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部分专家介绍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ongg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翔勇
  三峡大学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及科研工作,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30余名;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863计划子课题一项,主持多项国电公司重点实验室项目、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基金资助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先后主持承担并完成科研项目经费近600万元。曾获“湖北省优秀教师”称号、中华电力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二等奖;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发明专利一项,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仿真、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黄悦华
  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三峡大学“151”人才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市级科研项目、横向项目多项,科研经费达400余万元。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多次获湖北省科技奖励。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机及其控制、智能电网及电网运行、调试及检测技术。
  汪芳宗
  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与比利时列日大学(联合培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博士。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湖北省重点科研项目等。主研的“电网一体化及可视化综合管理与监控系统”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配电系统自动化、电工新技术及应用。
  李咸善
  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布莱茨帕斯卡大学(Blaise Pascal University, Clermont-Ferrand, France)电子与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全国优秀教师,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厅局级项目及横向项目多项。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水电站仿真与控制、电力系统仿真、配电网运行与控制。
其他文献
三峡大学电气工程学科源于原电力部部属高校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设置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211工程立项建设学科(1996年-2000年),湖北省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电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现有专职教师78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1人,副教授33人,博士26人,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省政府津贴专家3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
期刊
三峡大学位于世界水电之都、长江三峡工程所在地——湖北省宜昌市,这里有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水电工程、有宏伟壮丽的葛洲坝水电枢纽工程以及湖北省最大的清江隔河岩水电站。地方水电、旅游建设如火如荼,名人文化和民俗文化历史悠久,中医药资源和特有的生态环境资源丰富,为开展教学、科研,发展特色学科专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学校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水电特色鲜明、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是湖北省“十五”
期刊
对他和他的分布式能源事业早有耳闻。  他是令人多有猜测的高干子弟,未曾得到过父辈的荫蔽,却血脉传承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理想情怀;  在中国,他最早提出“智慧能源”理念,这在业界学者看来具有高屋建瓴的前瞻性与先驱性,但也有更多人将之视为不可实现的“乌邦托”……  而他始终不计代价的苦苦坚守,以开创者的胸襟与胆识多方奔走呼吁;  哪怕在现实诸多体制困局牵绊下走的头破血流,也要以“星星之火”的决心与行动,建
期刊
孙才新,当年重庆市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中国电气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  对于电,他有着比别人更为深刻的认识;  他热爱科学,治学严谨,将一生献给了高电压事业,并在该领域做出了卓越成就;  他推进了外绝缘放电理论的发展,曾被国际大电网会议专家工作组作为制定标准的技术支持和国内标准引用,并为西电东送和电力重大装备研制、电网建设及安全运行做出过重大贡献;  他还是个言传身教的严师慈父和充
期刊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山东电力公司始终坚持人才强企战略,把人才资源作为公司发展的第一资源。  该公司深入研究分析人才成长规律,形成明晰的四级四类人才职业发展通道。2012年4月,以检修公司一线员工高森的名字命名的“高森创新工作室”揭牌成立,成为全省第一批成立的4个创新工作室之一。6月12日,国网公司公布了“十大”专业领军人才评选结果,公司参加面试的40名员工中有36名
期刊
员工具有强大力量并不断获得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处在一个友好团结、目标一致的团队。本书从为何要做团队人、团队生存的误区、如何融入团队、如何作好团队执行、与团队共同成长等方面入手,意在培育团队精神,促进员工和团队一起发展壮大。本书通过测试、漫画、观点、故事、职场指路、语录、方案、游戏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与读者进行互动性的交流,使读者学会如何推动团队的进步,实现个人的成长。本书适合企业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阅读
期刊
关键词:人才队伍建设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 大学的老师和完全的科研机构是不一样的,大学的科研承担着人才培养的任务这样一个功能,不只是创新知识,创新技术,而且有利于营造一个创新的学术氛围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对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思维都是非常好的。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鼓励老师们更多地把精力放在教学方面,即使做科学研究,也希望在科学研究中不仅仅是关注学术成果,还要关注学生受到的教育和培养。  华
期刊
关键词:转变发展方式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刘振亚 雾霾,既伤害经济社会发展,也危害民众健康。雾霾的爆发,实际已经构成了严重的社会公共事件。我国能源发展应坚持以电力为中心的大能源观,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并通过“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的举措来应对雾霾。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总经理云公民 电力工业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低碳高效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同时坚持三条腿走路
期刊
摘要:在我国对核电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急剧膨胀的大形势下,核电人才不仅在研究、设计等方面相当缺乏,而且在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分析与借鉴了国外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在高校层次培养核电工程物流管理人才,分别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践培训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培养更多优秀的核电工程物流管理人才。  关键词:核电工程;物流管理;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吕
期刊
摘要:针对当前社会存在的“就业难”问题和本校通信工程专业面临的挑战、机遇,遵循“需求驱动”原则,以社会需求和就业需求为导向,努力落实“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指导思想,构建了面向市场的素质、知识、能力有机结合的通信工程专业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定位、人才培养新思路的确定、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本培养体系实施三年来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