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解决问题的教学应唤起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中的“小熊购物”时,我根据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物品,在教室内办一个“商店”,同时让学生准备一定的“钱”(用彩纸代替);在活动中,让学生自扮收银员(或服务员),其他同学扮购物者,由于学生对“买东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深深地认识到书本里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创设生活情景,发现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就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小学生正处在生长与发育的初级阶段,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调动学生主观积极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激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巧妙地利用铁环的形状向学生激疑:“为什么铁环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椭圆形或长方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形体图形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长方形不稳,有的说因为做成圆形比较好看,还有的说因为圆的铁环走的路程最少等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我看准火候儿,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产生急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愿望,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三、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镜面对称的特点是,可以让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首先让学生照一照身边的物体、数字、人在镜子里的成像,这时会有学生发现,“镜子里的数字倒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继续追问:“怎么样倒了?是上下倒了还是左右倒了?”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其次,让学生在课后看镜子里的数字或时间,运用两次镜子的成像将原像还原。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设置合理的作业,全面开动思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设置作业时,我将繁杂的教学知识融入到学生喜欢的游戏中,这样完成的质量好,学生的兴趣高。
例如:在教学“除法”时,我给同学们设置了一个这样的作业题:“请你回家,将家中的水果平均分给你的家人”,自己设置题目,自己解答,结果在第二天的课上,学生们都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等待着回答,这充分说明作业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情况。同时,在评价作业时,也应时常鼓励学生,也许正是作业本中的一句赞扬的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起了孩子们学习的风帆。
一个学习较差的孩子,在一次作业中,把一道较难的题目做对了,我不但在课堂上对他进行了表扬,还在他的作业本上,画上一张笑脸,同时,加上了一句话:“你最棒,继续努力,老师期盼着你的成功”。就这样,这位孩子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中,学习认真刻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五、对课堂要用心、用功、用情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教师特征、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四方面,其中教师特征是重中之重,也是一线教师最能把握的。教师要懂得收学生的心,要了解学生的特点,要知晓学生的真正需要,要进行适应学生的教育。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1)教师要用心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教师要是一位热情、有组织能力、有效率、有激情、富有想象力而又走下神坛、摘下面具的普通人。(2)教师要鞭策自己成长,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学信息简洁,课堂教学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艺术手段对学生输出教学信息的过程。输出教学信息要完整有序、清晰流畅,这就要求教师运用简洁而规范的、易于接受的语言,把抽象的东西讲得生动形象,把深奥的问题讲得浅显易懂。教学引入和整体教学过程都应该简洁,语言流利准确,知识结构、教学思路清晰,同时讲解到位。第二,教学内容实在。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定位,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和内容统一,实实在在而不花哨,使教学达到实在效果。第三,教学方法高效。从学生的角度认识世界,让学生轻松学习有用的知识。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只要我们投入其中,从自身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就会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城关小学)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中的“小熊购物”时,我根据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物品,在教室内办一个“商店”,同时让学生准备一定的“钱”(用彩纸代替);在活动中,让学生自扮收银员(或服务员),其他同学扮购物者,由于学生对“买东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深深地认识到书本里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创设生活情景,发现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就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小学生正处在生长与发育的初级阶段,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调动学生主观积极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激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巧妙地利用铁环的形状向学生激疑:“为什么铁环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椭圆形或长方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形体图形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长方形不稳,有的说因为做成圆形比较好看,还有的说因为圆的铁环走的路程最少等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我看准火候儿,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产生急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愿望,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三、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镜面对称的特点是,可以让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首先让学生照一照身边的物体、数字、人在镜子里的成像,这时会有学生发现,“镜子里的数字倒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继续追问:“怎么样倒了?是上下倒了还是左右倒了?”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其次,让学生在课后看镜子里的数字或时间,运用两次镜子的成像将原像还原。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设置合理的作业,全面开动思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设置作业时,我将繁杂的教学知识融入到学生喜欢的游戏中,这样完成的质量好,学生的兴趣高。
例如:在教学“除法”时,我给同学们设置了一个这样的作业题:“请你回家,将家中的水果平均分给你的家人”,自己设置题目,自己解答,结果在第二天的课上,学生们都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等待着回答,这充分说明作业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情况。同时,在评价作业时,也应时常鼓励学生,也许正是作业本中的一句赞扬的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起了孩子们学习的风帆。
一个学习较差的孩子,在一次作业中,把一道较难的题目做对了,我不但在课堂上对他进行了表扬,还在他的作业本上,画上一张笑脸,同时,加上了一句话:“你最棒,继续努力,老师期盼着你的成功”。就这样,这位孩子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中,学习认真刻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五、对课堂要用心、用功、用情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教师特征、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四方面,其中教师特征是重中之重,也是一线教师最能把握的。教师要懂得收学生的心,要了解学生的特点,要知晓学生的真正需要,要进行适应学生的教育。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1)教师要用心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教师要是一位热情、有组织能力、有效率、有激情、富有想象力而又走下神坛、摘下面具的普通人。(2)教师要鞭策自己成长,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学信息简洁,课堂教学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艺术手段对学生输出教学信息的过程。输出教学信息要完整有序、清晰流畅,这就要求教师运用简洁而规范的、易于接受的语言,把抽象的东西讲得生动形象,把深奥的问题讲得浅显易懂。教学引入和整体教学过程都应该简洁,语言流利准确,知识结构、教学思路清晰,同时讲解到位。第二,教学内容实在。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定位,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和内容统一,实实在在而不花哨,使教学达到实在效果。第三,教学方法高效。从学生的角度认识世界,让学生轻松学习有用的知识。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只要我们投入其中,从自身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就会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城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