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发展过程的环境规划现状
当前世界城市人口占地球总人口的40%以上,城市化进程正使地球的自然生态面貌发生着根本变化。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目前我国城市化率约50%,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国城市将长期处于一种既承担经济发展重任又面临资源短缺的两难境地。要确保城市规划实施后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将要制定和实施的城市规划进行战略环境评价。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境管理与规划的工具,是联系环境与发展的纽带,是实施综合决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在促进各国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城市规划在制度、理论、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以发展经济为主的今天,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着许多棘手的问题。我国的城市规划无论是内部基础还是外部环境都比较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引进了国外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但一些过时的,基于社会经济低水平的城市规划理论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规划工作,问题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我国《城市规划法》第一条所明确的“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的立法目的,是工业文明价值观的直接反映,而没有体现“生态文化观”。
2.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受上层建筑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关题:
2.1 水体污染问题突出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球。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呈上升趋势,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以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在统计的138年城市河段中,有133個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西安、北京等许多城市也出现了供水危机。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元。
2.2 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平均浓度达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北方城市平均值达到83微克/立方米。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加剧建筑物,铁道、桥梁的腐蚀与破损,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2.3 固体废物泛滥成灾、垃圾围城现象严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6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4000万吨,累积量超过64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吨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固体废物到处堆放,不仅有碍观瞻、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剧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3.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主要内容
正是基于上述的环境危机,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开始运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的提出克服了以往城市发展的无序性、盲目性与随意性,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和法律保障。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依据对城市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所制定的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为目标的规划体系。按照我国环境保护应“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总方针和总战略,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应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前期准备
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年累计量,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
3.2 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这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烯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烟囱,提高道路硬化率,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和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
3.3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在对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并确定最佳治理方案。当前我国七大水系的水质污染程度在加剧,范围在扩大,长江、黄河、淮河、松花江的污染水1996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502.9亿吨,含化学需氧量704万吨、重金属1514吨,氰化物2457吨以及砷、酚类、油类等污染物数万吨;生活污水约占年排放总量24%,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根据我国水污染的具体情况,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应该通过改革落后的生产方式,采用少废、无废工艺实现清洁生产,是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最终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6.结语
对我国开展城市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几点思考:1提倡战略环境评价及早介入决策过程。因为评价的最终目的是预防,只有在决策的开始甚至准备时期就考虑环境的问题,才有可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对城市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应在规划编制或修改过程中进行。一旦开始实施,城市规划就具有一定的不可逆性,因而战略环境评价工作必须介入到规划的制定或修改的过程中去,才会发展出其应有的作用。2城市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应该注重分析城市规划是否充分体现了环境资源观和生态价值观。在战略环境评价中,我们要注意分析城市规划在资源配置、人口分布、产业结构、工业布局等各方面的安排、调整中,是否把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放在了应有的位置上。对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应主要是针对规划所涉及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和分析,如应用多标准的优化分析和费用效益分析等方法来进行。
7.参考文献
[1].张妍,尚金城.规划层次上的环境影响评价.上海环境科学,2002,21(3):153—156
[2].陈绍娟.论城镇建设规划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2):37
[3].马小明,张立勋,戴大军.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案例.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
[4].韦正乐,黄碧纯.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探讨[J].广州环境科学.2008(01)
[5].戴德里奇.布朗斯,李博.德国环境影响的舒缓与补偿[J].城市环境设计.2007(02)
[6].赵荣馨,陈旭东.谈城市环境保护策略[J].山西建筑.2012(22)
[7].路立,刘成哲,苏萌,杨红军,张一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城市规划的整合[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09)
1.城市发展过程的环境规划现状
当前世界城市人口占地球总人口的40%以上,城市化进程正使地球的自然生态面貌发生着根本变化。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目前我国城市化率约50%,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国城市将长期处于一种既承担经济发展重任又面临资源短缺的两难境地。要确保城市规划实施后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将要制定和实施的城市规划进行战略环境评价。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境管理与规划的工具,是联系环境与发展的纽带,是实施综合决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在促进各国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城市规划在制度、理论、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以发展经济为主的今天,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着许多棘手的问题。我国的城市规划无论是内部基础还是外部环境都比较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引进了国外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但一些过时的,基于社会经济低水平的城市规划理论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规划工作,问题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我国《城市规划法》第一条所明确的“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的立法目的,是工业文明价值观的直接反映,而没有体现“生态文化观”。
2.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受上层建筑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关题:
2.1 水体污染问题突出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球。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呈上升趋势,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以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在统计的138年城市河段中,有133個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西安、北京等许多城市也出现了供水危机。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元。
2.2 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平均浓度达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北方城市平均值达到83微克/立方米。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加剧建筑物,铁道、桥梁的腐蚀与破损,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2.3 固体废物泛滥成灾、垃圾围城现象严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6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4000万吨,累积量超过64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吨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固体废物到处堆放,不仅有碍观瞻、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剧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3.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主要内容
正是基于上述的环境危机,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开始运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的提出克服了以往城市发展的无序性、盲目性与随意性,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和法律保障。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依据对城市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所制定的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为目标的规划体系。按照我国环境保护应“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总方针和总战略,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应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前期准备
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年累计量,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
3.2 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这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烯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烟囱,提高道路硬化率,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和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
3.3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在对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并确定最佳治理方案。当前我国七大水系的水质污染程度在加剧,范围在扩大,长江、黄河、淮河、松花江的污染水1996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502.9亿吨,含化学需氧量704万吨、重金属1514吨,氰化物2457吨以及砷、酚类、油类等污染物数万吨;生活污水约占年排放总量24%,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根据我国水污染的具体情况,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应该通过改革落后的生产方式,采用少废、无废工艺实现清洁生产,是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最终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6.结语
对我国开展城市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几点思考:1提倡战略环境评价及早介入决策过程。因为评价的最终目的是预防,只有在决策的开始甚至准备时期就考虑环境的问题,才有可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对城市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应在规划编制或修改过程中进行。一旦开始实施,城市规划就具有一定的不可逆性,因而战略环境评价工作必须介入到规划的制定或修改的过程中去,才会发展出其应有的作用。2城市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应该注重分析城市规划是否充分体现了环境资源观和生态价值观。在战略环境评价中,我们要注意分析城市规划在资源配置、人口分布、产业结构、工业布局等各方面的安排、调整中,是否把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放在了应有的位置上。对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应主要是针对规划所涉及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和分析,如应用多标准的优化分析和费用效益分析等方法来进行。
7.参考文献
[1].张妍,尚金城.规划层次上的环境影响评价.上海环境科学,2002,21(3):153—156
[2].陈绍娟.论城镇建设规划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2):37
[3].马小明,张立勋,戴大军.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案例.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
[4].韦正乐,黄碧纯.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探讨[J].广州环境科学.2008(01)
[5].戴德里奇.布朗斯,李博.德国环境影响的舒缓与补偿[J].城市环境设计.2007(02)
[6].赵荣馨,陈旭东.谈城市环境保护策略[J].山西建筑.2012(22)
[7].路立,刘成哲,苏萌,杨红军,张一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城市规划的整合[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09)