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方向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_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这次抗震救灾不仅使当代青少年的精神和灵魂经受前所未有的激荡和洗礼,也直接检验了青少年教育效果。当前,我们既要把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作为青少年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也要反思青少年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效。
   [关键词] 青少年; 思想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16-0014-03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这次抗震救灾不仅使当代青少年的精神和灵魂经受前所未有的激荡和洗礼,也直接检验了青少年教育效果。事实证明,青少年教育工作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以“80后”为主体的当代青少年也经受住了重大考验,以“80后”为主体的当代青少年是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一代,是充满理想,大有可为,值得信赖的一代。当前,我们既要把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作为青少年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也要反思青少年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效。
  
  一、正确评价“80后”青少年
  
  青少年代表国家未来,民族未来和社会发展未来。对青少年的态度实际上是对社会发展的根本态度。青少年思想发展的基本状况,青少年所追求的价值观往往反映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发展方向。作为社会承前启后、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80后”代群,他们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灾难是一所学校。曾几何时,我们曾对“80后”一代颇为忧虑,有人用“享乐的一代”、“迷茫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来描述他们,有人用“新人类”、“新新人类”、“另类”来界定他们,也有人用“小资”、“愤青”、“啃老族”来形容他们。然而从抗击雨雪灾害,到反对“藏独”分裂,从护卫奥运圣火传递,再到四川抗震救灾,他们正在改变我们的看法。当祖国需要的时候,当危难扑面而来的时候,爱让他们的心更加贴近,责任让他们更加坚强,信念让他们无畏前行。我们看到了民族精神的丰富升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友爱、互助、进步”,他们在展示现代志愿精神;“立足岗位、刻苦学习”,他们在为爱国主义增添理性厚度;“中国加油,汶川加油”,他们在表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80后”开始承担社会责任,他们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高涨的爱国热情,开放的宽容胸怀,深沉的忧国忧民意识。他们对基础道德素质表现了较高的思想要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了较高的思想信奉,对国家观念表现了较高思想认同。“80后”一代让我们再一次听到爱国精神震撼中华的声音,看到雷锋精神穿越时空的光芒。
  正确分析这一代青少年思想特点,应把他们放到时代发展背景坐标系下观察评判。“80后”的成长背景:在社会转型中长大,基本没有经历过危机和灾难;在自费上学、自主择业、自己奋斗的市场经济社会中生活。他们摆脱了旧观念、旧体制束缚,获得自由发展空间,却要承受谋生、就业的风险压力。
  “80后”的学习背景:他们主体意识强烈,更加关注社会生活,更加注重主体的自我感受,更善于独立思考,更希望在平等的交流中追求真理,更喜欢在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中选择真知,更自然把自己摆进去思考。
  “80后”的发展背景:在越来越开放的现代社会,政治需求更加现实,文化需求更加多样,成功需求更加强烈,社交需求更加广泛。他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价值追求发生较大变化,更多地采用生产力标准看待问题,更多地采用市场经济标准去评价人,更多地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去审视周围事情。
  从当代青少年成长阅历和发展走向看,他们最新的特点是“高、大、快、强”。所谓高,就是开放程度高;所谓大,就是信息量大;所谓快,就是思想变化快;所谓强,就是个体意识强。最突出的特点是主体性、独立性、选择性和观点的多样性。在行为中,追求自我支配自主决策;在生活中,追求自立自强;在精神中,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市场经济要求自我独立的主体,要求人们从依赖走向独立,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选择性的社会,多元化的文化也要求增强人的主体性、选择性。他们与以往青少年所不同的鲜明特点是,拥护改革开放,追求成功与富裕。组织协调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融入社会能力更加突出。这些特点符合社会现实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二、辩证认识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教育挑战机遇
  
  全球化。就是国际化、信息化、工业化、市场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在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教育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有利机遇。多元开放的挑战。我国已基本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西方意识形态不断进行渗透,既为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增加难度,也为他们拓展国际开放视野创造机遇。多元经济的挑战。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样化,利益关系复杂化,既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加难度,也为增强他们竞争、效率意识创造机遇。多元结构的挑战。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既为引导青少年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增加难度,也为他们张扬自我、发展个性创造机遇。多元文化的挑战。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并存,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交织,既为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制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增加难度,也为他们增强辨别是非能力创造机遇。
  全球化对青少年思想教育挑战机遇归结为:开放环境的多维参照与比较;竞争环境的强烈激发与推动;信息环境的迅速流动与冲击;网络环境的多重影响与诱导。特点是多样、多重、多变,复杂化、形象化、感性化。全球化对青少年思想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国际化背景下,需要开放意识、世界眼光和民族精神的统一;在信息化条件下,需要信息获取和判断、整合能力的统一;在市场化条件下,需要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诚信意识的统一;在法制化条件下,需要法制意识和民主意识的统一。关心人类命运,关心社会进步,关注百姓疾苦,是教育的崇高目标;树理想信念之魂,立民族精神之根,是教育的核心内容。理想信念是支柱,民族精神是灵魂,道德情操是基础,全面发展是目标。
  
  三、树立现代德育核心理念
  
  现代德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从过去管理人、束缚人、约束人转向为了人、尊重人、解放人。以人为本是现代德育的价值理想和思维要点。现代德育逻辑支点的核心是不断提升人自身建设水准。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根本。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现代人的自我尊严、自我价值不再需要外来肯定,也没有统一价值尺度,更不是金钱标准来衡量,而是人的自我认同,自我体验、自我实践。
  现代德育要高度关注人的自由、幸福、尊严、终极价值,用现代人的精神培养现代人,用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现代德育要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德育是做人的工作的,人是有理性的,也是有感情的,感情支配思考方向,理性决定思考结果,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以理服人。无论现代教育手段多么先进,都不能否定面对面的教育工作;无论现代传媒多么发达,都不能代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融合;无论各项制度多么完善,都不能忽视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现代德育要用真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将外在规范要求内化为思想品格。现代德育要把教育引导与关心服务结合起来,把社会需求与尊重个性结合起来,把精神传承与环境营造结合起来,把人格成长与心理解困结合起来。用和谐理念指引人生,用和谐思维认识世界,用和谐方式处理问题,培养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心态。
  
  四、明确青少年思想教育根本任务
  
  青少年思想教育根本任务是人的自我完善和人的自我实现。从过去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转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本位转向个体本位。青少年教育要充分尊重和肯定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社会价值一定包括自我价值,但绝对不能代替自我价值。人的社会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个人的自我价值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它表现为个人的自我选择、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实现。马克思讲,“共产主义者既不拿利己主义反对自我牺牲,也不拿自我牺牲等反对利己主义。无论是利己主义还是自我牺牲,都是一定条件下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马克思这段论述颇具现代眼光。现代德育的实质是造就德育的主体,造就具有自主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的社会成员。这需要人的自觉参与,主动学习、实践、感悟、体验、反思、修炼。青少年是德育主体,不是灌输客体。德育是社会要求,也是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要求。我们要善于将社会要求转化为自我要求,因为任何教育只有转化为自我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现代德育同样可以培养人的创造力、竞争力、判断力、亲和力以及独立人格。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多种德育理念,比如主体德育论、体验德育论、生命德育论、生活德育论等等,也出现了多种德育模式,比如自主建构型德育模式、欣赏型德育模式、对话型德育模式、活动型德育模式等等。这种种德育理念和德育模式,表明“人是主体”的现代德育思想正在逐步确立。
  依据青少年教育的根本任务,青少年教育必须关注人的个性发展。德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只能落脚在人的个体发展上。人的个体发展没有统一模式,没有千篇一律,没有千人一面,没有万人一格,而是充分展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现代德育的深刻性,不在于抽象的主体性,而是体现在具体的、历史的、有个性的个人身上的主体性,变抽象为形象,变概念为具体。因此,青少年教育必须直面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正视道德冲突,解决道德困惑,让青少年自己掌握批判的武器,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辨别力、判断力、选择力、创造力,学会判断选择,学会自己面对人生,创造生活。
  
  五、培养高素质现代公民
  
  青少年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培养科学家、学者,而是培养合格公民。教育的目的不是在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在建立一种新的文化,包括我们对世界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教育所要聚焦的目标,就是为青少年立德、立业。现代公民在性格、气质、意志、心理、欲望和谐统一,对社会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富有爱心,富有社会责任感。我们要根据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推进教育思想转变:不仅要重视学什么,更要重视怎么学;不仅要重视思考什么,更要重视怎么思考;不仅要重视做什么人,更要重视怎样做人。把专业教育提升为通识教育,把通识教育提升为能力教育,把能力教育提升为品格教育,引导青少年崇尚真理,追求卓越,刻苦勤奋,远离浮躁。
  健全人格教育。人格是人的社会自我外在表现。国家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核心是人格现代化,而人格现代化的核心是人道德素养的现代化。健全人格必须是传统理想人格的道德、理想、情操、信念和现代人格的独立、自由、民主、诚信意识的统一。当今世界和价值观变化迅速。健全人格教育是迎接迅速变化所作的最好准备。一旦放松对人格塑造,就会迷失自己,随波逐流,不会承担对民族社会责任。
  提升人文素质。人文素质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总是以一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一定的人文意识又总是蕴含着一定的价值观念。高层次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主要依靠文化积淀。文化,根本在化,内化、融合、升华、超越,把正确做人做事的道理渗透到人的灵魂。人生道路能否走好,取决于人的素质。文化素质对人生道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民族复兴说到底是文化复兴,人生成功说到底是文化的成功。
  学习生命伦理。关怀生命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学习生命伦理在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以普适性的公平原理来处理人类发展中人际之间、代际之间和各种物种之间的关系,用道德砝码来平衡人与自然环境在主体位置上的冲突。树立关爱自然、关爱他人、敬畏生命、善待生命的生态道德良知。生命是最基本的价值。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源,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端。人生的意义,在世俗层次上即幸福,在社会层次上即道德,在超越层次上即信仰,这都取决于对生命的态度。
  (本文作者: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刘学侠
其他文献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经30年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80后”为代表的受教育者在危机面前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凝聚力。要总结3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和不足,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继续发展。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成效; 推进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19-0047-02    自1978年思
期刊
[摘要]有效的平衡配置机制能够维护和保持社会各部分及各利益主体间的协调、稳定和平衡。平衡配置机制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转型。新时期社会发展平衡机制的发展方向主要是:承担好资源分配机制的基本任务,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实现全面综合的利益平衡,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多方面协调、合作、制约功能;追求社会发展的人本目标。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衡配置机制  [中图分类号]D616
期刊
[摘要]农民增收的关键在于提升农民自身所具备的人力资本,结合建国以来党在农民增收问题上的经验及启示,提出了当前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增收; 人力资本;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22-0028-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
期刊
[摘要]技术进步可表征为人均工资变化率、企业数量增长率与企业资本周转增速的线性组合。劳动分工、技术进步、鼓励自主创新与兴办企业,是实现经济内生增长、个体与社会利益之和谐,保证按劳分配、就业充分、实现富国裕民之理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劳动分工;资本有机构成;马克思生产函数;熊彼特创新生产函数;索洛余值  [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22-0
期刊
[摘要]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进行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统领。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创新;国家战略;统领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22-0030-02    科学发展观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想,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发展理论,确立了新的发展理念。一个民
期刊
[摘要]公共政策的价值问题是政策科学的基本问题,价值取向是政策最本质的规定性。所以公共政策评估价值取向研究是公共政策评估研究不可缺失的向度。本文从理论视域探讨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在价值寻求,构建了公共政策评估的综合价值取向模型。  [关键词]公共政策评估; 价值中立; 价值寻求; 综合模型  [中图分类号]D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22—0021—03  
期刊
[摘要]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对党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于推进和谐社会构建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党内和谐; 社会和谐; 关系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22-0026-02    以党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一脉相承的基本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
期刊
[摘要]贫困地区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制约和影响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资金短缺。要多方法、多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形成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  [关键词]贫困地区;新农村;资金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22-0042-02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贫困地区农村的条件得到了改善,经济得到了发展,但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制约和影响发
期刊
[摘要] 我国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建立农村完整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个重大转折,它对于保障农民的基本生存权利,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问题;对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维护农村的稳定;对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于农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维护社会公正,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
期刊
[摘要]坚持围绕经济发展预测人才需求,围绕人才需求调整设置专业,围绕设置专业确定办学模式的办学思路,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县域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专业设置;县域继续教育;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G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22-0047-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宏伟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