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路是自己的(组诗)

来源 :广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dingmanz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腐 木
  我的胸腔,有压抑不住的忧伤
  像河底淤泥
  淤泥埋着细沙子
  生活太潮湿了。把被子放在太阳底下晾晒啊
  剪一枝灯盏花插瓶。等傍晚时分
  我听天上的滚雷声。听风声。听雨声
  泥鳅在淤泥中潜行。
  小时候,一根细草坚韧穿连着一尾尾死泥鳅
  蝉鸣声声,枷锁着一家院门,和又一家院门
  水泥路修筑在乡坝头
  一条黑狗走
  一条黄狗走
  一截木头掉光了叶子,拖一把树根躺倒在
   垄沟底
  树皮脱落。他在去年
  躺倒在垄沟底,他在今年躺倒在垄沟底
  活路是自己的
  我扛著锄头去田里干活路,
  因为有亲人在身后望着我。
  因为亲人在身后看着我,
  我从未去田里干过活路。
  鸟 巢
  风吹着石头,在我的园林滚荡
  他们躲开了树木。石头和树木,他们是亲
   戚关系
  树木不阻挡石头,石头不擦伤树皮
  鸟儿是我林木的朋友。他们是捣蛋鬼
  他们的肠胃中藏着草籽,和远处山野莫名
   树木的种子
  长风阵阵,呼啦呼啦,棚屋在林中和我摇
   摇晃晃
  我的林木,一直站在一个地方
  枝杈上的鸟巢。在枝杈上,永不脱落
  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
  
  我说明天回家,天不见亮深黑着……
  但其实已经是在明天了。
  我的意识,仍在今天(昨天)彳亍着。
  我在证明自己有两只脚?
  一只脚在永逝的夕光中飞踹着,
  一只脚已经踏进了明天的水流。
  我的今天哪儿去了?
  活着,我已经是一个没有今天的人。
  昨天,在乡村集市逛荡,
  遇到了旧时光,一个吆喝着卖桑葚的人。
  他将是一个乌黑的人。
  背着背篓走在田坎上,
  于立夏日,在桑树的浓荫下唱着一支浑朴
   的童谣
  后来。后来,人就老了。
  守在桑树的浓荫下
  望着寻着,一个人在老坟园摘吃着黑紫色
   的桑葚。
  老倌子需要摇曳的夕光,在明天的田野……
  赤着身体,
  扛着锄头,
  慢行在弯横倒拐的田坎上。
  → 李  敢,本名李运松,生于20世纪60年代,现居四川都江堰市。著有诗集《沉哀书》。
其他文献
乡 下  看见母亲在院子的角落里扒拉了很久,  我问,找什么啊。  母亲嗯了一声,站在那里,摆出一副迷   惘的表情。  “明明放在这儿的”  我瞬间明白了。早晨起来的时候,  我见门后放着尿桶,就提到屋后去了。  “在屋后厕所里”  母亲责怪地走了出去。  一会儿,见提着两个尿桶就要进屋,  “我的放外面吧”  母亲迟疑了一下,但还是照做了。  虽然只是晚上八点多钟,  农村已经沉寂下来。  我
期刊
导 言  持续了近二十年的诗歌双年展从单一的广西本土诗展到两省区邀请展,今天发展成了由新加坡和中国的四川、安徽、广西两国四地的诗歌联展——“又见村庄·四重奏”。这个交响乐般的当代新诗大展,终以宏大雄浑厚实而高雅的气派面世。  几乎在同一时间,《星星》《诗歌月刊》和《广西文学》同时推出中国和新加坡诗人创作的专题作品。在这个因疫情或新冷战而激荡的国际背景下,它是一道光芒,穿越了这世纪的迷雾,把一种因共
期刊
失去父亲的夜晚     上面是牡丹,下面  两只鸳鸯,再下面有一张毛毡  再再下面是木板  木板下面是空,是水泥封闭的另一种  应当是二〇〇七年,我和父亲  在春夜里,并排睡在这张木床上  他叹息,但不打鼾  我几次惊醒,听到他在叫疼  我想父亲一生够苦的了  他的身体让我想起时间和它的博物館  他叫疼,使得世界上所有的春夜都锈迹斑斑  故 乡  那个被我逃离的,青山依旧  人都变了。剩下的,只是
期刊
野 花  常去的地方野花还在  离路并不太远  每次踩倒的野草  下次去的时候又站了起来  在野花旁边,在野花面前  想到的并不是野花。或者什么也没想到  只是想  只是朝野花生长的那个地方  张望  野桃花  我把春天接回家  接回的是几枝桃花  我把春风接回家  春雨接回家  接回的是幾枝桃花  我想要偏僻的春天  想要野桃花  老坪坝,东塔村  牛踩石,望乡台  我闯进了那么多没去过  没听
期刊
失却仰望的日子里  曾徒步朦胧  曾涉水烟波……  为了  探寻那兀立  那挺拔  探寻那层峦叠嶂  那磅礴巍峨  探寻岱宗夫如何的气派  齐鲁青未了的辽阔  念想你所有的悬崖峭壁  一声喊:驭——  未下鞍的诗  离天三尺三  记住了你的乳名——王屋山  赏山壁书法  那一横一竖  那一撇一钩  也是一步一台阶  和众人一样  走进深山幽谷  一路 秋风潇潇  一路 山涧淙淙  肩挑的锋芒劲道 
期刊
一  档案局局长莫穷还不到五十岁,就满头华发,像顶着一堆飘飘欲飞的旧棉絮。微信说吃炒黑芝麻可以使白发变黑、黑发油亮,可是莫穷吃了二十几斤,也不见效果,就不管头发的事了。他要做的事还有很多,除了本职业务,还有脱贫攻坚。而脱贫攻坚除了经常下乡外,还必须填写没完没了的各种表册卡。有的表册卡连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也不一定填得符合检查组的标准。还有的事情,让他很闹心。  比如今天,星期六,农历己亥年11月16日
期刊
第一章:高悬的贫困钟  公元1996年1月18日。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  在总部的大厅里,新竖起了一只两米多高的大型电子数字显示钟——贫困钟。  钟面上显示出醒目的红色数字,随着秒针的跳动,世界贫困人口的数字飞快地往上增长:一分钟47个数字,一小时2820个,一天约67000个。数字触目惊心!  由于历史的、自然的、政治的、人为的诸多因素,中国,依然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1994年
期刊
烟火朝天  村庄很轻  炊烟将它提向山顶  炊烟  提不动自己那截劈柴。  烟火朝天  人间火事逃不脱天空的慈悲。  村庄的天空  黑时比谁都黑,蓝时  比谁都蓝,从不挑剔我们  供奉的烟。  即便是做饭的烟  火灾的烟  即便是  焚尸火葬的烟,像愤怒的粗绳  不断往上提  村庄婴儿  抽缩着木质屋檐的破翅膀  在孵化。正在撤离返回黄土的墙  仍被张开生育的裂口。风做的婴儿  来回打探出生的消息
期刊
3   百米乡道有百种草  德山在,沅江的浩瀚——见著土  写书犹不及  风水随时丰沛,亲人一样不变:有村可进   无离散  根脉就是灵魂,乡土不陌生,在草上飞  我脑子里多了上百种草,在哪里都有一片山河  感恩人们的给予  学习构树  好木匠,叶片似扳手  让喜树给蛇葡萄让出路,留光照  给羊乳草,这珍贵香料,是土耳其特产,   也来我的小村口  敬重草的丰盈,药性一样记下美名  和对我的作用:
期刊
蒲公英  蒲公英并不稀有,乡间随处可见  当黄色的小花遍布山野时  那一定是五月来了  这种随遇而安的草本植物命贱  与我的童年吻合,我们一起裹尘灰  顶露水,与各种杂草纠缠在一起  有时蓬头,有时垢面  邋遢得令春天十分忧伤  这不,一晃我们就长大了  成熟了,一阵风就远离了故乡  背红薯回家的人  一把锄头真好  将深埋在时光里的果实挖出来  赤条条泛出生活的甜汁  晚霞中的山路平仄有韵  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