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富春山居图》(组诗)

来源 :广州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zy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访百草园
  夜访百草园,这也是我童年的
  魔幻世界
  泥墙变成了带装饰的石灰围墙
  开着南瓜花的菜畦仍在
  鸣蝉的长吟仍在
  碧绿的覆盆子仍在,皂荚树下
  那只斑蝥仍在(我们小时候都叫它“放屁虫”)
  它那“啪”的一声,也曾让我感到无限神奇
  萤火虫仍在,荒草中的石井仍在——
  井口被封死,但那个从井沿上跳过的
  小男孩的身影仍在
  大人的呵斥声仍在,母亲唤吃晚饭的声音仍在
  冬天的积雪仍在,乌鸦和麻雀都会飞来
  夏日闪电的鞭打仍在
  蜡梅花的香气仍在
  墙头那边陌生的声音仍在(如今它在唤着
  谁的名字?)
  远去的摇橹声仍在,门口的
  乌篷船仍在
  少年闰土仍在,中年闰土仍在
  祥林嫂仍在,阿Q仍在
  赵家的狗仍在
  铁屋子里的那一声呐喊仍在
  这是夏末,静静地,我们探访着百草园
  我們暗自欢欣,却又想流泪
  好像我们是替先生回了一趟
  他再也回不了的故乡
  故乡仍在,蟋蟀们仍在,这是夏末——
  在我们离去后它们就会唱起
  它们最后的歌
  致敬《富春山居图》
  这是卜居富春的馈赠
  也是你多年前在狱窗前就梦到的风景
  从一道河岸开始
  从一座山开始
  这是我大宋的一统江山
  也来自汉魏风骨
  是我从小就攀爬的父母双亲的膝盖
  也是义士的铁肩和额头
  它缓缓向上,坚实,裸赤,光洁
  是巨灵们挺起的脊背
  是任何铁蹄也不可征服的山
  任何创痛都在风中消散了
  它的来龙去脉已在你我的前生
  和来世中显形
  我要赞颂它的每一座峰峦
  和光照下的壑谷
  我的笔就是我的手
  从这些树开始,松树,柏树……
  (远处有孤舟泛起)
  道旁之树,荒村之树
  石隙之树,含烟之树
  三朵云之树,五柳先生之树
  它们远看是山的点缀
  但它们是山的子民
  它们耐千年之寒
  已在贫瘠中扎下了深根
  这些风中之树,泪柱之树
  孤魂之树,远客之树
  它们与自身搏斗
  它们各自扶疏,揖逊相迎
  现在,它们已为我传来
  兄弟般的涛声
  从这些石头开始
  金刚石,花岗岩石,溪涧石
  苦海石,问道石
  从光明朗照中崩落的
  飞来石,炼狱石,压舱石
  钟石,鼓石,火石
  太白石,岑参石,寒山石
  东坡石,梦石,吞声石
  忘川石,转世石
  咄咄怪事之石
  马槽石,虎石(前额,侧腹……)
  面壁石,屈身石,长啸石——
  这不同的
  而又相同的纹理!
  从这条山道开始
  度驴,度马,度魂
  山岩崎岖,万象峥嵘,有如涌来
  前方数峰隐去
  近侧一峰再起,逼人
  而又可亲
  峰头朗照,后山有雾
  清风拂面,斜坡逶迤
  也有踌躇的时刻,走不动的时刻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这是我们的还乡路啊
  不过,远处那浩渺的一带江水
  是从哪里来的?已先我
  从溪桥上拄杖行过的
  又是谁?
  江上有渔翁,山中有樵夫
  (何时了,那伐木的丁丁声?)
  茅亭里有高士,冠冕如云
  (他死了还在看吗?)
  那里,“时间山坡”上的最后一家
  那里,应有我的“黄铜茶饮”
  那里,来,无用师
  让我们展开这九尺卷轴
  也让我们一哭靖康之耻……
  那里,且让我们抽出最后一卦
  驻足,坐看鸟争林
  这是我的前行和告别
  这是山的终结,河的开始
  从这些近景开始,也从
  更远的远景
  这是我的请安,我的致敬
  我们一起走吧,顺着
  这山势,绕过这溪流
  展开这无尽长卷
  磅礴有时,葱茏有时,兴亡有时
  繁华落尽有时
  到那苍茫处,自有一滩
  如霜寒闪耀的白沙
  那里,我会为你提前落款
  如同那远山,那波浪线
  留出的最后一笔——
  这是上苍为我们准备的怀抱
  这也是我一生的淘洗
  为了我的回报,为了
  最终消失于其中
  木叶已经脱落,山道由前人凿出
  秋波涌起,墨色转淡
  江山只在尺幅之间
  (风雪之日,一切还会变容)
  来吧,无用师,我把它
  还给你,还给富春
  还给那更伟大的虚空——
  我完成了,而又未完成
  在我们离去后,自有人
  在这片山水中行走
  从这道已变得苍茫的河岸开始
  从这座更伟大的山开始
  责任编辑:梁智强
其他文献
张二棍的诗  轮回  雪化为水。水化为无有  无有,在我们头顶堆积着,幻化着  ——世间的轮回,从不避人耳目  昨天,一个东倒西歪的酒鬼  如一匹病狗,匍匐在闹市中  一遍遍追着人群,喊:  “谁来骑我,让我也受一受  这胯下之辱”  满街的人,掩面而去  仿佛都受到了奇耻大辱  羊言羊语  有人在我的耳畔,磨着刀子  一边磨,一边磕磕绊绊念着  《地藏经》。他老了,杀完  我那么多的亲人,又来杀
期刊
最早注意到宗城的文字,是因为他在各类媒体与网络平台关于当代文学现场的评点,不同于那些四平八稳的应景之作,观察敏锐、言说鲜活,有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精警之见,以至于日后读到这位90后作家的小说,忍不住会拿来与他的评论比照。比如小说《玩笑》,就让我联想起他之前发表在《文学自由谈》杂志的《被遮蔽的青年写作》,那篇文章为同代写作者发不平之鸣,文辞堪称犀利——“大部分文学批评家依然用陈旧的划分方式、从学院习得
期刊
師父的死,耗子早有预感。一个月来,师父常到耗子的摊位上消遣,一坐就是一上午。他常闲聊些过往,顺便帮着招徕顾客。豆腐卖完,耗子回过头去看,师父眯着眼,正打瞌睡。妻子敏珍留半斤豆腐泡,让他带回去。师父没好意思,偷偷留下十块钱,拎着豆腐泡就走了。  小镇丁点大的地方,消息比货物的流通速度还快。师父头天夜里闭目,第二天他刚到摊位就已经知晓。他愣了好一阵,一时竟胸口憋闷到喘不过气来。妻子让他先在破藤椅上坐会
期刊
君子疾末世而名不称焉  存在是无法选择的,人被无名者抛入世界,成为名。语言(名)就是存在,此在。孔子说:“必也正名乎。”“不学诗,无以言。”没有语言此在,人就不存在,就是黑暗无言的动物性生命那种存在。野史说,唐代诗人宋之问读到外甥刘希夷的这两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顿起杀心。他在有司上班,就命令外甥把这两句诗让给自己,刘希夷不干,这是出让自己的最高存在(刘希夷在此)呵!宋之问就用土
期刊
长夜玄冬抄  倾心于长夜的寂静是一场与睡眠  无关的玄冬,它的发音听起来像是比   纯粹的  时间还迷人。仿佛我从书籍的阅读中  悄悄返回我自己,也许旁边  还埋伏着自然的漩涡。在它之前,掉落的    簕杜鹃  有一种说不出的轻微。“有别于修辞,  黑夜不必只有一种黑暗。”这样说  无疑是摘抄中的重点,甚至向生命的秘密  敞开原始的还魂术。  偶尔贴上纸条也讲究梳理。棠棣只剩下  里面的悬念,贴近
期刊
托尔斯泰的蚂蚁  托尔斯泰五六岁的时候,经常和他的三个哥哥一起玩一种叫“蚂蚁兄弟”的游戏。他们找来几把椅子,用箱子、盒子把土丘下爬来爬去的蚂蚁围起来,然后他们蒙上头巾,钻到椅子底下,在黑暗中紧紧偎着坐在一起。他说他就是由此感受到了爱与同情这些特殊的感情。那时,他的一生刚刚开始,他和他的三个哥哥把这个游戏视作共同的秘密。很长时间他们都相信,谁一旦拥有了这个秘密,他就可以借此成为幸福的人,没有疾病,没
期刊
土城墙上的乌拉草,一直没有人割。这里的农家烧饭取暖都用自家田里的玉米秸秆。玉米年年都要种,秸秆年年都产生出来。玉米田广大,而烧火的炉灶只有一个。成捆的秸秆排着队等待进入那个唯一的灶坑。往往去年的还没烧完,今年的已经又成捆地运回来了。玉米秸秆在炉灶前发生了大面积的拥堵。农民就把秸秆堆成高高的柴垛。一年又一年,柴垛越垛越高。柴垛越来越多。似乎永远也烧不完了。偶尔谁家的柴垛着了火,没有人救火,都站在那里
期刊
1999年,在诺贝尔文学奖设立将近一百周年之际,我和几个朋友起愿,想梳理一下百年诺贝尔奖所走过的历程,考察一下这一百年来所评选的作家们都写过什么,并作出我们个人化的评判。我们认为这是件有意义的事,我们六个人合计了一下干了起来。我挑选了马尔克斯、海明威、萨拉马戈、莫里亚克、辛格、加缪等十四位获奖作家。后来这本书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书名叫《孤独的慰藉——百年诺贝尔文学奖回眸》。  在写这本书前,我阅
期刊
主持人语:  精神影响是很复杂的事,就像物质粮食一样,孩子不知不觉中长大了,很难说那张渐渐成熟的脸来自大米還是牛肉。陈继明以海明威的想象方式、川端康成的情感和福克纳的仪式勾勒出自己的文学观,这是自觉的作家所为。我们读大学时也亲昵地称呼川端康成为川端,仿佛他也走在我们的校园里,细细想来,这是何等的荣耀。亲切地活在异国读者的身边,这是比诺奖更可贵的嘉励。  ——申霞艳(文艺评论家)
期刊
一  动物们的求爱,绝不像人类的求爱那么俗气。不是送项链,就是送戒指,还要假装跪下一条腿,再送上语言的催情药,去俘获姑娘的芳心和眼泪。这样的举止,在动物们看来,统统属于感情骗子的行为。它们没有人类这么复杂的心思,也从不在求爱上兜圈子,消耗时间和心力。它们只以爱赠爱,以缘分赠缘分。雀儿抖动翅膀,爱神就会欢歌;孔雀伸开尾屏,爱神就会觉醒;蝴蝶亮出彩衣,爱神就会亢奋;鸵鸟跳起舞蹈,爱神就会癫狂;萤火虫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