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红色宣传画”升机无限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xxzz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宣传画属于招贴画的范畴。在20世纪里它的第一个发行高潮可以追溯到三四十年代,可惜,由于年代久远,纸质很差,加上战火连绵,能保存下来的实属罕见。目前,解放以前发行的“红色宣传画”在市场上虽然有,但是已经很难见到,藏家能见到印刷品已属不错。因此,建国前可供查阅的“红色宣传画”资料实在太少。藏家只能把目标瞄准新中国红色宣传画。新中国“红色宣传画”通常是指1949年至1979年这段时期发行的宣传画,规格大小有一开、二开、四开、八开、十六开、三十二开等,主流规格为一开和二开。今天,只要是五六十岁的人重温“红色宣传画”,势必会想起那些个经历过的特殊时期。可以说,“红色宣传画”是那段历史的见证和缩影。它不仅有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而且有欣赏价值和市场价值。笔者以为,特殊的年代和特殊的题材造就了“红色宣传画”的特殊价值,这种特殊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领导出题 画家创作
  
  建国后的30年里,我党先后发动了“镇反肃反”、“三反五反”、“大跃进”、“人民公社”、“反左倾”、“反右派”、“四清”、“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批林批孔”等等运动。由于每一次运动从开始到结束都需要作广泛宣传,而宣传最重要的一个形式就是采用通俗易懂的宣传画。它的创作一般由领导出题,然后画家根据领导的要求来进行创作。到“文革”时期,宣传画的创作采用了“三结合”的方法,即领导出题目,画家来创作,群众提意见。那时,几乎每个艺术家都把创作宣传画当作政治任务,并怀着满腔的热情投身到创作之中。其创作之认真、想象之丰富是今天人们难以想象的,许多宣传画都是经过反复修改、推敲,有的甚至修改数十稿才能确定下来。因此,“红色宣传画”凝聚着那时艺术家们的心血。
  
  题材独特 时代鲜明
  
  在建国后的前17年中,“红色宣传画”涉及的题材较广,有政治、军事、外交、体育、农业、工业、国防、妇女、儿童等。“文革”时期的宣传画题材较窄,绝大多数是反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歌颂伟大领袖和统帅毛主席、反映工农兵的伟大形象,因而宣传画的色彩大都是“红、光、亮”,形象上是“高、大、全”的艺术风格。如《大力支援农业》、《黄河儿女》、《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毛主席亲自缔造……》等等。从宣传画的内容看,几乎每张宣传画都离不开“万岁不离口、语录不离手”格调。像1971年大连电瓷厂工人单联孝创作的《做人要做这样的人》宣传画,画面上方为《红灯记》中的李铁梅高举红灯,选择李铁梅是因为她是“文革”时期所有新中国女性的楷模。背面是一面鲜艳的红旗,下面为身着军装的女民兵,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红宝书,胸口别着领袖的像,左上方用红色写上“做人要做这样的人”八个字,以点明宣传画的主题。从中可以看出,此画的时代烙印和特征相当鲜明。类似这类宣传画在“文革”中比比皆是。
  
  影响巨大 记忆犹新
  
  “红色宣传画”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和冲击力。那时,一旦有新的宣传画问世,就会分发到各地,于是全国上下党、政、军、工、团各级组织都会发动起来,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张贴于车站、码头、街头、院校、车间、教室、军营、村庄等场所。另外,有不少个人也会花上几分钱或几角钱买若干张宣传画张贴在居室内。所以,上班的人只要早晨起床就会看见墙上张贴的宣传画,骑车或坐车上下班则会在马路上亲眼目睹各种宣传画,到单位后同样能看见各种宣传画。可以说,那时人们与宣传画是朝夕相伴、形影不离,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尽管那个时期特别是“文革”给人们留下很多遗憾甚至是悲伤,但是只要人们看到“红色宣传画”,即会勾起对往事的回忆。
  
  印量可观 存量有限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看到宣传画,宣传画印量一般很大。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重大题材的印量一般在数万至数十万张,像1964年发行的“毛主席和我们心连心”宣传画,印量高达160万张。题材一般的数量较少,如1959年发行的“妇女半边天……”宣传画印量只有1.3万张。到“文革”时期,宣传画的发行动辄数百万乃至数千万张,像毛主席第8次检阅红卫兵为题材的油画《光辉的榜样,伟大的创举》,当时印量达360万份,这还不是最高的。印量最大要数当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毛主席去安源》宣传画,印量高达9千多万张,这恐怕是迄今为止印数最多的宣传画。不过,“红色宣传画”尽管印量巨大,但大都被张贴了,加上那时人们收藏的意识十分淡薄,能保存下来的并不多,直到80年代,才有热心人开始收藏“红色宣传画”。今天国内收藏“红色宣传画”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济南等沿海城市。
  


  
  印品价格 海外吃香
  
  由于“红色宣传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近几年已引起海内外藏家的关注,收藏的群体也日益扩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天津、沈阳等沿海大城市收藏品交易市场都有“红色宣传画”出售,内地相对较少。从各地收藏品交易会透露的信息看,国内“红色宣传画”总体价格偏低,一般二开的宣传画在数十元,若是题材较好的宣传画在百元以上。而在海外,90年代后期港台及东南亚的不少藏家已看到成交价5.5万元北京华辰2005年秋拍拍品“红色宣传画”的市场潜力,他们有的亲自来我国内地,在各地市场上大肆收购,有的委托国内的朋友代为收购,致使不少题材好、设计精湛的“红色宣传画”流入海外。据笔者一位安徽藏友告知,前几年他将收藏多年的毛主席8次检阅红卫兵的系列宣传画廉价卖给了北京一位买家,结果,该买家转手卖给了老外,获利上万元。另据有关媒体报道,今年一位外国买家在北京古玩城以7500元价格买走了《五个里程碑》三张开宣传画;同样在北京潘家园市场上,《在继续革命的道路上夺取更大胜利》三张开宣传画被国外买家以7000元买走,这些迹象表明,海外藏家对“红色宣传画”表示出极大兴趣,不少买家愿出高价收购。实际上,“红色宣传画”在海外有着十分可观的行情,如2001年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张1971年陕西省阶级教育展览馆供稿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宣传画在拍卖中以1035美元成交;70年代初沈阳革命委员会出版的《大力支援农业》宣传画在拍卖会上以460美元成交。至于“红色宣传画”在海外标价也是令人振奋的,如1964年上海画家韩敏创作的《毛主席和我们心连心》宣传画,发行量为160万张,在香港文书库网站上的标价220美元;1957年著名画家蔡鹤汀、蔡鹤洲兄弟联合创作的《春节大联欢》宣传画,发行量为10.2万张,在英国的毛泽东宣传画网站上的标价170英镑(约人民币2000元);1976年宋恩民创作的《工农携手保丰收》宣传画,发行量36万张,在英国的毛泽东宣传画网站上的标价120英镑(约人民币1500元);70年代中后期裴建华创作的《亚洲女民兵》宣传画,发行量不详,在英国出版的书籍中的标价200英镑(约人民币2400元);1974年唐一文创作的第一版《农大新学员》宣传画,发行量95万张,在英国的毛泽东宣传画网站上的标价是120英镑(约人民币1500元);1976年唐小禾、程梨联合创作的《紧跟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宣传画,发行量12.5万张,在香港的中文书库网站上的标价220美元。
  
  原稿作品 国内看涨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建国30年里的美术作品开始走红拍卖市场,像旅居香港的刘宇一油画《良宵》、北京的刘春华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分别在香港和北京市场上以836万港元和605万元的高价成交,开了新中国美术作品走高的先河。其中油画《毛主席去安源》这张画影响极大,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来形容绝不过分。有专家认为“一张画传遍了时代,一张画代表了时代,一张画名满天下”。
  种种迹象已经表明,红色宣传画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机。据悉,今年春季国内多家大拍卖行将陆续推出“红色”经典宣传画,如浙江西泠印社春拍将推出著名画家何建国“文革”初期创作的《伟大的长城》、《欢呼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宣传画,这两张画在当时影响很大,并作为电影海报被广泛张贴,如果用家喻户晓来形容也绝不过分。其中《伟大的长城》的印刷品现在极受海内外藏家的青睐和追捧,甚至连老外也钟情有加,现市场成交价在1-3万元,且市场上很难觅到。北京华辰春拍将推出著名画家何孔德的《沿着毛主席五七指示的光辉道路奋勇前进》水粉宣传画,此画也被用作电影海报;此外,还有沈尧伊的木刻《跟随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和水粉《继承毛主席的遗志把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等,应该讲,现在收藏这些当时有很大影响的宣传画是一个机遇。笔者预计,未来二三年内,“红色宣传画”市场价格有望呈现飙升的行情,海外和国内的价格也必将接轨,广大投资者和收藏者可密切关注。
其他文献
清内府初拓本《三希堂法帖》  袁玉红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独特的艺术瑰宝,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情,就连至高无上的皇帝也对书法艺术喜爱备至。唐太宗以王羲之《兰亭序》陪葬,宋徽宗创作瘦金体,乾隆设“三希堂”收藏法书,无不展现出书法艺术的生命力。  魏、晋迄至唐、宋、元、明、清,造就了一批书法大家,他们的书法为人们广泛效仿临摹,法帖就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所谓法帖,就是摹刻在石版或木版上的法
期刊
探索“柴窑”,需要一种勇气。千百年来,由于缺少详实的记述和流传有序的实物,这一千古之谜一直成为探索者望而却步的雷区,使许多颇有建树的古陶瓷专家和学者不敢轻易涉足。但随着法门寺“秘色瓷”的发现和河南清凉寺汝窑窑址的考古发掘,使人们似乎看到了破解这千古之谜的一缕曙光。      对“柴窑”的一点认识      根据文献记载,我们对“柴窑”形成了一些模糊认识:  “柴窑”产于五代周世宗柴荣时期,即显德元
期刊
折扇的优劣俗雅,在于扇骨和扇面两个方面。例如扇骨是什么材质,有什么刻工或特殊的工艺,是否舒展如意等;扇面的纸料是否上佳,有什么特殊之处,例如明代盛行金面,清代崇尚素色和夹纱的扇面。折扇平时是折叠起来的,一般人看扇子肯定先看扇骨,扇骨的优劣是第一印象。任何一柄上佳的扇子,扇骨占了很大的分量。据一些文物行的老人们回忆,一些有身份的人,一扇在手,出怀入袖是身份的“道具”,而且这些人落座之后,常常要互相交
期刊
在扇面上写字和绘画,是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它把扇子的实用功能和书画的观赏功能结合起来,提高了扇子的品位,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发展到明清时代,书画扇尤其是出于著名书画家手笔的扇面,往往被人视为精美的艺术品加以珍藏,舍不得使用。随之也出现大量不装扇骨纯粹供观赏的书画扇面。书画扇不论有无扇骨,皆小巧玲珑,展舒自如,便于携带和把玩,很快赢得上至官宦士绅,下至平民百姓的喜爱,成为普及面很广的一
期刊
瓯海区位于浙南沿海地区的温州市近郊,地处瓯江之南、飞云江之北,属于河谷和海滨平原,是温瑞平原的组成部分,以地处瓯江、东海之滨而得名。2003年9月,当地村民在该区仙岩镇穗丰村一座海拔仅53.8米的名叫杨府山的小山顶上,为建造公园平整山顶土墩时,先后挖掘出一件青铜铙和一件青铜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瓯海区文博馆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往现场,根据出土物和现场情况判定其系一座西周时期
期刊
免费为读者鉴定藏品,是《文物天地》创办以来,为进一步沟通读者与编者、让刊物面向更多的受众,做到真正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尝试。从大量信件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读者朋友对本刊的关心和爱护,更感到我们工作的差距。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用辛勤的劳动回馈信任我们的读者朋友,在前进中,我们也试图与读者一起分享喜悦、快乐和忧愁,试图用刊物凝聚起智慧之光来照亮我们和读者朋友的求索之路。今天我们正在竭尽微薄之力,克服困难,向
期刊
中国古代的玉器,以“石之美者”为材料,经过一套特殊的琢磨工艺制作而成,是集自然造化与人类劳动结晶于一体的精美艺术品。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古代的玉器从产生之时起,就不仅仅是单纯的供人欣赏的艺术品,而且是古人思想观念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因此,随着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的日益成熟,人们对中国古代玉器的喜爱程度也更加强烈。    要想理性地参与中国古玉的购买与收藏,就必须首先具备一定的古玉鉴赏知
期刊
2006年6月5日,中国嘉德2006春季拍卖会12个专场圆满结束,总成交5.35亿元,多项拍卖纪录被刷新。权威人士指出,此次中国嘉德春拍,大家热情参与而不失理智,激烈竞投但坚守尺度,加之良好的拍卖业绩,使得圈内外人士信心大增。人们所关注的“嘉德风向标”给出了一个积极的令人鼓舞的市场走向。  中国书画部分总成交2.28亿元。其中,“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总成交8746.5万元,成交比率79.29%,两件
期刊
缅甸不买翠,新疆不买玉。此乃至理名言。  在上海登机的时候,心里就盘算着行程,努力挤出海绵里的水,争取多一点时间,好好逛逛乌鲁木齐的玉器市场。临行前,摘除了几乎从不离身的玉器。惟独颈中换上一件红皮白玉蛟龙盘葫芦老件,皮带上空空如也,连手串也换成了橄榄核雕。我觉得这样的谦虚是必须的,毕竟是去新疆啊!琳琅满目地去,显得反而小气了。我知道,谦虚的背后有心虚的成分。与其虚张声势,不如虚伪地谦虚着好。  乌
期刊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元代的统治时间并不算长。但各地发现的元代瓷器窖藏,其时间跨度之长,地域分布之广,出土数量之多,以及品类质量之精,在中国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无疑是认识、研究元瓷的最好实物,也是研究元代社会、政治、经济、科技、贸易以及制瓷手工业的绝好资料。  据叶佩兰先生《元代瓷器》一书中的统计:  1962年9月,江苏丹徒县出土元代青花高足杯等6件窖藏瓷器。  1964年5月,河北保定市出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