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专业素养一般通过职前与职后教育两种方式加以提升,而教育学课程是职前培养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课程,面对当下教师专业素养中实践能力普遍不高的现状,教育学课程实践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面临实践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等挑战,应从教学的内容、课程的管理和教学的评价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关键词】 实践教学;教育学课程;教师专业素养
【作者简介】韦家朝(1972.8-),男,壮族,广西贵港人,南宁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师教育等;黄小月(1988.04-),女,广东阳江人,南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李丹(1987.12-),男,湖南常德人,南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教育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究”(课题编号: 2017JGB301),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西南民族地区乡镇中学教师学科核心素养能力提升路径及其支持平台的构建研究”(课题编号:19YJA880064)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教师教育改革浪潮的不断推进,2011年《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提出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转变为“实践取向”,这具有标志性的意义,然而教育学课程作为培养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现状令人担忧,教师上课照本宣读,学生无心向学,临近考试死记硬背理论知识也能顺利过关,无法激起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一门基础课程如果长久这样下去,中国教师专业素养必将堕落,更不用谈什么“强国必强师”的空话,因此改革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方法十分必要。
一、基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教育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
1.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教学学课程的重要两个方面,我们绝对不可以偏废,二者同等重要。顾名思义,理论教学是指在课堂上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实践教学偏重校内与校外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现在公共课教育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明显的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俗话说“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就要从未来成为教师的“娃娃”抓起,在校的师范生是输送优秀教师的主要渠道,而师范教育的公共课教育学是培养未来新生优秀教师的“核心课程”,如果作为培养祖国未来优秀教的核心课程的传授存在偏废,谈何培养卓越教师,这完全与“兴国必兴教,兴教必重师”的理念背道而驰,在教育学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还要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用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指导教育实践,用教育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在实践中充分理解理论知识的意义,在实践中促进理论知识的发展,只有二者互相兼得,才能不违背教育学课程应有之义。
2.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表面,内容单调活动单一。国外教师教育的教育学课程一般是按照三个层次划分,第一是基础理论教育专业课程、第二是教学方法与技能教育课程、第三是教育实践课程,三个层次的划分层层递进、缺一不可,构成一个互补性很强的有机整体,在国外针对教育方法与技能的课程根据课程的特点又划分为跨学科与学科的技能与方法,这种课程分类的设置能培养学生处理一般教育问题的能力与解决本学科特有存在的教育现象专有的能力,在总体上进行划分,在划分的过程中又进行细化,而这正是我国教育学课程设置的弊端所在,我国目前师范高校中教育学课程设置由于历史的原因,普遍呈现为课程过于简单、课程门类非常少、学科划分不够科学,基本的课程主要有:教育学原理和普通心理学等,根本就没有层层递进的划分,然而更不用说课程门类的细化了,这也是导致实践教学难以实施的主要原因。随着《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实践教学在各高校中逐渐得到重视,也成为各个高中教学改革的重点,然而实践教学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实践教学还是流于形式表面,没有形成明确的目标定位与系统的教学体系,即使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实践的内容也是形式上的模拟课堂或者课堂观摩,根本就没有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也没有在实践中进行反思从而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即使安排了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也只是类似于参观学校或者见习的形式,活动形式过于单一。
3.实践教学评价不利于促进实践教学目标的达成。目前,我国学者对实践教学应达到的目标普遍认为要达到以下几方面:第一,激发学生对教育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教育学的信心;第二,引導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掌握教育学基础的理论知识;第三,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第四,增强学生从教的理想信念,培养教育实践的理性精神,四方面的目标一环扣一环,前是后的基础,后是前的巩固。评价系统是检验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发展的有效机制,然而,现阶段实践教学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现在大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还是仿照理论教学的评价模式,还是偏重理论知识的考核,没有考虑到应用能力的评价,这完全扼杀了实践教学应有之义。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紧扣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实践教学应达到哪些目标;二是如何去做才能实现这些目标;三是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得到实现;因此只有形成合理完善实践教学评价系统才能促进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基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教育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面对我国当前教育学课程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本人结合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的建议:
1.实践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反思理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安排上并不是简单的在理论教学之外穿插进实践教学活动,使二者完全割裂,这完全违背了实践教学的意义。实践教学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仅仅是“活动”,实践教学也仅仅不止“活动”,它真正的意义在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同时习得,这也是区别于教育学课程理论教学的关键之所在,这也是教育学课程多次改革的进程中转向“实践取向”的原因。因此,在实践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下,我们要重新构建教育学实践教学的教学体系,基于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由于课时的有限和经常外出造成的不便的原因,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还是要以课内实践为主导形式,课外实践作为课内实践的补充与延伸,建一个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综合性实践体系。课内实践要大力加强案例教学、模拟课堂和探究实践。 2.实践教学要落到实处,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面对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现状,不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我们要把实践教学这门课程单独设立出来,只有把一门课程单独拎出来我们的教学就会更有针对性与有效性,把实践教学当作教育学课程的一门核心课程而不是现在把其当作教育学课程的“附庸”,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紧扣当下的教育时事热点,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意与理想信念,这些目标的达成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除此之外,我们要加大实践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使实践教学不要仅仅局限于课堂,我们要把实践教学扩展到课外甚至到校外,在课外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或者成立兴趣小组等形式作为第二课堂,在校外通过见习或实习等方式让学生真正进入“实战基地”,多种课程资源的开发使实践教学更好的落实。
3.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是促进教学发展的有效手段,面对实践教学评价的现状建立以考查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刻不容缓,当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无论是教学要求、教学条件还是师资力量要求上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理论教学评价与实践教学评价要区别对待,在实践教学评价中我们要着重考核学生是否具备分析和解决教育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一个人能力的考查是从多方面判断的,不可能当当通过一次考试或测验得知的,因此,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应明确平时教学实践的地位,课程成绩由“实践成绩 平时成绩 考试成绩”三大模块构成。其中,实践成绩包括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实践成绩的考核主要是学生完成某项具体任务的實践能力,包括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每次实训都应由相关的老师做好记录并评定成绩,然后按所占的比例加入总成绩中;平时成绩主要考核的是学生平时的出勤、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平时的学习的态度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等;考试成绩主要考核的是学生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理解、分析与应用的能力,因此,在试题的设置上更多的是开放式的试题并最好紧扣当下教育的热点问题,这样的考试能很大程度上测试出学生真正的理论教育素养。
参考文献:
[1]潘宝红.教育学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与实效性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36-138.
【关键词】 实践教学;教育学课程;教师专业素养
【作者简介】韦家朝(1972.8-),男,壮族,广西贵港人,南宁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师教育等;黄小月(1988.04-),女,广东阳江人,南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李丹(1987.12-),男,湖南常德人,南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教育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究”(课题编号: 2017JGB301),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西南民族地区乡镇中学教师学科核心素养能力提升路径及其支持平台的构建研究”(课题编号:19YJA880064)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教师教育改革浪潮的不断推进,2011年《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提出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转变为“实践取向”,这具有标志性的意义,然而教育学课程作为培养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现状令人担忧,教师上课照本宣读,学生无心向学,临近考试死记硬背理论知识也能顺利过关,无法激起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一门基础课程如果长久这样下去,中国教师专业素养必将堕落,更不用谈什么“强国必强师”的空话,因此改革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方法十分必要。
一、基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教育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
1.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教学学课程的重要两个方面,我们绝对不可以偏废,二者同等重要。顾名思义,理论教学是指在课堂上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实践教学偏重校内与校外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现在公共课教育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明显的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俗话说“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就要从未来成为教师的“娃娃”抓起,在校的师范生是输送优秀教师的主要渠道,而师范教育的公共课教育学是培养未来新生优秀教师的“核心课程”,如果作为培养祖国未来优秀教的核心课程的传授存在偏废,谈何培养卓越教师,这完全与“兴国必兴教,兴教必重师”的理念背道而驰,在教育学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还要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用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指导教育实践,用教育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在实践中充分理解理论知识的意义,在实践中促进理论知识的发展,只有二者互相兼得,才能不违背教育学课程应有之义。
2.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表面,内容单调活动单一。国外教师教育的教育学课程一般是按照三个层次划分,第一是基础理论教育专业课程、第二是教学方法与技能教育课程、第三是教育实践课程,三个层次的划分层层递进、缺一不可,构成一个互补性很强的有机整体,在国外针对教育方法与技能的课程根据课程的特点又划分为跨学科与学科的技能与方法,这种课程分类的设置能培养学生处理一般教育问题的能力与解决本学科特有存在的教育现象专有的能力,在总体上进行划分,在划分的过程中又进行细化,而这正是我国教育学课程设置的弊端所在,我国目前师范高校中教育学课程设置由于历史的原因,普遍呈现为课程过于简单、课程门类非常少、学科划分不够科学,基本的课程主要有:教育学原理和普通心理学等,根本就没有层层递进的划分,然而更不用说课程门类的细化了,这也是导致实践教学难以实施的主要原因。随着《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实践教学在各高校中逐渐得到重视,也成为各个高中教学改革的重点,然而实践教学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实践教学还是流于形式表面,没有形成明确的目标定位与系统的教学体系,即使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实践的内容也是形式上的模拟课堂或者课堂观摩,根本就没有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也没有在实践中进行反思从而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即使安排了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也只是类似于参观学校或者见习的形式,活动形式过于单一。
3.实践教学评价不利于促进实践教学目标的达成。目前,我国学者对实践教学应达到的目标普遍认为要达到以下几方面:第一,激发学生对教育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教育学的信心;第二,引導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掌握教育学基础的理论知识;第三,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第四,增强学生从教的理想信念,培养教育实践的理性精神,四方面的目标一环扣一环,前是后的基础,后是前的巩固。评价系统是检验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发展的有效机制,然而,现阶段实践教学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现在大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还是仿照理论教学的评价模式,还是偏重理论知识的考核,没有考虑到应用能力的评价,这完全扼杀了实践教学应有之义。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紧扣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实践教学应达到哪些目标;二是如何去做才能实现这些目标;三是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得到实现;因此只有形成合理完善实践教学评价系统才能促进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基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教育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面对我国当前教育学课程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本人结合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的建议:
1.实践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反思理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安排上并不是简单的在理论教学之外穿插进实践教学活动,使二者完全割裂,这完全违背了实践教学的意义。实践教学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仅仅是“活动”,实践教学也仅仅不止“活动”,它真正的意义在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同时习得,这也是区别于教育学课程理论教学的关键之所在,这也是教育学课程多次改革的进程中转向“实践取向”的原因。因此,在实践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下,我们要重新构建教育学实践教学的教学体系,基于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由于课时的有限和经常外出造成的不便的原因,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还是要以课内实践为主导形式,课外实践作为课内实践的补充与延伸,建一个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综合性实践体系。课内实践要大力加强案例教学、模拟课堂和探究实践。 2.实践教学要落到实处,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面对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现状,不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我们要把实践教学这门课程单独设立出来,只有把一门课程单独拎出来我们的教学就会更有针对性与有效性,把实践教学当作教育学课程的一门核心课程而不是现在把其当作教育学课程的“附庸”,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紧扣当下的教育时事热点,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意与理想信念,这些目标的达成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除此之外,我们要加大实践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使实践教学不要仅仅局限于课堂,我们要把实践教学扩展到课外甚至到校外,在课外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或者成立兴趣小组等形式作为第二课堂,在校外通过见习或实习等方式让学生真正进入“实战基地”,多种课程资源的开发使实践教学更好的落实。
3.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是促进教学发展的有效手段,面对实践教学评价的现状建立以考查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刻不容缓,当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无论是教学要求、教学条件还是师资力量要求上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理论教学评价与实践教学评价要区别对待,在实践教学评价中我们要着重考核学生是否具备分析和解决教育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一个人能力的考查是从多方面判断的,不可能当当通过一次考试或测验得知的,因此,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应明确平时教学实践的地位,课程成绩由“实践成绩 平时成绩 考试成绩”三大模块构成。其中,实践成绩包括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实践成绩的考核主要是学生完成某项具体任务的實践能力,包括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每次实训都应由相关的老师做好记录并评定成绩,然后按所占的比例加入总成绩中;平时成绩主要考核的是学生平时的出勤、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平时的学习的态度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等;考试成绩主要考核的是学生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理解、分析与应用的能力,因此,在试题的设置上更多的是开放式的试题并最好紧扣当下教育的热点问题,这样的考试能很大程度上测试出学生真正的理论教育素养。
参考文献:
[1]潘宝红.教育学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与实效性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