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以李荫华等主编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这套教材为例,从背景文化知识的输入这个角度来探讨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详细叙述了进行文化背景知识输入的原因、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背景文化知识输入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关于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的规定中指出大学英语是非英语本科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1]。
根据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是: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还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要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西方社会文化等知识。
为了达到教学要求,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必须包括文化知识的输入,这是完整的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进行充分有效的文化知识的输入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背景文化知识输入的原因
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之一,教授语言将不可避免地接触该语言所处的文化。要成功地教授一门外语就必须重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2]。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Edward Sapir在他的Language《语言》一书中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这些做法和信念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他还认为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3]。英国语言学家L.R.Palmer也指出: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发展[4]。由此可见,语言的教学和该语言背景文化知识的输入息息相关,离开了文化知识的输入,该语言的教学不可能成功。对于英语的教学也是一样。胡文仲在其著作中曾强调:“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和准确地使用这个语言[5]。”
大学英语的学习者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用英语顺利地进行交流。目前看来,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的传授了。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如果缺少背景文化知识的输入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会使学习者丧失学习兴趣,使教学成果停滞不前[6]。大学英语的教学也不能只是侧重在单纯的英语语言本身的传授,而要更多地侧重在学生使用英语能力的提高上,因此要增加背景文化知识的介绍和输入。
三、背景文化知识输入的原则
西方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不可能也没必要对西方文化进行面面俱到的讲解。因为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时间很有限,而且教学任务很繁重。以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为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每周4课时,两周要完成李荫华等主编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一个单元和《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两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因此,能分配给背景知识教学的时间最多一个课时。内容多、时间少,教师在筛选背景知识时难度较大。因此,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背景文化知识的输入是有目的性和选择性的,在具体选择时教师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教师在筛选背景文化知识时要遵守相关性原则。
所谓的相关性原则就是要导入的文化因素应与教材内容相关[7]。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四单元为例[8]。该单元的主题是“American Dream”。关于Dream(梦想)的背景材料形形色色,教师可以选择古今中外的一些伟人为了梦想而不懈奋斗的例子,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身边的真人真事。但是这些材料虽然丰富,但和本单元的主题关系并非十分密切。本单元侧重的是“美国梦”。所谓的美国梦并不是指美国人民的具体梦想,而是指美国人的一种信念,一种深信在美国能够靠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而赢得机会和成功的信念。对于移民和少数民族来讲,这种信念包括自由和平等的权利。所以教师在选择背景知识时要选择能够阐释“美国梦”这种信念的材料,而非简单的伟人追求自己梦想的实例。
(二)教师在筛选背景文化知识时要遵守实用性原则。
所谓的实用性原则就是指输入的背景文化知识要在我们与使用者交往时是很实用的。换而言之,这些文化知识在一般的跨文化交际中会经常用到的,并且可以促使这些跨文化交际能顺利进行下去的。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五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主题是“Romance”(爱情)。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与爱情相关的背景知识有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电视剧、电影、歌曲、图片等,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这些形形色色的爱情故事在课堂上只能挑其一二,让学生讲述或者教师讲述。讲过之后不久学生就将之抛于脑后。如果在背景知识里教师增加一些跟爱情相关的词汇表达,那将会更加实用。比如:“白马王子(Mr.Right)”,“一见钟情(fall in love at first sight)”,“早恋(puppy love/calf love)”,“初恋(first love)”,“情书(love letters)”,“相思病(love sick)”,“分手(break up)”,“绝交信(a dear John letter)”,“网恋(cyber love)”,“相亲(blind date)”,“风流韵事(love affairs)”等。这些词汇表达比纯属虚构的爱情故事更加贴近生活,学生对此的兴趣更高,记忆也更加深刻。
总之,背景文化知识包罗万象,对其选择也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但是,教师所选择的这些知识一定要与教材中涉及的主题紧密关联,且具有实用性,能让学生学而用之,这样才能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四、背景文化知识输入的方法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已经经历了多方面的改革,时至今日,教学改革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今天大学英语的教学仍然带有明显的“以老师为中心”的影子,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还只是老师在“唱独角戏”。如今知识传播的媒介多种多样,多媒体设备也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背景文化知识的输入要改变“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要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一)采用情景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设施。
情景教学既是对语言知识结构的系统把握,又是通过真实的语篇情景,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情景初步感知、理解外语意义,操练连贯话语。这种方法让学生积累外语的感性材料,把握句型结构,诱导启发学生运用语言材料,归纳语法规则,以培养举一反三的创造性和为交际初步运用外语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景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触景生情,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从而促进培养运用外语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同时在情感中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巩固积累语言知识比单纯的机械操练要快得多、牢固得多。
以前,在没有计算机辅助的情况下,背景知识输入的形式很单一,一般只有文字阅读。现在,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呈现背景文化知识,利用多种形式创造不同的情景,如:影片、歌曲、图片等。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二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主题是“Friendship”(友谊)。教师先给学生展示电影《阿甘正传》里的片段,学生可以看到电影主人公阿甘为了营救朋友而不顾自己性命安危地穿梭于枪弹中的场景。然后让学生发表关于“朋友和友谊”这一话题的见解,这样学生能快速掌握本单元的主题,而且愿意努力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采用互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
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在1985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说”理论。该理论指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是通过习得途径获得的。第二语言习得则是在自然语言环境下,学习者大量地接触略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9]。这一理论从质和量两方面谈到了促成语言习得发生的条件,即在进行语言输入时,首先在量上,要“有足够量”,其次在质上,必须是“可理解性”。在对学生进行背景文化知识输入时采用互动法,能保证语言输入的“质”和“量”。在这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圣人”,而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的课堂设计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要改变“老师说,学生听“的模式,尽量引导学生多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问答、辩论、小组讨论等方式。
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六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主题是“Women, Half the Sky”(女人半边天)。教师可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采取辩论赛的方式来讨论“这个世界上男人和女人哪个重要”这个话题。在辩论赛的准备和进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地学习诸多相关资料,并且利用自己所得到的现有资料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辩论赛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采用功能教学法,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
功能教学法在产生时又叫交际法。它强调语言只是表达、负载思维的工具、符号。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学习英语最重要、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外语教学只有通过相互交际活动,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在背景文化知识输入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最佳限度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性训练,把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寓于交际活动之中。利用听、说、读、写交际能力达到外语教学的目的,巩固语言知识、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能力的手段。
总之,背景知识的内容丰富多彩,其输入方式也因内容的不同而不同。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做到输入形式多样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结语
根据《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在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背景文化知识的输入。西方文化内容繁多,在选择背景文化知识时,教师要突出相关性和实用性两个原则,所选的资料既要跟所用教材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要贴近生活,具有实用价值。如今多媒体手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已经应用广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在背景文化知识输入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达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大纲修订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郑璇.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重要性[J].大学英语,2006,(1).
[3]Edward Sapir.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Palmer,L.R.李荣译.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Linguistics[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5]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6]朱辉.浅析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导入[J].鸡西大学学报,2009,(4).
[7]张继英.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刍议[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8]李荫华,王德明等主编.全新版《大学英语》[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9]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关键词: 背景文化知识输入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关于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的规定中指出大学英语是非英语本科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1]。
根据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是: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还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要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西方社会文化等知识。
为了达到教学要求,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必须包括文化知识的输入,这是完整的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进行充分有效的文化知识的输入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背景文化知识输入的原因
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之一,教授语言将不可避免地接触该语言所处的文化。要成功地教授一门外语就必须重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2]。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Edward Sapir在他的Language《语言》一书中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这些做法和信念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他还认为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3]。英国语言学家L.R.Palmer也指出: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发展[4]。由此可见,语言的教学和该语言背景文化知识的输入息息相关,离开了文化知识的输入,该语言的教学不可能成功。对于英语的教学也是一样。胡文仲在其著作中曾强调:“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和准确地使用这个语言[5]。”
大学英语的学习者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用英语顺利地进行交流。目前看来,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的传授了。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如果缺少背景文化知识的输入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会使学习者丧失学习兴趣,使教学成果停滞不前[6]。大学英语的教学也不能只是侧重在单纯的英语语言本身的传授,而要更多地侧重在学生使用英语能力的提高上,因此要增加背景文化知识的介绍和输入。
三、背景文化知识输入的原则
西方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不可能也没必要对西方文化进行面面俱到的讲解。因为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时间很有限,而且教学任务很繁重。以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为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每周4课时,两周要完成李荫华等主编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一个单元和《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两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因此,能分配给背景知识教学的时间最多一个课时。内容多、时间少,教师在筛选背景知识时难度较大。因此,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背景文化知识的输入是有目的性和选择性的,在具体选择时教师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教师在筛选背景文化知识时要遵守相关性原则。
所谓的相关性原则就是要导入的文化因素应与教材内容相关[7]。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四单元为例[8]。该单元的主题是“American Dream”。关于Dream(梦想)的背景材料形形色色,教师可以选择古今中外的一些伟人为了梦想而不懈奋斗的例子,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身边的真人真事。但是这些材料虽然丰富,但和本单元的主题关系并非十分密切。本单元侧重的是“美国梦”。所谓的美国梦并不是指美国人民的具体梦想,而是指美国人的一种信念,一种深信在美国能够靠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而赢得机会和成功的信念。对于移民和少数民族来讲,这种信念包括自由和平等的权利。所以教师在选择背景知识时要选择能够阐释“美国梦”这种信念的材料,而非简单的伟人追求自己梦想的实例。
(二)教师在筛选背景文化知识时要遵守实用性原则。
所谓的实用性原则就是指输入的背景文化知识要在我们与使用者交往时是很实用的。换而言之,这些文化知识在一般的跨文化交际中会经常用到的,并且可以促使这些跨文化交际能顺利进行下去的。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五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主题是“Romance”(爱情)。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与爱情相关的背景知识有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电视剧、电影、歌曲、图片等,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这些形形色色的爱情故事在课堂上只能挑其一二,让学生讲述或者教师讲述。讲过之后不久学生就将之抛于脑后。如果在背景知识里教师增加一些跟爱情相关的词汇表达,那将会更加实用。比如:“白马王子(Mr.Right)”,“一见钟情(fall in love at first sight)”,“早恋(puppy love/calf love)”,“初恋(first love)”,“情书(love letters)”,“相思病(love sick)”,“分手(break up)”,“绝交信(a dear John letter)”,“网恋(cyber love)”,“相亲(blind date)”,“风流韵事(love affairs)”等。这些词汇表达比纯属虚构的爱情故事更加贴近生活,学生对此的兴趣更高,记忆也更加深刻。
总之,背景文化知识包罗万象,对其选择也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但是,教师所选择的这些知识一定要与教材中涉及的主题紧密关联,且具有实用性,能让学生学而用之,这样才能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四、背景文化知识输入的方法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已经经历了多方面的改革,时至今日,教学改革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今天大学英语的教学仍然带有明显的“以老师为中心”的影子,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还只是老师在“唱独角戏”。如今知识传播的媒介多种多样,多媒体设备也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背景文化知识的输入要改变“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要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一)采用情景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设施。
情景教学既是对语言知识结构的系统把握,又是通过真实的语篇情景,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情景初步感知、理解外语意义,操练连贯话语。这种方法让学生积累外语的感性材料,把握句型结构,诱导启发学生运用语言材料,归纳语法规则,以培养举一反三的创造性和为交际初步运用外语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景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触景生情,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从而促进培养运用外语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同时在情感中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巩固积累语言知识比单纯的机械操练要快得多、牢固得多。
以前,在没有计算机辅助的情况下,背景知识输入的形式很单一,一般只有文字阅读。现在,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呈现背景文化知识,利用多种形式创造不同的情景,如:影片、歌曲、图片等。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二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主题是“Friendship”(友谊)。教师先给学生展示电影《阿甘正传》里的片段,学生可以看到电影主人公阿甘为了营救朋友而不顾自己性命安危地穿梭于枪弹中的场景。然后让学生发表关于“朋友和友谊”这一话题的见解,这样学生能快速掌握本单元的主题,而且愿意努力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采用互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
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在1985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说”理论。该理论指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是通过习得途径获得的。第二语言习得则是在自然语言环境下,学习者大量地接触略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9]。这一理论从质和量两方面谈到了促成语言习得发生的条件,即在进行语言输入时,首先在量上,要“有足够量”,其次在质上,必须是“可理解性”。在对学生进行背景文化知识输入时采用互动法,能保证语言输入的“质”和“量”。在这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圣人”,而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的课堂设计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要改变“老师说,学生听“的模式,尽量引导学生多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问答、辩论、小组讨论等方式。
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六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主题是“Women, Half the Sky”(女人半边天)。教师可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采取辩论赛的方式来讨论“这个世界上男人和女人哪个重要”这个话题。在辩论赛的准备和进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地学习诸多相关资料,并且利用自己所得到的现有资料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辩论赛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采用功能教学法,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
功能教学法在产生时又叫交际法。它强调语言只是表达、负载思维的工具、符号。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学习英语最重要、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外语教学只有通过相互交际活动,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在背景文化知识输入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最佳限度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性训练,把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寓于交际活动之中。利用听、说、读、写交际能力达到外语教学的目的,巩固语言知识、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能力的手段。
总之,背景知识的内容丰富多彩,其输入方式也因内容的不同而不同。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做到输入形式多样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结语
根据《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在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背景文化知识的输入。西方文化内容繁多,在选择背景文化知识时,教师要突出相关性和实用性两个原则,所选的资料既要跟所用教材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要贴近生活,具有实用价值。如今多媒体手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已经应用广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在背景文化知识输入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达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大纲修订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郑璇.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重要性[J].大学英语,2006,(1).
[3]Edward Sapir.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Palmer,L.R.李荣译.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Linguistics[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5]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6]朱辉.浅析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导入[J].鸡西大学学报,2009,(4).
[7]张继英.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刍议[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8]李荫华,王德明等主编.全新版《大学英语》[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9]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