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是生物教学的基础,而探究实验教学则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主要形式,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包括科学的思维方法都是极为有益的。
一、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探究性实验教学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科学实验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之一,如何在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是精心地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浓厚兴趣和求知的渴望。二是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在课堂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适时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然后再让学生多思考,多问一下为什么,使他们在兴趣的促动下来进行探究活动。三是观察要有目的、要实事求是。科学实验如果没有目的,是盲目的实践;科学实验倘若不实事求是,则是徒劳无益的活动。一定要让我们的学生明白这个道理。有的学生不明白此理,怕出错、怕批评,甚至于为结果而结果,忽视了探究实验的科学性原则——实事求是。四是要学会表达与交流。这一点尤其重要,它是课堂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能轻易地放过。探究性实验做得好还是不好,成功与否?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一定要当堂汇报交流,这对学生进一步思考进而达到训练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有时正是经过表达与交流实践经验,学生迸发出了新的思想火花。但如果离开了学生敏锐的观察,或者学生没有敏锐的洞察事物的能力,他们就会表达不出、交流不好,甚至道不出个所以然来。
二、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实践活动,教师在课堂实验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实践。许多事情如果我们的学生不去实际地做一下,亲身地体验一回,是绝不会体会到科学发现的真谛、科学发现的乐趣的。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多让学生去思考自己的科学探究的方案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智慧,甚至我们教师在课堂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听取学生的合理意见。但即使学生的方案和计划有明显的不足,也不应轻易地来个少数服从多数,可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实验思路来探究一番,如果失败了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失败的原因,达到训练思维和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课的扩展性实验的实施计划中,发现有学生在探究干、湿度对鼠妇的影响,对放置鼠妇在什么位置有两种不同观点:甲同学认为应放置在干、湿两侧的中央,乙同学认为应放置在干、湿两侧的中线附近。其实,这两种放置方法都各有道理,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试一试。教师如果不轻易用一个“少数服从多数”否定掉学生在探究实验中的真实想法,或许探究实验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三、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探究性实验是一种极好的形式。首先从探究活动本身或者其一般的过程来说,它就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性生活经验和知识,尝试着对某一种现象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设计自己的探究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这本身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一种考验。其次,我们从进行探究性实验的结果来说,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与假设是否相符,都有待于学生进一步思考,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有所提高。当然,这种提高不是自发的提高,更不是“望天收”,而是要靠教师去引导、去发现,帮助学生达到训练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的目标。甚至于有些问题不是通过一次科学探究实验就能解决、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在进行探究性实验的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失误,都可能导致科学探究活动的失败。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而这种反思能力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体现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方案的设计要求学生能够紧紧围绕所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实施,那么对初一学生的思维在无形中就是一种训练。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本实验研究的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作出的假设是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这就需要在设计实验时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这里面有对照实验的问题,同时对照实验的思想也是进行科学探究实验常用的方法,学生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能是由光照的不同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光照以外,其他非生物因素如湿度、温度等条件都保持相同。也就是说,只有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变量。通过这个实验,对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从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通过多年对生物实验教学的探究和实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探究性实验教学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科学实验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之一,如何在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是精心地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浓厚兴趣和求知的渴望。二是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在课堂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适时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然后再让学生多思考,多问一下为什么,使他们在兴趣的促动下来进行探究活动。三是观察要有目的、要实事求是。科学实验如果没有目的,是盲目的实践;科学实验倘若不实事求是,则是徒劳无益的活动。一定要让我们的学生明白这个道理。有的学生不明白此理,怕出错、怕批评,甚至于为结果而结果,忽视了探究实验的科学性原则——实事求是。四是要学会表达与交流。这一点尤其重要,它是课堂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能轻易地放过。探究性实验做得好还是不好,成功与否?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一定要当堂汇报交流,这对学生进一步思考进而达到训练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有时正是经过表达与交流实践经验,学生迸发出了新的思想火花。但如果离开了学生敏锐的观察,或者学生没有敏锐的洞察事物的能力,他们就会表达不出、交流不好,甚至道不出个所以然来。
二、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实践活动,教师在课堂实验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实践。许多事情如果我们的学生不去实际地做一下,亲身地体验一回,是绝不会体会到科学发现的真谛、科学发现的乐趣的。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多让学生去思考自己的科学探究的方案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智慧,甚至我们教师在课堂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听取学生的合理意见。但即使学生的方案和计划有明显的不足,也不应轻易地来个少数服从多数,可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实验思路来探究一番,如果失败了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失败的原因,达到训练思维和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课的扩展性实验的实施计划中,发现有学生在探究干、湿度对鼠妇的影响,对放置鼠妇在什么位置有两种不同观点:甲同学认为应放置在干、湿两侧的中央,乙同学认为应放置在干、湿两侧的中线附近。其实,这两种放置方法都各有道理,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试一试。教师如果不轻易用一个“少数服从多数”否定掉学生在探究实验中的真实想法,或许探究实验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三、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探究性实验是一种极好的形式。首先从探究活动本身或者其一般的过程来说,它就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性生活经验和知识,尝试着对某一种现象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设计自己的探究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这本身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一种考验。其次,我们从进行探究性实验的结果来说,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与假设是否相符,都有待于学生进一步思考,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有所提高。当然,这种提高不是自发的提高,更不是“望天收”,而是要靠教师去引导、去发现,帮助学生达到训练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的目标。甚至于有些问题不是通过一次科学探究实验就能解决、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在进行探究性实验的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失误,都可能导致科学探究活动的失败。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而这种反思能力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体现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方案的设计要求学生能够紧紧围绕所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实施,那么对初一学生的思维在无形中就是一种训练。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本实验研究的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作出的假设是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这就需要在设计实验时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这里面有对照实验的问题,同时对照实验的思想也是进行科学探究实验常用的方法,学生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能是由光照的不同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光照以外,其他非生物因素如湿度、温度等条件都保持相同。也就是说,只有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变量。通过这个实验,对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从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通过多年对生物实验教学的探究和实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