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可能补语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来自法语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作文为语料,分析和讨论法语留学生在习得汉语可能补语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偏误及其原因。
关键词:法语留学生;可能补语;偏误分析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国际上学习汉语的热潮持续升温。法国是最早开展汉语教学的国家之一,随着世界汉语热的兴起以及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摩洛哥、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的汉语学习人数明显增加,针对以法语作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开展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将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汉语可能补语一直是对外汉语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来自法语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作文为语料,分析和讨论法语留学生在习得汉语可能补语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偏误及其原因。
通过全篇检索,共获得来自法国、比利时、瑞士、摩洛哥、突尼斯、马达加斯加、喀麦隆、马里、毛里求斯、毛里塔尼亚、圭亚那和瓦努阿图等12个国家的留学生作文语料120篇,共计5万余字。剔除华裔留学生作文(繁体字)后,获得有效语料97篇。在仔细审阅每篇文章的基础上,我们共找到涉及可能补语(包括因回避产生的)偏误语料共80条。尽管从数量上看,收集到的语料数量并不算多,但经过归纳和整理,我们发现这些语料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法语学生在习得可能补语时出现的主要偏误类型。
二、法语留学生习得可能补语的偏误类型及所占比例
我们对收集到的偏误句型进行了归类和整理,发现法语学生对可能补语的主要偏误类型包括:
1. 误代
误代是法语学生使用可能补语时出现的最多的偏误类型。在收集到的语料中,此类偏误在所有偏误例句中所占的比例约为60%。如:
1.*有时,一个人能做到的事情,几个人在一起不能做到了!
有时,一个人能做到的事情,几个人在一起却做不到了!
2. *至于{CD为什么}中国歌曲为什么没有流行起来,是否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呢?
至于{CD为什么}中国歌曲为什么流行不起来,是否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呢?
例1是用能愿动词的否定形式“不能”代替可能补语,汉语中“不能”偏向于表达“禁止义”,应改为“做不到”;例6中,留学生想要表达的是“中国歌曲不流行”的原因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但他认为中国歌曲“流行起来”是一个涉及过去没有实现的动作,用了“沒有”,根据句意,应该为“流行不起来”。
2. 遗漏
留学生在使用可能补语的过程中,还常常出现遗漏现象,如:
3.*看到题目我就在心里自己问自己“怎么写出来作文呢?”
看到题目我就在心里自己问自己“怎么写得出来作文呢?”
4.*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找爱情?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找得到爱情?
例7学生可能认为有了疑问词“怎么”针对“写出来”提出疑问,本身就带有对可能性提出疑问的语义,因而没有用任何能性结构来表达。但是在汉语中,“写出来”表示结果已实现,不能与疑问词“怎么”搭配,需改为“怎么写得出来”或“怎么能写出来”。例8中,“能找”表示的是动作“找”是否有条件实现,而本句是要表现“找到”这一动作结果,因此,要改为“能找到”或“找得到”,由于本句主要是体现否定的语义,因而用“找得到”更加合适。此外,可能补语也可以与“能”搭配使用,“能”表达的是“可能[或然性]”的语义。
遗漏类偏误是法语学生使用可能补语时出现的情况也较多,约占20%。
3. 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多是由于留学生对汉语述补结构语义掌握不好而导致的,如:
9.*第一个和尚虽然很聪明,但是想不起来什么办法,所以他决[B觉]定让另两个和尚想想。
第一个和尚虽然很聪明,但是想不出来什么办法,所以他决[B觉]定让另两个和尚想想。
10. *一个人接受不了很大的压力(承受不了)
一个人承受不了很大的压力
例9中,“想起来”通常表示回忆起某人或某事,根据句意,此处应该表达“想到”办法,而不是回忆起办法,而趋向词“出来”才能表示通过动作使事物从无到有这一结果。例10中,与“压力”搭配的应该是“承受”,“接受”一般与“现实”搭配。
4. 误用
法语学生在使用可能补语时,还出现了一些误用现象,如:
11.*到底一个朋友来了!我在心里的话总有一天说得出来。(能说出来)
我在心里的话终于能说出来了。
例11中,可能补语在表达“肯定义”时,肯定的语气较弱,通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否定或回答用可能补语表达的疑问句。在此句中,主要表示主观认为有可能性,因此应改为“能说出来”。
搭配不当与误用导致的偏误在收集的语料中出现的并不多,大约各占偏误总量的10%。
三、法语留学生习得可能补语的偏误原因分析
从上述偏误类型及其各自所占比例,我们认为导致这些偏误的主要原因包括:
1. 母语负迁移。留学生掌握不好汉语可能补语,有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可能补语是汉语中表达“可能义”的能性结构之一。就法语留学生而言,法语的表达习惯通常是表示 “能/不能”的结构配合动词不定式来表示的,处于法语的表达习惯,留学生常常用类似“能/不能”的词汇和动词搭配来代替可能补语。
2. 目的语规则掌握不当。由于汉语述补结构的特殊性,留学生在掌握汉语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时本身就存在不少困扰,更不用说用“V+得+结果补语/趋向补语”来表达“可能义“了。
3. 学习者的回避策略。由于学习者对汉语可能补语不甚理解,再加上不符合其母语表达习惯,他们往往会有意无意地采用回避策略,从收集到的语料中看,可能补语出现的频率并不高。学习者正确使用的可能补语,往往是已经固化为词汇的表达形式。
4. 对外汉语教学策略。对外汉语教学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依托和基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通常会用能愿动词“能/不能”来解释可能补语的语义,这也导致了留学生常常用能愿动词来替代可能补语。
四、结语
综上所述,法语留学生在习得汉语可能补语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误代、漏用、搭配不当、误用等类型的偏误。从偏误原因上看,留学生很大程度是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将母语的表达习惯应用到目的语当中。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学习者自身的特点,适当地通过母语和目的与之间的对比分析,帮助留学生将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克服他们的回避心理,逐步掌握汉语可能补语这一语言点。
参考文献:
[1]刘月华,潘文娱,胡韦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2001
[2]齐春红,泰国学生汉语可能补语习得情况考察,2011
[3]杉村博文,可能补语的语义分析——从汉日语对比的角度,2010
[4]李锦姬,两种可能式的语用分析,1996
[5]孙德金,外国留学生汉语“得”字补语句习得情况考察,2002
作者简介:陈钰(1984.08.29),性别:女,籍贯:福建省三明市,学历:硕士,在读于:同济大学国际文化和交流学院,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关键词:法语留学生;可能补语;偏误分析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国际上学习汉语的热潮持续升温。法国是最早开展汉语教学的国家之一,随着世界汉语热的兴起以及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摩洛哥、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的汉语学习人数明显增加,针对以法语作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开展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将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汉语可能补语一直是对外汉语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来自法语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作文为语料,分析和讨论法语留学生在习得汉语可能补语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偏误及其原因。
通过全篇检索,共获得来自法国、比利时、瑞士、摩洛哥、突尼斯、马达加斯加、喀麦隆、马里、毛里求斯、毛里塔尼亚、圭亚那和瓦努阿图等12个国家的留学生作文语料120篇,共计5万余字。剔除华裔留学生作文(繁体字)后,获得有效语料97篇。在仔细审阅每篇文章的基础上,我们共找到涉及可能补语(包括因回避产生的)偏误语料共80条。尽管从数量上看,收集到的语料数量并不算多,但经过归纳和整理,我们发现这些语料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法语学生在习得可能补语时出现的主要偏误类型。
二、法语留学生习得可能补语的偏误类型及所占比例
我们对收集到的偏误句型进行了归类和整理,发现法语学生对可能补语的主要偏误类型包括:
1. 误代
误代是法语学生使用可能补语时出现的最多的偏误类型。在收集到的语料中,此类偏误在所有偏误例句中所占的比例约为60%。如:
1.*有时,一个人能做到的事情,几个人在一起不能做到了!
有时,一个人能做到的事情,几个人在一起却做不到了!
2. *至于{CD为什么}中国歌曲为什么没有流行起来,是否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呢?
至于{CD为什么}中国歌曲为什么流行不起来,是否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呢?
例1是用能愿动词的否定形式“不能”代替可能补语,汉语中“不能”偏向于表达“禁止义”,应改为“做不到”;例6中,留学生想要表达的是“中国歌曲不流行”的原因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但他认为中国歌曲“流行起来”是一个涉及过去没有实现的动作,用了“沒有”,根据句意,应该为“流行不起来”。
2. 遗漏
留学生在使用可能补语的过程中,还常常出现遗漏现象,如:
3.*看到题目我就在心里自己问自己“怎么写出来作文呢?”
看到题目我就在心里自己问自己“怎么写得出来作文呢?”
4.*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找爱情?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找得到爱情?
例7学生可能认为有了疑问词“怎么”针对“写出来”提出疑问,本身就带有对可能性提出疑问的语义,因而没有用任何能性结构来表达。但是在汉语中,“写出来”表示结果已实现,不能与疑问词“怎么”搭配,需改为“怎么写得出来”或“怎么能写出来”。例8中,“能找”表示的是动作“找”是否有条件实现,而本句是要表现“找到”这一动作结果,因此,要改为“能找到”或“找得到”,由于本句主要是体现否定的语义,因而用“找得到”更加合适。此外,可能补语也可以与“能”搭配使用,“能”表达的是“可能[或然性]”的语义。
遗漏类偏误是法语学生使用可能补语时出现的情况也较多,约占20%。
3. 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多是由于留学生对汉语述补结构语义掌握不好而导致的,如:
9.*第一个和尚虽然很聪明,但是想不起来什么办法,所以他决[B觉]定让另两个和尚想想。
第一个和尚虽然很聪明,但是想不出来什么办法,所以他决[B觉]定让另两个和尚想想。
10. *一个人接受不了很大的压力(承受不了)
一个人承受不了很大的压力
例9中,“想起来”通常表示回忆起某人或某事,根据句意,此处应该表达“想到”办法,而不是回忆起办法,而趋向词“出来”才能表示通过动作使事物从无到有这一结果。例10中,与“压力”搭配的应该是“承受”,“接受”一般与“现实”搭配。
4. 误用
法语学生在使用可能补语时,还出现了一些误用现象,如:
11.*到底一个朋友来了!我在心里的话总有一天说得出来。(能说出来)
我在心里的话终于能说出来了。
例11中,可能补语在表达“肯定义”时,肯定的语气较弱,通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否定或回答用可能补语表达的疑问句。在此句中,主要表示主观认为有可能性,因此应改为“能说出来”。
搭配不当与误用导致的偏误在收集的语料中出现的并不多,大约各占偏误总量的10%。
三、法语留学生习得可能补语的偏误原因分析
从上述偏误类型及其各自所占比例,我们认为导致这些偏误的主要原因包括:
1. 母语负迁移。留学生掌握不好汉语可能补语,有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可能补语是汉语中表达“可能义”的能性结构之一。就法语留学生而言,法语的表达习惯通常是表示 “能/不能”的结构配合动词不定式来表示的,处于法语的表达习惯,留学生常常用类似“能/不能”的词汇和动词搭配来代替可能补语。
2. 目的语规则掌握不当。由于汉语述补结构的特殊性,留学生在掌握汉语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时本身就存在不少困扰,更不用说用“V+得+结果补语/趋向补语”来表达“可能义“了。
3. 学习者的回避策略。由于学习者对汉语可能补语不甚理解,再加上不符合其母语表达习惯,他们往往会有意无意地采用回避策略,从收集到的语料中看,可能补语出现的频率并不高。学习者正确使用的可能补语,往往是已经固化为词汇的表达形式。
4. 对外汉语教学策略。对外汉语教学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依托和基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通常会用能愿动词“能/不能”来解释可能补语的语义,这也导致了留学生常常用能愿动词来替代可能补语。
四、结语
综上所述,法语留学生在习得汉语可能补语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误代、漏用、搭配不当、误用等类型的偏误。从偏误原因上看,留学生很大程度是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将母语的表达习惯应用到目的语当中。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学习者自身的特点,适当地通过母语和目的与之间的对比分析,帮助留学生将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克服他们的回避心理,逐步掌握汉语可能补语这一语言点。
参考文献:
[1]刘月华,潘文娱,胡韦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2001
[2]齐春红,泰国学生汉语可能补语习得情况考察,2011
[3]杉村博文,可能补语的语义分析——从汉日语对比的角度,2010
[4]李锦姬,两种可能式的语用分析,1996
[5]孙德金,外国留学生汉语“得”字补语句习得情况考察,2002
作者简介:陈钰(1984.08.29),性别:女,籍贯:福建省三明市,学历:硕士,在读于:同济大学国际文化和交流学院,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