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小组合作是经典的课堂学习模式,它能促进学生之间更好地交流与探讨。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动手又动脑的课程,小组合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依靠组内成员的力量达到共同进步。初中信息技术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本文从在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转变观念,创新小组合作学习;科学合理的分组,借小组合作促发展;精选合作内容,让合作学习更高效四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合作学习;创新模式;共同进步
在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它能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产生兴趣,并在互相交流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初中信息技术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在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受到相当的重视,如:著名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提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大力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率。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班级集体教学中出现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不扎实而在操作过程中盲目操作的状况,引导小组内的伙伴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且也为了整个小组,要取得成功,并且小组其他的成员也在鼓励自己成功。较为强烈的动机将导致更为长久地参与到教学任务中去,这样,反过来又促进了学习。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基础较差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目睹基础好的同学所做的示范;同时,与在那种不承担个人责任的小组中的同学相比,学生具有更多的责任感,有了责任感,就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管是给予帮助还是接受帮助,都促进了给予者与接受者双方的学习。学习的过程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且还通过情意因素促进学生认知以及非认知品质的提高,同时也满足了每个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需求。
3、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操作能力。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大多中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了解比较浅显,或者是道听途说,以至于一些同学对电脑产生了一种神秘感,认为学习电脑会很难,电脑不是轻易能碰得的(怕弄坏)。利用小组合作并且制定相关的操作任务,使学生充分了解到,计算机其实只是一种工具,这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一些具体的工作,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只介绍一些基本的操作,进一步的操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探索验证。比如在字处理软件使用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
二、转变观念,创新小组合作学习
1、改变教学观是合作的先导。“合作”的课堂教师更多的应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中,使学生认为教师是在与他们一起学习,认识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就要求教师要重新给自己定位,信任尊重每一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并主动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合作学习才能成为一种可能。
2、做好任务设计,找出学生能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项。任务的设计要有利于“合作学习”,不能太难,也不要太容易,一个任务要能分成几个层次不同的子任务,利于学生交流,合作,创新。在设计任务时,还要在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上适当考虑。
3、让学生有思考再参与。合作学习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否则,单纯地采用合作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反而会助长某些学生的依赖心理。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就应该补上“学生独立思考”这一环节,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交流,而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4、诱导学生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如利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然后为各小组制定任务,要求各小组利用Word为本班制作一期板报。板报的主题及小组组员的任务是与老师讨论后确定;板报制作过程,包括板报的版面设计,资料及图片的收集,板报的录入排版等均采用“组内合作”的形式,由各小组组员协商,分工完成;板报制作完成后,采用小组集中讨论并列出他们互相帮助的具体活动,同时采用“组内竞争”的形式,从各小组制作的板报中评选最佳作品。最后,老师结合本次活动做相应的总结,只有全组所有的成员都达到了教学要求才算达到目的,也就是说,在学生小组学习方式中,学生的任务不是全组做些什么而是全组学些什么。
三、科学合理的分组,借小组合作促发展
1、自由组合小组。开学初,我先让学生以6人为一个小组自由组合。从组合情况来看,学生一般是强强组合、男男组合、女女组合、动动组合、静静组合的方式。这是对学生基本学习状况的摸底,为下一步科学组建小组奠定基础。
2、科学组合合作小组。我以学生自由组合为参考,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通过与班主任交流了解,根据性别比例、学习情况、性格倾向等方面搭配,每小组设定为6人。
3、有目的地培养小组长,保证课堂活力有序。选组长时可先让学生自我推荐,在得到组员的同意后方可当选。不成功的话,再在全班当选。当选的组长要求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活动的初始阶段我注重培养组长的管理、组织能力,有效的发挥组长协调、分工、督促的作用,使每一个小组具有统一的管理模式。
良好有序的课堂,是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信息技术学科每个班级每周上一到两节信息技术课,学生对授课老师不如主科老师熟悉,对教师的敬畏程度也不深,再加上课堂让学生上机动手操作的环节较多,课堂易失控。因此,教师必须在学生机和教师机中安装电子教室,在进行小組合作任务布置、学生发言以及反馈评价时要控制住学生机,让学生静心倾听。静心倾听是保证合作有效的前提条件。
四、精选合作内容,让合作学习更高效
没有设计的合作学习是不负责任的学习。同样,教师不关注过程的合作是流于形式的合作,尽管表面上是分了若干小组,但小组中的合作学习却没有有效运行。因此,要想小组合作学习有高效,教师必须注重合作内容的设计和合作过程的关注。
例如:在设计《信息集成》这一课时,我让学生用frontpage设计一份圣诞贺卡我在设计贺卡任务时尽量考虑小组内每个人的分工需要和层次,充分发挥每人学生的作用。要让小组内全部的学生共同努力,让小组内不同能力类型的学生都能独立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在评价标准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结构、色彩是否恰当、美观。②贺词是否别出心裁。③语言介绍时是否生动。这样,让小组内每个成员自行分工,美术功底比较好的同学可以画图,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可以写新年贺词,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同学负责操作电脑,最后组长总结、展示自己组的作品等。这样,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既考虑到个体的差异,发展了个体的特长,培养了合作意识,达到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且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真正落实到实处。
总之,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与探讨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小组合作刚好能将学生组织起来,使学生借小组的力量更好地研究信息技术。想让小组合作焕发活力,需要教师合理的分组、精选合作内容,从而让小组合作激活信息技术课堂,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合作学习;创新模式;共同进步
在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它能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产生兴趣,并在互相交流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初中信息技术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在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受到相当的重视,如:著名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提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大力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率。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班级集体教学中出现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不扎实而在操作过程中盲目操作的状况,引导小组内的伙伴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且也为了整个小组,要取得成功,并且小组其他的成员也在鼓励自己成功。较为强烈的动机将导致更为长久地参与到教学任务中去,这样,反过来又促进了学习。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基础较差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目睹基础好的同学所做的示范;同时,与在那种不承担个人责任的小组中的同学相比,学生具有更多的责任感,有了责任感,就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管是给予帮助还是接受帮助,都促进了给予者与接受者双方的学习。学习的过程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且还通过情意因素促进学生认知以及非认知品质的提高,同时也满足了每个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需求。
3、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操作能力。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大多中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了解比较浅显,或者是道听途说,以至于一些同学对电脑产生了一种神秘感,认为学习电脑会很难,电脑不是轻易能碰得的(怕弄坏)。利用小组合作并且制定相关的操作任务,使学生充分了解到,计算机其实只是一种工具,这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一些具体的工作,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只介绍一些基本的操作,进一步的操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探索验证。比如在字处理软件使用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
二、转变观念,创新小组合作学习
1、改变教学观是合作的先导。“合作”的课堂教师更多的应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中,使学生认为教师是在与他们一起学习,认识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就要求教师要重新给自己定位,信任尊重每一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并主动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合作学习才能成为一种可能。
2、做好任务设计,找出学生能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项。任务的设计要有利于“合作学习”,不能太难,也不要太容易,一个任务要能分成几个层次不同的子任务,利于学生交流,合作,创新。在设计任务时,还要在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上适当考虑。
3、让学生有思考再参与。合作学习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否则,单纯地采用合作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反而会助长某些学生的依赖心理。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就应该补上“学生独立思考”这一环节,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交流,而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4、诱导学生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如利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然后为各小组制定任务,要求各小组利用Word为本班制作一期板报。板报的主题及小组组员的任务是与老师讨论后确定;板报制作过程,包括板报的版面设计,资料及图片的收集,板报的录入排版等均采用“组内合作”的形式,由各小组组员协商,分工完成;板报制作完成后,采用小组集中讨论并列出他们互相帮助的具体活动,同时采用“组内竞争”的形式,从各小组制作的板报中评选最佳作品。最后,老师结合本次活动做相应的总结,只有全组所有的成员都达到了教学要求才算达到目的,也就是说,在学生小组学习方式中,学生的任务不是全组做些什么而是全组学些什么。
三、科学合理的分组,借小组合作促发展
1、自由组合小组。开学初,我先让学生以6人为一个小组自由组合。从组合情况来看,学生一般是强强组合、男男组合、女女组合、动动组合、静静组合的方式。这是对学生基本学习状况的摸底,为下一步科学组建小组奠定基础。
2、科学组合合作小组。我以学生自由组合为参考,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通过与班主任交流了解,根据性别比例、学习情况、性格倾向等方面搭配,每小组设定为6人。
3、有目的地培养小组长,保证课堂活力有序。选组长时可先让学生自我推荐,在得到组员的同意后方可当选。不成功的话,再在全班当选。当选的组长要求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活动的初始阶段我注重培养组长的管理、组织能力,有效的发挥组长协调、分工、督促的作用,使每一个小组具有统一的管理模式。
良好有序的课堂,是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信息技术学科每个班级每周上一到两节信息技术课,学生对授课老师不如主科老师熟悉,对教师的敬畏程度也不深,再加上课堂让学生上机动手操作的环节较多,课堂易失控。因此,教师必须在学生机和教师机中安装电子教室,在进行小組合作任务布置、学生发言以及反馈评价时要控制住学生机,让学生静心倾听。静心倾听是保证合作有效的前提条件。
四、精选合作内容,让合作学习更高效
没有设计的合作学习是不负责任的学习。同样,教师不关注过程的合作是流于形式的合作,尽管表面上是分了若干小组,但小组中的合作学习却没有有效运行。因此,要想小组合作学习有高效,教师必须注重合作内容的设计和合作过程的关注。
例如:在设计《信息集成》这一课时,我让学生用frontpage设计一份圣诞贺卡我在设计贺卡任务时尽量考虑小组内每个人的分工需要和层次,充分发挥每人学生的作用。要让小组内全部的学生共同努力,让小组内不同能力类型的学生都能独立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在评价标准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结构、色彩是否恰当、美观。②贺词是否别出心裁。③语言介绍时是否生动。这样,让小组内每个成员自行分工,美术功底比较好的同学可以画图,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可以写新年贺词,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同学负责操作电脑,最后组长总结、展示自己组的作品等。这样,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既考虑到个体的差异,发展了个体的特长,培养了合作意识,达到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且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真正落实到实处。
总之,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与探讨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小组合作刚好能将学生组织起来,使学生借小组的力量更好地研究信息技术。想让小组合作焕发活力,需要教师合理的分组、精选合作内容,从而让小组合作激活信息技术课堂,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