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
2005年的西博会期间,在主题为“关注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中国杭州名师名校长论坛上,原教育部师范司司长、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会长马立带来了“关注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题报告,报告论点“培养阳光灿烂的学生,首先要有为教师职业感到幸福的老师”。教师是关系学龄儿童成长的重要外因。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持久而深远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是教师们从工作中得到的精神报酬,它决定着他们对待工作的情绪状态、投入程度和热爱程度。没有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就没有充满生机的下一代。没有充满职业幸福感的教师,就没有健康、自信、快乐的公民。基于这样的考虑,2006年3月朝晖中学着手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研,调研报告显示: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偏低,近半数的教师有较高的情绪衰竭,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已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基于前期的调研结果,朝晖中学在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帮助教师寻找提升职业幸福感的支点、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增强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二、实践策略
我们围绕着“教师职业幸福感=工作的满足感 愉悦的身心 和谐的关系”的调研结果,从“促进教师工作满足感的获得、愉悦身心的形成、和谐工作氛围的创建”三个维度探索并实践提升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有效路径。
(一)探索科学评价机制,通过引领教师的“双成长”(精神、专业成长),提升教师工作的满足感
1. 建立新型的评价机制,淡化分数的权威
在前期的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教师职业幸福感失落的首要因素是家长和学校过分关注分数”。为此,在实践中我们大胆改革,建立新型的评价机制,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评价内容由综合转变为分项:借鉴下城区教育局2006年推出的《下城区教师“梯级培养”实施意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化整为零”,为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专长的教师创设平台,最大限度地使不同专长的教师都能得到激励,都能体验到工作的成就感。二是评价主体由单一转变为多元:我们在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中,构筑了包括教师自己、家长、学生、同事在内的多元、互动评价结构,使评价更能发挥激励、促进作用。三是评价时间由集中转变为分散: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再是评价教师的唯一依据,而是更加注重教师在成长过程中的点滴收获、综合素质的提高。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情况,班级管理情况、参与各类比赛等全部纳入评价体系之中。
2. 提倡人文管理,实施“人心工程”,让教师体味到岗位幸福
学校尽可能对每位教师的思想性格、学识能力、创新精神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将其分配到能发挥水平的最佳岗位上。通过教师工作意向表的填写、教师自荐、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等方式,了解教师的需求、挖掘教师的潜能。既争取满足教师的要求,又能努力做到扬其长,避其短。
3. 创新学习机制,关注教师的精神成长
一是组建读书俱乐部,让教师享受阅读的乐趣。学校将教师阅览室改建为教师“读书俱乐部”,更新硬件设施,提高新书的更换率。俱乐部定期向会员推荐好书,在学校正常的运行时间内,俱乐部随时向会员开放,由专人负责书籍的管理。自成立至今,读书俱乐部已经吸引了一大批会员,90%以上教师已入会。它的成立营造了校园内良好的阅读氛围。二是开展学术沙龙,让教师享受成长的快乐。组织学术沙龙,让教师在互动活动中畅谈感受、展现自我。围绕学校的教学、教育和教科研实际,由负责人确定主题,教师自愿报名参加,各抒己见,享受自己创造的快乐,感受自我成长所带来的喜悦。
4. 搭建多种平台,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样的现状,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着手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一是构建教师的合作、沟通与交流机制,强化教研组建设。学校注重把教研组建设作为促进同伴互助的一个重要抓手,制订《教研组工作条例》和《教研组长职责》,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教研组活动内容大多以课例为载体,采用说课、做课、课例研究、撰写反思四个步骤,激发教师产生各种教学灵感或突发奇想,产生绝妙的点子。各学科教学推行集体备课制。二是搭建外出学习平台,让教师不断充电。我校积极为教师延伸和拓展学习空间,创设各种条件,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如组织骨干教师到兄弟学校观摩学习;创设条件,利用假期让英语骨干教师赴澳大利亚休学旅游,提高教师的口语水平;组织语文教师赴新加坡交流学习,提高教师的“大语文”观念;选送班主任参加全国班主任研讨会,提高教师的育人艺术。三是关注教师成长,鼓励青年教师进修学习。我校非常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极鼓励年轻教师深造学习。我校目前有10多位教师在进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每到学期末就会遇到教师上课与个人学习时间的冲突,学校都及时合理安排好各项事宜,帮助教师解决这些问题。新的《朝晖中学课时津贴发放办法》规定这样的请假不扣除工资、奖金,真正做到从物质上支持教师继续学习。
(二)创设多种载体,帮助教师养成愉悦的身心
学校创设多种载体帮助教师体验身心放松的乐趣,缓解沉重工作压力带来的倦怠感。第一是组建“教师心理加油站”,为教师感受幸福引路。我校于2006年9月组建了“教师心理加油站”,利用学校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和外聘心理培训师为主讲教师,针对教师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需求,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采用“专题培训”的形式开展短期心理培训,从而改变教师的工作理念,优化教师教育手段,促进教师个人成长,提升教师人格魅力。第二是组建“健身俱乐部”,让教师享受健身、休闲的快乐。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2006年暑假,学校重建体育活动场馆,增添健身活动器械。在学校工会的牵头下组建了“羽毛球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等,学校财政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定期组织俱乐部成员运动。第三是发挥“工会”实效性,促进教师身心的愉悦。2006年,学校工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于学校工会的传统项目——工会“健身月”活动,学校也进行了“改装”,由原来一学年一次改为一学期组织一次,同时丰富健身月的活动内容。新的工会健身月活动赢得了老师们的认可,真正发挥了其激发教师健身热情的目的。
(三)营造高品质校园生态环境,创建和谐的工作氛围。
学校从显性的校园环境改造入手,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一是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提升教师校园生活品质。学校注重教师工作环境的改造和和谐人际关系氛围的创建,注重提升教师的校园生活品质,让教师在和谐的大家庭中快乐工作,尽情享受幸福。2005年暑假着手对教师办公室进行改造,为教师增设衣橱,提高教师办公环境;同时,注重教师校园生活品质的提高,改善教师的用餐环境与品质,在2006年9月推出自助餐服务。二是构建“朝晖”校园文化,增强教师的校园归属感。学校注重提炼文化特征,形成“朝晖”文化,并注重将这些文化特征以外显的方式呈现在学校的建筑上,充分挖掘每一个建筑、每一面墙的媒体效应,让教师在潜移默化当中领悟这些文化特征,从而促进教师事业感的形成,增强教师的校园归属感。三是创设师生互动平台,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是教师工作的重要主体,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能极大影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为此,学校以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等大型活动为契机,创设各种师生互动平台,拉近师生距离,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发展。
三、成效分析
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我校已提炼出具有朝晖特色的提升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各项具体举措,它在学校的成长过程中表现出强劲的推动力,成效显著。
(一)教师职业幸福感不断提升
通过前测与后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显示:从“价值得到的认可程度”“对从事工作的满意度”“对自己薪酬的满意度”“对学校的留恋程度”等量化指标上,我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明显提升。
(二)学生的校园愉悦感和家长满意度明显提高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直接促进了学生校园愉悦感和家长满意度的提高。近两年我校教师满意度测评和家长满意度测评结果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一是教师满意度测评结果呈良性发展,学生的校园愉悦感明显提高。在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测评中,教师满意率逐年上升,满意率在90%以上的教师从2005年第二学期的60%上升到2006年第一学期的73%,该数据在2007年第一学期又突破至80%。同时,100%满意率的教师由原来的2位增加到现在的12位。二是家长满意度逐年提高,学校的社会认可度高。在杭州市人民满意学校评比中,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实现了每年一个百分点的增长,学校的社会认可度逐年提高。
(三)校容校貌明显改善,学校声誉不断提高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极大推动了学校的发展,近年来学校知名度不断提高。一是“质量取胜”成效显著。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连年稳步攀升,整体办学水平有质的飞跃。中考成绩屡创新高,重高率、优高率等三率在下城区同类学校中稳居第一。2006年优高率达52.65%,有四位学生取得中考数学满分的好成绩。二是“德育创新”硕果累累。我校德育工作享誉全国,2006年9月10日中央督察组来我市实地考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我校作为杭州市接受中央督察组检查的唯一一所初中,得到了中央督察组领导的充分肯定。同年11月7日,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又选择了我校作为实地考察点,与会德育专家、同行对我校的“家长代言人”“学生代言人”“诚信市场”这些带有“朝晖”特色的德育亮点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三是“朝晖品牌”效应明显。有关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实践研究成效显著,极大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大大提升,仅2006年,学校就取得7项综合荣誉,在业内赢得较好的声誉。在多方努力下,学校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以2007年为例,媒体对学校的专题报道达百余次,在百姓当中形成良好的口碑,学区中的优秀学生流失率逐年减少,想进入我校的择校生逐年增加。
四、研究反思
我们一直致力于帮助教师“寻找幸福—享受幸福—创造幸福”,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困惑,在今后的学校管理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研究:(一)深化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各项有效举措,帮助教师培养创造幸福的能力,燃起教师可持续成长的动力。(二)寻找中考的压力与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的最佳结合点,帮助教师获取更多的课堂自主权,让师生享受素质教育的幸福。(三)切实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注重提高课堂效率,深化分层教学理念,在“减负”与“提质”中找到结合点。
参考文献:
[1] 陈音.追寻人本 关注生本 走向校本[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
[2] 刘次林.教育的幸福[J].教育研究,2000(2).
[3] 陈明丽,许明.国外教师压力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2(11).
[4] 杨秀君.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1).
[5] 杨化冬等.教育工作生活质量的心理学研究[J].社会心理研究,2001(4).
[6] 李宏伟.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思考[J].教育纵横,2006(5).
[7] 肖庆华.追求幸福的教师职业生涯[J] .中国教师,2006(7).
2005年的西博会期间,在主题为“关注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中国杭州名师名校长论坛上,原教育部师范司司长、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会长马立带来了“关注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题报告,报告论点“培养阳光灿烂的学生,首先要有为教师职业感到幸福的老师”。教师是关系学龄儿童成长的重要外因。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持久而深远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是教师们从工作中得到的精神报酬,它决定着他们对待工作的情绪状态、投入程度和热爱程度。没有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就没有充满生机的下一代。没有充满职业幸福感的教师,就没有健康、自信、快乐的公民。基于这样的考虑,2006年3月朝晖中学着手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研,调研报告显示: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偏低,近半数的教师有较高的情绪衰竭,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已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基于前期的调研结果,朝晖中学在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帮助教师寻找提升职业幸福感的支点、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增强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二、实践策略
我们围绕着“教师职业幸福感=工作的满足感 愉悦的身心 和谐的关系”的调研结果,从“促进教师工作满足感的获得、愉悦身心的形成、和谐工作氛围的创建”三个维度探索并实践提升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有效路径。
(一)探索科学评价机制,通过引领教师的“双成长”(精神、专业成长),提升教师工作的满足感
1. 建立新型的评价机制,淡化分数的权威
在前期的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教师职业幸福感失落的首要因素是家长和学校过分关注分数”。为此,在实践中我们大胆改革,建立新型的评价机制,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评价内容由综合转变为分项:借鉴下城区教育局2006年推出的《下城区教师“梯级培养”实施意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化整为零”,为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专长的教师创设平台,最大限度地使不同专长的教师都能得到激励,都能体验到工作的成就感。二是评价主体由单一转变为多元:我们在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中,构筑了包括教师自己、家长、学生、同事在内的多元、互动评价结构,使评价更能发挥激励、促进作用。三是评价时间由集中转变为分散: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再是评价教师的唯一依据,而是更加注重教师在成长过程中的点滴收获、综合素质的提高。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情况,班级管理情况、参与各类比赛等全部纳入评价体系之中。
2. 提倡人文管理,实施“人心工程”,让教师体味到岗位幸福
学校尽可能对每位教师的思想性格、学识能力、创新精神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将其分配到能发挥水平的最佳岗位上。通过教师工作意向表的填写、教师自荐、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等方式,了解教师的需求、挖掘教师的潜能。既争取满足教师的要求,又能努力做到扬其长,避其短。
3. 创新学习机制,关注教师的精神成长
一是组建读书俱乐部,让教师享受阅读的乐趣。学校将教师阅览室改建为教师“读书俱乐部”,更新硬件设施,提高新书的更换率。俱乐部定期向会员推荐好书,在学校正常的运行时间内,俱乐部随时向会员开放,由专人负责书籍的管理。自成立至今,读书俱乐部已经吸引了一大批会员,90%以上教师已入会。它的成立营造了校园内良好的阅读氛围。二是开展学术沙龙,让教师享受成长的快乐。组织学术沙龙,让教师在互动活动中畅谈感受、展现自我。围绕学校的教学、教育和教科研实际,由负责人确定主题,教师自愿报名参加,各抒己见,享受自己创造的快乐,感受自我成长所带来的喜悦。
4. 搭建多种平台,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样的现状,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着手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一是构建教师的合作、沟通与交流机制,强化教研组建设。学校注重把教研组建设作为促进同伴互助的一个重要抓手,制订《教研组工作条例》和《教研组长职责》,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教研组活动内容大多以课例为载体,采用说课、做课、课例研究、撰写反思四个步骤,激发教师产生各种教学灵感或突发奇想,产生绝妙的点子。各学科教学推行集体备课制。二是搭建外出学习平台,让教师不断充电。我校积极为教师延伸和拓展学习空间,创设各种条件,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如组织骨干教师到兄弟学校观摩学习;创设条件,利用假期让英语骨干教师赴澳大利亚休学旅游,提高教师的口语水平;组织语文教师赴新加坡交流学习,提高教师的“大语文”观念;选送班主任参加全国班主任研讨会,提高教师的育人艺术。三是关注教师成长,鼓励青年教师进修学习。我校非常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极鼓励年轻教师深造学习。我校目前有10多位教师在进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每到学期末就会遇到教师上课与个人学习时间的冲突,学校都及时合理安排好各项事宜,帮助教师解决这些问题。新的《朝晖中学课时津贴发放办法》规定这样的请假不扣除工资、奖金,真正做到从物质上支持教师继续学习。
(二)创设多种载体,帮助教师养成愉悦的身心
学校创设多种载体帮助教师体验身心放松的乐趣,缓解沉重工作压力带来的倦怠感。第一是组建“教师心理加油站”,为教师感受幸福引路。我校于2006年9月组建了“教师心理加油站”,利用学校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和外聘心理培训师为主讲教师,针对教师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需求,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采用“专题培训”的形式开展短期心理培训,从而改变教师的工作理念,优化教师教育手段,促进教师个人成长,提升教师人格魅力。第二是组建“健身俱乐部”,让教师享受健身、休闲的快乐。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2006年暑假,学校重建体育活动场馆,增添健身活动器械。在学校工会的牵头下组建了“羽毛球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等,学校财政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定期组织俱乐部成员运动。第三是发挥“工会”实效性,促进教师身心的愉悦。2006年,学校工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于学校工会的传统项目——工会“健身月”活动,学校也进行了“改装”,由原来一学年一次改为一学期组织一次,同时丰富健身月的活动内容。新的工会健身月活动赢得了老师们的认可,真正发挥了其激发教师健身热情的目的。
(三)营造高品质校园生态环境,创建和谐的工作氛围。
学校从显性的校园环境改造入手,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一是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提升教师校园生活品质。学校注重教师工作环境的改造和和谐人际关系氛围的创建,注重提升教师的校园生活品质,让教师在和谐的大家庭中快乐工作,尽情享受幸福。2005年暑假着手对教师办公室进行改造,为教师增设衣橱,提高教师办公环境;同时,注重教师校园生活品质的提高,改善教师的用餐环境与品质,在2006年9月推出自助餐服务。二是构建“朝晖”校园文化,增强教师的校园归属感。学校注重提炼文化特征,形成“朝晖”文化,并注重将这些文化特征以外显的方式呈现在学校的建筑上,充分挖掘每一个建筑、每一面墙的媒体效应,让教师在潜移默化当中领悟这些文化特征,从而促进教师事业感的形成,增强教师的校园归属感。三是创设师生互动平台,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是教师工作的重要主体,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能极大影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为此,学校以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等大型活动为契机,创设各种师生互动平台,拉近师生距离,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发展。
三、成效分析
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我校已提炼出具有朝晖特色的提升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各项具体举措,它在学校的成长过程中表现出强劲的推动力,成效显著。
(一)教师职业幸福感不断提升
通过前测与后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显示:从“价值得到的认可程度”“对从事工作的满意度”“对自己薪酬的满意度”“对学校的留恋程度”等量化指标上,我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明显提升。
(二)学生的校园愉悦感和家长满意度明显提高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直接促进了学生校园愉悦感和家长满意度的提高。近两年我校教师满意度测评和家长满意度测评结果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一是教师满意度测评结果呈良性发展,学生的校园愉悦感明显提高。在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测评中,教师满意率逐年上升,满意率在90%以上的教师从2005年第二学期的60%上升到2006年第一学期的73%,该数据在2007年第一学期又突破至80%。同时,100%满意率的教师由原来的2位增加到现在的12位。二是家长满意度逐年提高,学校的社会认可度高。在杭州市人民满意学校评比中,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实现了每年一个百分点的增长,学校的社会认可度逐年提高。
(三)校容校貌明显改善,学校声誉不断提高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极大推动了学校的发展,近年来学校知名度不断提高。一是“质量取胜”成效显著。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连年稳步攀升,整体办学水平有质的飞跃。中考成绩屡创新高,重高率、优高率等三率在下城区同类学校中稳居第一。2006年优高率达52.65%,有四位学生取得中考数学满分的好成绩。二是“德育创新”硕果累累。我校德育工作享誉全国,2006年9月10日中央督察组来我市实地考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我校作为杭州市接受中央督察组检查的唯一一所初中,得到了中央督察组领导的充分肯定。同年11月7日,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又选择了我校作为实地考察点,与会德育专家、同行对我校的“家长代言人”“学生代言人”“诚信市场”这些带有“朝晖”特色的德育亮点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三是“朝晖品牌”效应明显。有关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实践研究成效显著,极大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大大提升,仅2006年,学校就取得7项综合荣誉,在业内赢得较好的声誉。在多方努力下,学校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以2007年为例,媒体对学校的专题报道达百余次,在百姓当中形成良好的口碑,学区中的优秀学生流失率逐年减少,想进入我校的择校生逐年增加。
四、研究反思
我们一直致力于帮助教师“寻找幸福—享受幸福—创造幸福”,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困惑,在今后的学校管理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研究:(一)深化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各项有效举措,帮助教师培养创造幸福的能力,燃起教师可持续成长的动力。(二)寻找中考的压力与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的最佳结合点,帮助教师获取更多的课堂自主权,让师生享受素质教育的幸福。(三)切实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注重提高课堂效率,深化分层教学理念,在“减负”与“提质”中找到结合点。
参考文献:
[1] 陈音.追寻人本 关注生本 走向校本[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
[2] 刘次林.教育的幸福[J].教育研究,2000(2).
[3] 陈明丽,许明.国外教师压力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2(11).
[4] 杨秀君.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1).
[5] 杨化冬等.教育工作生活质量的心理学研究[J].社会心理研究,2001(4).
[6] 李宏伟.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思考[J].教育纵横,2006(5).
[7] 肖庆华.追求幸福的教师职业生涯[J] .中国教师,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