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效应,即企业披露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对其经营和财务绩效造成的效果以及信息披露引起的资本市场反应,是实务界与理论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众多学者针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主要就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企业绩效、企业声誉和社会责任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三方面进行综述研究,分析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指出今后的研究应统一量化标准,探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效应的实现机理。
【关键词】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企业声誉; 企业绩效; 市场反应
中图分类号:F234;F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1-0008-04
当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观念已被世界众多企业普遍认可。2006年9月,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鼓励企业尽快建立社会责任制度,编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次年末,国务院国资委又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对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相应要求。2008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希望上市公司披露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特色做法与成绩,并鼓励在发布年报的同时披露年度社会责任报告。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并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其所带来的披露效应必将引起实务界的关注和理论界的重视。
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效应进行的研究,将聚焦社会责任披露效应的三个方面:一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二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声誉的影响;三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决策有用性问题。将企业绩效(企业价值与财务绩效)与资本市场反应区分开来,主要考虑的是实证研究中企业绩效解释变量的区别:相较于市场反应常用的超额累计收益率(CAR)和股价动态信息,企业绩效常用的传统会计收益指标和托宾Q值等更为静态。本文研究思路见图1。
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企业绩效的研究
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对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是否与企业财务绩效提升呈正相关关系进行了持续的研究,以证明履行社会责任将对企业长期业绩产生积极作用,继而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赢得投资者和管理层的支持提供理论依据。
众多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Margolis和Walsh(2003)列表分类统计了1972—2002年间127份研究企业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论文,结果显示:近半数支持两者正相关,25%的研究指出两者没有显著关系,两者负相关的结论占5%左右,剩余文献则得到了一些混合的结论。鉴于该方面的综述研究较为多见,本文对该问题的归纳相对简略。
(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Ruf等(2001)将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划分为八大类,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其内容进行赋权,加权平均后得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总分,进而实证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变动与其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情况的改善既能在短期内提升其财务绩效,也能在长期对其盈利能力有推动作用。沈洪涛(2005)聚焦1997—2003年的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实证检验其社会责任信息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当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观念已被世界众多企业普遍认可。2006年9月,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鼓励企业尽快建立社会责任制度,编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次年末,国务院国资委又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对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相应要求。2008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希望上市公司披露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特色做法与成绩,并鼓励在发布年报的同时披露年度社会责任报告。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并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其所带来的披露效应必将引起实务界的关注和理论界的重视。
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效应进行的研究,将聚焦社会责任披露效应的三个方面:一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二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声誉的影响;三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决策有用性问题。将企业绩效(企业价值与财务绩效)与资本市场反应区分开来,主要考虑的是实证研究中企业绩效解释变量的区别:相较于市场反应常用的超额累计收益率(CAR)和股价动态信息,企业绩效常用的传统会计收益指标和托宾Q值等更为静态。本文研究思路见图1。
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企业绩效的研究
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对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是否与企业财务绩效提升呈正相关关系进行了持续的研究,以证明履行社会责任将对企业长期业绩产生积极作用,继而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赢得投资者和管理层的支持提供理论依据。
众多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Margolis和Walsh(2003)列表分类统计了1972—2002年间127份研究企业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论文,结果显示:近半数支持两者正相关,25%的研究指出两者没有显著关系,两者负相关的结论占5%左右,剩余文献则得到了一些混合的结论。鉴于该方面的综述研究较为多见,本文对该问题的归纳相对简略。
(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Ruf等(2001)将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划分为八大类,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其内容进行赋权,加权平均后得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总分,进而实证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变动与其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情况的改善既能在短期内提升其财务绩效,也能在长期对其盈利能力有推动作用。沈洪涛(2005)聚焦1997—2003年的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实证检验其社会责任信息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结论支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绩效负相关
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需要相应的载体与渠道,所以不可避免地需要花费额外的成本。因此,部分学者认为这会降低企业财务绩效,进而减损企业价值,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也就与企业绩效负相关。李正(2006)将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托宾Q值)进行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得出从当期来看两者的关系负相关的结论。 (三)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绩效呈曲线关系
Wagner和Schaltegger(2004)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企业环境与经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实证检验以欧盟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结果表明企业环境责任与其绩效之间呈现U型曲线关系。江焯敏(2010)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样本年度观测值进行了实证分析,也得出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之间的U型曲线关系。两者的曲线关系结论能够部分解释在实证研究中发现的既有正向又有负向关系的研究结论。
(四)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绩效没有关系
Mcwilliams和Siegel(2000)实证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发现两者的关系并不显著。贺小刚和陆一婷(2008)通过社会调查获得的基础数据进行研究,结论表明,社会责任因子对企业价值的创造并非体现在财务价值方面,而是体现在非财务价值方面。
两者没有关系的研究结论较为狭义,通常指的是在实证检验中没有发现两者显著的线性关系,这可能是由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与企业绩效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造成的,并不能以此说明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对企业绩效没有影响。
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企业声誉的研究
企业声誉指的是利益相关者在经历一段时间后对企业作出的总体评价,这个评价基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直接经验、企业的竞争行为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社会责任信息作为企业对外披露信息的一部分,也必然会对企业声誉有所影响。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结论大都支持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声誉的正面效应。
Donaldson和Preston(1995)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是满足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重要方式,企业可以通过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从而对企业声誉的提升产生积极作用。Brammer和Pavelin(2004)以英国22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社会绩效和声誉的关系,发现两者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Bebbington等(2008)将社会责任报告视为企业声誉风险管理流程的组成部分,指出企业定期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可能是出于维护其声誉的目的,结论认为合理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助于企业声誉的提升。
国内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声誉的研究尚不多见,已有研究以实证检验为主,缺乏对两者内在理论机制的深入探讨。李海芹和张子刚(2010)认为,消费者关注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影响企业声誉产生的一个重要渠道,这些影响主要来源于社会责任表现中的经济和环境责任、员工和消费者责任以及法律和慈善责任。李新娥和彭华岗(2010)选取2008年中国百强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得分与其声誉得分同向变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其声誉的影响是显著的。吴奕彬(2011)较为深入地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企业声誉的关系,发现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这一传送机制的中介作用,即企业社会责任表现通过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传递给外界,从而形成企业声誉。
三、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决策有用性研究
社会责任信息作为企业信息,尤其是财务信息的补充,对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是否具有决策价值?Ingram(1978)首次利用资本市场的反应来检验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所带来的决策价值。自此,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价值常常采用信息披露后的市场反应来进行检验,其中事件研究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以财务年报、媒体信息等为载体的研究
此阶段由于缺乏专门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载体和渠道,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捕捉主要着眼于年度财报中的相关叙述以及新闻媒体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报道,在此基础上利用“内容分析法”或“声誉指数法”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评价体系的建立与量化。
1.资本市场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作出正面反应
Anderson和Frankle(1980)通过对投资组合的配对研究发现,企业在年报中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会引起市场收益率的变化,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对市场收益率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沈洪涛和杨熠(2008)实证分析了1999—2004年在沪深两市上市交易的石化塑胶业A 股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后的股票价格变动。研究发现:2002年以后,中国上市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对资本市场投资者具有决策价值。
2.资本市场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作出负面反应
Holman等(1985)以1973—1977年间《财富》五百强工业企业中的49家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社会责任对股东财富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为了满足政府对于社会责任的要求而不得已增加的资本性支出,经联邦政府监管报告披露后,投资者会给予负面评价。Milne和Patten(2002)研究得出,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在当期并不被看好,投资者在信息披露后的短期内会减少投资,进而影响企业发展。
3.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投资者无决策价值
Milne和Chan(1999)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并不是以常规财报中对涉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陈述为基础来作出投资决策的,即企业自愿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对投资者通常并没有什么决策价值。Patten(2002)用事件研究法来观察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前后7个交易日内股票价格和交易量的变动情况,发现虽出现异常波动,但是并不显著。
陈玉清和马丽丽(2005)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在2003年年报中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的市场反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发现提取的社会责任信息与年报披露后的股价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宋献中和龚明晓(2007)的研究也表明专业人员并不以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来进行决策。
(二)以社会责任报告为载体的研究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公众对劳工问题、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社会责任问题的普遍关注,我国社会责任运动进一步深化,自愿或被强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逐渐增多①,2009—2011年的发布情况见表1。学术界针对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引起的资本市场反应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结论更倾向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的正面效应。 Cormier等(2004)认为,投资者为了减少潜在的不确定性,会选择使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来对企业未来收益进行更好的预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能够引起资本市场的反应,进而影响股票的长期价值。施平(2010)以超额累计收益率(CAR)为因变量,实证检验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市场反应,结论表明市场会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产生正面反应。李远慧和张洁(2012)以应规强制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社会责任报告披露质量与其市场反应正相关,投资者已经开始关注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披露质量,并基于披露质量进行投资决策。
江炎骏等(2011)采用事件研究法进行研究,结论表明,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市场反应并不显著。潘妙丽(2011)以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每股社会贡献值”的上证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每股社会贡献值指标的披露并未提供显著的决策依据。彭卉和张亚平(2013)实证研究的结论显示,资本市场对社会责任信息的需求仍不强烈,相关信息不能支持决策。
四、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
(一)研究现状分析
尚没有学者整合“披露效应”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直接研究,相关研究在本文被细分到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绩效、企业声誉的影响以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决策有用性三个方面。现有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1.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效应的研究仍然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
对于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效应,研究至少存在着正向、负向和无关三种结论,结果的不同到底是由研究方法差异或解释变量的选取差异造成的,还是披露效应本就因社会责任信息的影响因素(例如企业和行业特征)不同而异,尚没有理论研究对此进行系统的分析。
2.对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效应的研究,本文虽进行了分类归纳和综述,但显而易见,相应的研究内容较为分散凌乱,未能形成统一的框架体系
大部分研究基于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且研究结论传达的更多是简单的单向影响关系。社会责任信息与披露效应是否存在复杂的双向协同演进关系?是否可以整合企业绩效、企业声誉等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效应的系统理论研究?当前的研究尚没有形成一个普适的理论框架可供参考。这不仅不利于社会责任理论的后续发展,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活动的开展也同样不利。
(二)研究展望
1.统一量化标准,减少研究差异
已有部分研究使用润灵环球(RKS)对上市A股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评级排序结果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量化评分(刘计含和王建琼,2012;陈共荣和曾熙文,2013)。关于该评级排序能否像KLD指数②适用美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表现一样适用于中国的上市公司,各学者意见不一,笔者在此也不予置评。但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可以减少相同领域下研究的差异,从而为探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效应不一致的原因扫除部分障碍。当然,要获得一个公认的客观全面的量化体系还需要相关部门、专业机构以及学者们的共同探索与努力。
2.探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效应的实现机理
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无论自愿还是被强制,都有其披露动因作为指导。要形成统一的披露效应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首先要明确信息披露由动因到效应的实现机理,从其作用方式和过程中把握实现披露效应的关键要素。整合的研究有利于引导企业社会责任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的规范与完善,反过来也可以增强今后有关社会责任问题研究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参考文献】
[1] 陈玉清,马丽丽.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市场反应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05(11):76-81.
[2] 贺小刚,陆一婷.公司社会责任与价值创造:基于社会调查的数据分析[J].科学经济社会,2008(3):62-69.
[3] 江焯敏.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联性研究[J].中国商界,2010(10):218-219
[4] 江炎骏,徐勇,刘得格,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事件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8):123-127.
[5] 李海芹,张子刚.CSR对企业声誉及顾客忠诚影响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0(13):90-97.
[6] 李新娥,彭华岗.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声誉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0(3):74-76.
[7] 李远慧,张洁.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市场反应研究:来自沪深两市强制披露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2012(12):88-90.
[8] 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6(2):77-83.
[9] 彭卉,张亚平.我国资本市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商业会计,2013(1):97-99.
[10] 沈洪涛,杨熠.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08(3):103-107.
[11] 宋献中,龚明晓.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与决策价值评价:上市公司会计年报的内容分析[J].会计研究,2007(2):37-43.
[12] 徐光华.企业共生财务战略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会计研究,2011(2):53-59.
[13] 徐光华,周小虎.企业共生战略绩效评价模式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8(5):19-26.
[14] Brammer,S.,and S.Pavelin.Building a good reputation[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4,22(6):704-713.
【关键词】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企业声誉; 企业绩效; 市场反应
中图分类号:F234;F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1-0008-04
当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观念已被世界众多企业普遍认可。2006年9月,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鼓励企业尽快建立社会责任制度,编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次年末,国务院国资委又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对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相应要求。2008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希望上市公司披露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特色做法与成绩,并鼓励在发布年报的同时披露年度社会责任报告。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并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其所带来的披露效应必将引起实务界的关注和理论界的重视。
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效应进行的研究,将聚焦社会责任披露效应的三个方面:一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二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声誉的影响;三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决策有用性问题。将企业绩效(企业价值与财务绩效)与资本市场反应区分开来,主要考虑的是实证研究中企业绩效解释变量的区别:相较于市场反应常用的超额累计收益率(CAR)和股价动态信息,企业绩效常用的传统会计收益指标和托宾Q值等更为静态。本文研究思路见图1。
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企业绩效的研究
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对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是否与企业财务绩效提升呈正相关关系进行了持续的研究,以证明履行社会责任将对企业长期业绩产生积极作用,继而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赢得投资者和管理层的支持提供理论依据。
众多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Margolis和Walsh(2003)列表分类统计了1972—2002年间127份研究企业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论文,结果显示:近半数支持两者正相关,25%的研究指出两者没有显著关系,两者负相关的结论占5%左右,剩余文献则得到了一些混合的结论。鉴于该方面的综述研究较为多见,本文对该问题的归纳相对简略。
(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Ruf等(2001)将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划分为八大类,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其内容进行赋权,加权平均后得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总分,进而实证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变动与其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情况的改善既能在短期内提升其财务绩效,也能在长期对其盈利能力有推动作用。沈洪涛(2005)聚焦1997—2003年的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实证检验其社会责任信息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当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观念已被世界众多企业普遍认可。2006年9月,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鼓励企业尽快建立社会责任制度,编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次年末,国务院国资委又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对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相应要求。2008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希望上市公司披露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特色做法与成绩,并鼓励在发布年报的同时披露年度社会责任报告。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并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其所带来的披露效应必将引起实务界的关注和理论界的重视。
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效应进行的研究,将聚焦社会责任披露效应的三个方面:一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二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声誉的影响;三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决策有用性问题。将企业绩效(企业价值与财务绩效)与资本市场反应区分开来,主要考虑的是实证研究中企业绩效解释变量的区别:相较于市场反应常用的超额累计收益率(CAR)和股价动态信息,企业绩效常用的传统会计收益指标和托宾Q值等更为静态。本文研究思路见图1。
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企业绩效的研究
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对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是否与企业财务绩效提升呈正相关关系进行了持续的研究,以证明履行社会责任将对企业长期业绩产生积极作用,继而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赢得投资者和管理层的支持提供理论依据。
众多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Margolis和Walsh(2003)列表分类统计了1972—2002年间127份研究企业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论文,结果显示:近半数支持两者正相关,25%的研究指出两者没有显著关系,两者负相关的结论占5%左右,剩余文献则得到了一些混合的结论。鉴于该方面的综述研究较为多见,本文对该问题的归纳相对简略。
(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Ruf等(2001)将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划分为八大类,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其内容进行赋权,加权平均后得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总分,进而实证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变动与其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情况的改善既能在短期内提升其财务绩效,也能在长期对其盈利能力有推动作用。沈洪涛(2005)聚焦1997—2003年的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实证检验其社会责任信息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结论支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绩效负相关
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需要相应的载体与渠道,所以不可避免地需要花费额外的成本。因此,部分学者认为这会降低企业财务绩效,进而减损企业价值,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也就与企业绩效负相关。李正(2006)将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托宾Q值)进行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得出从当期来看两者的关系负相关的结论。 (三)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绩效呈曲线关系
Wagner和Schaltegger(2004)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企业环境与经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实证检验以欧盟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结果表明企业环境责任与其绩效之间呈现U型曲线关系。江焯敏(2010)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样本年度观测值进行了实证分析,也得出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之间的U型曲线关系。两者的曲线关系结论能够部分解释在实证研究中发现的既有正向又有负向关系的研究结论。
(四)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绩效没有关系
Mcwilliams和Siegel(2000)实证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发现两者的关系并不显著。贺小刚和陆一婷(2008)通过社会调查获得的基础数据进行研究,结论表明,社会责任因子对企业价值的创造并非体现在财务价值方面,而是体现在非财务价值方面。
两者没有关系的研究结论较为狭义,通常指的是在实证检验中没有发现两者显著的线性关系,这可能是由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与企业绩效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造成的,并不能以此说明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对企业绩效没有影响。
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企业声誉的研究
企业声誉指的是利益相关者在经历一段时间后对企业作出的总体评价,这个评价基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直接经验、企业的竞争行为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社会责任信息作为企业对外披露信息的一部分,也必然会对企业声誉有所影响。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结论大都支持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声誉的正面效应。
Donaldson和Preston(1995)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是满足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重要方式,企业可以通过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从而对企业声誉的提升产生积极作用。Brammer和Pavelin(2004)以英国22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社会绩效和声誉的关系,发现两者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Bebbington等(2008)将社会责任报告视为企业声誉风险管理流程的组成部分,指出企业定期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可能是出于维护其声誉的目的,结论认为合理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助于企业声誉的提升。
国内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声誉的研究尚不多见,已有研究以实证检验为主,缺乏对两者内在理论机制的深入探讨。李海芹和张子刚(2010)认为,消费者关注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影响企业声誉产生的一个重要渠道,这些影响主要来源于社会责任表现中的经济和环境责任、员工和消费者责任以及法律和慈善责任。李新娥和彭华岗(2010)选取2008年中国百强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得分与其声誉得分同向变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其声誉的影响是显著的。吴奕彬(2011)较为深入地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企业声誉的关系,发现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这一传送机制的中介作用,即企业社会责任表现通过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传递给外界,从而形成企业声誉。
三、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决策有用性研究
社会责任信息作为企业信息,尤其是财务信息的补充,对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是否具有决策价值?Ingram(1978)首次利用资本市场的反应来检验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所带来的决策价值。自此,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价值常常采用信息披露后的市场反应来进行检验,其中事件研究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以财务年报、媒体信息等为载体的研究
此阶段由于缺乏专门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载体和渠道,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捕捉主要着眼于年度财报中的相关叙述以及新闻媒体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报道,在此基础上利用“内容分析法”或“声誉指数法”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评价体系的建立与量化。
1.资本市场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作出正面反应
Anderson和Frankle(1980)通过对投资组合的配对研究发现,企业在年报中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会引起市场收益率的变化,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对市场收益率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沈洪涛和杨熠(2008)实证分析了1999—2004年在沪深两市上市交易的石化塑胶业A 股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后的股票价格变动。研究发现:2002年以后,中国上市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对资本市场投资者具有决策价值。
2.资本市场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作出负面反应
Holman等(1985)以1973—1977年间《财富》五百强工业企业中的49家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社会责任对股东财富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为了满足政府对于社会责任的要求而不得已增加的资本性支出,经联邦政府监管报告披露后,投资者会给予负面评价。Milne和Patten(2002)研究得出,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在当期并不被看好,投资者在信息披露后的短期内会减少投资,进而影响企业发展。
3.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投资者无决策价值
Milne和Chan(1999)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并不是以常规财报中对涉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陈述为基础来作出投资决策的,即企业自愿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对投资者通常并没有什么决策价值。Patten(2002)用事件研究法来观察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前后7个交易日内股票价格和交易量的变动情况,发现虽出现异常波动,但是并不显著。
陈玉清和马丽丽(2005)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在2003年年报中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的市场反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发现提取的社会责任信息与年报披露后的股价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宋献中和龚明晓(2007)的研究也表明专业人员并不以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来进行决策。
(二)以社会责任报告为载体的研究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公众对劳工问题、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社会责任问题的普遍关注,我国社会责任运动进一步深化,自愿或被强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逐渐增多①,2009—2011年的发布情况见表1。学术界针对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引起的资本市场反应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结论更倾向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的正面效应。 Cormier等(2004)认为,投资者为了减少潜在的不确定性,会选择使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来对企业未来收益进行更好的预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能够引起资本市场的反应,进而影响股票的长期价值。施平(2010)以超额累计收益率(CAR)为因变量,实证检验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市场反应,结论表明市场会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产生正面反应。李远慧和张洁(2012)以应规强制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社会责任报告披露质量与其市场反应正相关,投资者已经开始关注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披露质量,并基于披露质量进行投资决策。
江炎骏等(2011)采用事件研究法进行研究,结论表明,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市场反应并不显著。潘妙丽(2011)以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每股社会贡献值”的上证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每股社会贡献值指标的披露并未提供显著的决策依据。彭卉和张亚平(2013)实证研究的结论显示,资本市场对社会责任信息的需求仍不强烈,相关信息不能支持决策。
四、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
(一)研究现状分析
尚没有学者整合“披露效应”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直接研究,相关研究在本文被细分到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绩效、企业声誉的影响以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决策有用性三个方面。现有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1.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效应的研究仍然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
对于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效应,研究至少存在着正向、负向和无关三种结论,结果的不同到底是由研究方法差异或解释变量的选取差异造成的,还是披露效应本就因社会责任信息的影响因素(例如企业和行业特征)不同而异,尚没有理论研究对此进行系统的分析。
2.对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效应的研究,本文虽进行了分类归纳和综述,但显而易见,相应的研究内容较为分散凌乱,未能形成统一的框架体系
大部分研究基于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且研究结论传达的更多是简单的单向影响关系。社会责任信息与披露效应是否存在复杂的双向协同演进关系?是否可以整合企业绩效、企业声誉等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效应的系统理论研究?当前的研究尚没有形成一个普适的理论框架可供参考。这不仅不利于社会责任理论的后续发展,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活动的开展也同样不利。
(二)研究展望
1.统一量化标准,减少研究差异
已有部分研究使用润灵环球(RKS)对上市A股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评级排序结果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量化评分(刘计含和王建琼,2012;陈共荣和曾熙文,2013)。关于该评级排序能否像KLD指数②适用美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表现一样适用于中国的上市公司,各学者意见不一,笔者在此也不予置评。但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可以减少相同领域下研究的差异,从而为探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效应不一致的原因扫除部分障碍。当然,要获得一个公认的客观全面的量化体系还需要相关部门、专业机构以及学者们的共同探索与努力。
2.探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效应的实现机理
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无论自愿还是被强制,都有其披露动因作为指导。要形成统一的披露效应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首先要明确信息披露由动因到效应的实现机理,从其作用方式和过程中把握实现披露效应的关键要素。整合的研究有利于引导企业社会责任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的规范与完善,反过来也可以增强今后有关社会责任问题研究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参考文献】
[1] 陈玉清,马丽丽.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市场反应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05(11):76-81.
[2] 贺小刚,陆一婷.公司社会责任与价值创造:基于社会调查的数据分析[J].科学经济社会,2008(3):62-69.
[3] 江焯敏.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联性研究[J].中国商界,2010(10):218-219
[4] 江炎骏,徐勇,刘得格,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事件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8):123-127.
[5] 李海芹,张子刚.CSR对企业声誉及顾客忠诚影响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0(13):90-97.
[6] 李新娥,彭华岗.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声誉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0(3):74-76.
[7] 李远慧,张洁.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市场反应研究:来自沪深两市强制披露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2012(12):88-90.
[8] 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6(2):77-83.
[9] 彭卉,张亚平.我国资本市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商业会计,2013(1):97-99.
[10] 沈洪涛,杨熠.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08(3):103-107.
[11] 宋献中,龚明晓.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与决策价值评价:上市公司会计年报的内容分析[J].会计研究,2007(2):37-43.
[12] 徐光华.企业共生财务战略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会计研究,2011(2):53-59.
[13] 徐光华,周小虎.企业共生战略绩效评价模式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8(5):19-26.
[14] Brammer,S.,and S.Pavelin.Building a good reputation[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4,22(6):70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