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pet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是教师进行课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民族地区的中学生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牧区的藏族学生,进入中学后在新环境里不仅要闯过语言关、生活关,更要闯过学习关。尤其是从牧区过来的学生,入学时的数学起点大多数相当低,有的连小学最基本的四则混合运算都不能熟练掌握,而且不善于运用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寻找解题思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也较低。虽然学习认真、肯吃苦,但学习效率较低,甚至有些人认为数学太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对数学产生厌倦心理。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引导民族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值得我们这些数学教育工作者深思。
  
  一、创造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言、敢于批评争论,心情舒畅地接受知识,让周围环境成为学生灵感的激发场所,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他们的合作者、朋友。宽松的教学环境、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学生都有好奇、好新鲜、爱发问、爱表现自己、爱争论问题的特点。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讨论,活跃学习气氛。对学生表扬多、指责少;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及时肯定,使之不断增强学习信心;对他们的缺点错误,也善意而中肯地指出,引导他们自觉地改正。平时,学生的作业中常常会出现一题多解的情况,我都注意在课堂上及时提出来,开展讨论,然后进行评讲,既鼓励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又提高了寻找简捷解题思路的能力。在复习课中,我也尽可能选择一些与课本上不同形式的例题,既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因而产生对数学的热爱。
  
  二、以情动人,培养学习数学的自觉性
  
  爱是教育的前提,爱生是教师的天职。不爱学生的老师怎么可能教好学生呢?在民族学校,大多数民族学生一般都惧怕数学,觉得难以理解,認识不到它的价值和作用,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自然影响到他们数学素质的提高。有些学生年龄小,远离父母,加上牧区生活环境和城市生活环境上的差异,产生自卑感。因此,本人经常在他们自习课时到教室指导他们,答疑解难;午休有空时到寝室了解他们的冷暖和疾病,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生活,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在课余时间与他们一起玩耍、谈心。以真情温暖学生,逐步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感情,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和爱戴。与此同时,针对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心态,让他们认识到不管是在农、牧区还是在今后的生活中都需要数学、离不开数学,了解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解除他们的畏难情绪,逐步启发了他们想学、自觉地学数学的愿望。
  
  三、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逐步提高教学效果
  
  同一个班的学生学习程度悬殊,这在中学数学科内表现尤为突出。为了在教学中既以大纲、课本为统一教学目标,又要考虑到中等学生的实际,还要解决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问题,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分组。按照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把他们分为好、中、差三组,然后根据不同的层次设计不同的练习题。在练习题的评析中,对层次差的小组,在指出他们缺点的同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和表现出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课堂提问时的简单题要更多地照顾到层次差的小组,让他们多一些答题机会。对中等以上的学生,在要求他们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让他们课外去思考、回答。长此以往,学生们一定会满怀信心地面对数学学习,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四、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也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从小受教育的环境条件不同,不少民族学生因数学基础差,数学学习上的“级差”自卑感使不少学生在心理上形成极大的压力,在数学学习中常常畏首畏尾,严重缺乏探索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另外,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重基础教学,而在创新教育方面比较薄弱。民族学生的创造欲被压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不到发挥,从而直接影响民族地区中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质量难以大面积提高。因此,以开放题为载体,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思维训练是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的着眼点之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思维训练, 又要打破教材常规模式,设计具有适当难度和探索创新因素的数学问题(作课堂学习或课后作业) , 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主动思考的空间。对既能用通法或常规方法又能用新方法解决问题的学生加以鼓励和赞扬,倡导学生在有坚实基础的前提下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其他文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善学”,这就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这里结合小学数学课教学,概括几种导思的方法。    一、以趣诱思    如:在教“圆的周长”时,教师先让学生分别量出事先准备好的直径3厘米、4厘米、6厘米的三块圆形硬纸板的周长,学生得出了它们的周长分别是9厘米多一些,12厘米多一些,18厘米多一些。这时,教师提出一个
期刊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读,培养语文能力,是语文老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九年义务教育的这套语文教材,有不少老师认为难教,教时不够用,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正如教育专家钱梦龙所说:“注入式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大敌,至今却没有绝迹。”所以,寻求适应这套教材特点的教法,向课堂要质量,是我始终较为重视的一个问题。为此,在课堂教
期刊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一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
期刊
教学过程最优化,就是在规定时间内,使学生在教育和发展诸方面都取得最大效果。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做到“轻负担,高质量,优素质”,我进行了最优化的探讨。本文就此谈一些实践体会:    一、拟定最优的教学目标    拟定最优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前提。最优的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适度性和区分性。  1、全面性。全面性是指教学要完成教育和发展两大任务。在拟定教学目标时要深挖教材中的潜在因素,结
期刊
很有幸听到我校王正红老师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节公开课。在课即将结束之际,她说:“下面的时间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教室里每一位同学的位置都可以用一个点坐标来描述,例如:这位同学是第一列第二行,可记作(1,2)。下面老师出示卡片,凡是位置与卡片上的坐标对应的同学,请悄然走出课堂,提前下课。”一宣布完,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笑容满面,兴趣高涨。  第一次王老师出示卡片:(2,3),此时第二列第三行的同学
期刊
今年春节,一个素不相识的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我称他为学生刘),带着礼物来到我家说:“我向您请教一个立体几何题的解法,请您允许我守在你的旁边(不讲话),细看你解题的细节。”这是学生考老师的一种办法,我硬着头皮接受了他的要求,说:“请你给出你的题目。”我接过他抄录在纸上的题目,内容如下:  如图,以4个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为侧面的棱锥,其中的四个直角是∠APD,∠APB,∠PBC,∠PD
期刊
学习数学,意味着掌握一种用现代科学语言构建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掌握一种理性思维模式和数学技能;获得数学能力;形成数学意识或数学习惯,即数学观念;养成数学品质。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数学素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学习习惯不佳、思维方式不佳、基本运算能力较差、对数学不感兴趣、畏难情绪较重。  针对以上情况,我感到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素质:    一、理解学生,确立以学生为本的
期刊
小组合作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讨、去研究。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中几条比较重要的策略。    一、科学有效地组建合作小组,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孩子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有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
期刊
数学命题的推广是数学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它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推广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展意识、探究能力,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笔者结合08年一道高考题,作如下探究和推广:  2008年全国高考福建文科卷Ⅱ第22题第(Ⅱ)小题第(ⅰ)问:如图椭圆C:+=1(a>b>0)的一个焦点为F(1,0),且过点(2,0)。(Ⅱ)若AB为垂直于x轴的动弦,
期刊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特别对于刚入学的小孩来说,这门学科更是难学。因为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教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加强直观教学,引导学生实际观察、操作,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数学的浓厚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首先,我在教学生数数时,用具体的实物引导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