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的人文学科,小学语文在义务教育阶段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同时,作为传承中国经典文化的载体,语文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对语文知识进行传播或者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运用水平,更应该做到“以文育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效完成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使命。本文先针对“立德树人”的内涵进行分析,再从教育理念、方式、内容和评价四个方面,就基于这一教育理念完成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具体路径进行论述。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前言:
立德树人,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早在素质教育改革中,就强调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等全方位教育,使学生扎实掌握技能,并养成美好的品德。然而,在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有很多教师深受传统教育影响,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局限于知识、技能的讲解,导致很多学生成绩优异,但是在为人处世方面仍然有待提高,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与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就如何基于立德树人优化教学流程、改善教育质量分享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有着深远的语意和宏阔的语境,由“立德”“树人”两个部分组成。前者表示在教育过程中坚持以德育为先,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以此激励学生、感化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而后者表示在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发展学生、改变学生、塑造学生[1]。具体体现在语文这门学科中,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将书本上的生字词、语法等基础的语言知识教给学生,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树立远大的志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二、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树立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立德树人,就是引导学生、发展学生、塑造学生。所以,立德树人视域下,教师必须要改变过去教育中以考试为中心或者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应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出来,在这个基础上展开教育,这样才能真正塑造学生、发展学生。换言之,立德树人理念下,教师应当将学生放在中心位置,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2]。在笔者看来,立德树人理念下,教师应当密切关注社会发展,根据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实时调整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学到实用的技能,养成良好的品质。举个简单例子,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中包括要有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思考如何将团结精神、合作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要点融入到课堂上。譬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时,结合文本设置一个探究问题,预设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将学生放在中心位置,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有重要意义。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立德树人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塑造学生、发展学生,教师应当摒弃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获取语言知识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等[3]。如前文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就是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它的介入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还能在促进学生吸收语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养成与他人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和品质,符合立德树人这一教育要求。又如,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讲解《陶罐和铁罐》一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情境表演,即扮演陶罐和铁罐,将它们之间的故事以情景剧的方式形象、立体的呈现出来。通过情境表演,学生自主揣摩各个角色的心理特点,也就真正地意识到的,每个人都有短处,也有长处,做人不能光看别人的短处而看自己的长处,更不能将自己长处和别人短处进行对比。此外,做人要有谦虚克制的精神,不能骄傲自大。相对于传统“满堂灌”式教育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获得更深的体会与感悟。
(三)基于德育優化教育内容,塑造学生良好品格
立德树人理念下,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时,不能仅仅满足或局限于对语言知识的讲解,还要融入德育内容,通过丰富的德育内容熏陶学生、感染学生,从而达到以文育人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立足文本,对文本中的德育资源进行挖掘,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对文章的背景知识,如作者性格特点及生平经历、文章的创作背景等内容进行讲解,以达到德育教育目的[4]。例如,在讲解《朱德的扁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课文时,除了给学生讲解生字词,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文中朱德、周恩来的精神进行分析,通过这两位伟人的精神品质、优良美德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让学生在这两位名人的影响下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怀。又如,在讲解《圆明园毁灭》一文时,教师可以深挖当时时代背景,然后给学生拓展讲解这些内容,以此增强学生阅读感悟,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四)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立德树人理念下,教师应改变过去的教学评价方式,基于立德树人目标对评价内容、主体、标准等进行多元化处理。例如,用过程性评价代替过去的终结性评价。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提出的探究任务后,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的最终学习结果,更应重点评价其学习过程,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同伴的帮助、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等,要将这些作为判断的标准之一。又如,用多元评价主体代替过去的单一评价主体。教师在展开评价之前,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以此彰显学生主体性,也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和品质等。这样的评价方式让评价更加客观、具体、全面,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反思自己,进而有的放矢地弥补不足,有利于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结论:
综上所述,为社会培养优质的人才,让学生拥有美好的未来,这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朝着这个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标准,对传统教育中不合理的方式方法、内容、理念、评价等进行优化和调整,促进智育、德育目标的全面落实。只有坚持立德树人,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是笔者根据自己对立德树人内涵的理解所总结的几点经验和看法,希望能为广大语文教师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丁帅.文以载道 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教育新目标[J].名师在线,2019(04):50-51.
[2]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立德树人系列活动——开展真语文大讨论[J].语文建设,2015(04):4.
[3]黄静波.立德育人,浸润无声——浅析小学语文中的德育渗透[J].品位经典,2020(01):77-78.
[4]吴楠楠.立德树人—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华夏教师,2020(02):65-66.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前言:
立德树人,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早在素质教育改革中,就强调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等全方位教育,使学生扎实掌握技能,并养成美好的品德。然而,在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有很多教师深受传统教育影响,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局限于知识、技能的讲解,导致很多学生成绩优异,但是在为人处世方面仍然有待提高,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与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就如何基于立德树人优化教学流程、改善教育质量分享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有着深远的语意和宏阔的语境,由“立德”“树人”两个部分组成。前者表示在教育过程中坚持以德育为先,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以此激励学生、感化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而后者表示在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发展学生、改变学生、塑造学生[1]。具体体现在语文这门学科中,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将书本上的生字词、语法等基础的语言知识教给学生,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树立远大的志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二、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树立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立德树人,就是引导学生、发展学生、塑造学生。所以,立德树人视域下,教师必须要改变过去教育中以考试为中心或者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应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出来,在这个基础上展开教育,这样才能真正塑造学生、发展学生。换言之,立德树人理念下,教师应当将学生放在中心位置,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2]。在笔者看来,立德树人理念下,教师应当密切关注社会发展,根据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实时调整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学到实用的技能,养成良好的品质。举个简单例子,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中包括要有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思考如何将团结精神、合作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要点融入到课堂上。譬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时,结合文本设置一个探究问题,预设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将学生放在中心位置,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有重要意义。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立德树人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塑造学生、发展学生,教师应当摒弃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获取语言知识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等[3]。如前文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就是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它的介入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还能在促进学生吸收语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养成与他人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和品质,符合立德树人这一教育要求。又如,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讲解《陶罐和铁罐》一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情境表演,即扮演陶罐和铁罐,将它们之间的故事以情景剧的方式形象、立体的呈现出来。通过情境表演,学生自主揣摩各个角色的心理特点,也就真正地意识到的,每个人都有短处,也有长处,做人不能光看别人的短处而看自己的长处,更不能将自己长处和别人短处进行对比。此外,做人要有谦虚克制的精神,不能骄傲自大。相对于传统“满堂灌”式教育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获得更深的体会与感悟。
(三)基于德育優化教育内容,塑造学生良好品格
立德树人理念下,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时,不能仅仅满足或局限于对语言知识的讲解,还要融入德育内容,通过丰富的德育内容熏陶学生、感染学生,从而达到以文育人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立足文本,对文本中的德育资源进行挖掘,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对文章的背景知识,如作者性格特点及生平经历、文章的创作背景等内容进行讲解,以达到德育教育目的[4]。例如,在讲解《朱德的扁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课文时,除了给学生讲解生字词,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文中朱德、周恩来的精神进行分析,通过这两位伟人的精神品质、优良美德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让学生在这两位名人的影响下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怀。又如,在讲解《圆明园毁灭》一文时,教师可以深挖当时时代背景,然后给学生拓展讲解这些内容,以此增强学生阅读感悟,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四)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立德树人理念下,教师应改变过去的教学评价方式,基于立德树人目标对评价内容、主体、标准等进行多元化处理。例如,用过程性评价代替过去的终结性评价。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提出的探究任务后,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的最终学习结果,更应重点评价其学习过程,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同伴的帮助、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等,要将这些作为判断的标准之一。又如,用多元评价主体代替过去的单一评价主体。教师在展开评价之前,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以此彰显学生主体性,也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和品质等。这样的评价方式让评价更加客观、具体、全面,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反思自己,进而有的放矢地弥补不足,有利于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结论:
综上所述,为社会培养优质的人才,让学生拥有美好的未来,这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朝着这个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标准,对传统教育中不合理的方式方法、内容、理念、评价等进行优化和调整,促进智育、德育目标的全面落实。只有坚持立德树人,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是笔者根据自己对立德树人内涵的理解所总结的几点经验和看法,希望能为广大语文教师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丁帅.文以载道 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教育新目标[J].名师在线,2019(04):50-51.
[2]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立德树人系列活动——开展真语文大讨论[J].语文建设,2015(04):4.
[3]黄静波.立德育人,浸润无声——浅析小学语文中的德育渗透[J].品位经典,2020(01):77-78.
[4]吴楠楠.立德树人—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华夏教师,2020(0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