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鹤壁市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建设; 措施; 经验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17-0047-0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为了深入研究探讨这一重大问题,我们最近对河南城乡一体化试点市——鹤壁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进行了调研。
一、鹤壁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经验及措施
1.制定规划科学合理。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明确城市分区功能定位及发展重点,建立中心城、县城、重点镇、中心村等有机结合、统一的城乡空间体系。制订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完善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的供排水、公交、生态建设与保护等专项规划,规范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合理安排市域范围内城镇建设发展、生态保护、农田保护、中心村以及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逐步形成了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邮电通信、垃圾处理、污染治理、环境保护体系。坚持与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相衔接,与农村水电等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生产环境等专项规划相配套,搞好村庄规划,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
2.工作思路清晰明确。鹤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把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趋势,以加快城镇化为核心,积极探索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路子。特别是被省确定为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后,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先后派出专题考察组,赴成都、重庆等地区学习考察,认真借鉴外地经验;举办“河南鹤壁城乡一体化高层咨询论证会”,征求院士、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他们明确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根本措施,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为切入点,以改革体制机制为动力,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等‘六个一体化’,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在工作推进上,他们坚持统筹规划、重点先行、创新方法、分步实施,分三个层次有序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第一层次是新区和周边村镇以及主干道沿线村镇,第二层次是老城区、两县县城及周边村镇,第三层次是重点镇、示范村。
3.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1)强化领导机制,为城乡一体化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建立组织。成立了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的城乡一体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二是明确职责。出台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责任分解意见,明确了市直有关单位的职责、任务、重点工作和完成时限,形成了各级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联动的工作格局。三是结对帮扶。组建了25支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队,每支工作队由一名县级领导带队,做到“四帮四定”(帮规划,帮资金,帮技术,帮项目;定任务,定标准,定人员,定时限),做到不达标不脱钩。(2)强化宣传机制,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一是加强新闻宣传。在《鹤壁日报》、鹤壁电台、鹤壁电视台开辟专题,加强新闻报道。二是加强环境宣传。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宣传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意义,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典型宣传。定期编发工作简报和工作动态,报道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总结经验,宣传典型。四是加强对外宣传。在政府网站开辟了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专题网页。(3)强化督查机制,确保城乡一体化工作落到实处。一是现场督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深入重点镇、示范村现场办公,解决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台账督查。对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细化量化,明确了各县区、市直部门、重点镇、重点村的工作重点和进度要求,保证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落到实处。二是激励督查。每月、每季度对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价,表扬先进,鞭策落后。
4.实施分类指导。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中,鹤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示范带动,推进整体工作。在重点镇建设上,选择区位优势明显,有一定产业基础的7个重点镇,在资金和项目上重点倾斜,扩大镇区规模,培育特色产业,完善各项功能,增强辐射和带动能力。在示范村建设上,他们立足农村的实际情况,按照收入标准把示范村分为低收入村、中等收入村、高收入村三类;按照地理位置把示范村分为丘陵村、城中村、城郊村、平原村四种类型。采取“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的办法,进行分类指导,分类实施。对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城郊村,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工作重心放在发展非农产业、培育新型农民、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建设新村庄上,率先推进建设。对经济实力较强、村庄建设基础较好的村,工作重心放在加快发展上,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尽快缩小城乡差别,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对中等水平的村庄,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找准主导产业,因地制宜搞好村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对贫困村,把立足点放在调整结构、发展经济上,先解决条件具备的事情。
二、思考与启示
1.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加强了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了城乡间的生产要素流动,实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产业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进而促进农村的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
2.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应创新体制机制。体制、机制是保障。在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随着产业布局的调整、新型社区和新农村的建设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必然涉及机制的调整、职能的转变和新型社会化体制的建立。因此,推进城乡一体化,要在思路、政策、机制、体制等各个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应以城镇化为核心。城乡一体化核心是城镇化,工作重点在农村。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实现产业集聚,更好地实现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增强城镇吸纳入口的聚焦能力,汇集人流物流,使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为农民到城镇就业、居住提供平台。城镇的发展、辐射带动能力的增强,又可以以工补农,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格局。
4.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应把着力点放在发展产业上。城乡一体化没有产业的支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就成为一句空话。推进城乡一体化应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发展产业上,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以产业发展支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发展。应充分挖掘和发挥当地经济、资源等优势,扬长避短,合理定位,选准产业发展思路;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加速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5.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应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如果广大农民不积极参与、消极等待,无论政府下多大的力气都不可能实现城乡一体化。鉴于当前农民还不富裕,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较差,起步较难这一实际,政府应加以引导、推动。一方面要投工、投劳、投资;另一方面要进行引导、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意识,让他们明知,建设新农村,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民本身,政府只是为其引导致富、建设,最终还得靠农民本身努力。
(本文作者:中共鹤壁市委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责任编辑宁静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建设; 措施; 经验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17-0047-0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为了深入研究探讨这一重大问题,我们最近对河南城乡一体化试点市——鹤壁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进行了调研。
一、鹤壁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经验及措施
1.制定规划科学合理。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明确城市分区功能定位及发展重点,建立中心城、县城、重点镇、中心村等有机结合、统一的城乡空间体系。制订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完善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的供排水、公交、生态建设与保护等专项规划,规范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合理安排市域范围内城镇建设发展、生态保护、农田保护、中心村以及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逐步形成了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邮电通信、垃圾处理、污染治理、环境保护体系。坚持与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相衔接,与农村水电等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生产环境等专项规划相配套,搞好村庄规划,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
2.工作思路清晰明确。鹤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把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趋势,以加快城镇化为核心,积极探索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路子。特别是被省确定为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后,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先后派出专题考察组,赴成都、重庆等地区学习考察,认真借鉴外地经验;举办“河南鹤壁城乡一体化高层咨询论证会”,征求院士、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他们明确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根本措施,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为切入点,以改革体制机制为动力,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等‘六个一体化’,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在工作推进上,他们坚持统筹规划、重点先行、创新方法、分步实施,分三个层次有序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第一层次是新区和周边村镇以及主干道沿线村镇,第二层次是老城区、两县县城及周边村镇,第三层次是重点镇、示范村。
3.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1)强化领导机制,为城乡一体化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建立组织。成立了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的城乡一体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二是明确职责。出台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责任分解意见,明确了市直有关单位的职责、任务、重点工作和完成时限,形成了各级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联动的工作格局。三是结对帮扶。组建了25支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队,每支工作队由一名县级领导带队,做到“四帮四定”(帮规划,帮资金,帮技术,帮项目;定任务,定标准,定人员,定时限),做到不达标不脱钩。(2)强化宣传机制,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一是加强新闻宣传。在《鹤壁日报》、鹤壁电台、鹤壁电视台开辟专题,加强新闻报道。二是加强环境宣传。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宣传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意义,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典型宣传。定期编发工作简报和工作动态,报道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总结经验,宣传典型。四是加强对外宣传。在政府网站开辟了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专题网页。(3)强化督查机制,确保城乡一体化工作落到实处。一是现场督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深入重点镇、示范村现场办公,解决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台账督查。对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细化量化,明确了各县区、市直部门、重点镇、重点村的工作重点和进度要求,保证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落到实处。二是激励督查。每月、每季度对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价,表扬先进,鞭策落后。
4.实施分类指导。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中,鹤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示范带动,推进整体工作。在重点镇建设上,选择区位优势明显,有一定产业基础的7个重点镇,在资金和项目上重点倾斜,扩大镇区规模,培育特色产业,完善各项功能,增强辐射和带动能力。在示范村建设上,他们立足农村的实际情况,按照收入标准把示范村分为低收入村、中等收入村、高收入村三类;按照地理位置把示范村分为丘陵村、城中村、城郊村、平原村四种类型。采取“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的办法,进行分类指导,分类实施。对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城郊村,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工作重心放在发展非农产业、培育新型农民、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建设新村庄上,率先推进建设。对经济实力较强、村庄建设基础较好的村,工作重心放在加快发展上,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尽快缩小城乡差别,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对中等水平的村庄,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找准主导产业,因地制宜搞好村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对贫困村,把立足点放在调整结构、发展经济上,先解决条件具备的事情。
二、思考与启示
1.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加强了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了城乡间的生产要素流动,实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产业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进而促进农村的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
2.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应创新体制机制。体制、机制是保障。在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随着产业布局的调整、新型社区和新农村的建设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必然涉及机制的调整、职能的转变和新型社会化体制的建立。因此,推进城乡一体化,要在思路、政策、机制、体制等各个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应以城镇化为核心。城乡一体化核心是城镇化,工作重点在农村。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实现产业集聚,更好地实现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增强城镇吸纳入口的聚焦能力,汇集人流物流,使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为农民到城镇就业、居住提供平台。城镇的发展、辐射带动能力的增强,又可以以工补农,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格局。
4.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应把着力点放在发展产业上。城乡一体化没有产业的支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就成为一句空话。推进城乡一体化应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发展产业上,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以产业发展支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发展。应充分挖掘和发挥当地经济、资源等优势,扬长避短,合理定位,选准产业发展思路;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加速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5.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应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如果广大农民不积极参与、消极等待,无论政府下多大的力气都不可能实现城乡一体化。鉴于当前农民还不富裕,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较差,起步较难这一实际,政府应加以引导、推动。一方面要投工、投劳、投资;另一方面要进行引导、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意识,让他们明知,建设新农村,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民本身,政府只是为其引导致富、建设,最终还得靠农民本身努力。
(本文作者:中共鹤壁市委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责任编辑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