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卓雅长达二十多年地用镜头追寻沈从文留在湘西的踪迹,欲借助自己所拍的几千幅原始照片,配合沈从文的文字。形之于14册图书,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淳美的湘西画卷。
常读沈从文关于湘西的文字,却不曾亲眼见过湘西。这是郁积心底多年的憾事。终于寻得一次机缘,我褪去因其太美而不敢靠近的怯意,连夜赶往凤凰。然而清晨在新旧城交界处,我发现这远不是沈氏笔下的世界了。无论是游荡在城门口兜售花环的孩童,还是沿街而坐叫卖饰物的妇女,眼中皆对“生意”二字充满了热望。白日里被鼎沸人声所湮没掉的沱江流水,也因了那无数前来追寻世外桃源,又误将终日饮酒歌唱当作生活常态的游客,彻夜在闪烁的霓虹灯和缠绵的流行歌中静默下去了。
我想,边城慢慢显出了衰老之色,正如女人大好年华不复存时急于遮瑕的心思一样,它焦虑地从外面世界拿一些现代元素涂抹在容颜上,修饰的做作,让人一眼就能望穿。
没有看到多年之前本真的可爱,我悻悻离去。但让人惊喜的是,归来不久,我便看到新出的“沈从文的湘西世界”系列图书的一部分——卓雅长达二十多年地用镜头追寻沈从文留在湘西的踪迹,欲借助自己所拍的几千幅原始照片,配合沈从文的文字,形之于14册图书,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淳美的湘西画卷。
目前,系列已有《边城》、《长河》和《从文自传》面世。单看袁银昌设计的封面,沈氏文字透出的瑰奇想象和山野气息就扑面而来——枝蔓缠绕的野花在书页的一侧攀缘、盛开,而翠翠在喜欢听新嫁娘的故事的年龄,便常常采摘了这样的花朵戴在头上,安静地发起呆来;这些花朵和文字又是银色的。幼年沈从文爱看的面白身长的苗家女子,莫不佩戴着花色繁多的银饰,坐在竹筏上掩面而笑,周身都因这银光氤氲了一层神秘的美感。
初看封面已能感知湘西淳朴、多情的风味,及至翻开,才发现卓雅用光影还原人和事的效果,简直可以用“震慑”来形容。与其之前的摄影作品集《沈从文和他的湘西世界》、《黄永玉和他的湘西》不同,此次推出的更符合文字插图版的定位——卓雅按图随文走的方式,精心选配,使人边读文字边赏画卷,真切地触摸到湘西的毓秀天地和可爱人儿。
合上不一样的《边城》,我曾在很长的时间里漫无边际地想象:什么样的山水才能把翠翠的眸子养得如水晶般清明?什么样的完美少年才能配得上一个绝妙的诨名“岳云”?等我看到卓雅的作品,才发现碧溪蛆是浑然天成泛着波光的,岸边有乱石和杂草,水上有破旧的小船和衣衫随意的渡客;傩送也不是英武从容的男子,他只是一个始终腼腆微笑的俊美孩子罢了,眉目之间溢满了乡野人的忠厚。此时我才恍然明白:真实的湘西不是影视作品里唯美的仙境,它能魅惑常人之处,全在于这挥之不去的自然本色和善良天性。白河边掩映在半开桃花之中的人家,也寻常如中国许多乡村的旧房子一般,瓦砾斑驳。翠翠爷爷到此沽酒,恐怕所得的不过也是浑浊但甘甜的淡酒一壶吧。而《从文自传》中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照片,如果读者细细看去,也许会发现卓雅蹲在远处拍摄时的视角,与沈氏年幼时逃课到处玩耍的心性、天真观察人和物的眼神多么相近!
卓雅既忠实于原文的魂灵,又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挑选了许多合乎情理但又在文字以外的图片,从而将读者与湘西无限拉近,甚至能触摸到它蓬勃、多彩的生命。而卓雅之所以能逼真地还原湘西,源于她在沈氏文章中收获的感动。在真正走进这片山水的时候,她是饱含了热爱和深情的——她的心灵一直在与沈氏对话,风景和人物的出场在她眼中恰如文字般诗情画意。
此时我意识到自己匆匆掠影便感慨“边城老去”,其实是浅薄的表征。这片土地诚然会在岁月中变迁,但卓雅知道神秘的湘西文化和美好的乡野性情已经渗入了边远小城的灵魂,因此她追寻在这条路上,偶然际遇一处长长的码头或一条湿湿的河街,都能让她惊喜地举起镜头,定格细微处风韵无限的湘西。
突然想起离开凤凰城前,坐了一个苗家女人的船只。她因夫家刚刚去世,严格遵照苗家的习俗,并不唱歌。现在回想起来,她的美丽恰恰是在这份忠贞里,即便是她要因孤身劳作而变得皮肤黝黑、嗓音沙哑。这也是现代湘西的可爱处,从上世纪延续至今,并未消失。
因此,如果只能像过客一样匆匆游走湘西,又要领略边城不老的神话,翻阅卓雅留下的光影作品,也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常读沈从文关于湘西的文字,却不曾亲眼见过湘西。这是郁积心底多年的憾事。终于寻得一次机缘,我褪去因其太美而不敢靠近的怯意,连夜赶往凤凰。然而清晨在新旧城交界处,我发现这远不是沈氏笔下的世界了。无论是游荡在城门口兜售花环的孩童,还是沿街而坐叫卖饰物的妇女,眼中皆对“生意”二字充满了热望。白日里被鼎沸人声所湮没掉的沱江流水,也因了那无数前来追寻世外桃源,又误将终日饮酒歌唱当作生活常态的游客,彻夜在闪烁的霓虹灯和缠绵的流行歌中静默下去了。
我想,边城慢慢显出了衰老之色,正如女人大好年华不复存时急于遮瑕的心思一样,它焦虑地从外面世界拿一些现代元素涂抹在容颜上,修饰的做作,让人一眼就能望穿。
没有看到多年之前本真的可爱,我悻悻离去。但让人惊喜的是,归来不久,我便看到新出的“沈从文的湘西世界”系列图书的一部分——卓雅长达二十多年地用镜头追寻沈从文留在湘西的踪迹,欲借助自己所拍的几千幅原始照片,配合沈从文的文字,形之于14册图书,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淳美的湘西画卷。
目前,系列已有《边城》、《长河》和《从文自传》面世。单看袁银昌设计的封面,沈氏文字透出的瑰奇想象和山野气息就扑面而来——枝蔓缠绕的野花在书页的一侧攀缘、盛开,而翠翠在喜欢听新嫁娘的故事的年龄,便常常采摘了这样的花朵戴在头上,安静地发起呆来;这些花朵和文字又是银色的。幼年沈从文爱看的面白身长的苗家女子,莫不佩戴着花色繁多的银饰,坐在竹筏上掩面而笑,周身都因这银光氤氲了一层神秘的美感。
初看封面已能感知湘西淳朴、多情的风味,及至翻开,才发现卓雅用光影还原人和事的效果,简直可以用“震慑”来形容。与其之前的摄影作品集《沈从文和他的湘西世界》、《黄永玉和他的湘西》不同,此次推出的更符合文字插图版的定位——卓雅按图随文走的方式,精心选配,使人边读文字边赏画卷,真切地触摸到湘西的毓秀天地和可爱人儿。
合上不一样的《边城》,我曾在很长的时间里漫无边际地想象:什么样的山水才能把翠翠的眸子养得如水晶般清明?什么样的完美少年才能配得上一个绝妙的诨名“岳云”?等我看到卓雅的作品,才发现碧溪蛆是浑然天成泛着波光的,岸边有乱石和杂草,水上有破旧的小船和衣衫随意的渡客;傩送也不是英武从容的男子,他只是一个始终腼腆微笑的俊美孩子罢了,眉目之间溢满了乡野人的忠厚。此时我才恍然明白:真实的湘西不是影视作品里唯美的仙境,它能魅惑常人之处,全在于这挥之不去的自然本色和善良天性。白河边掩映在半开桃花之中的人家,也寻常如中国许多乡村的旧房子一般,瓦砾斑驳。翠翠爷爷到此沽酒,恐怕所得的不过也是浑浊但甘甜的淡酒一壶吧。而《从文自传》中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照片,如果读者细细看去,也许会发现卓雅蹲在远处拍摄时的视角,与沈氏年幼时逃课到处玩耍的心性、天真观察人和物的眼神多么相近!
卓雅既忠实于原文的魂灵,又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挑选了许多合乎情理但又在文字以外的图片,从而将读者与湘西无限拉近,甚至能触摸到它蓬勃、多彩的生命。而卓雅之所以能逼真地还原湘西,源于她在沈氏文章中收获的感动。在真正走进这片山水的时候,她是饱含了热爱和深情的——她的心灵一直在与沈氏对话,风景和人物的出场在她眼中恰如文字般诗情画意。
此时我意识到自己匆匆掠影便感慨“边城老去”,其实是浅薄的表征。这片土地诚然会在岁月中变迁,但卓雅知道神秘的湘西文化和美好的乡野性情已经渗入了边远小城的灵魂,因此她追寻在这条路上,偶然际遇一处长长的码头或一条湿湿的河街,都能让她惊喜地举起镜头,定格细微处风韵无限的湘西。
突然想起离开凤凰城前,坐了一个苗家女人的船只。她因夫家刚刚去世,严格遵照苗家的习俗,并不唱歌。现在回想起来,她的美丽恰恰是在这份忠贞里,即便是她要因孤身劳作而变得皮肤黝黑、嗓音沙哑。这也是现代湘西的可爱处,从上世纪延续至今,并未消失。
因此,如果只能像过客一样匆匆游走湘西,又要领略边城不老的神话,翻阅卓雅留下的光影作品,也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