题与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09,(1):120-121.
[2] 彭腾.论我国的人才外流[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报,2009,(3):56-59.
[3]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18年度)[R].2018.
[4] 全球化智库.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R].2018.
[5] 张宇燕.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6] 联合国.《2018世界移民报告》[R].2018.
由此,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来论述我国的人才外流问题。首先分析我国人才外流的现状,进而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对其原因进行论述,最后提出一些吸引人才外流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人才外流;留学;原因;对策
2010年,我国发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簡称《人才规划纲要》),其中的很多提法让人耳目一新,它的立意高、思想新,对我国人才培养提供了政策依据,党和政府已经意识到吸引外国人才的重要性。今年是《人才规划纲要》的收官之年。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人才培养规模有了长足发展,人才质量也有显著提高,但是全球范围内的抢人大战愈演愈烈,我国起步晚、底子薄,面临的形势也相当严峻。
“人才外流”,主要描述了两类现象:第一,在海外求学的毕业生移居国外;第二,直接的技术移民。也就是发展中国家自主投入、自主教育而成的人才,基于各种原因,在学有所成之时,选择去其他发达国家定居工作。
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人才外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向:其一,出国留学的毕业生在学成之时并没有选择回馈祖国,而是继续留在国外工作;其二,在外资等企业的人才国际流动中,一部分流失在国外。在这篇文章中,我主要分析的是第一个方向的人才流失。
一、我国人才外流的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近些年留学回国率约在80%左右。以2016年统计数据为例,在留学归国人员中,11%为博士研究生学历,大部分的归国留学生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及本科,高层次人才归国较少。
美国早已认识到国际人才的重要性,为了吸引全球最优秀的青年,截止到2018年,美国把近八成的科学与工程的博士入学资格都给了外国留学生,并为他们提供丰厚的奖学金,最终将其挽留成为“新美国人”。根据数据显示,自2016年起,步入美国高校的国际学生人数连续四年超过100万,其中每年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人数超过20万,位居在美留学生人数第一位。
目前,有报道称“中国在人才争夺战中是最大的输家。因为中国既是美国最大的博士生来源地,又是博士毕业留美最多的国家”。早在2006年就有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博士生第一大来源学校是清华大学,第二大来源是北京大学,由于这些中国的大部分科学与工程博士都在走着“在美工作——获得签证——申请绿卡——入籍成为美国人”的道路,因此美国《科学》杂志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称作——“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
根据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与全球化智库联合发布的《2018世界移民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在1970至2015年间,在全国看来,中国的移民输出数量排名第四。在中国庞大的移民输出人群中,留学生群体占据了重要一部分,导致了中国是精英型人才流失占比较大的国家之一。
改革开放40年来,有520多万中国人走出国门异国求学,属世界之最,但归国者约300万。我们的近邻,韩国和日本在同时期也都派出了大批留学生,但韩国博士的滞留比例只有不到三成。
由此可见,我国的人才外流问题的确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不仅仅是数量上,我国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流出也很严重。我国人才外流主要流往美国,在国内被称为“白领”的优秀人才,正逐步取代劳务输出的“蓝领”,成为出国就业的主流。
二、我国人才外流原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1.国外较高的生活水平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较快,有着较高的生活水平,加之良好的生态环境,这几乎成了发展中国家居民向发达国家移民的主要拉力。大部分停留国外的人认为国内的生活水平、生态环境与发达国家差距太大,这成为他们流向国外的最根本的原因。
2.国外良好的教育科研条件
发达国家针对教育投资远远超过我国,人口基数也比我国少,虽然我国针对教育的投入已经超过GDP的4%,但是我国人数众多,平摊下来人均占有教育经费变得十分有限。另外,发展中国家在科研条件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发达国家中科研开发经费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更是远超我国。还有国外良好的教育科研条件与环境,有利于更多更快地出科研成果,这使得许多留学人才滞留国外。
归根到底,还是是因为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发达国家以其高速发展的经济,良好的就业环境,相当优厚的社会福利系统以及高度完善的体制,吸引着发展中国家的人们移民。
(二)主观原因:
1.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缺乏规范科学的人才评价指导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很多工作单元在人才选拔中,格外重视学历、职称、资历等,缺少立体综合的评价角度;其二,在人才使用的决策上,部分单位用人决策权过于集中,对人才的使用决策死板,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灵活变通。
2.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较为滞后
在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方面,我们缺少与其他国家相当的竞争意识,一直都是处于低效率进展的态势。对优质人才提供的各方面条件与其他国家所能提供的保障有很大的差距,导致优质人才外流严重。另外,某些单位甚至社会普遍不能形成尊重人才的风气,使得人才的部分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导致人才不能很好地回馈社会。
3.人才市场建设尚未完善
我国当前的人才保障体系和相应监管体系没有完全形成。政府部门对人才施行的市场监管效率普遍较低,在面对高精尖人才的相关权益方面,保障体系更是缺失的。另外,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形成人才使用的法律法规意识;侵害人才权益、失信对待人才现象等事件时有发生。 4.人才开发投资相对不足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经费逐年增加,但是由于我国高校招生人数在不断增涨,且历史欠账较多,高校之间教育经费差距较大,因此部分高校生均教育经费属于“被”增涨。同时,由于教育观念的改变,受教育者及其家庭对教育方面的重视,个人或者以家庭单位投入到教育领域的费用在不断增加。于是乎,一些具有良好经济基础的家庭主动选择将孩子送到国外读书;一些个人也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寻求发展机会,选择了出国留学深造,享受外国优质的教育资源。与此同时,应运而生的留学教育机构为国人提供出国咨询,甚至摸索出一套出国留学的捷径之路。发达国家完备的留学教育产业化体系,也驱使他们能吸引来自世界的优质生源。
5.国内的人才创业环境不理想
知識失业分为显性的知识失业和隐性的知识失业。显示的知识失业指人员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匹配导致失去就业机会;隐性的知识失业表现为人才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通俗来讲就是未能做到各尽其力。根据抽样调查表明,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全部能力的人才占14.6%,而有30%的人才基本不能发挥作用。
三、归来吧,祖国需要你们
我国无力改变经济全球化的现状,也无法在短期内从经济、政治等方面超越发达国家以留住人才,所以只能在主观即本国方面缓解此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人才使用的体制机制改革,在全社会层面努力营造用才、爱才、惜才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提高高精尖人才的社会待遇和社会名声,在重大事项方面,听取多方面人才的建议,让他们有实至名归之感。在选拔人才方面,鼓励新方式的探索。同时,探索使用人才的创新机制,以创新促改革,推动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用。
其次,我国要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机制,给科技人才的重大成果和发明予以奖励,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回流。在此方面,韩国有个成功的例子:韩国政府给人才提供了多方面优越的条件,以吸引优质人才重新回到韩国。其中,最有效的举措就是施行科技兴韩,让优质人才在韩国有可以施展拳脚的舞台,收获应有的社会影响力。
另外,可以通过提高人才的待遇水平,增加对科技研发的经费,吸引和留住人才。例如加拿大采取对人才具有吸引力的政策,以从其他地方吸引人才,并留住自己拥有的人才。为此,加拿大将继续在大学创造2000个研究席位,投资3O亿美元建设大学基础设施:经过议会同意建立“卓越中心网络”,向主要科学项目和实验室投资;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保证加拿大公司更容易留住有才能的优秀人才。
再者,我国可以汲取韩国、新西兰、印度和俄罗斯的经验,实行高薪聘请外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回国工作,向他们提供与国外相当甚至或更优越的工资待遇或良好的居住条件和环境。或者效仿法国设立鼓励高级科研人员回国补助金,吸引国外的人才回流。
最后,我们可采取以情动人的方式,用家乡亲、故园情、民族感、爱国心及传统文化的力量吸引海外游子回国。如韩国用“诱发怀乡症”和“家庭和祖国的责任感”,使一些移居欧美的人才回国。在此方面,我们就可以借鉴韩国的经验。
回顾历史,曾经在解放初期,钱学森等一行科学家果断地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了百废待兴的祖国。从此,他们再也没有踏上美国的土地,而是为新中国的航天和其它科技事业呕心沥血,做出了开创性和历史性的贡献。钱学森曾说,“我从1935年去美国,1955年回国,在美国呆了整整20年。这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日后回到祖国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一名中国人。”其实早在1935年8月,钱学森从上海乘船离开祖国时,就在心中默默地说:“再见了,祖国。你现在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要到美国去学习技术,早日归来为你的复兴效劳。” 正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才让钱学森不顾一切地回国效力。
也许因为海外的游子习惯了外国的环境,也许因为他们世代都定居异国他乡,所以他们一时无法回来。但我相信他们在内心深处也是很爱祖国的,他们也有落叶归根的思想。我们可以用祖国母亲的名义来“召唤”他们,处在大发展阶段的祖国需要他们的智慧,需要他们的支持。我多么希望现在身居异国他乡的优秀人才可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我相信,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回流,我国的发展步伐一定会加快不少。
经济全球化是任何国家都阻止不了的大趋势。在这种局势下,在努力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给人才提供优质的资源,提供各种生活环境的改善,在全社会范围内,努力营造爱才、惜才的社会风气,把不知人才、不懂人才的“食马者”的出现概率降到最低;如此一来,可有有效的避免本国人才外流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吸引其他国家的人才在中国这块神州大地上发挥自己的效用,促进中国经济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青云.我国人才安全问题与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09,(1):120-121.
[2] 彭腾.论我国的人才外流[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报,2009,(3):56-59.
[3]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18年度)[R].2018.
[4] 全球化智库.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R].2018.
[5] 张宇燕.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6] 联合国.《2018世界移民报告》[R].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