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两种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一种态度(生活态度),其中生活态度实际上就是指怎样“做人”。就是说通过作文教学,既要为学生打好“求知”的基础,又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面临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在这里我仅就在初中作文教学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训练时应重视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或者说是练习写作的一条捷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目的是使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在写作上得到运用,让学生尽量把教材上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即学以致用。即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作文训练紧密结合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生活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作文是表达,是创造,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认识的客观世界。学生感到难,对教师来说也难—— 作为教学很难在短期内见效。怎样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最不容易找到现存答案的课题。初中三年要求学生做到嘴上说的, 全是心里想的,凡是心里想的,都能说出来,这已经是不容易的了,何况又要求文章与言语的和谐一致,那就更是不容易的了。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这么一个概念——作文教学是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在学生方面,让他们树立“为学习而写作”的学习指导思想,即把写作当作学习其他学科的一种手段。
课堂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
一、引导学生分析命题(包括命意)作文的特点
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学生对命题作文的内容不熟悉,感到无话可说,硬叫写,其结果只能是敷衍了事。任何一种作文命题,何种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我们应该另外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的对象,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决某种技巧问题,这样就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
同一个题材,思考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 各有不同。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要想使学生立意时独出机杼,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这样,就可以从诸多的角度中选择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来写,克服无
话可说的毛病。
三、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
青少年学生他们思想解放,喜欢独立思考,勇于标新立异 ,但和成年人比,他们还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思想还幼稚,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没有深度。这些特点常常在他们的作文中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应对他们加强思想教育,使之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提高他们辩证分析能力。通过分析,才能去伪存真,寻找出材料所揭
示的正确观点,抒发感情。
四、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使学生适“材”选“体”,落笔成文
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道“怎么写”,原因之一是不掌握文体知识,缺少“规矩”。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设置中心句的方法等。
五、范文引路,模拟训练
传统的教学范文还是有不少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的可取之处,可以把其当作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在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让学生有法可效。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往后的作文教学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发挥条件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开发引导学生的天资和禀赋,从而使学生形成能力,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效果。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处在从旁辅导、咨询的地位,不象课堂教学中一切活动都是在老师的精心设计精心组织下进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病。总之,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就会通过这些知识去辐射自己的感性认识,并能把它们迅速地组织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别致新颖、匠心独运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作文教学的预期目的也就达到了。
(作者单位:276022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傅庄中学)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面临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在这里我仅就在初中作文教学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训练时应重视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或者说是练习写作的一条捷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目的是使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在写作上得到运用,让学生尽量把教材上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即学以致用。即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作文训练紧密结合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生活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作文是表达,是创造,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认识的客观世界。学生感到难,对教师来说也难—— 作为教学很难在短期内见效。怎样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最不容易找到现存答案的课题。初中三年要求学生做到嘴上说的, 全是心里想的,凡是心里想的,都能说出来,这已经是不容易的了,何况又要求文章与言语的和谐一致,那就更是不容易的了。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这么一个概念——作文教学是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在学生方面,让他们树立“为学习而写作”的学习指导思想,即把写作当作学习其他学科的一种手段。
课堂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
一、引导学生分析命题(包括命意)作文的特点
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学生对命题作文的内容不熟悉,感到无话可说,硬叫写,其结果只能是敷衍了事。任何一种作文命题,何种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我们应该另外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的对象,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决某种技巧问题,这样就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
同一个题材,思考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 各有不同。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要想使学生立意时独出机杼,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这样,就可以从诸多的角度中选择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来写,克服无
话可说的毛病。
三、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
青少年学生他们思想解放,喜欢独立思考,勇于标新立异 ,但和成年人比,他们还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思想还幼稚,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没有深度。这些特点常常在他们的作文中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应对他们加强思想教育,使之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提高他们辩证分析能力。通过分析,才能去伪存真,寻找出材料所揭
示的正确观点,抒发感情。
四、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使学生适“材”选“体”,落笔成文
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道“怎么写”,原因之一是不掌握文体知识,缺少“规矩”。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设置中心句的方法等。
五、范文引路,模拟训练
传统的教学范文还是有不少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的可取之处,可以把其当作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在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让学生有法可效。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往后的作文教学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发挥条件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开发引导学生的天资和禀赋,从而使学生形成能力,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效果。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处在从旁辅导、咨询的地位,不象课堂教学中一切活动都是在老师的精心设计精心组织下进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病。总之,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就会通过这些知识去辐射自己的感性认识,并能把它们迅速地组织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别致新颖、匠心独运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作文教学的预期目的也就达到了。
(作者单位:276022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傅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