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爷爷,以及时间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mei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这样一位老人,遗传的糟糕听力随着年岁的增长逐年陡降,像是幼稚的小孩子,妄图用声贝填补听力的缺陷,他讲话声音总是很大,配以更加大声的“啊———?”这一单调疑问,最后颓然小声道“我不懂你的意思”,反应总是慢了半拍。这种姿态举动很像阿兹海默症的老人,所幸他没有罹患这种疾病,却在不自觉中模仿了其形貌。因此,在我有限的清晰印象里,他总是很沉默,迟钝,柔和,缓慢,某种程度上,在他没有大声说话的时候,会导向一种是非分明,通情达理,大智若愚的智慧,沉默代表谨慎言辞,迟钝意味着想得更多更深,柔和与缓慢催生出了温柔。他与妻子两个人四双手脚,从上世纪50、60年的饥荒年代起,再到动乱的文革,拉扯大了五个接连呱呱落地的子女,他有温柔稳重的品质,让人觉得安心,做重要决定时从不出错,一大家子人都能托付给他,他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位老人,是我的爷爷。我对他的了解少之又少,或者说,我对家里人的了解都少之又少,“在我有限的清晰印象里”,在我有限的破碎、主观臆想里,其余无限的不清晰印象,或许都被“不重要”、“厌恶”等理由扫荡。我不知道人是怎样挑选记忆的,这好像是潜意识里的自主行为,只在挑选的那一刻有过痕迹,剩下的这些我不确定真实也不肯定意义,但它们就是留下来了,不确定性让我惶惑,无意义性让我焦虑记忆功能的荒废,我意识到我经历的全部人生,在脑海里其实缺失很多。可它们就是走掉了。在这样的焦虑与惶惑中,关于爷爷的部分竟然都是温和的,它们像轻盈的羽翼飘落在我的心上,我愿意伸出手去,一一采撷,勾勒出迟来已久的那些我眼中的他。
  小时候,一定程度上,我是个男孩儿似的疯女孩儿,玩得灰头土脸,大有一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架势。那时爷爷还年轻,至少比现在八十好几的年纪年轻十几岁,经得起疯丫头层出不穷的折腾。小小的女孩心里还未受到社会公约的侵扰,还未建立起一套尊卑秩序,“爷爷”只存在于父母的尊敬和我的口头称呼里,我没有把他当作一位长辈,在我眼中,他是一位懂得我乐趣的童年玩伴,所有借住在爷爷家赖着不肯走的时日,我们有许多疯闹玩乐的快乐。快乐很简单,还很轻的我被盛在床单里荡秋千就很快乐,从床到地上蹿下跳就很快乐,打地铺假装露营就很快乐,有一个需要爬铁楼梯通往的阳台兼屋顶,藤蔓环绕,在厚积枯叶和新发绿草的夹缝间,俯瞰下去能看到人来人往,自行车,公车,零零稀稀的轿车穿行,早餐铺叫卖悠长回转的狭窄街道,就很快乐。我偏执地怀念那个屋顶阳台,偏执到它快成了一个我不断质疑真实性的精神花园,阳光倾泻伴随无数有关飞翔的梦,阳光他懂得我,一定不忍心我坠落,我曾真切地与自然对过话,她告诉我要珍惜太阳,告诉我那些枯叶陷入了安息的睡眠,新发的绿草憧憬着将来的世界,告诉我春去秋来的道理。我的快乐很简单,爷爷的感动也很简单,不过是一次看电视偶然睡着,我悄悄给他盖上了毯子。这样一件小小的往事,他记到了现在,经常提起,夸我懂事孝顺,十几年如一日的欣慰口气面前我又缩小成了那个瘦弱但贴心可爱的小女孩。而我已经模糊,与其说是对那件事记忆模糊,不如说是对那个自己陌生又熟悉,现在的我重拾起了那个小女孩一无所知的社会公约和尊卑秩序,再也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关爱爷爷,仿佛关爱一个亲切的朋友,我明白了责任,明白了伦理,明白了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在迫切保持独立的同时,与爷爷亲昵的童年随着那座带有屋顶阳台的老房子的坍塌,也决然离我远去了。城市建设的速度比我的长大还要快,我会梦见那些花草和抚摸我脸庞的太阳,从永远停滞毁坏的过去发出呼唤,责怪我没有保护好他们。总有些事物留在过去,总有人留在过去,与我最亲近的人们,他们的生命线在濒近终点,意识线却在回溯,正如爷爷一直在把这个跟他日益生疏的我当作多年前的小女孩,而一直踩在前进时间线上的我,兀的生出一股漫长的悲凉。我多惶恐啊,惶恐他们生命终结的一刻,当我守在寂静的床边,爷爷,老人们示意我去拉住他们的手,陪他们走完最后一程,我们的生命和意识,却是相距最远的时刻,我不知道握着他们手的我该如何面对阴阳两隔的空间,生死之差的时间,以及以我之年岁否定模糊久远时刻的意识,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些无法逾越的鸿沟,作为生者的我,无法释怀于两双体温相异的手。
  相比于有同居的大儿子归家陪伴的漫漫长夜来说,老人们最难熬的是白天,新房朝南,通光很好,可明晃晃的光滋生了更多倦怠,让人困扰,白天,漫长的白天里,两个老人是孤独的。奶奶坐在客厅里看电视,又臭又长百来集的泡沫剧,爷爷坐在洒满阳光的阳台看书,看报纸,但其实电视并不好看,书、报纸也并不好看,时间一点一滴缓慢流淌,他们同时打起了瞌睡。奶奶不在意这部剧在同样的电视台播的是第三次,爷爷忘了上周的报纸在桌上这样敞开了下一整周。可是漫长的孤独里,只有这些不起劲却消磨时间的活动,能占用完整个难熬的白天。我曾经以为爷爷喜欢看书,喜欢思考,关心国家大事,不服老,直到翻开一本老式工作笔记:“清醒是幸福的,可人一生中清醒的时候太少了!”,几个歪歪扭扭的大字赫然映入眼帘,才发现根本不是,悲伤刹那间就击中了我。对于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分明时间是最大的珍贵,最大的敌人,他在时间中孤寂,在时间中混沌,渐渐丧失思考的能力,他本该分秒必争,可时间只能徒然浪费。想来童年时期他就已显示出衰老的征象,看电视会睡着,这不是困了的浅眠,我帮忙盖上毯子,他没有醒,这就是衰老,甚至不是一个过程,我在他的暮年,才以突然的温情参与进他的生命。此后所有所谓的渐老,都是从前征象的变本加厉,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慢掉的半拍中,他将永远落后于时间,并且形成了相对而言的倒退。幼年的我把他当玩伴,当作可以共享乐趣的好朋友,我没有意识到他的苍老,大抵是因为我成长到当时的年纪,正好和他意识倒退到的阶段,处在了一个可以和谐玩耍的相融点,我以我的幼稚心智,与他日趋幼稚的意识年纪,达到了相融。他对这倒退必然是恐惧的吧,要不然不会在笔记本上写下那句话,当我的心理年龄不可避免地超越他时,属于我的恐惧、悔过也油然而生了。那满溢的耀眼阳光和一方小小阳台好像构成了无边无际的牢笼,他成了时间的囚徒,时代的重压和早熟的心智催促着我飞快成长,走在前进的时间、前进的年岁、前进的心理生理当中,不敢停住脚步,我面向的是未来,未来未知,我有无尽的时间可以享受,而爷爷他面向的永远都是过去,是以短暂的有限的过去,去躹牾更加短暂的有限的将来,是我把他抛在了身后,一直抛弃到最后一刻。
  人在晚年会有种度日如年的错觉,老人们过的一定是跟我们不一样的时间。我安慰自己,也宽慰他,或许他不是在变得愚笨,也没有被时间囚禁,我更愿意相信,在阳台每日充盈的阳光中,柔软的靠背椅上,爷爷穿越了世纪,也穿越了历史,他没有在苍老,他会拥有更明智,更清澈的一双眼睛。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作者简介:周哲雨系广西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172班学生。
其他文献
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的老山界山麓,有一座山叫小南山,山上纵横几十千米,改革开放后这里“驻守”着一支特殊的部队,官兵们春夏秋冬默默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不畏严寒,光着膀子守卫在峰峦重叠的山坡上,年复一年,让老山界山麓光秃秃的坡岭变成绿色海洋,由穷乡僻壤变为“世外桃源”———乡村旅游农家乐热点,由“好姑娘无被盖”到家家户户有绿色银行,他们被誉为小南山的卫士,新长征的尖兵。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
期刊
一天下班,我照例骑着自行车悠哉地回家,途中碰到一位同学,她惊呼着:“我都看不出是你!从背面还以为是十八姑娘呢!”心中窃喜,至少有个年轻的背影!其实,骑在自行车上,我心里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十八岁,而是活力四射,朝气蓬勃。  快节奏的时代,四轮汽车越来越多地取代双脚的功能,殊不知路途上的堵塞滋长了多少的焦虑和烦躁的情绪,耗掉多少宝贵的时间。何不防放下踩在油门上着急的脚,轻轻松松地踩在自行车的踏板上,尽情
期刊
一  我和父亲坐在屋檐下歇凉。大门框住了一块田、一角房子、一片远山、一方天空。田里禾叶在风中轻轻摇动。旁边菜园里某处蝉声骤然响起,叽哟嘶———,叽哟嘶———,嘶———,嘶———。蝉鸣过后,四周格外寂静,气温似乎又提升了些。孩子们在房里看电视。妈妈也不知道去哪里了。我和父亲聊着天,我记不起我们在说什么,也不知道是我的哪句话引出了父亲的爱情故事。  我们村住着胡、于两姓人家。一个住村头一个住村尾。村子
期刊
我常常想象初民的生活,想象石器、火种、以及一个个赤膊的古铜色身躯。每每念及,那些日出和日落都被木桩上的绳结一天天积累的日子是如何让原始的意识和古老浪漫的思维方式在丛林中蔓延着野性和喧哗,于是所有的呐喊、欢呼,所有在篝火旁欢乐舞蹈的姿势都在我的虚构里交织融合,成为了梦境中不断重复的场景。这一切,源于传说。  孩提时候,每每在月光清朗的夏夜,父亲携一张竹席,铺到屋后的晒坪上。我拍着手,仰躺上去,看山高
期刊
流年似水,时光荏苒。远去的过往值得回味,逝去的青春更值得回忆。回首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留下了时代的印痕。我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一名活出自我的女性,全缘于一个女人。  她就是我的母亲,千千万万平凡女人中的一位。她生长在那个年代,没有读过多少书,却是生产队里最勤快、最积极的一员。小时候,她给我看从前的照片,扎着两条长长的麻花辫,穿着简单的白衬衣,仍掩饰不住她清丽脱俗的模样。她总是笑着沉溺于往事,
期刊
说起来也许你不相信,但却是实实在在的。这个山洞位于广西上林县塘红乡龙祥村顺良庄可藏山上。七十三年前,这个叫敢壮欢(壮语:穿山岩洞之意)的山洞,曾救了全村男女老少300多人的性命……  1944年9月至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第二次入侵广西。日军为了打通一条从中国东北直通越南的大陆交通线,以援救其入侵南洋的孤军,并摧毁美军在豫湘桂的空军基地,挽救日军在太平洋的失利。1944年9月,日军以14万兵力
期刊
有人会像我一样喜欢散步吗?走在路上,顾盼生辉,感受周遭风景,用眼睛拥抱自然万物之性灵。  我可以单纯为着散步而早起,徘徊在清晨的静谧中,露水沾湿的草叶,洗涤了风尘,比往常鲜绿许多,它们为自己的干净而随风舞动,时不时发出稚童一般的笑声,你听到了吗?建筑也有生命,气势恢宏的,小家碧玉的,心照不宣地炫耀着清晨的崭新,同其他伙伴攀比、互动。你如果不喜欢安静,那就不能不去菜市。吆喝声,敲击声,洒水声……新鲜
期刊
我虽然舒服的卧在被窝里,以我认为最舒服的姿势,枕着我最柔软的枕头,明明接下来我应该安稳地进入或许美好的梦境,但是我却失眠了。我侧躺着,闭紧眼睛拼命想睡着,却失败了。于是我翻了个身,尝试用深呼吸的方法使我入睡,依旧是没有效果。最后我放弃了,我决定慢慢等待困意的到来。  过了一会,我开始觉得无聊了。我歪了一下脑袋,瞥见了地上的光,那是属于窗外的月亮的。我看着这被窗户分割成一块一块的月光,突然想,这个时
期刊
生南宁,居南宁。我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都在南宁,在这座简称邕的城市里。  南宁这座城有近1700年的历史,是中国大西南出海通道重要枢纽城市,也是沟通中国和东盟的前沿城市。绿城南宁,曾获联合国人居奖;歌海南宁,大地飞歌声声传情。四十多年前生命许给了这座城。这座城里有最平实的感动,有温暖的岁月留痕。这座城于我,是成长回忆,是生命印记,是亲情友情。  从遥远的少年时代走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期刊
第一次来到广西是18年的3月,那时正是研究生复试如火如荼地时候。这对我来说是个很新鲜的地方,树木虬髯,枝叶茂密,炎热而潮湿,仿佛热带。我不喜欢旅游,对新的事物也大都没什么兴趣,但既然机缘巧合地来了,我的大脑也随之分泌出了一种“亢奋”的物质,使我产生了近似于“人来疯”的反应。当我看着外面的风景,说到第三遍“广西的树真大”时,老妈不屑地看了我一眼,吐出了两个字:土鳖。  广西大学收留了我这个可怜的土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