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基于幼儿园泥塑课程开展的意义
泥塑是一门艺术,它能够生动地表现人物、动物及各种事物的形态,是人类文化艺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泥塑则以其质朴的造型、艳丽的色彩、夸张的表现而深受幼儿喜爱。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部分,泥塑活动能提升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泥本身具有湿润、柔软和多变的特点,能刺激幼儿手部触觉的感受,促进他们小肌肉的协调发展。同时创作立体、三维作品的过程也是儿童视觉空间与手部协调性不断发展的过程。
幼儿在泥塑活动中,不仅能够制作出各种渗透其个性特点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实践,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自由广泛的运用,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个性化发挥,愿望变为现实。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幼儿积累了泥塑经验,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和山西面塑,我园将泥塑作为特色活动进行深入探索研究。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将泥塑课程与主题相融合?带着问题,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下的幼儿泥塑特色的实践研究。
二、确立基于主题下的不同年齡班泥塑特色活动发展目标
目标是课程设计和操作的指向。根据幼儿艺术教育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鉴于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学习主题目标,顺应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建立了小中大班泥塑特色活动的目标体系。目标包括兴趣、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等,也包括促进幼儿情感、社会性发展等目标,使泥塑活动真正成为儿童表达情感思想、大胆创造的过程。
三、在泥塑探索中支持幼儿生成课程
1.发现幼儿的泥塑兴趣和学习发展的可能性
幼儿的泥塑活动不局限于单纯的创作,他们会利用自己创作出来的泥塑边表演边讲述一个个动听的故事,也会将这些泥塑自由搭配,进行自编故事。在幼儿手里,这些没有生命的造型,会把幼儿的内在愿望、美好感受以及内心的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幼儿会将泥塑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相结合。如:泥塑活动融入到娃娃家中,成为娃娃餐桌上的“点心”“甜甜圈”,篮中的“水果”;泥塑活动融入到“火锅店”,“鱼丸”“小龙虾”“章鱼”等成为幼儿盘中的串串美味,这些为幼儿开展游戏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道具。当材料满足不了幼儿的游戏需求时,幼儿还可以在角色区运用泥塑现场制作游戏中需要的材料,使游戏更贴近生活,更富有想象,也更加真实生动。
2.支持幼儿泥塑活动
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创作环境,为幼儿提供游戏式练习情境及体验成功的环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细心观察,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持与引导。
案例1: “哎呀!糟糕”
美慧树主题课程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一套以图画书为载体的幼儿园课程。在大班美慧树“哎呀!糟糕”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对“西游记”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看视频、听故事等方式,了解了《西游记》中的更多剧情,并通过在表演区运用服装道具表演加深印象。在泥塑活动中,我们帮助幼儿进行联想与回忆,然后引导幼儿讨论、制作自己最喜欢的场景,最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大胆创作。活动中,幼儿塑造了“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深陷盘丝洞”等场景。这一主题活动,给予幼儿很大的创作空间,激发了幼儿无限的想象与创造。在此过程中,由于剧中人物的道具、服饰比较复杂,加之轻黏土组合有一定的时效性,刚开始作品未能很好的表现出来。后来幼儿通过讨论,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制作,最后,一组组栩栩如生、灵动逼真的“西游记”情境跃然眼前。
案例2: “胎生动物”
在大班“胎生动物”主题活动中,幼儿对熊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泥塑欲望,他们通过收集资料和观察图片,对各种动态的熊猫有了初步了解,感知了不同动态熊猫的手脚位置。在泥塑活动中,他们通过变一变、动一动的方式进行塑造。塑造出睡觉、玩球、吃竹叶、爬树等各种姿态的熊猫,幼儿将做出来的作品进行自由组合,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情境并进行故事创编,充分体现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幼儿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将泥塑活动生成主题课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对用泥塑的方法呈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着强烈的愿望。在掌握一定的泥塑技巧之后,幼儿能结合听过的故事、看过的动画片甚至自己的想象进行泥塑创作,或者是一个个动物、人物形象,又或者是某一个情节,幼儿将一个个作品自由组合,呈现出一组组有主题的泥塑造型。如:《过生日》《小猪佩奇》《鼹鼠挖地道》《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海绵宝宝》《我是中国人》《在农场里》《动物一家》以及前面《西游记》和《熊猫一家》等主题泥塑作品,它们既有工艺品的精致,又有玩具的效果,既是教具也是玩具、道具。
泥塑活动的实施过程,是一个集意图、构思、创作为一体的综合活动过程,是一个充满了互动与合作并伴随着快乐的游戏活动。结合三年来开展泥塑活动的经验与收获,以及幼儿通过泥塑活动得到的发展与提高,使我园形成了独特的泥塑园本课程。
四、泥塑活动的收获
(一)有效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经过三年多的泥塑实践,我们发现泥塑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活动生成了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支持了幼儿深度学习,促进了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得到了充分锻炼,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表演能力,促进了幼儿观察力、创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二)有效推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1.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
通过实践活动,教师更明确认识到传统的泥塑活动重技能传授的“教”,遏制了幼儿的思维与情感,而新课程背景下泥塑活动的“教”,突出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设计开放式的活动,让幼儿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以此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尊重每个幼儿独特的想法与创造,实现“教”与“学”的平衡。
2.加深了教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泥塑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在泥塑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汲取相关知识,提升自身内涵,了解泥塑的发源地、发展史、不同地区泥塑的塑造特点,理解泥塑的发源及传承,亲自体验泥塑的魅力所在。
3.教育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在泥塑活动开展过程中,不断进行研讨并反思泥塑活动中存在的困惑,教研室通过自下而上的问题收集梳理,引导教师结合实物讨论分析,经过理论培训,真正解决教师在泥塑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推动我园特色活动的深入开展与研究。
(三)凸显办园特色,完善幼儿园课程建设
我园的泥塑园本课程,根据主题要求和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制定了小中大班幼儿泥塑发展目标、学期目标;完成了小、中、大班幼儿园主题背景下幼儿泥塑作品集,编制了幼儿园泥塑案例集;汇总了适合小中大班各年龄段幼儿泥塑学习的指导方法与介入策略,不断完善幼儿园课程建设。
泥塑活动,没有刻板的标准,没有固定的流程,也不存在像或不像的争论,人人都能制作,个个都会成功。幼儿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做,人人都是创造者,个个都是艺术家,幼儿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自由想象,自由创作,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的表现,一个个作品的诞生就是幼儿一次次成功的体验。在制作过程中,幼儿能够通过自己以往的感知体验、生活经验,由简单到复杂进行创作,操作技能和艺术创新同时得到发展。小小的泥塑,让艺术通过这种方式从我们的指尖传递到我们的心灵,让幼儿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
(责任编辑:张琳)
泥塑是一门艺术,它能够生动地表现人物、动物及各种事物的形态,是人类文化艺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泥塑则以其质朴的造型、艳丽的色彩、夸张的表现而深受幼儿喜爱。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部分,泥塑活动能提升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泥本身具有湿润、柔软和多变的特点,能刺激幼儿手部触觉的感受,促进他们小肌肉的协调发展。同时创作立体、三维作品的过程也是儿童视觉空间与手部协调性不断发展的过程。
幼儿在泥塑活动中,不仅能够制作出各种渗透其个性特点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实践,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自由广泛的运用,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个性化发挥,愿望变为现实。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幼儿积累了泥塑经验,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和山西面塑,我园将泥塑作为特色活动进行深入探索研究。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将泥塑课程与主题相融合?带着问题,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下的幼儿泥塑特色的实践研究。
二、确立基于主题下的不同年齡班泥塑特色活动发展目标
目标是课程设计和操作的指向。根据幼儿艺术教育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鉴于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学习主题目标,顺应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建立了小中大班泥塑特色活动的目标体系。目标包括兴趣、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等,也包括促进幼儿情感、社会性发展等目标,使泥塑活动真正成为儿童表达情感思想、大胆创造的过程。
三、在泥塑探索中支持幼儿生成课程
1.发现幼儿的泥塑兴趣和学习发展的可能性
幼儿的泥塑活动不局限于单纯的创作,他们会利用自己创作出来的泥塑边表演边讲述一个个动听的故事,也会将这些泥塑自由搭配,进行自编故事。在幼儿手里,这些没有生命的造型,会把幼儿的内在愿望、美好感受以及内心的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幼儿会将泥塑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相结合。如:泥塑活动融入到娃娃家中,成为娃娃餐桌上的“点心”“甜甜圈”,篮中的“水果”;泥塑活动融入到“火锅店”,“鱼丸”“小龙虾”“章鱼”等成为幼儿盘中的串串美味,这些为幼儿开展游戏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道具。当材料满足不了幼儿的游戏需求时,幼儿还可以在角色区运用泥塑现场制作游戏中需要的材料,使游戏更贴近生活,更富有想象,也更加真实生动。
2.支持幼儿泥塑活动
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创作环境,为幼儿提供游戏式练习情境及体验成功的环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细心观察,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持与引导。
案例1: “哎呀!糟糕”
美慧树主题课程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一套以图画书为载体的幼儿园课程。在大班美慧树“哎呀!糟糕”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对“西游记”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看视频、听故事等方式,了解了《西游记》中的更多剧情,并通过在表演区运用服装道具表演加深印象。在泥塑活动中,我们帮助幼儿进行联想与回忆,然后引导幼儿讨论、制作自己最喜欢的场景,最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大胆创作。活动中,幼儿塑造了“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深陷盘丝洞”等场景。这一主题活动,给予幼儿很大的创作空间,激发了幼儿无限的想象与创造。在此过程中,由于剧中人物的道具、服饰比较复杂,加之轻黏土组合有一定的时效性,刚开始作品未能很好的表现出来。后来幼儿通过讨论,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制作,最后,一组组栩栩如生、灵动逼真的“西游记”情境跃然眼前。
案例2: “胎生动物”
在大班“胎生动物”主题活动中,幼儿对熊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泥塑欲望,他们通过收集资料和观察图片,对各种动态的熊猫有了初步了解,感知了不同动态熊猫的手脚位置。在泥塑活动中,他们通过变一变、动一动的方式进行塑造。塑造出睡觉、玩球、吃竹叶、爬树等各种姿态的熊猫,幼儿将做出来的作品进行自由组合,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情境并进行故事创编,充分体现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幼儿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将泥塑活动生成主题课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对用泥塑的方法呈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着强烈的愿望。在掌握一定的泥塑技巧之后,幼儿能结合听过的故事、看过的动画片甚至自己的想象进行泥塑创作,或者是一个个动物、人物形象,又或者是某一个情节,幼儿将一个个作品自由组合,呈现出一组组有主题的泥塑造型。如:《过生日》《小猪佩奇》《鼹鼠挖地道》《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海绵宝宝》《我是中国人》《在农场里》《动物一家》以及前面《西游记》和《熊猫一家》等主题泥塑作品,它们既有工艺品的精致,又有玩具的效果,既是教具也是玩具、道具。
泥塑活动的实施过程,是一个集意图、构思、创作为一体的综合活动过程,是一个充满了互动与合作并伴随着快乐的游戏活动。结合三年来开展泥塑活动的经验与收获,以及幼儿通过泥塑活动得到的发展与提高,使我园形成了独特的泥塑园本课程。
四、泥塑活动的收获
(一)有效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经过三年多的泥塑实践,我们发现泥塑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活动生成了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支持了幼儿深度学习,促进了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得到了充分锻炼,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表演能力,促进了幼儿观察力、创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二)有效推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1.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
通过实践活动,教师更明确认识到传统的泥塑活动重技能传授的“教”,遏制了幼儿的思维与情感,而新课程背景下泥塑活动的“教”,突出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设计开放式的活动,让幼儿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以此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尊重每个幼儿独特的想法与创造,实现“教”与“学”的平衡。
2.加深了教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泥塑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在泥塑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汲取相关知识,提升自身内涵,了解泥塑的发源地、发展史、不同地区泥塑的塑造特点,理解泥塑的发源及传承,亲自体验泥塑的魅力所在。
3.教育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在泥塑活动开展过程中,不断进行研讨并反思泥塑活动中存在的困惑,教研室通过自下而上的问题收集梳理,引导教师结合实物讨论分析,经过理论培训,真正解决教师在泥塑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推动我园特色活动的深入开展与研究。
(三)凸显办园特色,完善幼儿园课程建设
我园的泥塑园本课程,根据主题要求和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制定了小中大班幼儿泥塑发展目标、学期目标;完成了小、中、大班幼儿园主题背景下幼儿泥塑作品集,编制了幼儿园泥塑案例集;汇总了适合小中大班各年龄段幼儿泥塑学习的指导方法与介入策略,不断完善幼儿园课程建设。
泥塑活动,没有刻板的标准,没有固定的流程,也不存在像或不像的争论,人人都能制作,个个都会成功。幼儿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做,人人都是创造者,个个都是艺术家,幼儿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自由想象,自由创作,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的表现,一个个作品的诞生就是幼儿一次次成功的体验。在制作过程中,幼儿能够通过自己以往的感知体验、生活经验,由简单到复杂进行创作,操作技能和艺术创新同时得到发展。小小的泥塑,让艺术通过这种方式从我们的指尖传递到我们的心灵,让幼儿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
(责任编辑: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