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培养高质量的文体团队需要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全社会的群众文体团队网络体系,才能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的人文软实力,人民群众才能更好的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成果。
[关键词]构建 基层群众性团队 体系
群众文化是人们职业之外的,自我创造、自我参与、自我娱乐的社会性文化。它是以人民群众为活动和创造主体,以满足生活需要为主要目的。在中国群众文体团队繁荣发展是社会发展到当下历史阶段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需要。
如何科学的培植群众文体团队系统,通过团队的集体知识、能力和才华,衍生出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更好的实现群众的文化参与权和文化享有权,在基层的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此谈几点体会。
笔者所工作的仲恺高新区,有常住人口约20万,外来人口约30万,至2015年成立有文体队伍近100余支,共计约5000余人,主要分为协会性团队、特色性团队、自发性团队。注册成立的协会性文体团队有18个。街道(办事处)级扶持培养的群众特色性团队如客家山歌、舞麒麟、舞狮、归侨东南亚舞蹈等约有30个。企业、社区组织的器乐队、书画社、太极拳队、漫画兴趣组等自发性的团队约10个。
一、基层群众团队组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参与人员复杂
群众文体队伍的人员是多元化,如仲恺惠环街道办事惠新社区的社区组织联合会有会员200多名,其中有社区群众、村民、企业文艺骨干、有热心文化的人士,组成人员极其复杂,大家的文化素质、文化背景、文化需求不同,进行规范管理、协调难度大。另外如注册登记的区羽毛球协会,会员50多人,大多数队员都是处于较低的水平,“草根性”是基层群众文体团队根本所在,活动开展也随时而定,这些都是制约群众文体团队顺利组建的因素之一。
(二)活动持续开展性差
人们参加群众文艺队伍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了获得心理的快乐和精神的满足,有的是实现自身的价值,有的是拓宽人际交往的渠道,他们的行为也是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如此一来,没有约束力和凝聚力,很容易一盘散沙。例如仲恺陈江街道客家山歌队是自发组建而成,山歌队建立初期缺乏热心的管理骨干和团队管理经验,团队成员多为凭兴趣加入的村民,表演上缺少艺术骨干,排演出来的作品质量偏低,同时长时间缺少师资培训导致团队专业水平的下降和停滞,队员们也会因此而减弱参与的积极性。
(三)活动经费的不足
稳定的财力支持是群众自发性文艺团体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据统计,例如仲恺区50多个群众自发性文体团队有相似的爱好,有相同的意愿,没有硬性的规章制度的限制,文化素质也参差不齐,基本没有活动的固定经费,经费大部分自筹,来源紧张。注册登记的协会团体也是依靠收取会员会费的方式维持基本的团体活动。虽然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文化考核项目中有以奖代补的规定,但与现实中团队运作和发展所需要的经费支出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财政扶持比例较小,自筹经费不稳定,影响了活动质量和人员积极性。
(四)固定的室内活动场所缺乏
群众文体团队开展活动都需要必要的场所。其中,有些团队充分利用公共场所开展活动,如仲恺沥林镇健美操舞蹈团,长期在室外小广场活动,除受到天气等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外、基本能相对固定。但需要一定要求的室内活动场地是比较匮乏的,例如区实验艺术舞蹈排练厅,自从登记注册以来,排练场地就更换过3次,都是由于场地布置、使用经费不足,目前还没有相对固定的排练场所。没有相对固定的场地,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严重制约了团队的发展。
在新时期,社会新常态的发展下,需要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补充,强化政策引导,完善多元投入,提升人员素质,创新管理举措,需要科学培养群众性文体团队体系。
二、激发业余文体队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的几点办法
(一)建立群众文体团队分级分类保障机制
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责任,以县为主、分级承担。保障群众文体团队正常运转经费是同级政府的职责,县级人民政府应负责保障,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文化补助专款等方式予以全额补助。乡镇(街道)人民政府也要把群众文体团队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强扶持力度;有条件的村(社区)、单位更要从场地设施、演出补贴、日常费用等方面统筹安排,建立长效机制。
(二)建立群众文体团队星级评定制度
根据团队成立时间、人员情况、团队特色、管理培训、主要成果、演出情况、群众评价等条件对团队进行星级划分,制定不同的补贴标准。
(三)制定团队日常文化活动专项补贴标准
由于团队开展活动的时间基本上都不在日常工作时间内,需要考虑额外的场地、办公费用支出,在确实需要增加费用的项目例如水、电等,按照标准给予专项补贴。
(四)建立团队奖励制度
对于活动正常、群众反响较好的团队给予补助,对于参加各类演出、比赛获奖的团队也应按获奖级别予以奖励,所有奖励都应严格监督,确保用于团队建设之中。
(五)建立群众文体团队分级分类管理机制
制定文体发展规划的时候应注重文化阵地建设和群众文体人才队伍的配备,落实对团队成绩优异的基层奖励政策,细化文化工作考核办法。
1.实施分级管理。按照岗位性质的不同,将群众文体人才队伍分为专业类、特色类、志愿者等三个大类,对应文体系统管理机构层次,建立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层次,形成各类群众文体人才的梯次发展模式。
2.建立群众文体人才数据库。在分级分类管理基础上,建立社区、农村文化工作的村级文化管理、业余文艺团队、文化志愿者等农村文化人才库,以点带面,逐步建立完善涵盖文化管理、业余团队和专业技术等门类和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的立体型人才数据库。
3.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制度。重点考核业余文艺团队的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按照管理权限分级定期组织评价考核活动。与此同时文化、体育、民政等部门要在群众文体团队的组织建设上加强指导,帮助群众文体团队做好备案、登记注册等工作,同时指导帮助团队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章程和工作制度,做好台账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让队伍的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有章可循。
4.建立业余文艺团队分级分类培训机制。人员素质的提升是群众文体团队形成凝聚力,打造活动品牌、保持健康发展的关键。制定全区、镇(街道)专业文化队伍开展培训方案;区级文化部门对当地乡镇(街道)群众文体队伍开展培训。镇(街道)文化站要充分发挥群众文艺辅导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辅导基地植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开展一系列成规模的群众文体队伍的培训工作。
5.借助学校艺术师资的辅导力量。分布在各类学校的艺术教师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有着较高的专业特长,要注重发掘本乡镇(街道)的学校艺术教师,使之成为团队的辅导老师,甚至是骨干成员。
6.聘请专家顾问为艺术指导。对于有一定经费支持的团队,可以定期聘请社会上专业人士担任艺术指导,为团队水平、作品创新、演员培养给予辅导和提高。
结语
科学培养高质量的文体团队需要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全社会的群众文体团队网络体系,才能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的人文软实力,人民群众才能更好的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成果。
参考文献:
戴珩.把门打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P3-16。
作者简介:王敏(1979——),女,现任职惠州市仲恺高新区宣教文卫办。
[关键词]构建 基层群众性团队 体系
群众文化是人们职业之外的,自我创造、自我参与、自我娱乐的社会性文化。它是以人民群众为活动和创造主体,以满足生活需要为主要目的。在中国群众文体团队繁荣发展是社会发展到当下历史阶段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需要。
如何科学的培植群众文体团队系统,通过团队的集体知识、能力和才华,衍生出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更好的实现群众的文化参与权和文化享有权,在基层的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此谈几点体会。
笔者所工作的仲恺高新区,有常住人口约20万,外来人口约30万,至2015年成立有文体队伍近100余支,共计约5000余人,主要分为协会性团队、特色性团队、自发性团队。注册成立的协会性文体团队有18个。街道(办事处)级扶持培养的群众特色性团队如客家山歌、舞麒麟、舞狮、归侨东南亚舞蹈等约有30个。企业、社区组织的器乐队、书画社、太极拳队、漫画兴趣组等自发性的团队约10个。
一、基层群众团队组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参与人员复杂
群众文体队伍的人员是多元化,如仲恺惠环街道办事惠新社区的社区组织联合会有会员200多名,其中有社区群众、村民、企业文艺骨干、有热心文化的人士,组成人员极其复杂,大家的文化素质、文化背景、文化需求不同,进行规范管理、协调难度大。另外如注册登记的区羽毛球协会,会员50多人,大多数队员都是处于较低的水平,“草根性”是基层群众文体团队根本所在,活动开展也随时而定,这些都是制约群众文体团队顺利组建的因素之一。
(二)活动持续开展性差
人们参加群众文艺队伍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了获得心理的快乐和精神的满足,有的是实现自身的价值,有的是拓宽人际交往的渠道,他们的行为也是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如此一来,没有约束力和凝聚力,很容易一盘散沙。例如仲恺陈江街道客家山歌队是自发组建而成,山歌队建立初期缺乏热心的管理骨干和团队管理经验,团队成员多为凭兴趣加入的村民,表演上缺少艺术骨干,排演出来的作品质量偏低,同时长时间缺少师资培训导致团队专业水平的下降和停滞,队员们也会因此而减弱参与的积极性。
(三)活动经费的不足
稳定的财力支持是群众自发性文艺团体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据统计,例如仲恺区50多个群众自发性文体团队有相似的爱好,有相同的意愿,没有硬性的规章制度的限制,文化素质也参差不齐,基本没有活动的固定经费,经费大部分自筹,来源紧张。注册登记的协会团体也是依靠收取会员会费的方式维持基本的团体活动。虽然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文化考核项目中有以奖代补的规定,但与现实中团队运作和发展所需要的经费支出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财政扶持比例较小,自筹经费不稳定,影响了活动质量和人员积极性。
(四)固定的室内活动场所缺乏
群众文体团队开展活动都需要必要的场所。其中,有些团队充分利用公共场所开展活动,如仲恺沥林镇健美操舞蹈团,长期在室外小广场活动,除受到天气等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外、基本能相对固定。但需要一定要求的室内活动场地是比较匮乏的,例如区实验艺术舞蹈排练厅,自从登记注册以来,排练场地就更换过3次,都是由于场地布置、使用经费不足,目前还没有相对固定的排练场所。没有相对固定的场地,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严重制约了团队的发展。
在新时期,社会新常态的发展下,需要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补充,强化政策引导,完善多元投入,提升人员素质,创新管理举措,需要科学培养群众性文体团队体系。
二、激发业余文体队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的几点办法
(一)建立群众文体团队分级分类保障机制
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责任,以县为主、分级承担。保障群众文体团队正常运转经费是同级政府的职责,县级人民政府应负责保障,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文化补助专款等方式予以全额补助。乡镇(街道)人民政府也要把群众文体团队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强扶持力度;有条件的村(社区)、单位更要从场地设施、演出补贴、日常费用等方面统筹安排,建立长效机制。
(二)建立群众文体团队星级评定制度
根据团队成立时间、人员情况、团队特色、管理培训、主要成果、演出情况、群众评价等条件对团队进行星级划分,制定不同的补贴标准。
(三)制定团队日常文化活动专项补贴标准
由于团队开展活动的时间基本上都不在日常工作时间内,需要考虑额外的场地、办公费用支出,在确实需要增加费用的项目例如水、电等,按照标准给予专项补贴。
(四)建立团队奖励制度
对于活动正常、群众反响较好的团队给予补助,对于参加各类演出、比赛获奖的团队也应按获奖级别予以奖励,所有奖励都应严格监督,确保用于团队建设之中。
(五)建立群众文体团队分级分类管理机制
制定文体发展规划的时候应注重文化阵地建设和群众文体人才队伍的配备,落实对团队成绩优异的基层奖励政策,细化文化工作考核办法。
1.实施分级管理。按照岗位性质的不同,将群众文体人才队伍分为专业类、特色类、志愿者等三个大类,对应文体系统管理机构层次,建立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层次,形成各类群众文体人才的梯次发展模式。
2.建立群众文体人才数据库。在分级分类管理基础上,建立社区、农村文化工作的村级文化管理、业余文艺团队、文化志愿者等农村文化人才库,以点带面,逐步建立完善涵盖文化管理、业余团队和专业技术等门类和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的立体型人才数据库。
3.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制度。重点考核业余文艺团队的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按照管理权限分级定期组织评价考核活动。与此同时文化、体育、民政等部门要在群众文体团队的组织建设上加强指导,帮助群众文体团队做好备案、登记注册等工作,同时指导帮助团队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章程和工作制度,做好台账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让队伍的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有章可循。
4.建立业余文艺团队分级分类培训机制。人员素质的提升是群众文体团队形成凝聚力,打造活动品牌、保持健康发展的关键。制定全区、镇(街道)专业文化队伍开展培训方案;区级文化部门对当地乡镇(街道)群众文体队伍开展培训。镇(街道)文化站要充分发挥群众文艺辅导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辅导基地植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开展一系列成规模的群众文体队伍的培训工作。
5.借助学校艺术师资的辅导力量。分布在各类学校的艺术教师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有着较高的专业特长,要注重发掘本乡镇(街道)的学校艺术教师,使之成为团队的辅导老师,甚至是骨干成员。
6.聘请专家顾问为艺术指导。对于有一定经费支持的团队,可以定期聘请社会上专业人士担任艺术指导,为团队水平、作品创新、演员培养给予辅导和提高。
结语
科学培养高质量的文体团队需要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全社会的群众文体团队网络体系,才能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的人文软实力,人民群众才能更好的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成果。
参考文献:
戴珩.把门打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P3-16。
作者简介:王敏(1979——),女,现任职惠州市仲恺高新区宣教文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