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节随笔
杨昌祥
母亲节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深深的痛。长久漂泊在外,少有对母亲的关切和照顾。尽管母亲是一个硬朗的人,拉扯我们众多兄妹度过了漫长的艰苦岁月,毕竟现在上了年纪,还有两年就是七十岁了。如今就她与退休多年的父亲在家,还要照顾我初中快要毕业的女儿,叫我心灵何安呢?
好友麦子中午发来短信:“五月的康乃馨,没有牡丹的雍容,没有百合的浓香,只是默默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就像母亲的爱。今天是母亲节,祝福你的母亲幸福、快乐、健康!”看到这样的短信,实在是非常激动的,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都幸福、健康和快乐!
母亲节的气氛笼罩我心灵的时候,在异乡的一间小屋里,我无法浪漫地想给母亲什么惊喜,而是默默地发呆,默默地想念母亲。即使能给母亲寄回一件什么礼物,又怎能表达我对母亲的崇敬和深爱,又怎能报答母亲对我和妻子、女儿的厚爱。在母亲面前,我永远都是羞愧的,离她太远,没能在她身边让她的心灵得以安慰和平静,而那一颗滚烫的心仍一直在为我们操劳。对于这样的母亲,儿子永远无法补偿,惟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地工作,平安地生活,做好母亲期望的一切,不叫她老人家担心,让她老人家心里得到些许宽慰。也许这样,母亲就会感到足够了。
记得读中学时写过一篇题为《母亲》的作文,还受到老师的表扬,理由当然是真实和真挚。在作文里详述了我八岁时不慎摔成小腿骨折,母亲精心照顾和疼爱我的往事。那时,父亲工作在外,仅母亲一人在家带着我们一群孩子,她白天还要参加集体出工,挣几个分值微薄的工分,不时偷偷回家看看我的伤痛,给我递水擦药。劳累一天的母亲傍晚回家还无法停歇,除了做饭喂猪,还要背着我转转。当时已是夏天,酷热难耐,也许是我不懂事,也许是我伤痛难忍,常常在深更半夜硬要疲惫的母亲背着我到屋外场坝上走走,透一透夜晚的凉风,我无法知道母亲当时的心情,但母亲总是背着较胖的我在月光下不停地走动,安抚我入睡。如今想来,才知道母亲为我一生付出了太多的体力、精力和心血。我只能说,母亲永远是我心灵深处的至爱,我要用我一生的情感和品行来回报我的母亲,来安慰我的母亲,尽管这种回报和安慰是那么地微不足道,但总是一种孝心和孝行吧。
我相信所有的母亲都是最可敬佩的人。下午到壹加壹超市走了一遭,在那里看到了一本《中国作家教子报告》,翻了翻,发现有一篇《一双脚是怎么长大的》是从我们家乡走出去的著名女作家叶梅老师写的,便站在那里默默地读下去。叶梅老师从女儿的出生写起,写到女儿的快乐成长,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母亲的苦乐和挚爱,令人感动。我想,我的母亲尽管没有对我说出很多母子的故事,但那份爱一定像叶梅老师文章所流露的那样,真实而生动。在同一本书里,我同时阅读了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教子生病》,毕淑敏是我非常喜爱的一位优秀作家,其小说散文的艺术感染力是非常强大的。乍一看这篇散文的标题,就给人一种好奇的感觉,怎么能教子生病呢?这不是很奇怪吗?读了全文,才知她作为母亲的良苦用心,她是在教儿子怎样应对生活。多么巧妙的角度,尽管写了一位母亲的残酷,而更重要的是写了母亲的大爱,读者也会赞赏母亲的智慧和手段。能面对一切困境的孩子,有出息的儿女,才是母亲最放心的。如此,我必须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让母亲放心。母亲放心,是我灵魂的慰藉。
在超市里站着看书,我这还是第一次,是因为母亲的故事和爱吸引了我。而在我看书的同时,超市里播放着歌曲,起初我并未在意,仔细听了几支歌后,才觉察到这些歌全部是歌唱母亲的,浑身便觉得有了一种力量,脑海里一幕幕回放自己母亲的身影。超市里在母亲节播放母亲的歌曲,尽管有浓厚的商业味道,但我更愿意感受那种对母亲的虔敬和关爱。母亲,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多么的圣洁和至高无上。
母亲,请让我搀扶您
朱清社
每一次回到母亲身边,我感到她一天天变得苍老了,尽管见到儿孙后她的脸上总是洋溢出灿烂和满足,但依然难以掩饰无情岁月布写的印痕。
母亲今年已经年满六十岁。她常说:自己该老了。
说实话,我们一直没有给母亲像模像样过个生日,眼看母亲头顶已有丝丝白发,一种愧疚便自然而然的袭上心头。年轻时的母亲为多挣工分养活家口,与男劳力干着一样的体力活,虽然她凭着自己的苦力让我们家始终没有成为缺粮户,却也让自己落下了一些疾病。逐渐苍老的母亲,今年就两次住进医院,要不是实在支撑不住她是断然不会进大医院“花钱”的。
给母亲做了好长时间的工作,她才终于答应让我们接她到城里过六十岁生日,但她一再说就在家里做几个菜,馆子里吃不习惯。按照母亲的要求,我没有请任何客人,妻子自己烧了几个菜,算是为母亲祝寿。母亲在城里住了三天后,再怎么挽留她还是要回老家去。只是感觉到母亲好像有什么心事瞒着我们,我想大概是她惦记着家里的农活,惦记着圈里的牲口吧,我们也就顺母亲的意,送她搭上了回老家的班车。
半个月后,当我打电话给弟弟,问及父母的情况时,弟弟才告诉我说:母亲从城里回来后,病了三天,粒米未进。弟弟说,是母亲不让他告诉我们的。
前几天我回到老家,母亲才告诉我,她到城里的第二天,腰疼的老毛病就犯了,只是强忍着没有告诉我们。回想起了母亲在城里时脸上表现出的异样,我对自己的大意粗心感到后悔和自责。母亲说:人老了,小病小痛是常有的事,我如果给你们讲了,你们就又会把我送到医院去,今年就住了两次院,花了你们好几千块钱,你们也有难处啊。回来后,我睡了三天也就好了,老毛病拖一拖就过去了……
母亲说这些话时,显得很轻松,而我的心却在隐隐作痛。我已人近中年,也在养育孩子,此时,我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这份博大厚重的母爱。
在母亲的眼里,我们永远是一个不曾长大的孩子,她已习惯于用心血去喂养后人,用心灵乃至生命去呵护后人,她还在用自己那日渐单薄的身子为后人的生活树立起一片遮阳的绿荫、一座避雨的小屋。
我只想对母亲说:母亲啊,儿子的肩膀应该承负起生活的重担,您莫让我的人生留下太多的愧疚和遗憾。我会像儿时一样,一只手紧紧牵着您的衣角,请您让我用另一只手搀扶着您,让您快乐地安度晚年。
回家
谭功才
“回家”这个词语,我们说出来的时候好像很轻松。孩子对妈妈说,咱们回家吧。工作了一天的人们说,我们回家休息吧。你听,多轻松。可是,“回家”这个词对于在外打工的我们来说,似乎沉重了许多。
每到年根岁毕,远在他乡打工的游子聚在一起的时候,都会不约而同地相互询问,什么时候回家呀?回答者莫不显露出或多或少的无奈。彼此算计着这一年来的薪水,都作了些什么用途。新加入打工队伍的说,年初跟乡亲一道出来,总算没有在外面呆多久就进了工厂,但工资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吃穿住用除去之外,每月节余几百块,还了来时所借的路费,添置了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给电信局送了不少的电话费,感谢人家带出来的恩情,要请吃饭……起初的三个月是试用期,基本没有什么节余。一年算下来,刚好一个回家来回的路费。家肯定是要回的,钱没了明年从头再来。然而那些懵懂而来的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单车蹬烂了几部,还是没有什么头绪。这年头打工哪里是那么好打的呀,何况一无文凭,二无技术,只有牛力气,要找到下力气的活路太不容易了。要知道,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哩。
出来打工早的按道理说有钱回家呀,其实也并不尽然。农村里不是说一家不知一家事吗?钱或许是有的,但挣几个钱不容易啊。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人说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来广东的人莫不怀揣了许多的幻想与理想。沿海是他们寻梦的地方,是打工人在当今社会实现自己理想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在这个地方仍然没有一点起色的话,结局当然可想而知了。所以,打工一族的三步曲是这样的,起先安身立命,偿还家庭债务,然后省吃俭用组建家庭修建房子,最后积累原始资金寻求更好的发展。理想与现实是相互制约的。我们不妨算计一下,春节回家一趟,一个来回仅“托运费”就要上千元。出来一年回家,叔伯长辈起码要有个见面礼,大人小娃更是少不得“利是”,加上在路上的消费,再节省恐怕没有两千块绝对不行,如果再大方点,没有三千下不来。试问,一个普通打工仔一年又有多少收入?与其将这几千块给交通运输部门,倒不如直接寄给家里更划算。持这种想法的多属理智型的打工者,他们将自己的人生设计得比较合理。家是什么?天下何处不是家?
尽管乐观的少悲观的多,但还是有一种火烧猪肠子——熟一截吃一截的。他们回家好像赶场。只要一凑够来回的车费,就登上了北上的汽车。有的纯粹是为了回去显摆一回,有的是家里有点大大小小的事情,说一定要回去才行,还有的则是在外面身心太累,回家暂时躲避一下。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我分不清他们究竟是爱家呢,还是根本就对家不负责任。
还有一类如我等,早些年一心一意打拼,满以为积累到原始资金后就可以打道回府发展自己的事业。孰知,就在我们逐渐成熟渐渐老去的时候,新一代风一样的成长了起来。为了让他们和别人相比不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只好倾毕生精力在别人的城市里艰难的生存下来。无根一族终于有根了。这个根就是我们自己营造出来的家园。严格说来,这个根不是我们的,是孩子的。我们的根在南方以北。我们的根在某一棵树下。我们的根在某一座山峰前。我们是一片云,无论飘到哪里,山之家族才是我们永远栖息的驿站。
我们在南方以南。
我们背向大海,翘首北望。
我们时刻都在想着回家。
大小有别
李绪恒
女儿带着小她半岁多的表妹躲在房里,愣是凭借两双稚嫩的小手,经过数小时的辛勤劳作,最终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整个房间被小姐妹俩从容不迫地来了个彻头彻尾的乾坤大逆转,只要是能搬得动的物件几乎全被改变了原来的位置,剩下搬不动的几大件,也或多或少地暴露出被“肢解”过的痕迹,总之满屋子遍地狼藉,一派惨不忍睹的景象。
最无法忍受的还是经过我和爱人一番辛苦的搜救重建工作后,却怎么也找不着我那份已经只差结尾的文稿,苦熬了两个通宵的心血却连希望都没有了,恼气之余又不敢当着爱人的面发作。已经夭折的《绝不能在阴沟里翻船》的文稿本身就含有不可告人的情节,要是让爱人知道,肯定又没得个好觉睡了,纵使搜肠刮肚、呕心沥血地开脱和解释,我这张靠做思想工作出道的如簧巧舌也无法干干净净地洗刷掉爱人心底的那份猜疑,每次都是这样,以至于爱人审视我的眼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古怪。
为了给女儿一个不可或缺但不一定有效的教训,我还是向吃完晚饭后就不知去向的女儿发出了“通缉令”,不一会儿就被“缉拿归案”,我开始了“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她仔细回忆那叠写满了字的稿纸去了哪儿。架不住女儿一脸的茫茫然,最终还是惹恼了我,在失去耐心的情况下,我的询问方式变得越来越粗暴,女儿自始至终都在怯怯地看着我,逼急了她才供出自己并没有动过我的抽屉。尽管我已经知道女儿后面的潜台词,但我心里一直认为如果没有女儿作“领班”,我的文稿也就不会弄丢,心血也就不会付诸东流。女儿被我的严厉吓得不知所措,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
女儿被爱人“保释”出房间后,我独自一个人还在生着闷气,心烦意乱之余,有一件令我至今仍耿耿于怀的事又清晰地浮在了眼前。在我与女儿一般大小的时候,我曾祖母用过几十年的一个铜烟嘴不知咋的去向不明,全家人当宝贝一样搜遍了屋子里所有的角落也一无所获。罪责最终落定在我和弟弟身上,兴许是小孩子不懂事,拿了烟嘴与别人换了其他的东西,父亲又是引诱又是逼供,也没能从我们两兄弟嘴里捞到一丁点有价值的线索,恼怒之下,父亲用了“极刑”,将我面朝下背朝上的按倒在一条高凳子上,并让弟弟找来一条平时用来捆柴草捆猪的棕绳,给我来了个五花大绑,弟弟服从命令递到父亲手里的细竹条还没落在我屁股上,我就已经开始大声嚎叫了,曾祖母听到嚎叫声后赶过来将我从“虎口”中救了下来。后来我拣了个适当的机会与父亲论理,为什么受绑的是我,弟弟不也是嫌疑对象吗?父亲的理由很简单也很理直气壮,因为我是大的,不拿我开刀拿谁开刀?
无形之中,我已经将父亲惯用的理论当作了一条定律又用在了女儿的身上,当年我是冤枉的,现在女儿也是冤枉的,但从古至今很少有人说过不是。
深夜的灯光
李忠梅
凌晨三点,整个小城都在睡梦中,总有那么几家星星点点的灯光次第闪亮,家人都睡了,独坐在电脑前面,思维异常清晰,也许这是一种幸福的感受,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去体验深夜无法入睡的种种滋味。
常常一个人总在想,那些深夜不熄灯的人家,是在贪战网络游戏还是寒窗苦读的学子,是害怕黑夜抑或是在照顾襁褓中的孩子?或者是失恋后醉酒后痛苦后需要独自面对长夜的寂寞,去诠释领悟生命的真谛?不得而知。
那些妖艳的广告霓虹终于在卖尽风骚后沉沉地睡去,暗暗的昏昏的街灯也能在此时显示它独特的景致,一栋栋建筑物被它拖着长长的有些恐怖的影子。偶尔驶过的车辆也没有白日的昂扬斗志,它很自豪地知道拥挤的路口此时为它独自开放,蜷缩着身子的流浪汉在他艰辛地翻遍垃圾坑填满他肮脏的肚皮之后,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满足地进入梦乡,做着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美梦。
夜是真的睡了,没有多少声响,电脑的电流声在白天的喧嚣中,没人能发现它会有如此美妙的旋律,一窝寻找温馨的老鼠安然地在我家落户,总是在夜晚打情骂俏或者偷吃我家东西的它们此时也没了动静,大概在尽情嬉戏后相拥入眠了吧,只有个别撒娇的小老鼠发出梦呓似的吱吱声。而我,独坐着,冲一杯咖啡,燃一支烟,看着word文档里那个古怪的精灵懒散地瞪着无神的眼睛,竟忍不住用鼠标去戏弄它,看它虚伪地瞪着青蛙一样的双眼,讨好似地抖动两下回形针一样的身躯,然后打开一块淡黄色的界面温馨提示:请问您要做什么?一丝浅浅的笑意挂在我嘴边:小样,其实我真的什么都不想做。
很多时候,有些疲惫,有些沧桑,有些困惑,我都需要这样来调节自己,把自己的灵魂剖析在无人的深夜,给自己一个借口,让自己去想去思考走过和没走过的路。也许很多时候,一直只有茫然没有清醒或者不让自己清醒,也只有在这样夜深人静的晚上,摒弃工作中的尔虞我诈,放飞那些永远也打不开的心结,一个人静静地坐着,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
常常会因为看一部悲剧片掬一捧同情的泪水,或者给一个卖艺的残疾人捐一点小票,抑或是看见一对老人依偎着走过一片夕阳……
凌晨三点,整个小城都陷入安静的睡眠,只是一觉醒来,人生路上的脚步还是不会停歇。于是关了电脑,转而走向窗前,看着小城里那三三两两依稀可见的灯光。忽然就觉得,这灯光极像人的眼睛,夜晚只是人的一个眨眼,做一次短暂的休憩,明天还要睁开调节后的双眼,清醒着赶下一段路程!要是这灯光就这样持续下去,睡了的人们就永远也不必醒来了,世界该是什么样子的呢,而醒着的像我这样的人,又是否会在清醒中坚守下去呢?
静静的夜,丝丝的雨
付小平
静静的深夜,沙沙的雨声彻底淹没了我。我在雨中款款而行。久住城里,常忘记自然界的许许多多,都是那些水泥墙的阻隔而淡漠所致。然而今天在这沙沙的雨声中,我独享着一份别样的情致。因为,在浮躁或贫血的生存里,雨和雨声抚慰和缓解了我的伤痛,连连的忙碌稍稍地沾染了一些温淳。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这是我好喜欢的诗句。想起白天去清江边,那雨细细如丝,湿润人间轻轻的尘土;四处一片青青,雨中新绿的柳枝迎风摇曳,婀娜多姿。而此时,我那潮湿而又眷恋的心情,也如窗外的雨声,一唱一叠,所有的话题,便停泊在微启的唇畔……我知道这样的心境是极其珍贵的。它稍纵即逝后,又会回到平庸无奈或风雨如晦的时空中。所以,尽管知道遗留在旅途上的叹息或遗憾已无从捡起,我还是端坐在雨声中,用水草一样温软的心情去尽可能感受一种生命的原生形态或生命之上的抽象形态。这时,即使忆起的往事也携一抹温馨。
我喜欢“隔窗静聆雨打芭蕉”的意境。坐在雨声中,我打开一本书随意地读一读,也可铺上稿纸写一点自己想写的东西,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做,怔怔地发呆,让生命设置在一种自然状态;觉得累了,便端上一杯沏开的热茶和着柔和的雨声一同啜饮而下,总会感到五脏六腑都涌进了柔性的雨声,那些藏于毛孔、抑或细胞里的困惑和疲倦也会被雨声驱散而尽;此时再掬一捧雨声,就更会有一种凉爽的快感散布在全身,被中断的构思也会在一刻中续上灵感。但逢新晴,我好奇的心情便享受着每缕阳光,每条雨后彩虹,每一泓春水。我惊讶于我竟看出了平日居住地周围的可爱来。当然,我明白所有这一切,都是那春雨所制造的绝妙的效果。
“风雨故人来”。每逢雨天,我支撑着心灵之雨伞,痴痴傻傻地期待着友人来访,钟情于品味蒲松龄的“天下快事莫若交友,快友之事莫若谈”的乐趣。许是人生是宜雨天来读的。风雨潇潇,天地同时,在一间斗室里,品茶长谈不计昼夜,既神奇又道合,所及人际悲欢,大千世相。好比雨天放牛娃,戴顶桐油涂过的斗笠,攀上泥滑的山路,在青葱的坡坎上,摘下一串黄硕的山果来。
雨声是宁静的。我想它是一种超声的静。真正的雨声并非人人都听得懂的。学会倾听,其实也是一种技能。人一旦到了听懂那雨声的时候,对于自身的受挫和苦难,反转来会变得心平气和,高低贵贱会被漂白而淡化了。这时,虔诚地将雨水捂在脸上,或者贴在胸脯上,似有一袭清馨,一片清凉扑面而来。时间久了,便觉得这雨声也可触摸。那时,握笔或拿书的手心会沁出一些细细的汗珠,我总想这些也许是被雨声打湿了的吧!
杨昌祥
母亲节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深深的痛。长久漂泊在外,少有对母亲的关切和照顾。尽管母亲是一个硬朗的人,拉扯我们众多兄妹度过了漫长的艰苦岁月,毕竟现在上了年纪,还有两年就是七十岁了。如今就她与退休多年的父亲在家,还要照顾我初中快要毕业的女儿,叫我心灵何安呢?
好友麦子中午发来短信:“五月的康乃馨,没有牡丹的雍容,没有百合的浓香,只是默默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就像母亲的爱。今天是母亲节,祝福你的母亲幸福、快乐、健康!”看到这样的短信,实在是非常激动的,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都幸福、健康和快乐!
母亲节的气氛笼罩我心灵的时候,在异乡的一间小屋里,我无法浪漫地想给母亲什么惊喜,而是默默地发呆,默默地想念母亲。即使能给母亲寄回一件什么礼物,又怎能表达我对母亲的崇敬和深爱,又怎能报答母亲对我和妻子、女儿的厚爱。在母亲面前,我永远都是羞愧的,离她太远,没能在她身边让她的心灵得以安慰和平静,而那一颗滚烫的心仍一直在为我们操劳。对于这样的母亲,儿子永远无法补偿,惟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地工作,平安地生活,做好母亲期望的一切,不叫她老人家担心,让她老人家心里得到些许宽慰。也许这样,母亲就会感到足够了。
记得读中学时写过一篇题为《母亲》的作文,还受到老师的表扬,理由当然是真实和真挚。在作文里详述了我八岁时不慎摔成小腿骨折,母亲精心照顾和疼爱我的往事。那时,父亲工作在外,仅母亲一人在家带着我们一群孩子,她白天还要参加集体出工,挣几个分值微薄的工分,不时偷偷回家看看我的伤痛,给我递水擦药。劳累一天的母亲傍晚回家还无法停歇,除了做饭喂猪,还要背着我转转。当时已是夏天,酷热难耐,也许是我不懂事,也许是我伤痛难忍,常常在深更半夜硬要疲惫的母亲背着我到屋外场坝上走走,透一透夜晚的凉风,我无法知道母亲当时的心情,但母亲总是背着较胖的我在月光下不停地走动,安抚我入睡。如今想来,才知道母亲为我一生付出了太多的体力、精力和心血。我只能说,母亲永远是我心灵深处的至爱,我要用我一生的情感和品行来回报我的母亲,来安慰我的母亲,尽管这种回报和安慰是那么地微不足道,但总是一种孝心和孝行吧。
我相信所有的母亲都是最可敬佩的人。下午到壹加壹超市走了一遭,在那里看到了一本《中国作家教子报告》,翻了翻,发现有一篇《一双脚是怎么长大的》是从我们家乡走出去的著名女作家叶梅老师写的,便站在那里默默地读下去。叶梅老师从女儿的出生写起,写到女儿的快乐成长,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母亲的苦乐和挚爱,令人感动。我想,我的母亲尽管没有对我说出很多母子的故事,但那份爱一定像叶梅老师文章所流露的那样,真实而生动。在同一本书里,我同时阅读了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教子生病》,毕淑敏是我非常喜爱的一位优秀作家,其小说散文的艺术感染力是非常强大的。乍一看这篇散文的标题,就给人一种好奇的感觉,怎么能教子生病呢?这不是很奇怪吗?读了全文,才知她作为母亲的良苦用心,她是在教儿子怎样应对生活。多么巧妙的角度,尽管写了一位母亲的残酷,而更重要的是写了母亲的大爱,读者也会赞赏母亲的智慧和手段。能面对一切困境的孩子,有出息的儿女,才是母亲最放心的。如此,我必须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让母亲放心。母亲放心,是我灵魂的慰藉。
在超市里站着看书,我这还是第一次,是因为母亲的故事和爱吸引了我。而在我看书的同时,超市里播放着歌曲,起初我并未在意,仔细听了几支歌后,才觉察到这些歌全部是歌唱母亲的,浑身便觉得有了一种力量,脑海里一幕幕回放自己母亲的身影。超市里在母亲节播放母亲的歌曲,尽管有浓厚的商业味道,但我更愿意感受那种对母亲的虔敬和关爱。母亲,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多么的圣洁和至高无上。
母亲,请让我搀扶您
朱清社
每一次回到母亲身边,我感到她一天天变得苍老了,尽管见到儿孙后她的脸上总是洋溢出灿烂和满足,但依然难以掩饰无情岁月布写的印痕。
母亲今年已经年满六十岁。她常说:自己该老了。
说实话,我们一直没有给母亲像模像样过个生日,眼看母亲头顶已有丝丝白发,一种愧疚便自然而然的袭上心头。年轻时的母亲为多挣工分养活家口,与男劳力干着一样的体力活,虽然她凭着自己的苦力让我们家始终没有成为缺粮户,却也让自己落下了一些疾病。逐渐苍老的母亲,今年就两次住进医院,要不是实在支撑不住她是断然不会进大医院“花钱”的。
给母亲做了好长时间的工作,她才终于答应让我们接她到城里过六十岁生日,但她一再说就在家里做几个菜,馆子里吃不习惯。按照母亲的要求,我没有请任何客人,妻子自己烧了几个菜,算是为母亲祝寿。母亲在城里住了三天后,再怎么挽留她还是要回老家去。只是感觉到母亲好像有什么心事瞒着我们,我想大概是她惦记着家里的农活,惦记着圈里的牲口吧,我们也就顺母亲的意,送她搭上了回老家的班车。
半个月后,当我打电话给弟弟,问及父母的情况时,弟弟才告诉我说:母亲从城里回来后,病了三天,粒米未进。弟弟说,是母亲不让他告诉我们的。
前几天我回到老家,母亲才告诉我,她到城里的第二天,腰疼的老毛病就犯了,只是强忍着没有告诉我们。回想起了母亲在城里时脸上表现出的异样,我对自己的大意粗心感到后悔和自责。母亲说:人老了,小病小痛是常有的事,我如果给你们讲了,你们就又会把我送到医院去,今年就住了两次院,花了你们好几千块钱,你们也有难处啊。回来后,我睡了三天也就好了,老毛病拖一拖就过去了……
母亲说这些话时,显得很轻松,而我的心却在隐隐作痛。我已人近中年,也在养育孩子,此时,我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这份博大厚重的母爱。
在母亲的眼里,我们永远是一个不曾长大的孩子,她已习惯于用心血去喂养后人,用心灵乃至生命去呵护后人,她还在用自己那日渐单薄的身子为后人的生活树立起一片遮阳的绿荫、一座避雨的小屋。
我只想对母亲说:母亲啊,儿子的肩膀应该承负起生活的重担,您莫让我的人生留下太多的愧疚和遗憾。我会像儿时一样,一只手紧紧牵着您的衣角,请您让我用另一只手搀扶着您,让您快乐地安度晚年。
回家
谭功才
“回家”这个词语,我们说出来的时候好像很轻松。孩子对妈妈说,咱们回家吧。工作了一天的人们说,我们回家休息吧。你听,多轻松。可是,“回家”这个词对于在外打工的我们来说,似乎沉重了许多。
每到年根岁毕,远在他乡打工的游子聚在一起的时候,都会不约而同地相互询问,什么时候回家呀?回答者莫不显露出或多或少的无奈。彼此算计着这一年来的薪水,都作了些什么用途。新加入打工队伍的说,年初跟乡亲一道出来,总算没有在外面呆多久就进了工厂,但工资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吃穿住用除去之外,每月节余几百块,还了来时所借的路费,添置了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给电信局送了不少的电话费,感谢人家带出来的恩情,要请吃饭……起初的三个月是试用期,基本没有什么节余。一年算下来,刚好一个回家来回的路费。家肯定是要回的,钱没了明年从头再来。然而那些懵懂而来的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单车蹬烂了几部,还是没有什么头绪。这年头打工哪里是那么好打的呀,何况一无文凭,二无技术,只有牛力气,要找到下力气的活路太不容易了。要知道,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哩。
出来打工早的按道理说有钱回家呀,其实也并不尽然。农村里不是说一家不知一家事吗?钱或许是有的,但挣几个钱不容易啊。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人说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来广东的人莫不怀揣了许多的幻想与理想。沿海是他们寻梦的地方,是打工人在当今社会实现自己理想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在这个地方仍然没有一点起色的话,结局当然可想而知了。所以,打工一族的三步曲是这样的,起先安身立命,偿还家庭债务,然后省吃俭用组建家庭修建房子,最后积累原始资金寻求更好的发展。理想与现实是相互制约的。我们不妨算计一下,春节回家一趟,一个来回仅“托运费”就要上千元。出来一年回家,叔伯长辈起码要有个见面礼,大人小娃更是少不得“利是”,加上在路上的消费,再节省恐怕没有两千块绝对不行,如果再大方点,没有三千下不来。试问,一个普通打工仔一年又有多少收入?与其将这几千块给交通运输部门,倒不如直接寄给家里更划算。持这种想法的多属理智型的打工者,他们将自己的人生设计得比较合理。家是什么?天下何处不是家?
尽管乐观的少悲观的多,但还是有一种火烧猪肠子——熟一截吃一截的。他们回家好像赶场。只要一凑够来回的车费,就登上了北上的汽车。有的纯粹是为了回去显摆一回,有的是家里有点大大小小的事情,说一定要回去才行,还有的则是在外面身心太累,回家暂时躲避一下。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我分不清他们究竟是爱家呢,还是根本就对家不负责任。
还有一类如我等,早些年一心一意打拼,满以为积累到原始资金后就可以打道回府发展自己的事业。孰知,就在我们逐渐成熟渐渐老去的时候,新一代风一样的成长了起来。为了让他们和别人相比不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只好倾毕生精力在别人的城市里艰难的生存下来。无根一族终于有根了。这个根就是我们自己营造出来的家园。严格说来,这个根不是我们的,是孩子的。我们的根在南方以北。我们的根在某一棵树下。我们的根在某一座山峰前。我们是一片云,无论飘到哪里,山之家族才是我们永远栖息的驿站。
我们在南方以南。
我们背向大海,翘首北望。
我们时刻都在想着回家。
大小有别
李绪恒
女儿带着小她半岁多的表妹躲在房里,愣是凭借两双稚嫩的小手,经过数小时的辛勤劳作,最终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整个房间被小姐妹俩从容不迫地来了个彻头彻尾的乾坤大逆转,只要是能搬得动的物件几乎全被改变了原来的位置,剩下搬不动的几大件,也或多或少地暴露出被“肢解”过的痕迹,总之满屋子遍地狼藉,一派惨不忍睹的景象。
最无法忍受的还是经过我和爱人一番辛苦的搜救重建工作后,却怎么也找不着我那份已经只差结尾的文稿,苦熬了两个通宵的心血却连希望都没有了,恼气之余又不敢当着爱人的面发作。已经夭折的《绝不能在阴沟里翻船》的文稿本身就含有不可告人的情节,要是让爱人知道,肯定又没得个好觉睡了,纵使搜肠刮肚、呕心沥血地开脱和解释,我这张靠做思想工作出道的如簧巧舌也无法干干净净地洗刷掉爱人心底的那份猜疑,每次都是这样,以至于爱人审视我的眼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古怪。
为了给女儿一个不可或缺但不一定有效的教训,我还是向吃完晚饭后就不知去向的女儿发出了“通缉令”,不一会儿就被“缉拿归案”,我开始了“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她仔细回忆那叠写满了字的稿纸去了哪儿。架不住女儿一脸的茫茫然,最终还是惹恼了我,在失去耐心的情况下,我的询问方式变得越来越粗暴,女儿自始至终都在怯怯地看着我,逼急了她才供出自己并没有动过我的抽屉。尽管我已经知道女儿后面的潜台词,但我心里一直认为如果没有女儿作“领班”,我的文稿也就不会弄丢,心血也就不会付诸东流。女儿被我的严厉吓得不知所措,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
女儿被爱人“保释”出房间后,我独自一个人还在生着闷气,心烦意乱之余,有一件令我至今仍耿耿于怀的事又清晰地浮在了眼前。在我与女儿一般大小的时候,我曾祖母用过几十年的一个铜烟嘴不知咋的去向不明,全家人当宝贝一样搜遍了屋子里所有的角落也一无所获。罪责最终落定在我和弟弟身上,兴许是小孩子不懂事,拿了烟嘴与别人换了其他的东西,父亲又是引诱又是逼供,也没能从我们两兄弟嘴里捞到一丁点有价值的线索,恼怒之下,父亲用了“极刑”,将我面朝下背朝上的按倒在一条高凳子上,并让弟弟找来一条平时用来捆柴草捆猪的棕绳,给我来了个五花大绑,弟弟服从命令递到父亲手里的细竹条还没落在我屁股上,我就已经开始大声嚎叫了,曾祖母听到嚎叫声后赶过来将我从“虎口”中救了下来。后来我拣了个适当的机会与父亲论理,为什么受绑的是我,弟弟不也是嫌疑对象吗?父亲的理由很简单也很理直气壮,因为我是大的,不拿我开刀拿谁开刀?
无形之中,我已经将父亲惯用的理论当作了一条定律又用在了女儿的身上,当年我是冤枉的,现在女儿也是冤枉的,但从古至今很少有人说过不是。
深夜的灯光
李忠梅
凌晨三点,整个小城都在睡梦中,总有那么几家星星点点的灯光次第闪亮,家人都睡了,独坐在电脑前面,思维异常清晰,也许这是一种幸福的感受,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去体验深夜无法入睡的种种滋味。
常常一个人总在想,那些深夜不熄灯的人家,是在贪战网络游戏还是寒窗苦读的学子,是害怕黑夜抑或是在照顾襁褓中的孩子?或者是失恋后醉酒后痛苦后需要独自面对长夜的寂寞,去诠释领悟生命的真谛?不得而知。
那些妖艳的广告霓虹终于在卖尽风骚后沉沉地睡去,暗暗的昏昏的街灯也能在此时显示它独特的景致,一栋栋建筑物被它拖着长长的有些恐怖的影子。偶尔驶过的车辆也没有白日的昂扬斗志,它很自豪地知道拥挤的路口此时为它独自开放,蜷缩着身子的流浪汉在他艰辛地翻遍垃圾坑填满他肮脏的肚皮之后,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满足地进入梦乡,做着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美梦。
夜是真的睡了,没有多少声响,电脑的电流声在白天的喧嚣中,没人能发现它会有如此美妙的旋律,一窝寻找温馨的老鼠安然地在我家落户,总是在夜晚打情骂俏或者偷吃我家东西的它们此时也没了动静,大概在尽情嬉戏后相拥入眠了吧,只有个别撒娇的小老鼠发出梦呓似的吱吱声。而我,独坐着,冲一杯咖啡,燃一支烟,看着word文档里那个古怪的精灵懒散地瞪着无神的眼睛,竟忍不住用鼠标去戏弄它,看它虚伪地瞪着青蛙一样的双眼,讨好似地抖动两下回形针一样的身躯,然后打开一块淡黄色的界面温馨提示:请问您要做什么?一丝浅浅的笑意挂在我嘴边:小样,其实我真的什么都不想做。
很多时候,有些疲惫,有些沧桑,有些困惑,我都需要这样来调节自己,把自己的灵魂剖析在无人的深夜,给自己一个借口,让自己去想去思考走过和没走过的路。也许很多时候,一直只有茫然没有清醒或者不让自己清醒,也只有在这样夜深人静的晚上,摒弃工作中的尔虞我诈,放飞那些永远也打不开的心结,一个人静静地坐着,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
常常会因为看一部悲剧片掬一捧同情的泪水,或者给一个卖艺的残疾人捐一点小票,抑或是看见一对老人依偎着走过一片夕阳……
凌晨三点,整个小城都陷入安静的睡眠,只是一觉醒来,人生路上的脚步还是不会停歇。于是关了电脑,转而走向窗前,看着小城里那三三两两依稀可见的灯光。忽然就觉得,这灯光极像人的眼睛,夜晚只是人的一个眨眼,做一次短暂的休憩,明天还要睁开调节后的双眼,清醒着赶下一段路程!要是这灯光就这样持续下去,睡了的人们就永远也不必醒来了,世界该是什么样子的呢,而醒着的像我这样的人,又是否会在清醒中坚守下去呢?
静静的夜,丝丝的雨
付小平
静静的深夜,沙沙的雨声彻底淹没了我。我在雨中款款而行。久住城里,常忘记自然界的许许多多,都是那些水泥墙的阻隔而淡漠所致。然而今天在这沙沙的雨声中,我独享着一份别样的情致。因为,在浮躁或贫血的生存里,雨和雨声抚慰和缓解了我的伤痛,连连的忙碌稍稍地沾染了一些温淳。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这是我好喜欢的诗句。想起白天去清江边,那雨细细如丝,湿润人间轻轻的尘土;四处一片青青,雨中新绿的柳枝迎风摇曳,婀娜多姿。而此时,我那潮湿而又眷恋的心情,也如窗外的雨声,一唱一叠,所有的话题,便停泊在微启的唇畔……我知道这样的心境是极其珍贵的。它稍纵即逝后,又会回到平庸无奈或风雨如晦的时空中。所以,尽管知道遗留在旅途上的叹息或遗憾已无从捡起,我还是端坐在雨声中,用水草一样温软的心情去尽可能感受一种生命的原生形态或生命之上的抽象形态。这时,即使忆起的往事也携一抹温馨。
我喜欢“隔窗静聆雨打芭蕉”的意境。坐在雨声中,我打开一本书随意地读一读,也可铺上稿纸写一点自己想写的东西,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做,怔怔地发呆,让生命设置在一种自然状态;觉得累了,便端上一杯沏开的热茶和着柔和的雨声一同啜饮而下,总会感到五脏六腑都涌进了柔性的雨声,那些藏于毛孔、抑或细胞里的困惑和疲倦也会被雨声驱散而尽;此时再掬一捧雨声,就更会有一种凉爽的快感散布在全身,被中断的构思也会在一刻中续上灵感。但逢新晴,我好奇的心情便享受着每缕阳光,每条雨后彩虹,每一泓春水。我惊讶于我竟看出了平日居住地周围的可爱来。当然,我明白所有这一切,都是那春雨所制造的绝妙的效果。
“风雨故人来”。每逢雨天,我支撑着心灵之雨伞,痴痴傻傻地期待着友人来访,钟情于品味蒲松龄的“天下快事莫若交友,快友之事莫若谈”的乐趣。许是人生是宜雨天来读的。风雨潇潇,天地同时,在一间斗室里,品茶长谈不计昼夜,既神奇又道合,所及人际悲欢,大千世相。好比雨天放牛娃,戴顶桐油涂过的斗笠,攀上泥滑的山路,在青葱的坡坎上,摘下一串黄硕的山果来。
雨声是宁静的。我想它是一种超声的静。真正的雨声并非人人都听得懂的。学会倾听,其实也是一种技能。人一旦到了听懂那雨声的时候,对于自身的受挫和苦难,反转来会变得心平气和,高低贵贱会被漂白而淡化了。这时,虔诚地将雨水捂在脸上,或者贴在胸脯上,似有一袭清馨,一片清凉扑面而来。时间久了,便觉得这雨声也可触摸。那时,握笔或拿书的手心会沁出一些细细的汗珠,我总想这些也许是被雨声打湿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