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真正切实有效地在高中三年里提高学生的论述文写作水平,我们教师需要做到有的放矢。即根据自己所教学生在论述类作文上存在的问题,找到应对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方能真正改变学生写作能力不强的现状,即把对脉、找疗法、求实效。
关键词:“微”写作;思考;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70
2015年、2016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都明确要求“写一篇论述类文章”,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议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必修课程教学的“表达与交流”中对论述文的要求是“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在论述类文本写作的评价、考察上关注的是“能否恰当的表达观点,并能用可靠的材料支撑观点”。这一切都意味着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论述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但在实际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进度的要求与语文教学的急功近利性,论述文作文教学缺少有序性、层次性、系统性、有效性,很多时候作文课堂教学过于随意、流于肤浅的表面指导。拿几篇考场作文,进行审题立意的指导,病例的剖析与佳作的赏析,看似热闹,但对个体学生写作指导的有效性是不高的,学生的作文写作态度和写作能力是令人堪忧。笔者认为要真正切实有效地在高中三年里提高学生的论述文写作水平,需要我们教师有的放矢。即根据自己所教学生在论述类作文上存在的问题,找到应对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方能真正改变学生写作能力不强的现状,即把对脉、找疗法、求实效。
从笔者所教的两个文科班学生的考场作文来看,学生偏向于写论述文,但学生写了这么多年论述文,其平均得分仍然不高。在课堂上单从考场作文入手整体剖析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只能是很笼统的,指导性、实效性不高;如果平时经常让学生写800字作文,又不切实际,一是学生没时间写,二是教师没时间改、没时间讲。那么,寻求一个怎样的平衡点方能抵消这种矛盾呢?笔者想到了微写作。所谓微写作就是微小的作文,是指学生采用短小精炼的语言对某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对自己的生活体会进行摹写或对自己的情感进行真挚抒发,亦或对具体事务进行处理的一种作文写作模式。
由于它篇幅短,所以学生有时间写,教师有时间改、面批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进行课堂分析、呈现,学生的受益面扩大,作文指导的有效性就得到提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笔者让学生一周进行一次微写作,然后上交批改。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和个别问题,再进行课堂的群体辅导和课后的个别指导。
批改中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中心不明确,给学生现成材料他们不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提炼观点。2. 不会议论,以叙代议。相当一部分学生就会简单用一句话点明中心,再加一个例子算作论证或者一个例子加一句中心句。不知道议论文的例子是为了论证观点,导致论证不足,道理无法说透。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总要找到相应的方法加以解决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实现真正进步。想要一口吃成胖子那是不现实的,总要一步一步来。于是,笔者针对性地利用晚读时间或上课时间用投影的方式给学生材料,让他们提炼观点,再让他们根据自己提炼的观点对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为他们的观点服务。第一次笔者给了学生《二泉映月》的作者阿炳的事例,学生根据各自的阅读体会提炼了不同的观点。有些学生写得不错,但也有些学生知道写论述文要有一个中心,但他们在写的过程中就不知不觉地有多个中心,写好后还浑然不觉。
比如这个学生,她确立的中心是“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具体内容是这样的:“生活幸福的我们并不太珍惜所拥有的。人生何处无机会,上帝只留给阿炳过人的音乐天赋,用后天的汗水换来了音乐的高潮。本一个只是路边卖艺的艺人,双目失明,只想用音乐传递他的人生境况。当有人录音时,朴实的他半信半疑。当他音乐让世界都听见,所有人都‘疯狂’了。从不因自己困境而放弃对音乐的追求,终于让世界为其自豪。说他拥有过人音乐才能,倒不如说是个有准备且善于抓住机会的人。虽然没有录下所有作品,却让人听到他的心声。”这个文段中,我们读了以后会产生深深的迷惘之感,到底写的中心是什么呢?没有中心啊。于是笔者把这个学生找来,告诉她既然中心是“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那么写阿炳这个事例就是为了证明这个中心,把“机会”和“有准备的人”的关系说清楚,与其无关的要全部剔除。
学生回去后进行修改,交上来这样一个文段:“面对不同人生,会有不同选择,命运道路也会不同。阿炳一个又穷又瞎的艺人,曾被弟弟赶出来,但他从容的继续生活。他拉得一手好琴,因为他知道只要有准备,就不会没出路。直到有一天有人来录音,之前所做音乐很多流传至今。想想‘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当你准备就绪,也不会慌乱,机会就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从小便开始打音乐基础,为练好琴受苦,那些准备还留存着。”这个文段还是存在中心不明确问题,但明显比第一次好,笔者点出她还存在的问题后,这个学生又主动积极地去修改。
第二次的修改可以看出她已经知道怎么才算是中心一致了。“阿炳从小接受父亲音乐上的熏陶,再加上自己的天赋,打下了结实的基础。再后来生活漂泊,但他依旧坚持写作,每天走街窜巷,让大家感受他对音乐的理解。终于机会来了,他的这些准备让专家听见了。至此,他的音乐让人们为之感动,他的准备为他创造机会,他的音乐让世界为之流泪。”尽管语言文字表述上还是稍显稚拙,但从中心明确上来说,这个学生还是有了极大的进步。
单就论述文样式来说,有中心有材料论证可以算作是论述文了,但缺少有力度的论证过程,说理就显得明显不足,离新课标的要求还是有距离。针对学生论述文写作存在的第二个问题,笔者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议论,让材料真正为观点服务。所以,笔者就上了一堂《微写作之论述语段说理方法指导》课,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两种方法进行说理“因果分析法”和“假设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结果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文章要证明的观点。因果分析法标志性词语有“是因为……”“为什么……因为……”“正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等。“假设分析法”就是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假设分析,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进行假设性的分析时,如果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基本思路是假设→ 结果展示→强调。标志性词语:“如果……那么……” “假如……怎能……” “试想……”“假如……也许……”等。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结合相关事例,讲解和练笔结合,课上当堂练,课后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上交,教师批改,进一步加强作文指导,学生议论文论证更有力度。
经过一段时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后,学生的进步是显而易见和可喜的,那个最初连中心都无法明确的学生后来写了如下文段,其中心是“行动者不会让自己失望”:
“遇到阻碍,是否会停下脚步?是否会勇敢地克服?后者是行动者的回答。他们总是勇于实践,跨越障碍,得到想要的一切。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座的车票,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他说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乘客太少。正是因为他这种锲而不舍的行动,才使得他一次次找到位置,不会让自己失望;如果他懒于行动,旅途中又怎能有舒适的位置呢?
心中的顽石会阻碍你,行动者会创造条件去突破。从前一户人家的菜园里有一块大石头,尽管这块石头对他们的出行造成影响,几代下来都没人去搬,因为他们都想着那么大一定搬不走。后来有一天媳妇忍不下去了,带了铲子去挖,没想到十几分钟就把石头挖走了,原来那块石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如果不是这个媳妇的行动,这块石头还不知会影响几代人的出行;正因为这个媳妇的行动,才有了他们出行的方便。行动者不会让自己失望。
与她以前的写作比,这个同学明显有了很大的进步。
看着学生一次次练笔与修改后的成果,可以看到,当我们教师找到学生在平时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指导,学生的进步还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在写作态度上也随之会有相当大的改变的,不再存在畏难情绪,而是知道原来就这么去写。“把对脉,找疗法,求实效”,以上是笔者在自己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与实践,希望能带给学生在论述文写作上更多的启示与指导。
关键词:“微”写作;思考;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70
2015年、2016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都明确要求“写一篇论述类文章”,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议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必修课程教学的“表达与交流”中对论述文的要求是“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在论述类文本写作的评价、考察上关注的是“能否恰当的表达观点,并能用可靠的材料支撑观点”。这一切都意味着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论述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但在实际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进度的要求与语文教学的急功近利性,论述文作文教学缺少有序性、层次性、系统性、有效性,很多时候作文课堂教学过于随意、流于肤浅的表面指导。拿几篇考场作文,进行审题立意的指导,病例的剖析与佳作的赏析,看似热闹,但对个体学生写作指导的有效性是不高的,学生的作文写作态度和写作能力是令人堪忧。笔者认为要真正切实有效地在高中三年里提高学生的论述文写作水平,需要我们教师有的放矢。即根据自己所教学生在论述类作文上存在的问题,找到应对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方能真正改变学生写作能力不强的现状,即把对脉、找疗法、求实效。
从笔者所教的两个文科班学生的考场作文来看,学生偏向于写论述文,但学生写了这么多年论述文,其平均得分仍然不高。在课堂上单从考场作文入手整体剖析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只能是很笼统的,指导性、实效性不高;如果平时经常让学生写800字作文,又不切实际,一是学生没时间写,二是教师没时间改、没时间讲。那么,寻求一个怎样的平衡点方能抵消这种矛盾呢?笔者想到了微写作。所谓微写作就是微小的作文,是指学生采用短小精炼的语言对某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对自己的生活体会进行摹写或对自己的情感进行真挚抒发,亦或对具体事务进行处理的一种作文写作模式。
由于它篇幅短,所以学生有时间写,教师有时间改、面批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进行课堂分析、呈现,学生的受益面扩大,作文指导的有效性就得到提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笔者让学生一周进行一次微写作,然后上交批改。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和个别问题,再进行课堂的群体辅导和课后的个别指导。
批改中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中心不明确,给学生现成材料他们不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提炼观点。2. 不会议论,以叙代议。相当一部分学生就会简单用一句话点明中心,再加一个例子算作论证或者一个例子加一句中心句。不知道议论文的例子是为了论证观点,导致论证不足,道理无法说透。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总要找到相应的方法加以解决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实现真正进步。想要一口吃成胖子那是不现实的,总要一步一步来。于是,笔者针对性地利用晚读时间或上课时间用投影的方式给学生材料,让他们提炼观点,再让他们根据自己提炼的观点对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为他们的观点服务。第一次笔者给了学生《二泉映月》的作者阿炳的事例,学生根据各自的阅读体会提炼了不同的观点。有些学生写得不错,但也有些学生知道写论述文要有一个中心,但他们在写的过程中就不知不觉地有多个中心,写好后还浑然不觉。
比如这个学生,她确立的中心是“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具体内容是这样的:“生活幸福的我们并不太珍惜所拥有的。人生何处无机会,上帝只留给阿炳过人的音乐天赋,用后天的汗水换来了音乐的高潮。本一个只是路边卖艺的艺人,双目失明,只想用音乐传递他的人生境况。当有人录音时,朴实的他半信半疑。当他音乐让世界都听见,所有人都‘疯狂’了。从不因自己困境而放弃对音乐的追求,终于让世界为其自豪。说他拥有过人音乐才能,倒不如说是个有准备且善于抓住机会的人。虽然没有录下所有作品,却让人听到他的心声。”这个文段中,我们读了以后会产生深深的迷惘之感,到底写的中心是什么呢?没有中心啊。于是笔者把这个学生找来,告诉她既然中心是“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那么写阿炳这个事例就是为了证明这个中心,把“机会”和“有准备的人”的关系说清楚,与其无关的要全部剔除。
学生回去后进行修改,交上来这样一个文段:“面对不同人生,会有不同选择,命运道路也会不同。阿炳一个又穷又瞎的艺人,曾被弟弟赶出来,但他从容的继续生活。他拉得一手好琴,因为他知道只要有准备,就不会没出路。直到有一天有人来录音,之前所做音乐很多流传至今。想想‘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当你准备就绪,也不会慌乱,机会就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从小便开始打音乐基础,为练好琴受苦,那些准备还留存着。”这个文段还是存在中心不明确问题,但明显比第一次好,笔者点出她还存在的问题后,这个学生又主动积极地去修改。
第二次的修改可以看出她已经知道怎么才算是中心一致了。“阿炳从小接受父亲音乐上的熏陶,再加上自己的天赋,打下了结实的基础。再后来生活漂泊,但他依旧坚持写作,每天走街窜巷,让大家感受他对音乐的理解。终于机会来了,他的这些准备让专家听见了。至此,他的音乐让人们为之感动,他的准备为他创造机会,他的音乐让世界为之流泪。”尽管语言文字表述上还是稍显稚拙,但从中心明确上来说,这个学生还是有了极大的进步。
单就论述文样式来说,有中心有材料论证可以算作是论述文了,但缺少有力度的论证过程,说理就显得明显不足,离新课标的要求还是有距离。针对学生论述文写作存在的第二个问题,笔者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议论,让材料真正为观点服务。所以,笔者就上了一堂《微写作之论述语段说理方法指导》课,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两种方法进行说理“因果分析法”和“假设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结果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文章要证明的观点。因果分析法标志性词语有“是因为……”“为什么……因为……”“正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等。“假设分析法”就是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假设分析,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进行假设性的分析时,如果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基本思路是假设→ 结果展示→强调。标志性词语:“如果……那么……” “假如……怎能……” “试想……”“假如……也许……”等。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结合相关事例,讲解和练笔结合,课上当堂练,课后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上交,教师批改,进一步加强作文指导,学生议论文论证更有力度。
经过一段时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后,学生的进步是显而易见和可喜的,那个最初连中心都无法明确的学生后来写了如下文段,其中心是“行动者不会让自己失望”:
“遇到阻碍,是否会停下脚步?是否会勇敢地克服?后者是行动者的回答。他们总是勇于实践,跨越障碍,得到想要的一切。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座的车票,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他说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乘客太少。正是因为他这种锲而不舍的行动,才使得他一次次找到位置,不会让自己失望;如果他懒于行动,旅途中又怎能有舒适的位置呢?
心中的顽石会阻碍你,行动者会创造条件去突破。从前一户人家的菜园里有一块大石头,尽管这块石头对他们的出行造成影响,几代下来都没人去搬,因为他们都想着那么大一定搬不走。后来有一天媳妇忍不下去了,带了铲子去挖,没想到十几分钟就把石头挖走了,原来那块石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如果不是这个媳妇的行动,这块石头还不知会影响几代人的出行;正因为这个媳妇的行动,才有了他们出行的方便。行动者不会让自己失望。
与她以前的写作比,这个同学明显有了很大的进步。
看着学生一次次练笔与修改后的成果,可以看到,当我们教师找到学生在平时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指导,学生的进步还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在写作态度上也随之会有相当大的改变的,不再存在畏难情绪,而是知道原来就这么去写。“把对脉,找疗法,求实效”,以上是笔者在自己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与实践,希望能带给学生在论述文写作上更多的启示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