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桂平市西山镇思灵小学 (5372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通过采取课前预测、制定目标、合理设计、巧妙安排、指导学法等有效措施,实行以学定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促进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等互动,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以学定教;课前预测;制定目标;合理设计;巧妙安排;指导学法;
新小学课程标准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它倡导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精神,要求我们由过去的“教师主体,以教定学”模式向“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转变。本人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1 加强课前预测,制定教学目标
做好课前学情预测调查,科学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是实行以学定教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对学生理解掌握课文知识情况进行课前预测诊断,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围绕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如在教学《秋天的雨》时,通过预测,了解到学生的学情:如大部分学生已会认“柿、菠、裳”等字,他们反映这些字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多,超市、服装店等地方常常可以看到这些字;一些学生认为“爽”字难写,是因为对这个字的结构还不清楚,容易把“乂”写成“又”,或者两边各少写一个“乂”,等等。然后据此制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就是要读准“钥匙、衣裳、扇”等词语的字音,理解“五彩缤纷、频频”等词语的意思,等等。教学重点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秋天的景物特点,等等;教学难点就是初步感受比喻句、拟人句的语言之美。
2 安排教学流程,实现“实”、“活”统一
教学流程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必由之路。要紧紧地围绕学生“学”的需要,依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合理设计安排教学流程,使学生乐于参与、易于接受,呈现课堂生动活泼的场面,实现“实”“活”的有机统一。同时,要帮助学生弥补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缺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如教二年级《我们成功了》时,可把课文设计为朗读感悟、背景回放、情感升华三个板块,朗读感悟板块中指导学生读通、读懂、读透。指导朗读时,根据低段学生好奇、喜欢新鲜变化心理,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读,比赛读、引读、表演读、想象读等,融读、说、想、练、演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在朗读感悟后,进入背景回放的板块,通过展示首次申奥失败的相片,和再次申奥成功的视频,感受申奥成功来之不易。最后在情感升华板块中,通过引导,让学生从课题“我们成功了”中感悟申奥成功不仅仅是北京的成功,也是中国的成功,更是中华民族的成功,课堂上一遍遍响起 “我们成功了!”的欢呼声,激情荡涤着孩子们的心灵,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3 优化教学策略,促进课堂高效
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选择、优化让孩子所喜欢的、符合学生实际、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活泼、生动、主动而高效地进行。
一要采取高效的教学方法。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恰当地采用或设计教学方法。同一篇课文,选择教学方法处理不当,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下。如在教《东方之珠》一课时,如果按课文内容依次问题式串讲,则失了趣味。如果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让学生竞选香港形象大使,分别以商业大使、美食大使、旅游大使的身份,介绍香港某一方面特点,就会赢得学生的欢迎,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使课堂掀起学习的高潮。同样的教学内容,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其效果是大相径庭。
二要实行恰当的教学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生活实际,选择有效、必需的教学手段。如教学《放风筝》一课,教师为让课堂显得生动形象,播放放风筝的视频,但细细想来,几乎每个孩子都有放风筝的亲身经历,放风筝的场景对孩子们来说再熟悉不过。因此,播放放风筝的视频显然没有多大的必要,不如让学生回想自己放风筝的经历,用语言、动作表现出来,培养了孩子的表达和表现能力,比视频的播放更有实效。
三要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教学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出发,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或个人学习,或伙伴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低段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应引导采取集体学习方式;高段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可多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每节课学习方式的选择不是一以贯之的,应多种方式灵活组合,收放自如。
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千秋,美不胜收,但假若采取同样的学习方式来学这四节,则显单调、乏味,这时应调整学习方式,如春季自读自悟,交流感悟,积累语言;夏、秋、冬三季可换成小组合作学习,选择其一自主探究,可采取感情诵读、文句改编、绘画再现、导游介绍等多种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让学习活动更活泼、生动,使学生在不同语言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语文素养。
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通过学习,不断得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让学生“用不着教”目的,实现以学定教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2] 刘金玉.《“十不”教学策略实现高效语文课堂》《中国教育报》
[3]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版
[4] 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通过采取课前预测、制定目标、合理设计、巧妙安排、指导学法等有效措施,实行以学定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促进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等互动,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以学定教;课前预测;制定目标;合理设计;巧妙安排;指导学法;
新小学课程标准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它倡导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精神,要求我们由过去的“教师主体,以教定学”模式向“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转变。本人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1 加强课前预测,制定教学目标
做好课前学情预测调查,科学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是实行以学定教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对学生理解掌握课文知识情况进行课前预测诊断,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围绕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如在教学《秋天的雨》时,通过预测,了解到学生的学情:如大部分学生已会认“柿、菠、裳”等字,他们反映这些字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多,超市、服装店等地方常常可以看到这些字;一些学生认为“爽”字难写,是因为对这个字的结构还不清楚,容易把“乂”写成“又”,或者两边各少写一个“乂”,等等。然后据此制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就是要读准“钥匙、衣裳、扇”等词语的字音,理解“五彩缤纷、频频”等词语的意思,等等。教学重点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秋天的景物特点,等等;教学难点就是初步感受比喻句、拟人句的语言之美。
2 安排教学流程,实现“实”、“活”统一
教学流程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必由之路。要紧紧地围绕学生“学”的需要,依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合理设计安排教学流程,使学生乐于参与、易于接受,呈现课堂生动活泼的场面,实现“实”“活”的有机统一。同时,要帮助学生弥补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缺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如教二年级《我们成功了》时,可把课文设计为朗读感悟、背景回放、情感升华三个板块,朗读感悟板块中指导学生读通、读懂、读透。指导朗读时,根据低段学生好奇、喜欢新鲜变化心理,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读,比赛读、引读、表演读、想象读等,融读、说、想、练、演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在朗读感悟后,进入背景回放的板块,通过展示首次申奥失败的相片,和再次申奥成功的视频,感受申奥成功来之不易。最后在情感升华板块中,通过引导,让学生从课题“我们成功了”中感悟申奥成功不仅仅是北京的成功,也是中国的成功,更是中华民族的成功,课堂上一遍遍响起 “我们成功了!”的欢呼声,激情荡涤着孩子们的心灵,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3 优化教学策略,促进课堂高效
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选择、优化让孩子所喜欢的、符合学生实际、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活泼、生动、主动而高效地进行。
一要采取高效的教学方法。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恰当地采用或设计教学方法。同一篇课文,选择教学方法处理不当,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下。如在教《东方之珠》一课时,如果按课文内容依次问题式串讲,则失了趣味。如果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让学生竞选香港形象大使,分别以商业大使、美食大使、旅游大使的身份,介绍香港某一方面特点,就会赢得学生的欢迎,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使课堂掀起学习的高潮。同样的教学内容,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其效果是大相径庭。
二要实行恰当的教学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生活实际,选择有效、必需的教学手段。如教学《放风筝》一课,教师为让课堂显得生动形象,播放放风筝的视频,但细细想来,几乎每个孩子都有放风筝的亲身经历,放风筝的场景对孩子们来说再熟悉不过。因此,播放放风筝的视频显然没有多大的必要,不如让学生回想自己放风筝的经历,用语言、动作表现出来,培养了孩子的表达和表现能力,比视频的播放更有实效。
三要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教学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出发,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或个人学习,或伙伴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低段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应引导采取集体学习方式;高段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可多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每节课学习方式的选择不是一以贯之的,应多种方式灵活组合,收放自如。
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千秋,美不胜收,但假若采取同样的学习方式来学这四节,则显单调、乏味,这时应调整学习方式,如春季自读自悟,交流感悟,积累语言;夏、秋、冬三季可换成小组合作学习,选择其一自主探究,可采取感情诵读、文句改编、绘画再现、导游介绍等多种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让学习活动更活泼、生动,使学生在不同语言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语文素养。
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通过学习,不断得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让学生“用不着教”目的,实现以学定教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2] 刘金玉.《“十不”教学策略实现高效语文课堂》《中国教育报》
[3]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版
[4] 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