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型城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拉动内需推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其核心在于提升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新形势下,如何处理好人民群众的日趋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地方政府的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地方政府 公共服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394-01
一、新型城镇化与公共服务水平的科学内涵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改革的不断朝着纵深推进,新型城镇化不再仅仅局限于城乡关系的处理,更在于把生态与发展放到同一层面上讨论。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提升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使其更能适应快速发展的人民精神与物质上的需求,而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又增进其内涵,因此两者可谓是不断促进,互相影响。新型城镇化不同于传统城镇化建设的粗放式发展,它强调在城镇化过程中更加注重集约、环保、生态,强调发展过程中公共服务能力水平与城镇化推进进程的相互协调。
二、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伴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我们国家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还是比较薄弱,特别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的差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战略研究院2013年推出的《中国基本公共服务报告(2012)》显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现状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对西部地区仍需加强扶持,城乡统筹发展又一努力的大方向。[1]
1、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总体呈现加强趋势。
地方政府相对于中央政府能够更加贴近地方民众的生活,可以有效了解民众的实际需求并掌握他们的具体偏好。因此,地方政府较之中央政府能够更加直接、快速地为民众提供切实其需求的公共服务,服务质量和水平也随之得到提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得到大幅度增长,也就有了更多的提升空间和能力。各个地方政府都能够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准确定位,切实的从本地的客观需求来提供公务服务和产品,基本已经形成了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务等多方面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2、城乡供给差距大,区域供给不均衡。
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分治二元经济结构和管理制度造成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不平衡。城市的公共产品供给由中央政府提供,有充足的工商税收来源。而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无法得到持续稳定的供应。[2]农村公共服务缺乏资金的保障,主要依靠農民群众的自发筹集。供给政策上的不同,客观上导致了城市和农村人口,在公共服务上所得到资源的严重不均衡。因此化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实现供给平衡是需要一直努力的目标。
3、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有待提高。
通过笔者研究发现,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目前还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效率不高,本来资源就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的提升供给效率是我们地方政府和相关学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究其主要原因,是当前我们关于政府和市场的定位并不明晰,引入市场机制也是比较滞后,以致于无法确保市场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建立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之上,这也就势必会影响到供给的效率。
三、新型城镇化中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不足的原因分析
1、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念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GDP绩效观,严重导致了地方政府重增长而轻发展的工作理念,地方政府的领导更加重视的是如果抓好经济建设和增长,而没有对公共服务给予足够的重视。经济为社会公共服务建设提供支持,而公共服务水平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两者统一而又对立,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的关系,成了新型城镇化中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公共服务意识比较淡薄,他们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念以及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
2、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财力投入不足。
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财力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直接投入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医疗等社会公共品的人力财力不足。二是社会资金很难流入到公共品市场中。可以说现有的大部分公共服务设施都是政府部门一手包办,社会资金在现有的体制下很难有插手的余地。这样的措施便于公共品的管理和分配,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的负担,也导致了某些地区公共服务的缺乏。
3、公共服务供给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首先,决策机制需要加强。当前在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公共服务为主导的决策机制,地方政府更热衷于将本来就十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基础设施等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的项目上,而忽视了对社会保障等基础性领域,严重导致了投入产出比的失调。其次,公众参与决策严重不足。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仅需要在制度上更是要在行动上,要真正掌握公众的公共服务需求。第三,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由于绝大部分的公共服务都是由政府来提供,客观上也导致了市场竞争机制的不足,也就导致了供给效率的不高。
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对策
1、树立服务型的理念。
新形势下,地方政府要切实更新理念,不仅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理念,更是需要在政策制度中体现“大服务”的理念,来不断强化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地方政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意识,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更有效率地分配和使用有限的公共资源。要培养政府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切实提高队伍的整体能力、素质和水平,以此来形成与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和有效沟通。
2、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机制。
要不断的完善民众参与的制度和机制。要切实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决策的透明度和亲民性,不仅要让广大民众更加的信任地方政府,也要让他们更愿意接受政府的决策,更乐意配合政府工作。要建立健全绩效评估和监督机制。由于没有相对应完善的评估机制,对其监督又缺少强制力,使得现有的政府公共服务机制执行力不足。
3、创新公共服务供给。
当前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这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政府部门对于提供的公共服务,也主要关注到其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而往往忽略了其对地方发展的长期作用,这就造成了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会存在片面性的情况。尤其农村地区的居民很难享受到完全的政府公共服务。地方政府应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认识到社会组织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已成为一种趋势,放开对公共品市场的独占心理,努力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其他单位为辅的多元化体系,以此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率。
4、加大财政部门的投入力度
财政是支撑一个地区发展的主动轮,地方政府财政的偏向将直接决定地区的发展方向。当前,地方财政在公共服务上的投入总体上占财政预算较少,而且多为上级拨款,下级执行,没有很好的应变能力。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就要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权力,使得有限的资金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也要以优惠政策吸引社会组织注资公共服务事业,改变政府一力承担整个社会的公共服务建设的格局,让市场进行选择,择优而用。
参考文献
[1] 董倩. 香港的长者服务及其对内地城市的启示研究.: 硕士. 广东:中山大学,2008
[2] 李英哲 张玉周.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综述.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地方政府 公共服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394-01
一、新型城镇化与公共服务水平的科学内涵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改革的不断朝着纵深推进,新型城镇化不再仅仅局限于城乡关系的处理,更在于把生态与发展放到同一层面上讨论。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提升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使其更能适应快速发展的人民精神与物质上的需求,而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又增进其内涵,因此两者可谓是不断促进,互相影响。新型城镇化不同于传统城镇化建设的粗放式发展,它强调在城镇化过程中更加注重集约、环保、生态,强调发展过程中公共服务能力水平与城镇化推进进程的相互协调。
二、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伴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我们国家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还是比较薄弱,特别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的差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战略研究院2013年推出的《中国基本公共服务报告(2012)》显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现状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对西部地区仍需加强扶持,城乡统筹发展又一努力的大方向。[1]
1、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总体呈现加强趋势。
地方政府相对于中央政府能够更加贴近地方民众的生活,可以有效了解民众的实际需求并掌握他们的具体偏好。因此,地方政府较之中央政府能够更加直接、快速地为民众提供切实其需求的公共服务,服务质量和水平也随之得到提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得到大幅度增长,也就有了更多的提升空间和能力。各个地方政府都能够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准确定位,切实的从本地的客观需求来提供公务服务和产品,基本已经形成了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务等多方面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2、城乡供给差距大,区域供给不均衡。
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分治二元经济结构和管理制度造成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不平衡。城市的公共产品供给由中央政府提供,有充足的工商税收来源。而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无法得到持续稳定的供应。[2]农村公共服务缺乏资金的保障,主要依靠農民群众的自发筹集。供给政策上的不同,客观上导致了城市和农村人口,在公共服务上所得到资源的严重不均衡。因此化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实现供给平衡是需要一直努力的目标。
3、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有待提高。
通过笔者研究发现,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目前还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效率不高,本来资源就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的提升供给效率是我们地方政府和相关学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究其主要原因,是当前我们关于政府和市场的定位并不明晰,引入市场机制也是比较滞后,以致于无法确保市场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建立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之上,这也就势必会影响到供给的效率。
三、新型城镇化中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不足的原因分析
1、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念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GDP绩效观,严重导致了地方政府重增长而轻发展的工作理念,地方政府的领导更加重视的是如果抓好经济建设和增长,而没有对公共服务给予足够的重视。经济为社会公共服务建设提供支持,而公共服务水平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两者统一而又对立,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的关系,成了新型城镇化中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公共服务意识比较淡薄,他们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念以及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
2、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财力投入不足。
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财力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直接投入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医疗等社会公共品的人力财力不足。二是社会资金很难流入到公共品市场中。可以说现有的大部分公共服务设施都是政府部门一手包办,社会资金在现有的体制下很难有插手的余地。这样的措施便于公共品的管理和分配,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的负担,也导致了某些地区公共服务的缺乏。
3、公共服务供给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首先,决策机制需要加强。当前在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公共服务为主导的决策机制,地方政府更热衷于将本来就十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基础设施等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的项目上,而忽视了对社会保障等基础性领域,严重导致了投入产出比的失调。其次,公众参与决策严重不足。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仅需要在制度上更是要在行动上,要真正掌握公众的公共服务需求。第三,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由于绝大部分的公共服务都是由政府来提供,客观上也导致了市场竞争机制的不足,也就导致了供给效率的不高。
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对策
1、树立服务型的理念。
新形势下,地方政府要切实更新理念,不仅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理念,更是需要在政策制度中体现“大服务”的理念,来不断强化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地方政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意识,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更有效率地分配和使用有限的公共资源。要培养政府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切实提高队伍的整体能力、素质和水平,以此来形成与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和有效沟通。
2、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机制。
要不断的完善民众参与的制度和机制。要切实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决策的透明度和亲民性,不仅要让广大民众更加的信任地方政府,也要让他们更愿意接受政府的决策,更乐意配合政府工作。要建立健全绩效评估和监督机制。由于没有相对应完善的评估机制,对其监督又缺少强制力,使得现有的政府公共服务机制执行力不足。
3、创新公共服务供给。
当前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这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政府部门对于提供的公共服务,也主要关注到其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而往往忽略了其对地方发展的长期作用,这就造成了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会存在片面性的情况。尤其农村地区的居民很难享受到完全的政府公共服务。地方政府应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认识到社会组织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已成为一种趋势,放开对公共品市场的独占心理,努力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其他单位为辅的多元化体系,以此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率。
4、加大财政部门的投入力度
财政是支撑一个地区发展的主动轮,地方政府财政的偏向将直接决定地区的发展方向。当前,地方财政在公共服务上的投入总体上占财政预算较少,而且多为上级拨款,下级执行,没有很好的应变能力。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就要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权力,使得有限的资金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也要以优惠政策吸引社会组织注资公共服务事业,改变政府一力承担整个社会的公共服务建设的格局,让市场进行选择,择优而用。
参考文献
[1] 董倩. 香港的长者服务及其对内地城市的启示研究.: 硕士. 广东:中山大学,2008
[2] 李英哲 张玉周.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综述.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