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引领提升思维品质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112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一个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一种创造性实践的过程。阅读理解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又会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阅读;思维品质;巧用插图;巧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7-0019-02
  【作者简介】许瑾,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上海,200042)教师,高级教师,静安区学科带头人。
  有效的阅读活动是培养个性、发展智力的活动。阅读是一个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了积极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一种创造性实践的过程。在英语阅读中,学生不是单纯地接受书面语言信号,而是把这种信号与自己的知识、经验及设想结合起来,追踪作者的思路,与之产生共鸣,积极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释新信息、预测意义、做出推理判断,以达到吸收并消化新知识的目的。同时学生也会推敲辨析、剔除谬误、补充不足,激发兴趣而产生一种新见解。生成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认为,阅读是思维和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理解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又会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那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呢?笔者结合2016年11月在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颁奖仪式暨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执教的上海版《牛津英语》教材8A U3的阅读课Dealing with Trouble为例,谈谈如何通过深度分析文本,设计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预测、分析、概括、推斷、评判等思维方式,解读文本,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预测大意,开启思维
  读前预测是重要的阅读活动之一。预测是否正确不重要,关键是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背景知识,并形成阅读期待。如果学生预测将要阅读的内容,自然会把阅读活动当作一种印证活动,在心理上就会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在阅读开始前,教师应充分利用标题、插图、关键词或文本首尾句来预测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
  如在读前,笔者利用文本的几个关键词“trouble, two women tourists, purse, ferry”让学生猜测这个故事是关于什么的。学生经过两分钟的讨论,回答得非常有趣且有创造性,课堂气氛一下活跃了起来。
  S1:Two women tourists went travelling by ferry, but they forgot to put any money or credit card into the purse, they didn’t have any money to use.
  S2:One of the women tourists lost her purse and she thought the other woman stole the purse. They started to quarrel and called the police.
  S3:Two women tourists went travelling by ferry, but one of them was careless and dropped her purse into the sea.
  利用文本中的关键词或图片让学生预测文本内容,不但能激发和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而且让学生对后面将要阅读的文本产生“expectation”,当学生带着这种期待去阅读文本时,他们会在“读中”这个环节努力为他们的预测寻找证据。这样,阅读过程变成一个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
  二、深读文本,提升思维
  1.巧用插图,用图助教。
  一般在处理故事类文本时,教师会用“What,Who,Where...”几个特殊疑问句,来帮助学生理清故事大意,但是这样的信息处理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学生直接读文本内容就能回答。为了能增加学生的思维容量,笔者设计了以下图片,图片中有三个和故事文本内容不符的地方,让学生通过讨论和阅读文本,再经过语言的内化后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这些与文本不符的地方。
  T:Please find the things that do not go with the story in the picture.
  S1: In the story, the women tourists were in the bookshop, buying postcards. But in the picture, they were buying clothes in a clothing shop.
  S2: In the story, three young men started to talk with the women tourists, but in the picture, there was only one man.
  S3: In the story, one of the thieves stole the purse from one of the women tourists, but in the picture the thief tried to steal the necklace.
  通过谈论图片,学生并不仅仅是提取了文本表面信息,还通过联系图片和文本,用自己的语言对信息做出解释,为进一步的理解提供了依据。通过描述这张图片,笔者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又将提取的信息加以运用,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巧设问题,注重质疑。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在不断质疑、释疑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锻炼思维。一方面教师应充分挖掘文本,从小处着手,巧妙设疑,创设探究问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利用逻辑推理,大胆推测,开掘思维的深度,从而培养学生的深层思维能力。
  在学生了解了文本大意后,笔者设问,学生在回答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T:Why didn’t Paul’s father stop the thief in the bookshop?
  S1:He was not sure whether the man was a thief or not.
  S2:If Paul’s father stopped him in the bookshop, he might get hurt.
  T:What might happen if Paul’s father stopped the thief in the bookshop?
  S1:There were so many people in the bookshop, both Paul and the customers in the bookshop might get hurt because the thieves might have knives.
  S2: If Paul’s father stopped the thief in the bookshop, he might use the knife to threaten people around him and ran away.
  這种开放性的设问,没有固定答案,不仅激起了学生的思维高潮,促使学生思维品质和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步发展,而且也促使学生详细地阅读全文,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逻辑思维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Paul’s father正确处理困难的行为,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读后感悟,深化思维
  阅读文本的过程既是理解文本信息的过程,同样也是领会作者观点,然后形成自己观点的过程。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师生共同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在这篇文本中Paul的父亲用聪明的办法解决了这起偷窃案,笔者在读后环节首先问学生“What can we learn from Paul’s father?”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从故事中得到的启发。因为之前在带领学生阅读时做足了铺垫,这时学生的语言产出非常有质量。
  S1:We should help others when they need help.
  S2:We should help others in a clever and safe way.
  S3:Stay calm in front of danger.
  ……
  除此之外,笔者还出示了一些谚语,如“Think twice before action.”“Happiness lies in rendering help to others.”“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 ”让学生重读文本,在文本中找出相应的内容来支撑这些谚语。最后的这个重读过程需要学生基于文本信息,结合已有的认知和经历,对文本信息进行再次提取、分析和应用。这是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优化阅读教学环节,发展和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应该说是阅读活动的共性要求。只有阅读品质得到提高,学生才能到达更高的阅读境界,即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参考文献】
  [1]隆恩·弗莱.有效阅读[M].尤淑雅,译.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01.
  [2]朱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討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在治疗变应性鼻炎-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9月确诊的变应性鼻炎-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病例1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 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行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情况及术后并发
【摘 要】以教学目标为引领,创新教材内容,调整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渗透科学方法的培养,实现从编写者的教材到学习者的教材的转变,便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教学目标;内容创新;实验改进;拓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1-0051-04  【作者简介】1.蒋选荣,江苏省扬州市新华中学(江苏扬州,225009)
主持人语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与数学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識、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早在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就有“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更加强调了“综合与实践”教学的
主持人语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有一些教学内容,尽管教师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反复的训练,课堂中学生看似理解了,掌握了,可过不了多久,错误还是会一再发生;有时候教师很小心地控制着教学的设计与流程,希望能够获得“意料”中的答案,可是结果却相差甚远……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前概念”中“相异构想”的干扰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在没有接受科学教育之前,
【摘 要】“让学习真正发生”是长期以来被广泛关注的命题。但因囿于学科、学科教学甚至学科课堂教学,学习真正发生的内在机理与外在条件往往被遮蔽。学习真正发生的影响因素,有课堂的和非课堂的、直接的和间接的、学生的和非学生的。大凡由师生在场、构成课堂的场所,学习真正发生有一些基本遵循、基本条件和基本途径。  【关键词】学习真正发生;遵循;条件;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关键词】交变电流教学;知识与方法;关键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67-0072-02  “交变电流”是学生在学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后的实际应用。本节课的重点是交变电流的产生,难点是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区别于直流电,交变电流要相对复杂,虽然学生已有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作为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大小和方向不断变化的电
·主持人语·  自组织理论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复杂自组织系统(生命系统、社会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包含多个子系统的复杂系统,自组织理论给我们的启发是:教学过程的自组织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参量之间進行相互协同和竞争,当学生的大脑进入从无序到有序的临界值时,导致只有少数序参量支配学生的认知系统,此时只要控
【摘 要】古典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教师不可忽视经典古诗文中所蕴含的美学特质,要发掘并利用经典古诗文中所蕴含的审美因素,唤起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力,以此丰富古典诗词学习的内涵,增强古典诗词教学的效果。本文简要阐述了高中古典诗词美之所在,并对加强高中古典诗词审美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审美感知;审美鉴赏;审美想象  【中图分类号】G
[摘要] 目的 探讨宫腔镜冷刀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行宫腔镜冷刀治疗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3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膨宫液吸收量、围术期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膨宫液吸收量均显
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学生喜欢,能够发挥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课堂?正当迷惑彷徨之际,罗杰斯、弗赖伯格的《自由学习》不期而至。在我看来,《自由学习》是一本专门为课堂教学探索者而写的书,读完之后的最大收获是它改变了我的语文课堂教学,让我有了探索自由、愉悦的审美体悟式课堂的勇气。  罗杰斯认为,枯燥、乏味、无聊的课堂主要是由传统、落后的“教育政治学”导致的。具体来说,一是专制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