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感受诗歌的魅力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mesTs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历经几千年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经典诗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结晶,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些优秀诗篇,让他们成长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我们摒弃传统古诗文教学的繁琐分析、讲解,还学生一片放飞的天空,开展“吟诵”和“创作”的教学尝试。实践证明,这一课改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吟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始终。古诗文讲究平仄压韵,对仗工整,节奏匀称,最适合吟诵。吟诵不同于一般的“读”,它是在人们了解诗意后,有所感有所思地低吟高诵。反复吟诵,读出诗的情调气韵,读出激荡的心潮,让你情不自禁地进入诗的意境。吟诵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
  1.课中吟诗。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字修养,所以,不必要求每篇都字字疏通,句句领会。因此,课堂古诗文教学必须打破沉闷无趣的气氛,改变一成不变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解词释句——串讲全诗——背诵默写”的教学模式,提倡“课中吟诗”。
  2.嬉戏诵诗。针对儿童好动的特点,我们把诵读古诗文和学生喜爱的“跳橡皮筋”、“跳绳”、“石头、剪子、布”和“拍手”等游戏结合起来。课间,学生们伴随着嬉戏的轻快的身影,那些古诗文中的句子就像儿歌一样脱口而出,清脆的拍掌声正好衬出文字的节奏,不仅为游戏增添了欢乐的色彩,更给学生们的心灵插上了快乐的翅膀,嬉戏诵诗成了学生欢乐的源泉。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不仅把课内的古诗文背得滚瓜烂熟,还向课外的古诗文进军:苏轼的《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李白的《蜀道难》、《行路难》,屈原的《离骚》……
  3.每周一诗。我们在鼓励学生大胆吟诵古诗文的同时,还开展“每周一诗”活动。
  4.活动背诗。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某一事物的爱好、兴趣不能持久。因此我们结合他们喜爱的文体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诗活动。如, “古诗大擂台”、“诗王争霸”、“诗海撷趣”、“走进古诗城”、“诵读接龙比赛”、“郊游诵诗”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学生们兴趣盎然,高潮选起,入情入境,如痴如醉,感受着诵读古诗文的快乐。
  
  二、创作——“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经过前面两个环节的教学,儿童心中充盈着“诗”的情愫,趁此时机,教师让文本延续:构建儿童发展的平台,这些孩子们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插上想象的翅膀,“诗”兴大发。
  1.改写。在古诗文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诱导学生完成一篇或主旨与诗文相同,或内容与诗文相同,但体裁、人称截然不同的习作,让其在领悟诗文主旨和掌握诗文素材的基础上,完成对诗文的改写,用一种全新的样式对诗文进行诠释。如,学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以《再见了,朋友》为题,叙述出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学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学生以《外地打工》为题述说漂泊异乡的酸甜苦辣;学了白居易的《池上》让学生以《童年》为题追寻那儿时的记忆……
  2.补白。叶圣陶先生说:“古诗教学目标是陶冶性情和培养想象力”。古诗文语言高度凝练,多处留有艺术空白,留给读者回味无穷的余地。小学生思维活跃,正处在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学习这些古诗文时,我们要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去填补诗中的一个又一个空白,进行“补白”式的创作。如学习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以“春色满园关不住”为切入点,让学生进行大胆“补白”,描述出园中春天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3.仿写。这里的“仿写”,并不是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写古体诗,而是在学生跃跃欲试的情况下,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如周丹娴同学学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诗一首《送刘航同学之西安》“同窗泪别火车站,金秋十月上西安。火车呼啸远方去,唯见双轨平地行。”这里再记录几首儿童诗:林小同学的《山》“山的嘴巴真大呀!肚子饿了,傍晚,连太阳也给吞了。”吴清同学的《春天是怎么来的》“三三说:春天是冬天换来的/四四说:春天是燕子叫来的/五五说:春天是对联系贴来的/我说:春天是百花盛会邀请来的嘉宾”。让学生边背诗边写诗,这一活动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契机,一片土壤,萌发了他们心中那颗诗的种子,他们写的诗虽然稚嫩,但他们以自己朴素的语言,抒发着纯真的感情,他们尽管还在蹒跚学步,但毕竟已迈出了一步。
  4.引用。学生积累了不少古诗文后,虽然对意思还不完全理解,但作文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引用一些古诗句,这些诗句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大年三十晚上,是我们民族传统中的团聚的日子,全家围在一起吃年夜饭、守岁、遨夜……我们十分想念远在台湾的伯父、伯母和倪遐姐姐,这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采用“吟诵——创作”的古诗文教学,是我校语文课改的新尝试。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师生的思想情操和文化底蕴都潜移默化地得到了优化,学校的办学效应也逐渐扩大。它将以点带面,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新飞跃。
  (苍南县灵溪镇一小)
其他文献
新世纪的语文教育走向哪里?上个世纪末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在发挥了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之后,似乎并没有给语文教育指明本世纪发展的阳光大道。在诸多问题之中,一个方向性的问题首先需要进行思考,也就是语文教育是否应该回归传统。  所以,语文教育从语文学科独立开始就存在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整治。因此,语文教育应该回归传统,符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类似于这些问题的提出促使人们对于目前语文教育的
期刊
目前,由于历史课堂上老师注重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点,学生也只有被动地记忆老师给出的内容。教师成了罗列知识的工具,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的课堂往往沉闷枯燥,让人昏昏入睡,除非教师个人魅力强,否则很难出现生动活泼的互动场面。  结果,在期末考试的卷面上,学生会闹出不少笑话,例如在一道连线题里,就有“洪秀全禁烟、林则徐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康熙下西洋、郑和组织雅克萨之战”等张冠李戴的答案出现。这是不
期刊
音乐欣赏,一般是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音乐活动。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可使小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开阔他们的音乐眼界,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并使他们初步发展起感知、理解、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因此,我们从一年级开始,提出《音乐教育与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这一小课题。旨在通过音乐教育全面促进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是小学生能形成有关的初步意识和能力。    一
期刊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一种专门行业的工作用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组织教学、接受学生的信息反馈、师生间的感情交流,还是引导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和创造性活动,都必须借助教学语言。  只有通过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多种感官、神经系统和大脑积极的活动,特别是视觉和听觉,才会为学生所接受,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继而实现理性认识的飞跃。
期刊
当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庭中的宠儿,一般均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中长跑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在大多数人眼里是既枯燥又无趣且痛苦的一项运动。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品质,因此对青少年的中长跑练习要经常反复地进行思想教育。新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主张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终身教育,以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好学、育体与育心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一个和睦融洽的环境中锻炼身体,磨练意志,使他们的身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审美能力作为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美育的地位也随之上升。但是处在心智发展特殊期的初中生对美术课缺乏兴趣,一小部分学生甚至有厌烦情绪,致使教育的预期目的难以实现。  面对初中阶段美育的两难境地,如何做到既适应当前素质教育新要求又符合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规律,发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笔者根据多年来的一线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
期刊
当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从 该学段的学生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小学音乐教学时,显而易见,培养学生对音乐 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才是小学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认 知活动和技能训练活动不应成为其主要内容,感悟音乐才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核心。   一般认为,认知性的教学其教育范畴主要针对的是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思想认识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
期刊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因此说,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中有“善教者,使人继其声。
期刊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中职教师地位偏低,产生职业倦怠,对素质较差的中职生缺乏爱心,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而中等职业学校要想抓住机遇顺势发展,就必须纠正教师心理偏差,激活教师对学生的爱,逐步把中职教育带入良性发展轨道。  关键词 : 中等职业教育 教师 心理健康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则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这是因为,情感有信号和动力两种作用。所谓信号
期刊
一、培养学习策略的重要意义    在信息化社会中,教师和学生都可能同时获取最新的知识信息资料,教师将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唯一渠道,学习和受教育不再是人生的阶段性任务,教育的目的是发掘每个人潜在的各种能力和天赋,此时,一个声音在呼唤人类“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教育革命的需要,也是中学生自我完备的需要。英语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目的要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才能实现,如果教师只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