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审美和核心素养十分重要的途径之一,而且是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艺术类课程,对于丰富和提升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品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学科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渗透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能够在音乐听赏过程中学会艺术性的辨析,进而形成一个连贯、多维度的开放型音乐思维,以及审美素养。
一、音乐感知素养
音乐感知是指一个人对于诸多音乐要素,如,音高、音准、节奏、力度等方面的感知意识和能力,是其音乐素养的形成基础,也是基本的音乐审美能力。那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其认知和感知能力来展开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与培养。再从小学音乐教材来看,其中多是一些旋律比较明快、节奏清晰的乐曲,而这也正是对于学生基本音乐元素感知能力培养的体现。例如,在《糖果仙人舞曲》中,教师在课上可以通过引子部分的音乐进行导入,来让学生聆听并找一找这段音乐部分有什么奇怪或者说特别的声音。在导入过程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糖果王国的场景,对其中的每一个角色都留下一定印象,接着去到音乐主体部分来结合图片场景感受时而欢快、时而优美抒情的音乐节奏,从而使糖果娃娃的形象特点逐渐丰满。接着,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活泼欢快的糖果娃娃此时在想些什么?进而引出导入环节所听到的奇怪声音,那原来是糖果娃娃的好朋友对他施了魔法,所以糖果娃娃在听到这个声音后才会踮起脚尖,兴奋地跳起舞来。学生们的注意力此时被集中到了这位“好朋友”身上,教师即可通过钢琴伴奏来对这个节奏进行分析,调动其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听觉感官来对该部分乐曲中出现的音乐要素,如,情绪、力度、音高等进行感知。
二、提升审美能力
音乐艺术是世界人类文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作为课程教育中一份子之后,教师更要带领学生去更多了解一些音乐作品的创作渊源、背景、格式、技巧等方面,通过这些方面的知识内容来促成学生音乐表现素养的形成。在教学实践当中,就需要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基础上,来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对于音乐的听赏经验,由量变引发质变,升华其对于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阿细跳月》一课中,导入阶段可以让学生从彝族少数民族文化切入,通过一些视频片段或图片来了解彝族的风俗文化。或是通过回忆之前所学习和了解过的《彝家娃娃真幸福》一曲,来过渡到本课的教学主题当中,伴随着琴声来感受彝族舞蹈中的跳月舞和打拽舞,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聆听感受。在经过这样的听赏环节之后,教师再针对乐曲本身展开讲解和分析,就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意识,因为他们的听赏基础能力已经在之前的一系列引导环节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这样一来再去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氛围就会变得更加顺利。
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是基于学生个体发展需要所提出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的是学生能够真正调动起自身的内在学习动机,去获取、消化和吸收学习内容。回归音乐课程本身来看,小学音乐课程中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教学的导入、思维激活和巩固练习阶段,而这三个阶段也需要将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贯穿始终。具体以小学中年级为例,此时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主观认知思维,所以对于一些基本的音乐要素特征也有了较高的辨识能力,那么教师此时就应该结合课程标准具体要求,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适当添加一些如乐谱等方面的节奏,在日常积累的过程中加深音乐核心素养的渗透与落实。
以《同伴进行曲》为例,教师首先可以将作品分为A和B两个部分,A为主体部分,B为第二部分,在听赏B部分时可以明显地发现与A部分的不同,即情绪和力度等方面。而且B部分的节奏感也变得平缓和连贯,不比主体部分的明显。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跟随音乐来试着用手划出该段旋律的线条,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律动感。之所以要将该作品分开进行教学,是因为两个部分的特点区别十分明显,想必学生也一定能够很快地发现这两者之间的不同,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一机会,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挖掘,完成音乐核心素养的渗透。
综上所述,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与落实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更是一项艰巨的教学任务。作为教学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更要从音乐课程的具体特点出发,结合实际学情,来围绕音乐文化、艺术特点、方式技巧等方面展开教学,将培养目标确定为对学生音乐自主感知、审美欣赏、学习表现等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音樂课程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宇飞.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分析[J].考试周刊,2017(A4):164.
[2]封雷.核心素养领导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7(12):126.
[3]蒋婷莉.小学音乐教育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04):169.
[4]褚维维.探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128-129.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能够在音乐听赏过程中学会艺术性的辨析,进而形成一个连贯、多维度的开放型音乐思维,以及审美素养。
一、音乐感知素养
音乐感知是指一个人对于诸多音乐要素,如,音高、音准、节奏、力度等方面的感知意识和能力,是其音乐素养的形成基础,也是基本的音乐审美能力。那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其认知和感知能力来展开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与培养。再从小学音乐教材来看,其中多是一些旋律比较明快、节奏清晰的乐曲,而这也正是对于学生基本音乐元素感知能力培养的体现。例如,在《糖果仙人舞曲》中,教师在课上可以通过引子部分的音乐进行导入,来让学生聆听并找一找这段音乐部分有什么奇怪或者说特别的声音。在导入过程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糖果王国的场景,对其中的每一个角色都留下一定印象,接着去到音乐主体部分来结合图片场景感受时而欢快、时而优美抒情的音乐节奏,从而使糖果娃娃的形象特点逐渐丰满。接着,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活泼欢快的糖果娃娃此时在想些什么?进而引出导入环节所听到的奇怪声音,那原来是糖果娃娃的好朋友对他施了魔法,所以糖果娃娃在听到这个声音后才会踮起脚尖,兴奋地跳起舞来。学生们的注意力此时被集中到了这位“好朋友”身上,教师即可通过钢琴伴奏来对这个节奏进行分析,调动其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听觉感官来对该部分乐曲中出现的音乐要素,如,情绪、力度、音高等进行感知。
二、提升审美能力
音乐艺术是世界人类文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作为课程教育中一份子之后,教师更要带领学生去更多了解一些音乐作品的创作渊源、背景、格式、技巧等方面,通过这些方面的知识内容来促成学生音乐表现素养的形成。在教学实践当中,就需要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基础上,来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对于音乐的听赏经验,由量变引发质变,升华其对于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阿细跳月》一课中,导入阶段可以让学生从彝族少数民族文化切入,通过一些视频片段或图片来了解彝族的风俗文化。或是通过回忆之前所学习和了解过的《彝家娃娃真幸福》一曲,来过渡到本课的教学主题当中,伴随着琴声来感受彝族舞蹈中的跳月舞和打拽舞,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聆听感受。在经过这样的听赏环节之后,教师再针对乐曲本身展开讲解和分析,就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意识,因为他们的听赏基础能力已经在之前的一系列引导环节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这样一来再去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氛围就会变得更加顺利。
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是基于学生个体发展需要所提出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的是学生能够真正调动起自身的内在学习动机,去获取、消化和吸收学习内容。回归音乐课程本身来看,小学音乐课程中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教学的导入、思维激活和巩固练习阶段,而这三个阶段也需要将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贯穿始终。具体以小学中年级为例,此时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主观认知思维,所以对于一些基本的音乐要素特征也有了较高的辨识能力,那么教师此时就应该结合课程标准具体要求,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适当添加一些如乐谱等方面的节奏,在日常积累的过程中加深音乐核心素养的渗透与落实。
以《同伴进行曲》为例,教师首先可以将作品分为A和B两个部分,A为主体部分,B为第二部分,在听赏B部分时可以明显地发现与A部分的不同,即情绪和力度等方面。而且B部分的节奏感也变得平缓和连贯,不比主体部分的明显。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跟随音乐来试着用手划出该段旋律的线条,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律动感。之所以要将该作品分开进行教学,是因为两个部分的特点区别十分明显,想必学生也一定能够很快地发现这两者之间的不同,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一机会,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挖掘,完成音乐核心素养的渗透。
综上所述,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与落实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更是一项艰巨的教学任务。作为教学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更要从音乐课程的具体特点出发,结合实际学情,来围绕音乐文化、艺术特点、方式技巧等方面展开教学,将培养目标确定为对学生音乐自主感知、审美欣赏、学习表现等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音樂课程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宇飞.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分析[J].考试周刊,2017(A4):164.
[2]封雷.核心素养领导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7(12):126.
[3]蒋婷莉.小学音乐教育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04):169.
[4]褚维维.探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