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数学习惯养成训练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ru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参加了“课程改革校校行”调研活动。听了、也评了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师的课,发现一个值得思考和重视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很不够,应该引起校长和老师的足够重视。
  现象1:由于我们听课按要求是随机的,即便如此,讲课的大部分小学老师还是作了课件、幻灯片、教具、卡片等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的充分准备。
  操作、讨论活动要开始了,老师刚说:“下面我们准备……”,还没等老师说完要求,只见大部分学生已经在热热闹闹地展开议论、讨论或操作了;而在操作、小组合作或讨论结束提问汇报发言时,却因没有听清老师的要求或问题本意而答错,老师对回答的正确与否也不作“订正”(说是:“不能打击学生的答题积极性”);老师点名提问同学发言时,很多学生缺乏耐心或根本不听,或着急地边举手,边插嘴,蹦蹦跳跳地抢着答;在做课堂练习时,有的学生不愿静下心来听老师读题、释题,往往弄错题意;而且作业既不按老师的要求做,也不整齐书写,随便乱画,更不规范书写解题的完整过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动手,当了一节课的“陪读”。
  看似学生十分“配合” 的热闹课堂,在热烈的“老师与学生双边活动”中,却悄悄地养成了学生 “不认真听讲”、“不尊重别人发言”、“不动手动脑”,“不懂装懂”、“不规范书写”、不遵守课堂纪律等许多不良学习习惯。这种现象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比较普遍。
  现象2:在课堂上,老师为了体现教学的启发性和学生的参与性,不停的设问,不停的讲解,一节课下来黑板上只有个课题和作业的题号;有的老师在黑板上讲例题也不抄题,即便是《几何》课也不引导学生写出“已知,求证和完整的证明过程”,老师怕写粉笔字,写的不好,不整洁,不规范并不在少数,尤其是青年教师。有个教师的课堂上,长期以来,学生坐姿东倒西歪,摇头晃脑地回答问题已成为常态,老师习以为常,并不作为问题加以批评或纠正,真是习非胜是。有一次,竟然一个调皮捣蛋的二年级学生从同学的座位底下,能从最后一排爬到第二排把一位女同学的裙子用别针和胶水粘在凳子上(这个班确实比较大),放学时这位女同学走不成便哭,老师才发现。
  现象3:观察发现,在中小学特别是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学习习惯。如:写字东倒西歪,字迹浮皮潦草、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等等。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敷衍了事;有些学生长期不独立做作业,习惯性抄袭别人的来应付老师或家长。长此以往,便形成了认知习惯错误的积累,知识层次、结构的历史断层,学习兴趣、动机的丧失或恶性循环,严重地影响了一个人的后继学习和成长。
  学生的这类不良行为习惯现象在不同的学校、班级和不同的年龄段学生中都有不同的表现,并且在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行为中都可以找到深刻的烙印。同时,也说明现在的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重视知识教学,轻德育教育;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依然相当普遍;特别是数学或理科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忽视(或重视不够)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文明礼仪、环保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德育目标的实现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训练。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期内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且不易改变的行为自动化定势、倾向或社会风尚”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事实上,中外历史上的很多伟人或成功人士大都在小的时候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人的行为习惯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无法确定哪些习惯重要或次要。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更关心的是哪些方面是学生的良好习惯和怎样培养良好的习惯。笔者只就数学教学中习惯养成训练谈一些浮浅认识。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和重点强化以下几方面学习习惯的养成训练:
  一、训练专心“听讲”的习惯:
  “听”是人获取外界信息、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人与人交往中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学好各门学科知识的基础。在实际备课和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有意倾听意识:其一是训练学生“有意注意”听的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注意可以延长注意时间。虽然数学教师讲课、说话可以不要求带演讲激情,但吐字清楚、阴阳顿挫、轻重缓急几点基本要求还是应该做到的(有时候也可以来点小幽默),这是为了保证“听者”能听得懂“音”,明白其“意”,也就是能聽得懂说话的意思,教师应该有意训练学生学会“倾听”问题和要求的习惯。比如:在做题前,首先要强调学生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在回答老师提问题时,首先听清楚老师问的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含义?,当然老师提问应该很好设问,尽量使问题提的恰当有质量。很多时候对同一数学问题(特别是容易混淆的概念、定义)还应该进行有意变换角度发问;学生答错了很正常,但一定要“订正”。“订正”是分清是非正误,不是批评打击积极性。 其二是训练学生“耐心”听的习惯。耐心听别人说话是一种懂尊重、有教养的行为表现。数学教师应该(尤其在课堂上)有意训练学生养成耐心听老师或他人说话的习惯。教育学生在听别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说话人,全神贯注听话;别人话没说完或未经老师允许,不要急于插话,更不能不打断别人的话,即使对别人的话不感兴趣,也应耐心地听人家把话说完;特别是听到批评意见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这样就不会在课堂上出现七嘴八舌、叽叽喳喳的混乱局面了。事实上,有经验的数学老师课堂组织是井然有序的,老师在讲课观察中从学生的眼神就可以读懂哪些学生听懂了?那些还没有?心中是有数的。
  二、训练仔细“看”,不懂就“问”的习惯。
  “看”是通过眼睛感受视觉材料如:物体、景色、文字、图像等获取信息知识。学生通过眼睛“看”是获取信息知识最直接、可信度最高、记忆持久性保持最长的一种来源途径。当然,在学生中也存在会看和不会看的问题,常言道: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就要求老师应该有意引导学生学会看“门道”。首先是训练学生养成眼睛看着老师讲课的习惯。在数学课堂上应该训练学生在坐姿正确(达到三个“一” )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振作精神看着老师讲课,在老师组织引导下不仅学会“看”多媒体影(音)视课件的内容,颜色、图案及其区别以及数量关系,也要“看懂”有关公式的推导过程和计算书写过程或者板演作图过程;其次是要训练学生养成认真默读看题的习惯。无论是黑板、多媒体课件讲的例题,还是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的习题都应该要求学生先默读看懂题意,尤其是对有关实际生活应用题中决定数量关系的重点、关键词语要反复看懂,再行解答。其三,要训练学生养成课后看书、看作业的习惯。看作业是指当老师把作业发下来并进行讲评之后,要训练学生认真地看哪些做对了,那些做错了,一定要求及时改错。如果教师不严格要求改错,“错了就错了”,学生就会产生“无所谓”心理,长此下去一定会形成学习链条“脱节”的恶性循环,这反倒养成了学生知错不改的坏习惯。
  三、训练勤“动手”,规范“写”的习惯。
  现在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行为表现上具有大胆活泼、聪敏灵性、爱说好动的优势,但最大的缺点是“懒”,尤其是手最“懒”,不爱动手,不会动手,不愿意动手,也就是“动手”能力差。
  学生的动手能力差与独生子女长期以来受长辈贯养形成的个性特征和学生的生活背景有关,也与我们数学教师课堂教法、作业要求、板书示范、是否有意引导规范书写有着密切的关系。一部分老师上课说得多、讲得多、问得多,讲例题少、板书少、学生练习少,加上多媒体辅助手段配合(这是好的),一堂课下来黑板上几乎不留下几十个字,学生的一张嘴就用“是”或“不是”给废了,一双手用“√” 、“×”给废了,长期这样训练必然导致学生手“懒”。手“懒”就导致书写少、书写不规范,关键时候(考试)就“写不出来”或写不正确。为此建议可用以下方法强化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规范书写能力:一是规范板书示范引导。数学教师备课也应该和好考虑板书设计,在教学板书范例及解答时,一定要字迹工整、书写规范,讲究版面编排,让学生体会数学语言书写的简洁美、格式美。教师应该加强练好“三笔字”,尤其是粉笔字。一般情况下教师数学课板书时可以把黑板分成三部(或四部)分,从左至右板书,所讲内容(包括:作业讲评、例题、作业及要求)完整保留,不提倡随写即擦,一节课下来给学生留下完整、整洁的一版课程“板报”,如果加上漂亮的粉笔字给人以美的感受,学生对老师“功力”敬佩油然而生,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延长学生有意注意时间。二是,规范作业书写要求。数学作业一般提倡使用16k纵向作业本(小学低年级可用32k),作业时用直尺一分为二从左至右书写。作业要求:要求学生首先写明作业日期,然后抄题后再进行计算、解答,尤其要写明答案;应该要求学生抄题,抄题有利于帮助学生手、脑、眼并用理解题意,同时要求书写工整,作业整洁;教师应该经常强调各自的书写规范,长期训练学生养成规范书写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是,认真批改,及时订正。数学作业的批改不同于语文或批改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主观意向性,数学题“对的”就是对的,“不对的”就应定要求学生改错。首先数学作业应要求学生全交,老师全改,不提倡分组交、部分改或者学生帮忙批改,更不应该推给学生家长批改。因为,代课老师不全收全改就不掌握全部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掌握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程度,对普遍出现的错误到底问题出现在哪里就不会有全面的了解,那么,下节课您到底是重点讲新课呢?还是把作业讲评“订正”作为重点?所以认真批改,及时订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四、训练学生多“官”配合,手脑并用的习惯。
  学生获取知识信息主要是通过眼睛和耳朵来实现的,记忆保持知识的持久性通过“说”就可以达到70%;而“说”主要是建立在“听”和“看”以及动手操作“实践”的基础上,并经过理解记忆后通过语言措辞组合才能实现,因此,“说”是学生获取知识保持记忆并转化为能力的最好方式;当然,对于学习者个体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人的感觉通道也是有差异性的。“视觉型”学生对于视觉刺激较为敏感,习惯于通过视觉材料接受知识,如景色、影视媒体图像、相貌、文本等;“听觉型”学生敏感于听觉刺激,对声音、语言、音乐等材料的接受理解能力较强;还有“动觉型”学生喜欢接触和动手操作物体,对于自己能够动手亲自参与的活动更感兴趣。有时,教师用手轻轻拍他(她)们的头表示赞赏要比用语言表扬效果更好。不管你是爱“看”、高兴“听”、还是喜欢动手操作,作为教师的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应该长期坚持有意训练学生既要认真“看”、专心“听”,又要“动手”操作(记),还要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突出强调“说”。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多种“感官”相互配合、手脑并用的习惯,以便实现提高学习效果之目的。
  学习习惯的培养训练过程也应该是首先提高学生对良好习惯品质重要性的认识,也就是先进入认知阶段;然后,通过教学、学习过程中老师的多次肯定、表扬或褒奖,使学生从情感上体验到认真听,仔细看,勤动手规范写,大胆说等等好习惯所带来的幸福与快乐,也就是进入了情感阶段;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老师重点引导并帮助学生将这种认知和情感体验付诸行动,也就是强化行为训练。经过了知、情、行三个阶段以后,还不能说已经养成了习惯和形成了品质,如果在这个阶段上停下来,也就是老师不经常严格要求、强化训练了,就会前功尽弃,也就是说还没有达到意志和恒心的阶段。因此,培养一种习惯知、情、行三个阶段都必须持之以恒,反复加深认识,不断强化训练,由一次次单一的认识、情感、行动量的积累,从而达到心理质的飞跃,最后才能形成一种习惯。
其他文献
期刊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环境恶化也愈演愈烈。水资源的严重枯竭、沙尘暴的频繁肆虐、温室效应、赤潮、臭氧层空洞的扩大、生物物种的迅速减少等,但是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却是相当淡薄:一次性筷子和饭盒随处可见、白色垃圾有增无减……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还白教育业迫在眉睫!中学新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作为新课程目标之一。环保教育要从孩子抓起,这无疑是每个教师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和责任。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我
菲律宾的投资部门和交通部门,现在正力推两件事:一是“油改电”,即将燃油车改成电动车;二是在城市开设自行车骑行专用道。  在菲律宾驻华商务参赞的邀请下,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研究课堂教学。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以有效的备课保障有效的课堂教学,二是高效、实效开展课堂教学,三是以课外为补充,延伸课堂时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很多,需要不断的探索。  【关键词】构建;高效;课堂;教学    一、备课要充分  备好一堂课首先必须吃透课程标准,熟读教材,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内容,确定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新金朝阳杯”全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装配技能竞赛6月28日在天津举行隆重的启动仪式。来自各地协会、企业的300名代表出席启动仪式。本次竞赛将历时5个月,并将于11月在第35
如果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那么作文批语就是语文教师手中的一把剪刀或锄头,用得好,它能除掉学生心田里的杂草,为那美好的幼林修枝剪杈,松土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