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语文写作教学改革,语文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许多新举张。在众多举措中,“新概念作文”可谓是影响甚大且受人推崇的一种。新概念作文到底是怎样兴起的?又有哪些优点和不足?它能代表新课改作文改革的方向吗?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了解、研究与反思,目的是总结新概念作文的经验与教训,摸索作文教学的科学规律,更好地服务于新时期的作文教学。
“新概念作文”这个概念兴起于语文改革风越吹越紧的1998年,这一年以青年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上海文学期刊《萌芽》联合国内7所著名大学举办了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于是“新概念作文”名称诞生。新概念作文虽首先发起于文学期刊与高校,但因它的参赛人群主要是中学生,所以对中学作文教学的观念与实践冲击很大。而随着它与新课改的同步成长,其作文理念与评价标准甚至也逐渐成为课改中写作教学的理念与标准。回顾“新概念作文”十余年历史,探究其兴起并成势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它倾听了基础教育作文变革的呼声,并满足了变革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它针对传统应试作文思想封闭,思维狭隘,内容失实,语言干瘪,千篇一律等缺陷提出了“两新一真”,即“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的合理举张。由于新概念作文遵循“我手写我心”的作文规律,又适应了青少年学生追新求异的作文心理,于是在全国逐步掀起了“新概念作文热”。新概念作文成为了“好作文”的代名词,其评价标准,像“有空间”“有创意”“有个性”等等,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包括中考、高考优秀作文在内的一批好作文的评价标准。
“新概念作文”作为始终伴随语文课程改革的一种积极作文现象,它到底有哪些优点呢?通观其历史与现状,翻检其优秀之作,我们发现新概念作文的优点主要在于“推陈出新”,即针对传统应试作文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创新举措。这些创新举措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作文命题和文体从封闭走向开放
传统应试作文的命题大多为“命题作文”,而且所命之题一般十分具体,限制性很强。就是材料作文也一样是要限定一个题目,使思维空间受限。例如,写人一般出《我的老师》这样的题目,写景一般出《家乡的小河》这样的题目,即写作对象都是确定唯一没有选择性的。如果作文者对这些对象没有体验或感触不深的话则根本难以下笔成文。而新概念作文的题目即使是命题作文也是空间很大,如《找个人来聊聊天》,不点明“这个人”是谁;《座位》不说是什么座位。而若采用材料(话题)作文的形式则更明确说明“题目自拟”。
在文体上,传统应试作文一般都要求写“三大文体”或应用文。譬如语文课程改革前的高考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大多要求写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或书信。像1982年作文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要求写成议论文,1994年的作文题《尝试》要求写成记叙文等等。而新概念作文,在文体上一般没有任何限制,即使有也只有“不能写成诗歌”的要求,而这一点限制近年也备受冲击,因为不少地方的高考都出现了诗歌体满分作文,例如2009年湖北考生周海洋的一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就备受赞誉,且引得2010年“湖北高考作文诗歌体裁作文增多”。
(二)作文构思和立意从雷同走向个性
传统应试作文的构思和立意一般遵从现实主义手法从正面进行。譬如写“学雷锋”的内容必然从“做好事”角度来构思并形成歌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主题;写“抗险救灾”的内容必然从“举国上下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援灾区”的角度来构思并形成歌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精神”的主题。绝对不会对“学雷锋的负面影响”和“发生灾害的原因”进行反思,并形成“反对学雷锋搞形式主义”和“灾要救更要防”等新的个性主题。所以传统应试作文的构思和立意因为受“非此即彼”的政治思维的影响是千人一面,十分雷同的。但新概念作文的构思和立意却完全不同,它由于没有受到思想钳制和思维限制,所以是视角各异充满个性的。譬如有位学生写“环境恶化”的内容就没有从人人想到的“正面揭露现实”的角度来构思立意,而是从“陶渊明嗜酒戒酒”这个特殊的历史角度,用以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反环境破坏与污染”的主题。
(三)作文选材从偏狭走向宽广
传统应试作文的选材范围比较“偏狭”,多是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一般不是选择身边事就是选择耳熟能详的名人事。选身边事和名人事当然也能写出好文章,但问题是所选的身边事都是零碎浅露、人人共知的,没有任何个性与典型性,而所选的名人事表现“逆境成才”必是司马迁、张海迪和海伦,表现“忧国忧民”必是屈原、杜甫,表现“精忠报国”必是岳飞、文天祥。而新概念作文选材空间要“宽广”得多。其选材不仅涉及古今中外事,还涉及审美与审丑两方面的材料。譬如2008年上海卷一篇得69分的优秀作文《他们》,选材涉及孟子、苏秦、严复、余华、亚里士多德、法拉第、唐吉诃德、维特根斯坦等个体人物以及外国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家等集体人物,很好地通过西方的“他们”反思了东方的“我们”在思维方式、思想追求上的不同,并对“我们”文化中的功利主义进行了批判。而传统应试作文的选材不是这样的,它不仅老生常谈,而且歌颂“真善美”的多,批判“假丑恶”的少。
(四)作文语言从单调走向多样
传统应试作文的语言不少是平铺直叙、单调乏味的日常语言。这种语言只是停留在一般生活层面,没有上升到书面语言,更没有上升到文学语言的高度,因此使人品味不到语言的甘美,更难以获得审美的愉悦与快感。而新概念作文的语言则要丰富多彩得多,它的语言类型不仅是典型化而且是多样化的。“典型”就是这种语言风格在其语言类型里是典范的出类拔萃的;“多样”就是指作文语言里有古语(文言文)、现代语和网络语。譬如在《老菜鸟PK小网虫》这篇新概念作文里就既有“老夫聊发少年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古语,又有“哈韩”“哈日”“菜鸟”“大虾”等网络语,至于现代语那就更不用说了。新概念作文语言的典型与多样,使阅读者不知不觉就被征服而坠入多姿多彩的语言美世界中。
然而,在新概念作文对传统应试作文有较大突破,并逐步引领“优秀作文”潮流的同时,其自身的缺点也暴露无遗。其缺点就是在一片“创新求异”声中忽视甚至丢弃了作文传统,导致“传统作文功夫”的缺失。“传统应试作文”虽有不少弊端,但“传统作文”(特别指非应试作文)不仅留下了数不清的美文经典,也留下不少成功的写作经验。这成功的经验就是所谓的“作文功夫”。我国传统作文所讲究的功夫有“文外功”和“文内功”之分。“文外功”说法源于陆游《示子聿》诗中的诗句“功夫在诗外”,主要指作文所需的内在修养工夫;“文内功”与“文外功”相对应而提出,主要指作文所需的方法技巧方面的功 夫。也就是说传统作文观认为:文外功是文内功的基础。只有文外功和文内功兼修,方可写出真正的妙词佳句锦绣文章。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新概念作文实践中,不少学生却由于缺失文外功和文内功,写出的文章虽貌似新潮,但实际上既缺底气,又无文采,还少道德,因而面目可憎,招人诟病。
就“文外功”而言,一些学生主要缺失的是生活、知识和语言素养。具体体现在既没有“行万里路”,也没有“读万卷书”,更没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行万里路”,就是说要写好作文必须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实践,增加自己的生活阅历。目的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体察和了解社会真相,丰富写作素材和思想,使自己笔下滔滔,文如泉涌。古代的诗文大师司马迁、李白、陆游等等,之所以能写出众多流传千古的名作,哪个不是遍游大江南北、黄河上下,阅历丰富?但现在,虽然进行了新课改,可是学校和社会提供给学生的实践机会还是很少,学生们了解外面的世界还是太少了,生活的阅历实在是太浅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不丰富,连平等地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的机会都很少甚至没有,你说学生怎么能写出生活气息浓的“真体验”佳作呢?
“读万卷书”,就是说要写好作文必须博览群书,增加自己的文化知识底蕴。这个道理古代诗文大师说得很透彻。譬如扬雄说“能读千赋则能为文”(《答桓谭论赋书》),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程端礼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等等,都说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读书是写作的基础的道理。古今诗文大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潜心读书,刻苦记诵。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古代大师多矣自不必说,现当代大师里面也有不少人博通经史甚至能背诵古代经典。现代文学大师茅盾先生是能背《红楼梦》的。当代著名学者莫砺锋先生是能背《孙子兵法》《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的。但新课改背景下的新概念作文教学却缺失了这个重要的基础(一般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因为社会太功利,教育也变得功利了,许多教师都心浮气躁懒得读书了,因此也影响到学生。现在有不少学生,不爱读书,爱上网聊天;不爱背经典,爱记流行歌词。整个生活都网络化、娱乐化和庸俗化了,你说怎么能写出书卷气浓的“新思维”文章来呢?而作文没有生活气、书卷气,当然也就缺乏现实的内容、高尚的立意和鲜明的主题。因为真实的情感、崇高的道德和伟大的精神都蕴藏在现实生活和古今文化典籍之中,是需要靠我们自己去阅读、体会、提炼并在文章中表达和升华的。
新概念作文中,学生还缺失的一种传统作文功夫是语言素养。有人将语言素养称为“语言技巧”,归人“文内功”。实际上,语言素养是一种“涵养功夫”,它不是在课堂语言技巧训练中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平时的语言积累中天长日久造就的。所以语言素养也应该属于“文外功”的范畴。为了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古人可谓下足了工夫,吃尽了苦头。卢延让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苦吟》),贾岛是“两句三年得,一咏双泪流”(《送无可上人》),杜甫更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古人是在用全部的心血、毕生的精力锤炼自己的语言,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可新课改背景下的新概念作文教学却轻视甚至忽视了这种修养。具体表现是在其教学中不注重语言基本功训练,不从古代语言宝典中吸取营养,不下苦功磨砺自己的语言,只热衷引用俗语、网络语和外来语作文,因而作文中“帅呆了”“美媚”“伊妹儿”(E-mail)等一类的语言充斥,甚至还出现了不少低俗语暴虐语,像“猪脑子”“倭狗”“死人妖”等是直接用汉语骂人,TMD(他妈的)、TST(踢死他)等是用汉语拼音字母组合来骂人恐吓人。这样的语言没有汲取丝毫的传统经典营养,完全背离了传统语言“信、达、雅”的标准。因而让人读起来不是“如坐春风,如饮醇蜜”,而是“如鲠在喉,如芒在背,如刺在心”。
新概念作文中,学生缺失的不仅是“文外功”,还有“文内功”,即写作的方法技巧。古人虽说“文无定法”,巴金也曾说“最大的技巧是无技巧”。但不可否认,关于写作的方法技巧,古人也是有很多成功经验的。像“以小见大”“反弹琵琶”是构思立意技巧;“欲扬先抑”“侧面烘托”是人物描写技巧;“移步换景”“定景换点”是景物描写技巧;“凤头猪肚豹尾”是篇章结构技巧;“草蛇灰线”是伏笔照应技巧;“文似看山不喜平”是叙事节奏技巧;“赋比兴”是语言修辞技巧;“随模铸器”是作文模仿技巧等等。这些技巧也被古代诗文大师的名篇佳作所证明。像杜甫的著名亲情诗《月夜》不从自己的角度,而从妻儿的角度写,立意就非常巧妙,可谓“反弹琵琶”,独出心裁;荀子的著名论文《劝学》(节选)连用20个比喻,来证明学习的重要性、意义和方法,也可谓“善用比喻”的杰作。总之,这些技巧都是可以学习并在作文中应用的。但在新课改中,不少新概念作文却借口创新,弃用传统的作文技法,而热衷西方的一些所谓先锋技法,像“意识流”“魔幻技巧”“荒诞手法”等等。这些西方手法并非不可用,用得好当然可发挥伍尔芙、马尔克斯、贝克特等大师作品般的震撼作用。但可惜的是,由于一些学生阅历太浅,学养太薄,对这些西方手法如何运用理解不深,因而写出的东西真的成了胡思乱想的梦魇,成了叫人摸不着头脑的魔幻和没有任何反讽意义的荒诞。显然,这种“四不像”的离奇古怪作文的产生,是盲目追求西方写作技巧,丢弃中国传统作文技法的结果。实际上,这些传统中国技法与西方技巧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映生辉,甚至是彼此拥有的(我国古代小说写天宫地府、妖魔鬼怪就是魔幻、荒诞、超现实的)。传统中国技法更写实,现代西方技巧更超现实。可这两种技法的结合不正是优秀作文的特征吗?我国的四大名著部部都既写现实世界,又具神灵色彩,可谓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技法良好结合的最佳证明。
新概念作文有如上的优点和缺点,新概念作文能否代表新课改作文改革的方向呢?虽然现在还没有人明确宣称“新概念作文的方向就是新课改作文改革的方向”,但笔者认为新概念作文的理念和评价标准是遵循了作文教学的发展规律,符合基础教育作文教学和考试的实际,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的。新课改以来历届中考和高考的优秀作文实例实际上也证明了这一点(本文所列举的2008年优秀高考作文案例实际上就是优秀的新概念作文)。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发扬新概念作文的优点,又能避免新概念作文的缺点,我相信,我国作文教学改革和作文教学必能获得巨大成功。当然,有人会说“让所有学生都写新概念作文是痴人说梦”。是的,从实际情形看,也许我们要让学生首先从“平实的作文”写起,但千万不要忘记我们的高标是“新概念作文”。“平实的作文”和“新概念作文”并不矛盾,它们是基础与提高的关系。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定一个完美的作文高标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做“人人写出创新美文”的梦呢?只是我们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首先扎扎实实地去做好一件事情:加强“内外功”之本,弥补“内外功”缺失。朝着这样的一个方向去努力,我们的作文应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杨娇霞,湖北高考作文诗歌体裁作文增多,楚天都市网(www.ctdsb net),2010-06-22
[2]王惠丽,我的戒酒原因[J],作文通讯,2006(7):46-49
[3]上海考生他们[J]语文学习,2008(7—8):31 32
[4]李宁馨老菜鸟PK小网虫叫,小作家选刊(小学),2004(6):26-27
“新概念作文”这个概念兴起于语文改革风越吹越紧的1998年,这一年以青年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上海文学期刊《萌芽》联合国内7所著名大学举办了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于是“新概念作文”名称诞生。新概念作文虽首先发起于文学期刊与高校,但因它的参赛人群主要是中学生,所以对中学作文教学的观念与实践冲击很大。而随着它与新课改的同步成长,其作文理念与评价标准甚至也逐渐成为课改中写作教学的理念与标准。回顾“新概念作文”十余年历史,探究其兴起并成势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它倾听了基础教育作文变革的呼声,并满足了变革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它针对传统应试作文思想封闭,思维狭隘,内容失实,语言干瘪,千篇一律等缺陷提出了“两新一真”,即“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的合理举张。由于新概念作文遵循“我手写我心”的作文规律,又适应了青少年学生追新求异的作文心理,于是在全国逐步掀起了“新概念作文热”。新概念作文成为了“好作文”的代名词,其评价标准,像“有空间”“有创意”“有个性”等等,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包括中考、高考优秀作文在内的一批好作文的评价标准。
“新概念作文”作为始终伴随语文课程改革的一种积极作文现象,它到底有哪些优点呢?通观其历史与现状,翻检其优秀之作,我们发现新概念作文的优点主要在于“推陈出新”,即针对传统应试作文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创新举措。这些创新举措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作文命题和文体从封闭走向开放
传统应试作文的命题大多为“命题作文”,而且所命之题一般十分具体,限制性很强。就是材料作文也一样是要限定一个题目,使思维空间受限。例如,写人一般出《我的老师》这样的题目,写景一般出《家乡的小河》这样的题目,即写作对象都是确定唯一没有选择性的。如果作文者对这些对象没有体验或感触不深的话则根本难以下笔成文。而新概念作文的题目即使是命题作文也是空间很大,如《找个人来聊聊天》,不点明“这个人”是谁;《座位》不说是什么座位。而若采用材料(话题)作文的形式则更明确说明“题目自拟”。
在文体上,传统应试作文一般都要求写“三大文体”或应用文。譬如语文课程改革前的高考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大多要求写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或书信。像1982年作文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要求写成议论文,1994年的作文题《尝试》要求写成记叙文等等。而新概念作文,在文体上一般没有任何限制,即使有也只有“不能写成诗歌”的要求,而这一点限制近年也备受冲击,因为不少地方的高考都出现了诗歌体满分作文,例如2009年湖北考生周海洋的一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就备受赞誉,且引得2010年“湖北高考作文诗歌体裁作文增多”。
(二)作文构思和立意从雷同走向个性
传统应试作文的构思和立意一般遵从现实主义手法从正面进行。譬如写“学雷锋”的内容必然从“做好事”角度来构思并形成歌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主题;写“抗险救灾”的内容必然从“举国上下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援灾区”的角度来构思并形成歌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精神”的主题。绝对不会对“学雷锋的负面影响”和“发生灾害的原因”进行反思,并形成“反对学雷锋搞形式主义”和“灾要救更要防”等新的个性主题。所以传统应试作文的构思和立意因为受“非此即彼”的政治思维的影响是千人一面,十分雷同的。但新概念作文的构思和立意却完全不同,它由于没有受到思想钳制和思维限制,所以是视角各异充满个性的。譬如有位学生写“环境恶化”的内容就没有从人人想到的“正面揭露现实”的角度来构思立意,而是从“陶渊明嗜酒戒酒”这个特殊的历史角度,用以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反环境破坏与污染”的主题。
(三)作文选材从偏狭走向宽广
传统应试作文的选材范围比较“偏狭”,多是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一般不是选择身边事就是选择耳熟能详的名人事。选身边事和名人事当然也能写出好文章,但问题是所选的身边事都是零碎浅露、人人共知的,没有任何个性与典型性,而所选的名人事表现“逆境成才”必是司马迁、张海迪和海伦,表现“忧国忧民”必是屈原、杜甫,表现“精忠报国”必是岳飞、文天祥。而新概念作文选材空间要“宽广”得多。其选材不仅涉及古今中外事,还涉及审美与审丑两方面的材料。譬如2008年上海卷一篇得69分的优秀作文《他们》,选材涉及孟子、苏秦、严复、余华、亚里士多德、法拉第、唐吉诃德、维特根斯坦等个体人物以及外国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家等集体人物,很好地通过西方的“他们”反思了东方的“我们”在思维方式、思想追求上的不同,并对“我们”文化中的功利主义进行了批判。而传统应试作文的选材不是这样的,它不仅老生常谈,而且歌颂“真善美”的多,批判“假丑恶”的少。
(四)作文语言从单调走向多样
传统应试作文的语言不少是平铺直叙、单调乏味的日常语言。这种语言只是停留在一般生活层面,没有上升到书面语言,更没有上升到文学语言的高度,因此使人品味不到语言的甘美,更难以获得审美的愉悦与快感。而新概念作文的语言则要丰富多彩得多,它的语言类型不仅是典型化而且是多样化的。“典型”就是这种语言风格在其语言类型里是典范的出类拔萃的;“多样”就是指作文语言里有古语(文言文)、现代语和网络语。譬如在《老菜鸟PK小网虫》这篇新概念作文里就既有“老夫聊发少年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古语,又有“哈韩”“哈日”“菜鸟”“大虾”等网络语,至于现代语那就更不用说了。新概念作文语言的典型与多样,使阅读者不知不觉就被征服而坠入多姿多彩的语言美世界中。
然而,在新概念作文对传统应试作文有较大突破,并逐步引领“优秀作文”潮流的同时,其自身的缺点也暴露无遗。其缺点就是在一片“创新求异”声中忽视甚至丢弃了作文传统,导致“传统作文功夫”的缺失。“传统应试作文”虽有不少弊端,但“传统作文”(特别指非应试作文)不仅留下了数不清的美文经典,也留下不少成功的写作经验。这成功的经验就是所谓的“作文功夫”。我国传统作文所讲究的功夫有“文外功”和“文内功”之分。“文外功”说法源于陆游《示子聿》诗中的诗句“功夫在诗外”,主要指作文所需的内在修养工夫;“文内功”与“文外功”相对应而提出,主要指作文所需的方法技巧方面的功 夫。也就是说传统作文观认为:文外功是文内功的基础。只有文外功和文内功兼修,方可写出真正的妙词佳句锦绣文章。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新概念作文实践中,不少学生却由于缺失文外功和文内功,写出的文章虽貌似新潮,但实际上既缺底气,又无文采,还少道德,因而面目可憎,招人诟病。
就“文外功”而言,一些学生主要缺失的是生活、知识和语言素养。具体体现在既没有“行万里路”,也没有“读万卷书”,更没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行万里路”,就是说要写好作文必须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实践,增加自己的生活阅历。目的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体察和了解社会真相,丰富写作素材和思想,使自己笔下滔滔,文如泉涌。古代的诗文大师司马迁、李白、陆游等等,之所以能写出众多流传千古的名作,哪个不是遍游大江南北、黄河上下,阅历丰富?但现在,虽然进行了新课改,可是学校和社会提供给学生的实践机会还是很少,学生们了解外面的世界还是太少了,生活的阅历实在是太浅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不丰富,连平等地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的机会都很少甚至没有,你说学生怎么能写出生活气息浓的“真体验”佳作呢?
“读万卷书”,就是说要写好作文必须博览群书,增加自己的文化知识底蕴。这个道理古代诗文大师说得很透彻。譬如扬雄说“能读千赋则能为文”(《答桓谭论赋书》),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程端礼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等等,都说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读书是写作的基础的道理。古今诗文大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潜心读书,刻苦记诵。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古代大师多矣自不必说,现当代大师里面也有不少人博通经史甚至能背诵古代经典。现代文学大师茅盾先生是能背《红楼梦》的。当代著名学者莫砺锋先生是能背《孙子兵法》《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的。但新课改背景下的新概念作文教学却缺失了这个重要的基础(一般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因为社会太功利,教育也变得功利了,许多教师都心浮气躁懒得读书了,因此也影响到学生。现在有不少学生,不爱读书,爱上网聊天;不爱背经典,爱记流行歌词。整个生活都网络化、娱乐化和庸俗化了,你说怎么能写出书卷气浓的“新思维”文章来呢?而作文没有生活气、书卷气,当然也就缺乏现实的内容、高尚的立意和鲜明的主题。因为真实的情感、崇高的道德和伟大的精神都蕴藏在现实生活和古今文化典籍之中,是需要靠我们自己去阅读、体会、提炼并在文章中表达和升华的。
新概念作文中,学生还缺失的一种传统作文功夫是语言素养。有人将语言素养称为“语言技巧”,归人“文内功”。实际上,语言素养是一种“涵养功夫”,它不是在课堂语言技巧训练中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平时的语言积累中天长日久造就的。所以语言素养也应该属于“文外功”的范畴。为了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古人可谓下足了工夫,吃尽了苦头。卢延让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苦吟》),贾岛是“两句三年得,一咏双泪流”(《送无可上人》),杜甫更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古人是在用全部的心血、毕生的精力锤炼自己的语言,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可新课改背景下的新概念作文教学却轻视甚至忽视了这种修养。具体表现是在其教学中不注重语言基本功训练,不从古代语言宝典中吸取营养,不下苦功磨砺自己的语言,只热衷引用俗语、网络语和外来语作文,因而作文中“帅呆了”“美媚”“伊妹儿”(E-mail)等一类的语言充斥,甚至还出现了不少低俗语暴虐语,像“猪脑子”“倭狗”“死人妖”等是直接用汉语骂人,TMD(他妈的)、TST(踢死他)等是用汉语拼音字母组合来骂人恐吓人。这样的语言没有汲取丝毫的传统经典营养,完全背离了传统语言“信、达、雅”的标准。因而让人读起来不是“如坐春风,如饮醇蜜”,而是“如鲠在喉,如芒在背,如刺在心”。
新概念作文中,学生缺失的不仅是“文外功”,还有“文内功”,即写作的方法技巧。古人虽说“文无定法”,巴金也曾说“最大的技巧是无技巧”。但不可否认,关于写作的方法技巧,古人也是有很多成功经验的。像“以小见大”“反弹琵琶”是构思立意技巧;“欲扬先抑”“侧面烘托”是人物描写技巧;“移步换景”“定景换点”是景物描写技巧;“凤头猪肚豹尾”是篇章结构技巧;“草蛇灰线”是伏笔照应技巧;“文似看山不喜平”是叙事节奏技巧;“赋比兴”是语言修辞技巧;“随模铸器”是作文模仿技巧等等。这些技巧也被古代诗文大师的名篇佳作所证明。像杜甫的著名亲情诗《月夜》不从自己的角度,而从妻儿的角度写,立意就非常巧妙,可谓“反弹琵琶”,独出心裁;荀子的著名论文《劝学》(节选)连用20个比喻,来证明学习的重要性、意义和方法,也可谓“善用比喻”的杰作。总之,这些技巧都是可以学习并在作文中应用的。但在新课改中,不少新概念作文却借口创新,弃用传统的作文技法,而热衷西方的一些所谓先锋技法,像“意识流”“魔幻技巧”“荒诞手法”等等。这些西方手法并非不可用,用得好当然可发挥伍尔芙、马尔克斯、贝克特等大师作品般的震撼作用。但可惜的是,由于一些学生阅历太浅,学养太薄,对这些西方手法如何运用理解不深,因而写出的东西真的成了胡思乱想的梦魇,成了叫人摸不着头脑的魔幻和没有任何反讽意义的荒诞。显然,这种“四不像”的离奇古怪作文的产生,是盲目追求西方写作技巧,丢弃中国传统作文技法的结果。实际上,这些传统中国技法与西方技巧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映生辉,甚至是彼此拥有的(我国古代小说写天宫地府、妖魔鬼怪就是魔幻、荒诞、超现实的)。传统中国技法更写实,现代西方技巧更超现实。可这两种技法的结合不正是优秀作文的特征吗?我国的四大名著部部都既写现实世界,又具神灵色彩,可谓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技法良好结合的最佳证明。
新概念作文有如上的优点和缺点,新概念作文能否代表新课改作文改革的方向呢?虽然现在还没有人明确宣称“新概念作文的方向就是新课改作文改革的方向”,但笔者认为新概念作文的理念和评价标准是遵循了作文教学的发展规律,符合基础教育作文教学和考试的实际,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的。新课改以来历届中考和高考的优秀作文实例实际上也证明了这一点(本文所列举的2008年优秀高考作文案例实际上就是优秀的新概念作文)。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发扬新概念作文的优点,又能避免新概念作文的缺点,我相信,我国作文教学改革和作文教学必能获得巨大成功。当然,有人会说“让所有学生都写新概念作文是痴人说梦”。是的,从实际情形看,也许我们要让学生首先从“平实的作文”写起,但千万不要忘记我们的高标是“新概念作文”。“平实的作文”和“新概念作文”并不矛盾,它们是基础与提高的关系。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定一个完美的作文高标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做“人人写出创新美文”的梦呢?只是我们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首先扎扎实实地去做好一件事情:加强“内外功”之本,弥补“内外功”缺失。朝着这样的一个方向去努力,我们的作文应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杨娇霞,湖北高考作文诗歌体裁作文增多,楚天都市网(www.ctdsb net),2010-06-22
[2]王惠丽,我的戒酒原因[J],作文通讯,2006(7):46-49
[3]上海考生他们[J]语文学习,2008(7—8):31 32
[4]李宁馨老菜鸟PK小网虫叫,小作家选刊(小学),2004(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