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文化特征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nyhl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是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必然,它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声乐艺术,体现出其“民族性”,并借鉴和吸取了西方国家“美声”艺术,形成了现代声乐艺术,这是中国现代民族声乐中最主要的文化特征,与其同时所具有的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和科学性等特征,充分体现出了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审美追求,并拥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对当今中国歌坛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 现代 民族声乐 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种现代声乐表演艺术,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基于本土文化的传统,仍保持着中国传统唱法的审美趣味,但在继承的同时,它吸取了西洋“美声”表演艺术的审美规范,注重声乐艺术共性。旨在将中国传统声乐发扬光大。
   一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文化是传统声乐文化的传承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文化继承了中国根源文化的传统,它作为民众深深喜爱的声乐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浓郁的民俗风情中获得文化土壤,并孕育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同时,还受到我国多民族、地域文化的熏陶,使其“民族性”成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文化特征。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是一种演唱艺术,通过具有本土文化传统的演唱风格,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展现出鲜明的民族个性,体现出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完整的审美理想、独特的审美个性及富有追求的审美创造,成为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声乐艺术。
   1 所表现的传统声乐风格及审美追求的共性
   中国传统音乐深厚的积淀、悠久的文化是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文化的根源,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文化则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文化的发展延续。
   从音乐起源的角度看,中国传统声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歌唱艺术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文化中,中国歌唱艺术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进程,成为一种声乐艺术传统。中华民族的祖先在生产劳动、在社会发展、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中,创作出了优美的节奏和旋律,中国早期民歌就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它是劳动人民热情和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是在戏曲、曲艺和民歌等艺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饱含历代戏曲和说唱风格,凝结了乐府诗歌、诗经楚辞、唐代曲子、宋词元曲、明清小曲的精华。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史,是我国古代声乐艺术历史积淀的发展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声乐艺术风格和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艺术精神,使它在声乐舞台上独领风骚,成为中华民族审美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重多,不同地域的生活习惯及语言,使中国传统声乐体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多元化风格。因此,它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歌唱风格的交汇融和,是各民族文化艺术的智慧结晶,最终形成了具有共性的一个艺术整体,并展现出其文化共性。这种文化共性主要体现在“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神情兼备”、“讲究韵味”上,是中国传统声乐艺术文化的审美追求,如:《长江之歌》、《黄河颂》、《我爱你,中国》等作品,它们的音调和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体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大风格、大气派,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精品,成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民族性的主要表征。
   2 继承传统声乐语言特色构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传统声乐重视语言艺术,即它在歌唱中把音乐与语言进行融合,所以语言在歌唱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人有史以来就重视语言文化及其审美传统,是传统声乐理论的中心。如中国传统声乐艺术讲究“咬字归韵”、“以字行腔”、“字领声行”、“字正腔圆”、“以字带声”、“字领腔行”等围绕“字”形成的审美标准。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对其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如我国老一辈的歌唱家郭兰英、马玉涛、李双江等都非常重视歌唱中的语言,充分体现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民族性。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对传统声乐中的这些特点继续保持和发扬,并将声音艺术与语言艺术巧妙结合,歌唱者通过歌词抒发出内心的情感,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思想内涵。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延续了中国传统声乐重视音乐的教化功能、注重音乐内涵的文化传统。强调情感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即要将歌曲的思想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并表达出浓郁的民族韵味。因此,可以说语言是声乐艺术中最具有核心意义的内容,而歌曲则是语言所表达的情感的升华。
   我国地域宽广、民族重多,具有不同的语言及其独特的语言声调,使中国传统声乐体现出其鲜明的语言特色,显示出其独特的个性与魅力,展示出歌唱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传统声乐的一条审美原则。语言能体现个性,中国现代民族声乐遵循了这条审美原则,展现出了特色,并将鲜明且富于变化的语言作为构成其艺术魅力的重要内容,通过语言的个性完成了音乐的个性塑造,进而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性。
   3 吸取传统声乐的精华进行大胆创新和发展
   中国传统声乐饱含着历代才子文人的智慧与激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聚集了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但也存在着保守和狭隘。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在保持传统声乐神韵和底蕴的同时,还将中国传统声乐扬长避短,即紧紧把握传统声乐的风格和特色,而且还要不断满足时代的要求,展现出强烈的艺术魅力。如我国著名的歌唱家郭兰英,其嗓音甜美,音域宽阔,她是对中国传统声乐进行大胆创新的典范。她所演唱的歌曲《我的祖国》既保持了传统声乐的风格和神韵,又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声乐的精华。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适应时代的审美需求。摆脱了传统声乐艺术口传心授的传艺方式,勇于突破,追求演唱艺术的科学化,形成了中国现代声乐艺术丰富多彩的新格局。如著名民族声乐教育家金铁霖。他全面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声乐艺术传统,使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出了民族性、科学性、时代性和艺术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娱乐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使中国传统声乐在当代得以延伸,形成了不同于中国传统民歌、戏曲、说唱艺术的风格,不同于西方国家“美声”风格的独特文化艺术。
   二 “美声”艺术对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文化的影响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作为现代声乐的一种文化艺术不但表现出了民族性,又表现出了时代性。它在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音乐的同时,吸取、借鉴了西方国家的“美声”歌唱艺术风格,表现出了对科学发声方法艺术的运用,体现出对声乐艺术的共性追求。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和西方国家的“美声”具有共性的特点。中国传统声乐与西方国家的“美声”歌唱艺术由于其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就是说它们的演唱风格、艺术特征、审美规范存在着不同的标准,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认同,它们都是声乐艺术,因此具有共性的特点。例如,中国传统的声乐艺术讲求“声情并茂”、“字正腔圆”,而西方国家的“美声”艺术则将“声情合乐”、“语言清晰”作为它最主要的审美准则。这些共性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在不脱离本土声乐文化的基础上,吸取、借鉴西方国家的“美声”艺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能够把中国传统声乐与西方国家的“美声”艺术相结合,展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体现出时代性与民族性的融合。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吸取、借鉴西方国家的“美声”艺术是非常必要的。中国传统声乐与西方国家的“美声”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因为,西方国家的“美声”艺术是在西方哲学“认识论转向”之后产生和发展的,西方国家的“美声”理论是理性主义时代的产物,体现出了理论与实践上的科学性。“美声”作为一种歌唱艺术风格,在理论上溶入了各种自然学科的因素,具有科学性。因此,“美声”歌唱艺术理论把握住了歌唱艺术的规律性,体现出了声乐与科学的完美结合。而中国传统声乐理论却是基于感性或感觉,不是从科学理性出发的,因此,表现出轻视理性的特征,没有形成基于理性的思想传统。尽管中国传统声乐理论侧重语言,但在传统歌唱文化艺术中,语言是基于儒家的思想传统和审美原则的,没有将语言的发声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缺乏“美声”那种对歌唱艺术科学理论的深入研究。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文化、艺术的发展均离不开互相吸取与借鉴。在今天这个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中国传统声乐要想继续发挥光大,就必须要运用科学理论进行改进。因此,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充分展现出了对西方国家“美声”艺术的借鉴,遵循声乐艺术文化的普遍规律,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特征以及审美原则进行融合,在中西声乐艺术交流中形成新观念,并以民族性、时代性、艺术性、科学性作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审美原则及民族风格。
   三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所表现的文化特色
   声乐艺术受文化的支配,是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完美结合的音乐表演艺术,涵盖着文化的特征。声乐艺术的形态随文化的发展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同时,文化通过具体的文化形态得以体现,声乐艺术发展的过程包含了文学、科学、音乐、歌唱等多元的文化因素,充分体现出声乐艺术的文化本质。因此,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科学性、艺术性等文化特征。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民族性是个开放性的概念。民族性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文化意识、个人生命存在的整体表现,即在民族发展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音乐的民族性也是一个民族人文精神的表现,并体现为独特的音乐风格特征。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是中国传统声乐的发展和延续,其民族性的开放来自社会发展的动力,满足现代中国人的审美需求。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时代性非常鲜明。声乐艺术的时代性是声乐艺术与时代的适应性,表现了声乐艺术的时代创新风格,揭示了中国民族声乐历史发展的必然。对于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来说,其艺术的时代性跟自身的发展动力以及外来因素影响是息息相关的。中国现代民族声乐鲜明的时代性来自于中国传统声乐的极大发展,它是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存在的基础;另外,西洋“美声”的影响对它意义重大,它揭示了中国民族声乐历史发展的必然。今天的中国,现代化已是强烈的时代精神。中国传统声乐在这一文化背景下,受到了西方“美声”的影响,其时代性被理解为对“美声”的吸取与借鉴,并更具有本士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声乐走向现代的重要前提就是它的科学性。对于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而言,科学性是吸取和借鉴西方国家“美声”艺术的理性内容,是对声乐艺术共性的认识和把握。换言之,中国现代民族声乐中的科学性是对中西声乐艺术共性和普遍规律的认同,它体现出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是不同风格、流派之间的交流,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是中国传统声乐文化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性是它艺术魅力的表现,是一种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声乐艺术的魅力产生于诸多因素,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所具有的艺术表现力是相对中国传统声乐来说的。中国现代民族声乐与中国传统声乐相比,语言更美、音域更宽、更具有艺术文化的表现力,更适合于表现当代生活、当代题材,更具有适应性。
   四 结语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是基于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并借鉴了西方国家“美声”艺术的现代声乐艺术,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声乐艺术,它所具有的文化特征表达出了当代人的思想感情,拥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并将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推向了一个更加有益于发展的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李萍:《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夏小燕:《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历史回眸》,《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3] 刘再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二十世纪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中国音乐学》,1999年第4期。
   [4] 蒋菁、管建华等:《中国音乐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 权辉:《20世纪中国民族声乐审美取向》,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6] 翟社泉:《我国传统声乐与欧洲传统声乐的比较分析》,《中国音乐》,2005年第2期。
   [7] 薛强华:《试论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南京艺术学院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年第1期。
  
   作者简介:郭芳,女,1975—,江苏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工作单位: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诗经·陈风·东门之 》是一首描绘陈国社祭礼俗的诗歌。该诗气氛热烈欢快,风格明丽,充满浓郁的文化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这种地域风格特色与春秋时期陈国的宛丘社祭礼俗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该诗描绘的社祭礼俗的分析可以看到这种文化传统在春秋时期的时代性流变及这种流变对于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诗经》 宛丘 《东门之 》 地域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诗经·陈风·
期刊
摘要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奇才,也是一个有血性的人。其性格正直刚强、通脱豁达、自然率真。因“事董”“叹董”一事,后人对其所谓的“变节”之说,也是难以成立的。  关键词:蔡邕 正直 通脱 率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是东汉末年的杰出学者。才华过人,学识渊博。据《后汉书》记载,蔡邕的传世之作,包括诗、赋、碑、铭、章、表、书记等百四篇,举凡历史
期刊
摘要 梧桐是古代文学作品中表达爱情的一个重要意象。这主要源于梧桐具有美丽的外观,且常见、实用,又由于它的生长环境而被视为一种异于群类的树木,而且传说中梧桐是雌雄异株的树木,于是,在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学作品中逐渐成为忠贞爱情的符号。古人认为栖息于梧桐之上的往往是双飞双宿的禽类,如凤凰,渐渐地在文学作品中梧桐与凤凰组成复合意象,借此表达爱情的多种意义。  关键词:梧桐 凤凰 爱情  中图分类号:I206
期刊
摘要 相声是笑的心理机制在话语层面的集中实现。它的核心结构——大大小小的包袱是以充分调动并利用观众的认知模式偏离为基础而叠套起来的话语结构。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看,包袱的建构可以通过认知框架偏离、认知脚本迁移、认知域改造、认知空间错位等来进行。本文从包袱结构的层面对相声话语进行分析,通过对谐音词、语词组合、文化常识、信息差、默认框架自揭等引起的认知框架偏离等的探讨,深入讨论了相声话语对
期刊
摘要 翻译是主体积极的创造活动,由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的主体性更是得以凸显。翻译过程就是译者主体性展现的过程,尤其是译者再现原文时发挥创造性的过程。本文从译者主体性的理论视角出发,对霍克斯英译《红楼梦》进行阐释与解读。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 霍克斯 文化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从歌曲结构、演出场面、乐器使用等方面分析《诗经》与《楚辞》的音乐特征差异,阐明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其鲜明的时代性,能够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诗经》中尚存“周王室”的踪影,曾被列为上层社会教育的主要科目,但随着封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至《楚辞》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这正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文化上的体现。  关键词:《诗经》 《楚辞》 文化中心 音乐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6.2
期刊
摘要 翻译活动实际上自始至终受到权力话语的操控,译者在选题、选材、决定翻译策略等方面都受到相关权威的操纵。女性主义就是这样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视角,受女性主义影响的译者不再隐形,而是竭力在翻译中体现其存在,她们使用各种翻译策略改造、操纵甚至占有原文。本文以菲·威尔登改编的《傲慢与偏见》为例,分析了女性主义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寻找权力话语下“道德”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权力话语 女
期刊
摘要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由于自身性别差异对词汇句式的使用、语体的处理都有所不同,这使得译文在文体上殊异彰显。本文通过对《水浒传》的赛译本和沙译本的对比研究,探讨了译者的性别差异在译文的语气、措词、语体、风格等诸多方面显示出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译文文体。同时,对译者的翻译心理也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性别差异 《水浒传》 赛珍珠 沙博理 文体影响 翻译心理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 黑色幽默小说是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特征为一体的一个个性独特的小说流派。自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被译介入中国以来,这一小说流派对中国本土文学的创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以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为基础,在文本类型理论框架下,解析美国幽默小说汉译本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探讨这一特殊文学形式的翻译标准及翻译策略。  关键词:黑色幽默小说 功能主义理论 翻译  中图分类号:H
期刊
摘要 四幕歌剧《卡门》是梅尔哈克和阿勒维根据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改编,由法国作曲家比才作曲而成的歌剧。三幕歌剧《沃采克》是由奥地利现代派先锋之一的音乐大师贝尔格根据毕希纳尔的话剧《沃伊采克》改编创作而成的,这部歌剧在音乐界被誉为跨越“现代歌剧”这道门槛的最佳作品。卡门和玛丽这两位歌剧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和个性的魅力,相似的性格决定了她们相同的命运。  关键词:卡门 玛丽 现代派音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