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案导学是落实新课改的效方式之一。本文根据本校学生实际和导学案运用的实践,分析了导学案运用产生的积极作用与问题,并对解决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发挥学案导学的作用。
[关键词]导学案 实践 对策
导学案的制作与全面使用,是我校推进新课改实践中一个有别于我校以往教学的非常重要的方式,学案导学已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之一。由于我校学生绝大部分是藏族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学习方法不佳,多有死记硬背而不愿动脑思考的习惯,因此学习效果往住不甚理想。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提出了学案制作与使用的总体要求,与其他地方有所区别,突出预习和练习作用,梳理知识体系,适当降低难度,同时体现新课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及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要求。在学校的总体要求下,备课组内对再对学案制作进行交流沟通,针对学科特点完善学案设计和运用方式,对制作任务进行分工,并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讨论解决办法。学案导学在我校实施两年来,在本人的政治教学实践和其他老师的交流中,基本上对导学案的作用持肯定态度,认为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地学生中的某些学习问题。
一、导学案运用的积极作用
本地藏族学生基础较差且学习能力不足,以致于很多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导学案中注重预习内容的设计,在预习部分以填空题的形式对每课基础知识进行详细的梳理,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实践中学生普遍乐于完成此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寻找相关内容,这样既帮助了学生了解教材基本内容,形成基本的知识体系,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练习部分精选适量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题,帮助学生对所学新知识进行多方面的提升,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牢固掌握知识体系的目的。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我们在学案中也注意设计适合本地学生的较为简单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动脑思考,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导学案不仅是联系教与学的桥梁,而且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提升的重要方式,是教师实施新的教学方式的好帮手,在新课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与对策
导学案的使用在我校的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转变教学方式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实践中也暴露出各种问题和不足之处,下面谈谈本人在我校教学实践中所认识和了解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1.学案设计方面。教师在学案制作中存在从网上选取资料的做法,但由于本地学生与内地学生相比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有欠缺,因此导致有的学案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度过高或内容过多,造成有的学生无法完成,逐渐产生对学案的抵制态度,这不利于发挥学案的作用。由于部分教师有时工作任务重,将几个课时的内容设计在一个学案中,这导致学案内容庞杂,学生分不清每个课时的学习内容,不利于学生利用学案进行分课时学习。有的学案也存在没有梯度的问题,表现在探究活动与题目在难易度上缺乏层次,不能体现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照顾,特别是对探究活动的设计上往往偏难,很多本地学生无从下手,以致于对探究活动失去兴趣。
根据学案制作中的问题,我们备课组内也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对于网上选取资料的方法,笔者并不完全反对,但是我认为一定要根据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看到本地学生与内地学生的差异,网上的资料必须进行恰当的取舍和改编,特别注意降低难度和控制容量,注重基础知识结构的梳理,这样才能适合本学生的特点。对本地学生来说,有效梳理知识点并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前,必须先对教材和教学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明确学习重难点,明确该课内容在教材各章节中的地位,在学案中呈现出有序的知识结构体系,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体系。这是本地设计学案与内地相区别的一个重要地方,因此不可照搬网上的资料。
降低难度与容量是本地学案设计的另一个要求,这是因为本地学生中学困生比例偏大,因此学案中题目设计应突出基础性,让更多学困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激励,有的教师选取的高考题或模拟题过多,主观上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使优秀学生得到提升,但却有欲速则不达之结果,不符合多数学生的需要。探究活动的设计既要考虑突破重难点的需要,在材料选择上也要考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时代发展的特点,减少抽象的内容,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产生探究兴趣。为达到导学的目的,必须坚持分课时设计学案,防止将几个课时内容设计在一个学案中。
2.利用学案预习方面。每课的学案一般提前发给学生进行预习,但从检查和课堂表现中发现预习效果存在不足,一是有的学生没有很好地完成预习,甚至关于基础知识的填空题都存在没有填完的情况;二是预习不够深入,很多学生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在教材中找出相关内容便宣告结束,没有在全面阅读和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去完成预习内容,也没有对基础知识的体系进行思考,特别是探究活动的预先思考缺乏,预习效果的不佳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在实践中表现非常明显。
为提高预习效果,根据教学中的探索与交流结果,我们认为首先教师要加强督促与指导,坚持检查,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预习不佳的学生进行批评纠正甚至处罚,逐步使学生养成利用学案进行预习的自觉性。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对预习内容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哪些内容粗略浏览即可完成,哪些内容需要归纳总结和梳理体系,哪些内容需要深入思考,使学生在预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对学生在预习中做得不够的方面反复纠正与强调,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和能力,这也是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一个途径。
3.利用学案进行课堂探究方面。通过学案设计的探究活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学案导学一起成为我校新课改课堂教学法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能力,是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关键环节之一。但在实践中发现小组学习中存在很多问题和困惑不能有效解决,导致小组学习缺乏实效,以至有的教师逐渐减少或者放弃了利用探究材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些问题首先是小组学习中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讨论不热烈。这是由于我们本地学生普遍基础很差,知识面狭窄,理解与分析能力不足,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不高,加上很学生课前预习准备不足,容易导致在小组讨论中出现冷场,没有什么可说的,心不在焉在坐着,或者表面热闹,但不着边际,泛泛而谈,讨论深度不够。其次小组学习中容易出现纪律不好的情况。小组学习中学生按小组围坐成圆圈形状,加上本来很多本地学生自制力就差,又因基础差没有对问题的看法,因此在讨论中有的学生借机闲聊、说笑或者干其他的事,使得管理课堂纪律的难度加大。三是影响教学效率。由于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讨论的实效不足,影响了教学进度。例如有老师谈到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让他们通过讨论自己发现和总结知识,但原本一节课的内容结果两节课下来都还没有完成。 如保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学习的实效性?在备课活动与平时交流中,有如下看法:
第一,恰当安排小组学习的时机和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因此应当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选择相应的学习方式,而不一定每节课都搞小组学习,应选择恰当的内容和适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比较简单的内容,学生独立思考也能解决的问题,则不必搞小组学习,而过于困难的问题,搞小组学习可能也难有结果,则应以教师的精讲为主。另外有老师认为,根据我们学生的情况,还是应多提问,让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完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为主。
第二,建立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和程序。小组合作学习对我们多数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较新的学习方式,在以往传统教学中很少使用,因此如何搞好小组学习还需要不断探索,要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形成一套比较完善和成熟的规则。首先应加强对小组学习相适应的问题的设计,既不能过于简单使讨论很快结束,也不能过难使学生无从回答。其次应探索分组形式,根据学生实际不一定按圆圈形式围坐在一起。三是安排小组长及其职责,分工应明确,小组讨论中教师应如何发挥作用,如何指导学生,也应当完善。四是建立健全小组学习评价方式,通过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五是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维护好小组学习中的纪律,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养成自觉遵守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倾听他人意见,积极参与发言交流,避免小组学习中的混乱无序状况。
4.学案练习和整理保存方面。课堂练习一般要求学生当堂共同完成,主要依靠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课后练习是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特别是检测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状况。在课后练习题中有的学生只答选择题,不愿动笔写主观题,待老师评讲时再把答案写上去,这不利于提高学生自己组织答案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这方面应加强教师的督促与方法指导,使学生养成动笔的习惯与能力。在题目评讲后指导学生对错误的地方进行标注以提醒自己注意。学案评讲后学生应整理保存好作为重要的复习资料,但有的学生不重视保存以致丢失散落,可要求学生用文件夹逐步收集保存。
除了以上问题,笔者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思考。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些不同的问题和收获,应当在学案中增设相关项目反映学生的问题和收获,这就要求学案设计应有所变化,形式上不必完全拘泥于学校的规范要求。二是目前我校学案主要运用在新课授课中,以后可考虑扩大其应用范围,比如复习课和专题练习课等。总而言之,虽然导学案在设计与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在解决过程中,但它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落实新课改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今后应不断坚持和完善,发挥其更大作用以推进新课改的深入开展。
(作者单位:西藏昌都地区第一高级中学)
[关键词]导学案 实践 对策
导学案的制作与全面使用,是我校推进新课改实践中一个有别于我校以往教学的非常重要的方式,学案导学已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之一。由于我校学生绝大部分是藏族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学习方法不佳,多有死记硬背而不愿动脑思考的习惯,因此学习效果往住不甚理想。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提出了学案制作与使用的总体要求,与其他地方有所区别,突出预习和练习作用,梳理知识体系,适当降低难度,同时体现新课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及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要求。在学校的总体要求下,备课组内对再对学案制作进行交流沟通,针对学科特点完善学案设计和运用方式,对制作任务进行分工,并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讨论解决办法。学案导学在我校实施两年来,在本人的政治教学实践和其他老师的交流中,基本上对导学案的作用持肯定态度,认为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地学生中的某些学习问题。
一、导学案运用的积极作用
本地藏族学生基础较差且学习能力不足,以致于很多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导学案中注重预习内容的设计,在预习部分以填空题的形式对每课基础知识进行详细的梳理,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实践中学生普遍乐于完成此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寻找相关内容,这样既帮助了学生了解教材基本内容,形成基本的知识体系,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练习部分精选适量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题,帮助学生对所学新知识进行多方面的提升,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牢固掌握知识体系的目的。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我们在学案中也注意设计适合本地学生的较为简单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动脑思考,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导学案不仅是联系教与学的桥梁,而且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提升的重要方式,是教师实施新的教学方式的好帮手,在新课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与对策
导学案的使用在我校的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转变教学方式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实践中也暴露出各种问题和不足之处,下面谈谈本人在我校教学实践中所认识和了解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1.学案设计方面。教师在学案制作中存在从网上选取资料的做法,但由于本地学生与内地学生相比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有欠缺,因此导致有的学案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度过高或内容过多,造成有的学生无法完成,逐渐产生对学案的抵制态度,这不利于发挥学案的作用。由于部分教师有时工作任务重,将几个课时的内容设计在一个学案中,这导致学案内容庞杂,学生分不清每个课时的学习内容,不利于学生利用学案进行分课时学习。有的学案也存在没有梯度的问题,表现在探究活动与题目在难易度上缺乏层次,不能体现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照顾,特别是对探究活动的设计上往往偏难,很多本地学生无从下手,以致于对探究活动失去兴趣。
根据学案制作中的问题,我们备课组内也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对于网上选取资料的方法,笔者并不完全反对,但是我认为一定要根据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看到本地学生与内地学生的差异,网上的资料必须进行恰当的取舍和改编,特别注意降低难度和控制容量,注重基础知识结构的梳理,这样才能适合本学生的特点。对本地学生来说,有效梳理知识点并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前,必须先对教材和教学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明确学习重难点,明确该课内容在教材各章节中的地位,在学案中呈现出有序的知识结构体系,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体系。这是本地设计学案与内地相区别的一个重要地方,因此不可照搬网上的资料。
降低难度与容量是本地学案设计的另一个要求,这是因为本地学生中学困生比例偏大,因此学案中题目设计应突出基础性,让更多学困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激励,有的教师选取的高考题或模拟题过多,主观上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使优秀学生得到提升,但却有欲速则不达之结果,不符合多数学生的需要。探究活动的设计既要考虑突破重难点的需要,在材料选择上也要考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时代发展的特点,减少抽象的内容,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产生探究兴趣。为达到导学的目的,必须坚持分课时设计学案,防止将几个课时内容设计在一个学案中。
2.利用学案预习方面。每课的学案一般提前发给学生进行预习,但从检查和课堂表现中发现预习效果存在不足,一是有的学生没有很好地完成预习,甚至关于基础知识的填空题都存在没有填完的情况;二是预习不够深入,很多学生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在教材中找出相关内容便宣告结束,没有在全面阅读和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去完成预习内容,也没有对基础知识的体系进行思考,特别是探究活动的预先思考缺乏,预习效果的不佳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在实践中表现非常明显。
为提高预习效果,根据教学中的探索与交流结果,我们认为首先教师要加强督促与指导,坚持检查,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预习不佳的学生进行批评纠正甚至处罚,逐步使学生养成利用学案进行预习的自觉性。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对预习内容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哪些内容粗略浏览即可完成,哪些内容需要归纳总结和梳理体系,哪些内容需要深入思考,使学生在预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对学生在预习中做得不够的方面反复纠正与强调,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和能力,这也是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一个途径。
3.利用学案进行课堂探究方面。通过学案设计的探究活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学案导学一起成为我校新课改课堂教学法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能力,是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关键环节之一。但在实践中发现小组学习中存在很多问题和困惑不能有效解决,导致小组学习缺乏实效,以至有的教师逐渐减少或者放弃了利用探究材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些问题首先是小组学习中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讨论不热烈。这是由于我们本地学生普遍基础很差,知识面狭窄,理解与分析能力不足,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不高,加上很学生课前预习准备不足,容易导致在小组讨论中出现冷场,没有什么可说的,心不在焉在坐着,或者表面热闹,但不着边际,泛泛而谈,讨论深度不够。其次小组学习中容易出现纪律不好的情况。小组学习中学生按小组围坐成圆圈形状,加上本来很多本地学生自制力就差,又因基础差没有对问题的看法,因此在讨论中有的学生借机闲聊、说笑或者干其他的事,使得管理课堂纪律的难度加大。三是影响教学效率。由于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讨论的实效不足,影响了教学进度。例如有老师谈到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让他们通过讨论自己发现和总结知识,但原本一节课的内容结果两节课下来都还没有完成。 如保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学习的实效性?在备课活动与平时交流中,有如下看法:
第一,恰当安排小组学习的时机和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因此应当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选择相应的学习方式,而不一定每节课都搞小组学习,应选择恰当的内容和适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比较简单的内容,学生独立思考也能解决的问题,则不必搞小组学习,而过于困难的问题,搞小组学习可能也难有结果,则应以教师的精讲为主。另外有老师认为,根据我们学生的情况,还是应多提问,让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完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为主。
第二,建立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和程序。小组合作学习对我们多数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较新的学习方式,在以往传统教学中很少使用,因此如何搞好小组学习还需要不断探索,要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形成一套比较完善和成熟的规则。首先应加强对小组学习相适应的问题的设计,既不能过于简单使讨论很快结束,也不能过难使学生无从回答。其次应探索分组形式,根据学生实际不一定按圆圈形式围坐在一起。三是安排小组长及其职责,分工应明确,小组讨论中教师应如何发挥作用,如何指导学生,也应当完善。四是建立健全小组学习评价方式,通过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五是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维护好小组学习中的纪律,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养成自觉遵守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倾听他人意见,积极参与发言交流,避免小组学习中的混乱无序状况。
4.学案练习和整理保存方面。课堂练习一般要求学生当堂共同完成,主要依靠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课后练习是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特别是检测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状况。在课后练习题中有的学生只答选择题,不愿动笔写主观题,待老师评讲时再把答案写上去,这不利于提高学生自己组织答案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这方面应加强教师的督促与方法指导,使学生养成动笔的习惯与能力。在题目评讲后指导学生对错误的地方进行标注以提醒自己注意。学案评讲后学生应整理保存好作为重要的复习资料,但有的学生不重视保存以致丢失散落,可要求学生用文件夹逐步收集保存。
除了以上问题,笔者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思考。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些不同的问题和收获,应当在学案中增设相关项目反映学生的问题和收获,这就要求学案设计应有所变化,形式上不必完全拘泥于学校的规范要求。二是目前我校学案主要运用在新课授课中,以后可考虑扩大其应用范围,比如复习课和专题练习课等。总而言之,虽然导学案在设计与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在解决过程中,但它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落实新课改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今后应不断坚持和完善,发挥其更大作用以推进新课改的深入开展。
(作者单位:西藏昌都地区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