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參与式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平等参与”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及自主性、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与素质教育相辅相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参与式教学不论组织——参与——引导,还是自主——合作——探究,都需要解决问题。因此,质疑是参与的重点。本文就参与式教学中如何养成学生质疑习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创设质疑条件,使学生利于质疑
学贵有疑,学习中有了疑问,才能产生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热切愿望。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尊重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特点,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1、引导质疑: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许多问题留给学生提问。例《做风车的故事》一文,让学生看着题目发问,结果提出了以下问题:“做什么风车?”、“谁做风车?”、“《做风车》讲了个什么故事?”。教师先让学生带着质疑去读书,对不理解的问题再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在教师平等参与下释疑。
2、鼓励质疑:因长期受传统教学影响,许多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独立思考能力差,仍习惯于“师云亦云”,被动接受知识,不习惯质疑问难。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和克服以往的思想顾虑:如“提问说明脑子笨”、“提问会被同学讥笑”、“别人为什么没提问”等。另外,教师要通过举例、讲典型故事,让学生确信“质疑问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敢于发问才是好学生”、“学问的积累就要靠好学与善问” 。从而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质疑问难的行列中。鼓励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使学生从小养成质疑的良好习惯。
3、评价质疑:学生提出了繁琐问题,教师要细心倾听,不能否定学生的质疑,更不能说“你怎么问个没完”或“问够了没有”等。而应为学生的每一个提问感到高兴,并且及时表扬质疑较好的学生,要让学生亲身感受成功,为进一步的质疑问难起到激励作用。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及时捕捉学困生的质疑闪光点,通过对学困生的质疑赞赏,带动其他学困生的进一步质疑问难。
二、教会质疑方法,使学生善于质疑
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不论课始或课后,教师总要让学生提问题,可往往出现的场面是学生没问题可提。这并不意味学生没有探索动机,而是没有掌握质疑方法。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质疑。
1、从课题处质疑:课题对文章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透过题目可以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引导学生从课题的重点词或课题与内容联系方面提出质疑。例如《难忘的八个字》一文,学生看题目后可以自由发问:“难忘的八个字是哪八个字?”、“这八个字是谁对谁说的?”、“为什么只难忘八个字?”等。又如《草船借箭》一文,课文内容明明讲的是诸葛亮用计骗取曹军十万支箭,题目为什么要写“借”字呢?学生带着质疑去阅读课文内容,不仅能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2、从重点词句处质疑。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对课文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让学生从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提出问题,是理解全文的重要环节。例如《开国大典》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这个句子中重点词语是“投向”,教师在引导学生提问时,可以从理解这个词语入手,“投向”的意思是“集中射向目标”。学生明白了这个词语意思后,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向”呢?经教师参与点拨,学生自然体会到用“投向”更能反映出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毛主席的心情。又如《一定要争气》中,“一定要争气”在文中反复出现,体现了童第周为中国人争气的自尊心。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引发学生思考提问:“一定要争气”为什么在文中出现三次?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当学生求知欲被激发后,教师抓住问题诱导学生向深层发展,充分发挥学生探索的个性。
3、从文章开头或结尾处质疑:学生作文时教师往往要求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要呈现出“虎头蛇尾”的架势。那么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引导从课文开头或结尾来提出质疑。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让学生自主默读开头,然后小组讨论提问题。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迸发了思维的火花,提出了一定质量的问题:大年夜,家家都过年,为什么会有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呢?她为什么要穿妈妈的大拖鞋呢?读到文章结尾时,学生又会问:小女孩真正看到过美丽的东西吗?“两个幸福”的含义有什么不一样?这时,再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组织小组内讨论。教师在认真倾听学生发言的同时,随机做出点拨和引导,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及时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
三、养成质疑习惯,使学生乐于质疑
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儿童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勤于分析,善于思考,敏于联想,不断地去尝试质疑问难。教师应给予学生提问的“自由”,不仅在课前、课后让学生提问,还要在小组讨论、交流、总结中让学生提问。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要给予认可和肯定,对有价值的质疑更应及时表扬。这样,他们就能感受到提问成功的愉快,从而树立质疑问难的信心,变“要我问”为“我要问”,形成自主质疑的良好习惯。教师由原来的提问设计者变为现在的提问引导者,让学生乐于提问,善于提问,以问促思,以问促学,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接上页)在练习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发展迅速的学科,为了紧跟时代的发展,要确保上好信息技术课,教师还须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另外,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相对较高,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教学是一门艺术,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共同努力、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芳.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韩玲玲,李晓东.中小学信息课现存问题与应对策略[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
[3] 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二册)山东泰山出版社
[4] 《中国电化教育》2002/8
一、创设质疑条件,使学生利于质疑
学贵有疑,学习中有了疑问,才能产生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热切愿望。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尊重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特点,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1、引导质疑: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许多问题留给学生提问。例《做风车的故事》一文,让学生看着题目发问,结果提出了以下问题:“做什么风车?”、“谁做风车?”、“《做风车》讲了个什么故事?”。教师先让学生带着质疑去读书,对不理解的问题再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在教师平等参与下释疑。
2、鼓励质疑:因长期受传统教学影响,许多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独立思考能力差,仍习惯于“师云亦云”,被动接受知识,不习惯质疑问难。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和克服以往的思想顾虑:如“提问说明脑子笨”、“提问会被同学讥笑”、“别人为什么没提问”等。另外,教师要通过举例、讲典型故事,让学生确信“质疑问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敢于发问才是好学生”、“学问的积累就要靠好学与善问” 。从而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质疑问难的行列中。鼓励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使学生从小养成质疑的良好习惯。
3、评价质疑:学生提出了繁琐问题,教师要细心倾听,不能否定学生的质疑,更不能说“你怎么问个没完”或“问够了没有”等。而应为学生的每一个提问感到高兴,并且及时表扬质疑较好的学生,要让学生亲身感受成功,为进一步的质疑问难起到激励作用。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及时捕捉学困生的质疑闪光点,通过对学困生的质疑赞赏,带动其他学困生的进一步质疑问难。
二、教会质疑方法,使学生善于质疑
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不论课始或课后,教师总要让学生提问题,可往往出现的场面是学生没问题可提。这并不意味学生没有探索动机,而是没有掌握质疑方法。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质疑。
1、从课题处质疑:课题对文章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透过题目可以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引导学生从课题的重点词或课题与内容联系方面提出质疑。例如《难忘的八个字》一文,学生看题目后可以自由发问:“难忘的八个字是哪八个字?”、“这八个字是谁对谁说的?”、“为什么只难忘八个字?”等。又如《草船借箭》一文,课文内容明明讲的是诸葛亮用计骗取曹军十万支箭,题目为什么要写“借”字呢?学生带着质疑去阅读课文内容,不仅能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2、从重点词句处质疑。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对课文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让学生从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提出问题,是理解全文的重要环节。例如《开国大典》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这个句子中重点词语是“投向”,教师在引导学生提问时,可以从理解这个词语入手,“投向”的意思是“集中射向目标”。学生明白了这个词语意思后,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向”呢?经教师参与点拨,学生自然体会到用“投向”更能反映出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毛主席的心情。又如《一定要争气》中,“一定要争气”在文中反复出现,体现了童第周为中国人争气的自尊心。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引发学生思考提问:“一定要争气”为什么在文中出现三次?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当学生求知欲被激发后,教师抓住问题诱导学生向深层发展,充分发挥学生探索的个性。
3、从文章开头或结尾处质疑:学生作文时教师往往要求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要呈现出“虎头蛇尾”的架势。那么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引导从课文开头或结尾来提出质疑。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让学生自主默读开头,然后小组讨论提问题。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迸发了思维的火花,提出了一定质量的问题:大年夜,家家都过年,为什么会有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呢?她为什么要穿妈妈的大拖鞋呢?读到文章结尾时,学生又会问:小女孩真正看到过美丽的东西吗?“两个幸福”的含义有什么不一样?这时,再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组织小组内讨论。教师在认真倾听学生发言的同时,随机做出点拨和引导,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及时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
三、养成质疑习惯,使学生乐于质疑
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儿童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勤于分析,善于思考,敏于联想,不断地去尝试质疑问难。教师应给予学生提问的“自由”,不仅在课前、课后让学生提问,还要在小组讨论、交流、总结中让学生提问。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要给予认可和肯定,对有价值的质疑更应及时表扬。这样,他们就能感受到提问成功的愉快,从而树立质疑问难的信心,变“要我问”为“我要问”,形成自主质疑的良好习惯。教师由原来的提问设计者变为现在的提问引导者,让学生乐于提问,善于提问,以问促思,以问促学,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接上页)在练习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发展迅速的学科,为了紧跟时代的发展,要确保上好信息技术课,教师还须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另外,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相对较高,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教学是一门艺术,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共同努力、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芳.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韩玲玲,李晓东.中小学信息课现存问题与应对策略[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
[3] 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二册)山东泰山出版社
[4] 《中国电化教育》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