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师如何备课

来源 :科教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l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备课也是一门艺术,它的基础是专业理论、运动技能和教学技巧、教学环境、学生的基础溶为一体。教师必须首先理解和熟悉教学大纲和掌握有关教材的“三基”, 再加上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师;备课;教材;大纲
  【Abstract】Lesson planning is an art, it is based on professional theories, motor skills and teaching skills,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student-based as one solution. Teachers must first understand and become familiar with the syllabus and teaching master the "three bases", coupled with vivid teaching methods, so a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benefits.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lesson; materials; Outline
  【中图分类号】G434【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7-0080-01
  
  教师必须首先理解和熟悉教学大纲和掌握有关教材的“三基”,然后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基础、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和思想品德设计好因地制宜、新颖和利于授课的环境,再加上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首先熟悉和精通教学大纲和教材
  教师接受教学任务后,应当在担任这门课之前,对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进度以及课时数分布情况,通读全部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特性,对教材的专门性、辅助性练习及分组练习要仔细推敲,分析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订出课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组织形式、练习手段、教法指示、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等。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大纲理解越深越透,重点就抓地越准,难点就容易突破,学生就容易听懂、领会、练习和掌握。同时,体育教师应经常温习和查阅有关体育科学知识,掌握和钻研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随时注意积累资料,多阅读体育书刊、报纸和有关电视广播,多参加教学活动和教学交流,积累教学先进经验和最优教学训练方法,随时收集加以保存,以备备课时可以翻阅。
  二、认真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方面的关系
  由于教师存在着“教材、技术教法、教师、场地”为中心的教学旧观念,忘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要根据,应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科学、合理、有效、积极地安排课的内容,加强学生科学思维、锻炼方法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学,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锻自导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总结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研究,合理安排。另外,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精选最优教学方法和节奏,善于从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的科学性、实用性、挖掘趣味性、竞争性,注重以生动的手段说明体育 “三基”强身健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教学备课的目的不是单纯教会学生某些“三基”知识,它更重要的是通过“三基”的传授,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学会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断地更新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课后效应。
  三、备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指自发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就其内涵来说,包括诸如校际和班际交往、人际关系、学习气氛、课余生活、教学管理等社会性环境气氛。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凝集成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气,也是潜在的教学和教育因素。有人把这种教学和教育因素称为“潜在课程”。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效果是紧密相关,相互制约的,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取得最优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在备课时,绝不可轻视教学环境的影响,设计的内容和方案要有助于加深和扩大其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所以在考虑课的设计时,要充分选择和利用教学环境,并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才能使备好的课发挥其整体功能。
  四、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在备课时要提倡“双百方针”,集体备课。在教学内容、方法、场地、器材等方面允许各持己见,鼓励创新,允许试验。暂时不能统一的意见,通过专门的讨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写出教案。另外,教师应集体进行体能训练,保持和提高技能方面的能力,这样以便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集体备课,观摩课是备好课的重要内容,应积极参与。
  总之,备课也是一门艺术,它的基础是专业理论、运动技能和教学技巧、教学环境、学生的基础溶为一体。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该备好课,把自己所学的以及前人积累的经验成果,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其他文献
【摘要】中小学音乐教育主要应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进而发展到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最终达到开发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目的。教师应在唱歌教学、欣赏教学和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关键词】音乐;感知能力;培养  【Abstract】Primary and secondary music education should primarily the perception of students
期刊
【摘要】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遵照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创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等。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原则;理念  【Abstract】Teaching innov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期刊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有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每天坚持听十分钟音乐的学生,比不听音乐的学生智力得分要高得多。可见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音乐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 、塑造完美人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对于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理应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农村音乐教育的
期刊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书本+粉笔+黑板+地图册”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厌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教学改革。怎样避免或消除这些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呢?通过实践证明:采用主题式网络教学是消除这些不良因素的干扰、促进历史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  主题式网络教学就是学生在完成相应的知识主题所带来的大量任务的过程中,探究、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是一种在网
期刊
【摘要】《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不宜全部量化,而是重视对儿童在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个方面的个性化表现。  【关键词】品德;生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6【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7-0066-02    《品德与生活》是伴随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而开设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
期刊
【摘要】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动机和兴趣又需要一定的载体,愉快教学就是最好的载体,因此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巧妙地应用愉快教学,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英语:愉快教学;愉快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7-0071-01     《英语课程标准》指
期刊
【摘要】音乐可以成为人的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来看待,我们要探索音乐教育的新思路,赋予音乐教学新的内涵,把音乐教育搞得更好。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重要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7-0061-01    当前,音乐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以教唱歌曲为主,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欣赏教学进行的
期刊
【摘要】作为一个班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有义务、有责任把一个班带好,教育好。构建一个和谐、团结、向上的大家庭。  【关键词】和谐;自信;自立;自强  【中图分类号】G638.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7-0077-01    班务工作纷繁复杂,责任重大。说它纷繁复杂:工作的对象是人,吃喝拉撒你要教,言谈坐立
期刊
【摘要】教育靠教师,教师靠用“心”。用“心”沟通,唤起交际欲望;用“心”管理,促进班风和谐;用“心”教育,树德树人;用“心”教学,提高效率。  【关键词】沟通;管理;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7-0076-02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社会给教师冠以的至高荣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是新时代对
期刊
【摘要】谈民族英雄,应当有一个统一的前提,那就是必须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决不能厚此薄彼,任何仅仅站在某一个民族的立场而排斥或鄙薄另一个民族的做法或观点,都是错误的。实际上,我国光辉灿烂的文明,也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就应当从中华民族这个大的民族心理状态,大的民族意思出发,来研究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和民族英雄。  【关键词】民族英雄;中华民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章标识码】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